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档
暂无数据
金湖县国土空间规划和银涂镇国土空间规划项目 (标段二)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招标文件
文档编号:202004250000051197 发布时间:2020-04-23 文档页数:57页 所需下载券:10
金湖县国土空间规划和银涂镇国土空间规划项目 (标段二)

项目采购需求

标段二:
一、规划背景
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 号)、《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87 号)、《关于建立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苏发〔2019〕30 号)等文件的要求,到 2020 年,基本完成市县以上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初步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根据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新要求,经县委县政府部署,金湖县决定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尽快形成规划成果。
镇级国土空间规划是空间规划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金湖县国土空间规划的关键环节和主要载体,兼具保护和发展属性,是对镇域范围内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作出的总体安排和综合部署,是制定空间发展政策、开展国土空间资源保护利用修复和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的蓝图,也是探索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层级。
二、规划目标
从自身资源要素统筹与未来发展方向出发,协调上位规划,共同形成上下联动、竖向传导、良性互动的规划编制机制。树立底线思维、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治理导向相结合,保障镇级国土空间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地保护和利用。
三、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
规划范围为银涂镇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为 170.78 平方公里。

规划基期年为 2019 年,规划期限为 2020-2035 年,近期目标年为 2025 年,规划目标年为 2035 年,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四、规划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全面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落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等要求,促进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优先保护生态空间,全面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实现永续发展。
2、坚持全域覆盖,统一管制全域国土空间用途
摸清并分析国土空间本底条件,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以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并以此为载体统筹协调各类空间管控手段,整合形成“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
3、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分级引导空间有序开发
结合银涂镇实际开发各项工作,突出地方特色,根据国土空间本底条件评价结果,科学设计不同类型空间开发保护目标、任务、开发建设指引与管控措施,制定完善管制规则,引导国土空间适度有序开发。
4、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合理协调各类要素资源
坚持民生福祉优先,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协调,协调各类空间需求的利益关系。
五、规划内容和编制要求
(一)规划重点
1、以人民为中心,描绘新时代未来愿景蓝图
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国土空间规划要从编制理念上深度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回归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理性,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期待,尊重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清晰地描绘出金湖繁荣稳定、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让规划成为实现两个 100 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手段。
2、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空间规划改革是中央生态文明改革总体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土空间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面向生态文明,要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增长动能转变,坚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国土空间规划要坚持底线思维,保护应当守护的区域、需要维护的要素、不能破坏的资源,同时发挥对各类资源要素的统筹协调能力,协调自然资源供需关系,优化国土空间利用方式,全力保障新动能的空间需求,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3、协同发展,探索区域竞合关系,明确发展定位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等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协同网络化不断推进。金湖应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和淮安江淮生态经济区等区域大格局,发挥自身生态、资源、区位、交通优势,寻求与大城市跳跃牵手的战略合作机遇,探索区域竞合关系,明确发展定位,加强与周边区域协同提升
4、全域治理、全要素管控,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重要成果,在“多规合一”基础上,要形成全域治理、全要素管控的基本格局,亟需进一步强化底线约束,加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科学配置城乡空间发展要素,明确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类自然资源保护、开发、利用、规模、布局及管控要求,以生态优先倒逼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韧性发展,推进生态修复和土地综合整治,统筹城乡空间格局优化,从而实现全域空间综合治理能力的提升。
(二)规划内容
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确定的核心内容,是各镇(街)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前提和依据,各镇(街)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上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重要参考依据。试点镇银涂镇更需要从自身资源要素统筹与未来发展方向出发,协调上位规划,共同形成上下联动、竖向传导、良性互动的规划编制机制。
1、现状分析与风险识别
分析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现实状况、趋势变化、结构布局、空间效益,总结特点和问题;评估现行各类国土空间性规划的实施成效和问题,提出优化完善建议。评判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安全、粮食安全、水安全等对镇域国土空间带来的潜在风险和隐患,分析重大发展趋势和重大发展战略实施对国土空间的影响,提出规划应对措施。
2、目标愿景与发展战略研究
(1)发展定位
应在上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乡镇发展战略定位和职能的基础上,衔接其他相关规划要求,结合自身特色、发展条件下,提出更具体的乡镇发展定位。
(2)发展规模
以上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乡镇发展规模为基本依据落实。根据乡镇发展战略定位,现状人口、用地规模,采用多种方法加强规划人口、用地规模研究,复核上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确定的规划各阶段乡镇发展规模。
3、国土空间格局优化
(1)生态空间布局优化
应切实保护具有生态功能的林地、草地、湿地等用地类型,严格控制对天然林、天然草场和湿地的开发利用,确定生态用地布局和规模,明确生态空间管制规则,确保生态用地规模的稳定增加,提高生态用地比例。
(2)农业空间布局优化
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结合农业生产需求,合理确定用于农业生产、生活的各类用地规模和布局,明确农业空间管制规则。
(3)建设空间布局优化
按照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以及相关控制指标的要求,统筹安排乡镇以及集中建设区建设用地总规模和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落实集中建设区范围;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明确新农村聚居点位置,落实村庄建设用地的规模和范围,结合实际划定村庄建设用地区;落实上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出的交通、水利、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项目的选线或走向,结合乡镇内村镇居民点及产业分布、农业生产生活方式,合理安排农村基础设施用地。
4、控制线划定与土地用途管制分区
(1)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严格落实上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要求;生态保护红线确定对大型建设用地和集中连片农田进行核实和剔除,确定生态保护红线的空间范围与边界;生态保护红线确定,同时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部门规章、技术规范等要求。
(2)永久基本农田边界划定
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按照自然资源部和农业农村部相关的要求,在落实上级国土空间规划纵向传导的基础上,优化镇永久基本农田布局。
(3)城镇开发边界划定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应在落实上级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的基础上,按照自身发展需求,细化相关形态边界。
(4)明确控制线管控措施
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措施,应明确线内允许的各类开发建设活动要求和依法批准的已建、在建和尚未开工的项目处理处置建议;永久基本农田边界的管控措施,应根据国家关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相关政策法规规定予以明确;城镇开发边界的管控措施,应包括开发边界线的管理和边界以外各类建设活动的管理要求等内容。
(5)细分土地用途分区
在划定并落实“三区三线”的基础上,对城镇、农业、生态空间进一步细分为生态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集中保护区、古迹遗址保护区、城镇发展区、农业农村发展区、矿产与能源发展区等相关分区,对分区提出总体管控要求。
(6)明确土地用途
收集整理包括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环保、林业、水利、农业、交通等部门的基础地理数据、规划数据、审批数据等,明确土地现状、规划用途。
5、要素配置与综合支撑体系
(1)自然资源保护
明确对镇域“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类自然资源保护、修复的规模和要求,确立约束性指标体系,有效保护试点镇河湖、湿地、丘陵等各类生态资源本底,提升林木覆盖率、自然湿地保护率等生态保护指标。
(2)道路交通设施
提出交通发展目标、策略,明确道路交通设施的功能、等级、布局,明确交通廊道控制要求。
(3)公共服务设施
统筹公共服务设施资源配置,合理布局科教、文化、体育、医疗、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指引。
(4)市政基础设施
对电力、油气等能源基础设施、水利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廊道进行预留和控制,明确市政基础设施的布局要求。
(5)综合防灾减灾
制定防洪、消防、抗震、避难场地、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6、生态修复与综合整治规划
(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综合整治
明确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目标、任务和重点区域,采用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措施,针对湿地生态修复、山地生态修复、水土流失治理等重点方面,划定已遭到破坏的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范围,因地制宜探索生态修复方式方法,安排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的规模、布局和时序。
(2)自然保护地划定与修复
依托镇现有生态景观资源,加快现有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升级,明确各类自然保护地范围边界,严格保护湿地、植被、水体等重要风景资源,提出生态保护修复要求,促进生态空间完整性和网络化。
(三)规划成果
编制成果应满足国家、省、市及相关部门对镇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要求。
1、规划文本。
包括镇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面临的形势、风险与挑战,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总体格局、战略和目标,国土空间管控、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区域协同、城乡融合发展机制,重大基础设施、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等内容。
2、规划图集。
(1)基础分析图。包括区位图、行政区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矿产资源分布图、生态资源现状图、城镇体系现状图、综合交通现状图及地质、水文、矿山、地灾等其他现状分析图。
(2)评价分析图。包括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图、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图、经济社会及人口分析图等。
(3)规划成果图。包括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图、国土空间主导功能分区图、基础支撑体系规划图、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图等。
3、规划说明。
包含规划编制基础、规划目标定位、国土空间格局、国土主导功能区划分、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规划实施影响评价、规划协调衔接等重要问题的说明。
4、规划成果数据库。包括 word、PDF 等形式的各类文字报告、图件,空间矢量数据。
(四)进度要求
按照中央、部委和省厅相关文件要求,《金湖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的编制和报批等工作应在 2020 年 12 月底前完成。试点镇《银涂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 年)》应与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同步开展,便于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设计单位应根据工作阶段进一步细化进度安排。
(1)2020 年 4-5 月,规划编制单位进行现场调研、踏勘与资料收集,开展专题研究;
(2)2020 年 6-7 月,形成规划初稿,向相关部门汇报;
(3)2020 年 8-10 月,深化规划成果,进行多轮中期汇报,并征求部门意见;
(4)2020 年 10-11 月,完成评审稿,组织专家论证;
(5)2020 年底前,全面完成银涂镇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和报批等工作;
(6)2021 年,积极配合做好银涂镇镇级国土空间规划项目各阶段的宣传、公示等后续工作。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收藏

上传文档

在线客服

常见问题
人工客服

服务时间:8:00-23:00

工作电话:400 9911 877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

收藏本站


AI



用AI快速编写
限免使用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支持上传解析、采购需求、评分标准、目录编写四种方式,全行业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