附件:
八、项目需求书
(一)研究背景
天津港目前已与180多个国家400多个港口有航运业务往来,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和集装箱干线港口,也是我国能源物资和原材料物资运输的主要中转港。天津市欧亚大陆桥的东桥头堡之一,它对促进我国内外贸易以及京津冀等城市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防治船舶污染,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缔结或加入了一系列国际条约协议,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船舶污染防治法律制度体系。针对渤海船舶污染防治,交通运输部发布了《渤海海域船舶排污设备铅封程序规定》,制定了船舶污染“零排放”制度,但由于该制度的实施对象限制于在渤海停留超过一个月以上的船舶,而且依据的法律文件效力层次低(部门规章),难以从根本上防治渤海的船舶污染。环渤海三省一市海事局主要针对海上重大船舶污染事件,建立了“渤海海域船舶污染应急联动协作机制”,但是该机制只是属于地方海事行政主管部门以及专业力量间临时性的合作机制,影响范围有限且不具有强制力,收效甚微。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加强天津市防治船舶污染物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切实提高预防和应对天津市沿海船舶突发污染事故能力,减轻事故危害程度,缓解沿海船舶污染风险压力,保护沿海环境和资源,保障货物运输安全及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计划编制天津市港口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
(二)主要内容
梳理天津市港口与海洋环境现状,识别海洋环境风险源,调查现有船舶污染应急管理模式、手段、设备等各方面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明确应急能力建设的需求,提出发展目 标及建设方案。最后提出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和保障措施。
1、港口现状情况调查
梳理天津市港口与海洋环境现状,通过对港区、货种、航线的分析总结,识别存在的海洋环境风险源。
2、现有应急能力调查
调查现状应急体系、应急物资、应急队伍的情况,分析现状存在的问题。
3、确定规划原则
结合天津市港口总体发展规划,提出港口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的思路、原则与目标。
4、发展目标及建设任务制定
根据调查分析存在问题,针对性的提出近期和远期阶段性建设内容。
5、建设方案效果评估
对应急能力建设完成后的情况进行预测及效益分析。
6、保障措施
结合规划建设的实际需要,提出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和保障措施。
(三)项目目标
通过项目的研究,编制《天津市港口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提出规划思路、确定规划原则和总体目标,以及近期和远期阶段性发展目标,制定分期实施方案和建设重点,提出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和保障措施,指导天津市港口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提高预防和应对天津市沿海船舶突发污染事故能力,减轻事故危害程度,缓解沿海船舶污染风险压力,保护沿海环境和资源,保障货物运输安全及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四)项目完成时间
该项目2020年6月30日前完成初稿,2020年9月30日前完成终稿并通过采购单位验收。
(五)成果报告形式
完成《天津市港口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报告与汇报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