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项目名称 |
单位 |
数量 |
|
一、实施方案编制 |
项 |
1 |
||
二、山洪灾害调查评价 |
|
|
||
1 |
山洪灾害调查 |
|
|
|
(1) |
基础资料收集及整理 |
项 |
1 |
|
(2) |
防治区村落名录确定 |
项 |
1 |
|
(3) |
新增重要村落现场调查 |
|
|
|
-1 |
威胁区域范围划定 |
自然村 |
90 |
|
-2 |
河道断面测量 |
自然村 |
68 |
|
(4) |
已有重要村落威胁区域范围复核 |
自然村 |
66 |
|
(5) |
重要村落防御对象清单填报 |
自然村 |
156 |
|
(6) |
村落测站关联情况调查分析 |
项 |
1 |
|
(7) |
山洪灾害调查报告编写 |
项 |
1 |
|
2 |
山洪灾害分析评价 |
|
|
|
(1) |
防洪现状评价 |
自然村 |
68 |
|
(2) |
危险区等级划分 |
自然村 |
68 |
|
(3) |
预警指标计算 |
自然村 |
68 |
|
(4) |
山洪灾害分析评价报告编写 |
项 |
1 |
|
3 |
调查评价一张图制作 |
项 |
1 |
|
三、山洪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建设 |
|
|
||
1 |
山洪灾害基础数据更新维护 |
|
|
|
(1) |
山洪灾害基础数据录入、更新与维护 |
项 |
1 |
|
(2) |
基础数据接口开发 |
项 |
1 |
|
2 |
气象预报预警短信发送模块 |
|
|
|
(1) |
山洪灾害气象预警等级划分修正 |
项 |
1 |
|
(2) |
预警短信发布 |
|
|
|
-a |
预警责任人关联 |
项 |
1 |
|
-b |
预警短信发送 |
项 |
1 |
|
(3) |
预警短信监控统计页面及接口开发 |
项 |
1 |
|
-a |
预警短信监控统计页面开发 |
项 |
1 |
|
-b |
预警短信发送量上报接口开发 |
项 |
1 |
|
3 |
山洪空间成果上报及获取 |
|
|
|
(1) |
空间数据(山洪灾害危险区)整理、上报与修改 |
项 |
1 |
|
(2) |
山洪空间成果数据接口开发 |
项 |
1 |
龙泉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全市总面积3059km²,其中90%以上为山丘区,辖8镇、7乡和4个街道,总人口29.0万(2016年末),全市共有大小河道1464条,其中市级河道1条,全长63.26 km;市级以上河道23条,总长611.37km;乡镇级河道120条,总长720.72km;其它河道1320条。境内河流分属瓯江、钱塘江、闽江三大水系,素有“三江之源”的称谓,由于水系发达,小流域众多,山洪灾害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威胁沿河村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山丘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龙泉市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山洪灾害防治工作,长期将科学防范山洪灾害工作作为实现“山丘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按照国家与省的统一部署,先后实施了2010年度山洪灾害防治市级非工程措施项目、2014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项目、2016年度山洪灾害群测群防示范乡镇及中小学校预警能力建设项目、2017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项目、2019年度山洪灾害防治群测群防整体提升项目,已基本建立了“群专结合”的山洪灾害防御体系,有效提升了龙泉市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在防汛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龙泉市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显著,并成功防御了今年梅雨期间强降雨和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但从全国及我省洪涝灾害防御实际情况来看,山洪灾害依然是汛期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灾种,山洪灾害防治目前仍是防汛工作的最大短板。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去年3月开始全面实施,在防汛抗旱相关职责调整方面,水利部门主要承担水情旱情监测预警、水工程调度、防汛抢险技术支撑等工作。关于山洪灾害防御,按照国务院的协调意见,山洪灾害日常防治和监测预警仍由水利部门负责,新体制下对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根据省政府关于提高台风洪涝灾害科学防控能力的统一部署及省水利厅《关于加快开展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提升工作的通知》(浙水灾防〔2019〕24号)的要求,为加快提升龙泉市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有效防范化解山洪灾害风险,开展龙泉市2020年度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提升项目。在前期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的基础上,聚焦山洪灾害风险识别、风险研判、风险管控及风险控制,通过现场调查、危险区划定、河道断面测量、防洪能力评价、预警指标分析、填报防御清单、关联测站分析、平台完善等工作,形成龙泉市山洪灾害防御“一张图”空间数据成果,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按照“全面拉网、不留死角”的要求,将山丘区内所有乡(镇)、村全部纳入山洪灾害调查范围,全面摸清龙泉市山洪灾害区域分布,调整确定山洪灾害重要村落名录,科学划定威胁区域范围,建立山洪灾害防御对象清单。将调查成果录入浙江省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与共享系统,形成山洪灾害防御“一张图”。
2、开展90个山洪灾害重要村落调查评价工作,其中68个为沿河重要村落;
3、龙泉市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平台完善。
(一)实施方案编制
按照省政府及省水利厅要求,根据《浙江省山洪灾害调查工作指南》(2019)技术要求,编制完成《龙泉市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提升实施方案》,将山丘区内所有镇(街道、管委会)、行政村(社区)全部纳入山洪灾害调查范围,全面摸清龙泉市山洪灾害区域分布,调整确定山洪灾害重要村落名录。明确本次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提升的主要任务、技术路线、工作组织及实施进度等。
(二)山洪灾害调查评价
1、山洪灾害调查
1.1基础资料收集及整理
与相关部门沟通衔接获取山洪灾害调查基础数据资料。基础资料主要包括最新的、精确到自然村一级的行政区划资料和基本信息(民政部门);精确到行政村级别的行政边界、大比例尺地形图以及地质灾害点名录、类型及分布位置(自然资源部门);小流域分布图、水雨情遥测站点信息、历史山洪灾害信息、病险(屋顶)山塘水库信息以及前期山洪灾害项目实施成果等相关资料(水利部门)。
对收集到的相关数据成果进行分类整理,标绘到工作底图上。数据采集及整理要求如下:
①本轮山洪灾害调查以2019年10月15日为基准时点,涉及的各类数据应以最新数据为准。
②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二期)。平面坐标系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投影分带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标准分带。
③采用浙江省天地图服务作为山洪灾害调查工作中空间数据绘制的基础工作底图。采用最新的1:2000比例尺地形图(缺乏的地区采用1:10000比例尺)为确定防治区内重要村落名录及绘制危险区图提供高程数据信息。
1.2防治区调查村落名录确定
①山洪灾害防治区村落名录确定
在工作底图上,叠加小流域分布图(水系图)、最新行政区划资料及乡镇、行政村(社区委员会)、自然村位置分布,以及龙泉市功能区为单位,确定山洪灾害防治区范围,梳理涉及山丘区的全部村落名录,作为调查工作的基础。
②山洪灾害防治区重要村落名录确定
1)风险识别原则
根据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重点及风险程度,将山洪灾害防治区内的村落根据受山洪灾害威胁及损失的程度分为一般村落及重要村落。将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村落列入重要村落名录:
a)离河道水域50m范围以内分布有房屋(有人居住)的,且最低宅基高程与河道岸坡顶部的高差在2m以下的村落,简称“临河隐患”;
b)房屋基础占用河道水域或位于盖板涵式溪沟两侧的村落,简称“阻水隐患”;
c)村落上游存在屋顶山塘、病险水库山塘等水利工程,简称“工程隐患”;
d)村落上游及下游一定范围内存在滑坡体、高边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简称“地灾隐患”;
e)可能受山体冲沟降雨汇流冲击影响的村落,简称“冲沟隐患”;
f)历史上发生过山洪灾害的村落,简称“历史山洪”。
在实际风险识别过程中,符合a条件的村落亦可能同时符合b、c、d、f等条件,从充分识别风险角度来看,对于同时满足上述2个及以上条件的村落,应同时备注。
2)识别方法
a.在工作底图上,叠加病险水利工程(屋顶山塘)、地质灾害隐患点、历史山洪灾害等信息,结合地形图高程信息,按照上述识别原则复核2014年度龙泉市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工作已确定的重要沿河村落,按照不同类别纳入重要村落名录;
b.按照上述识别原则对山丘区内其他村落进行分类筛选,将符合条件的村落标识为新增对象,与原有重要沿河村落一并纳入重要村落名录。将防治区内所有村落基本信息填入附表3。
c.将初步确定的重要村落名录下发至相关乡(镇、街道)核实确认。核实确认工作应考虑村落搬迁、撤并等情况,由基层人员根据上述识别原则,结合掌握的山洪灾害发生及可能威胁情况,提出增补或删除意见,并注明调整理由,核实后签章上报。龙泉市水利局汇总梳理后确定龙泉市重要村落名录。
1.3重要村落现场调查
根据原有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结合工作底图及地形图数据,通过现场调查复核原有沿河村落山洪灾害威胁区域范围的合理性,有变化的应进行更新。
针对风险识别原则中a、b、c、d、f情况的村落,根据区域地形地貌、沟河分布、居民房屋高程分布情况,现场查勘洪水痕迹,走访农户,综合考虑各类隐患影响,判断山洪灾害程度及影响范围,合理确定村落中可能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在工作底图上实地标绘威胁区域范围及影响河道走向及中心线。
针对分布在山体冲沟汇水影响区的村落(e情况),应根据冲沟上游集水面积、沟谷坡度、土体稳定性及居民房屋分布,现场调查冲沟位置,重点询问强降雨期间汇水情况,综合划定可能威胁范围,并在工作底图上标绘山体冲沟的位置。
根据现场实地调查与访问情况,如核实受山洪灾害影响可能性很小,可对重要村落名录进行调整。
对本次调查新增的沿河重要村落开展所在河道断面测量。要求如下:
1)每个沿河村落至少测量3个河道断面,尽量选择在河势平稳、河道顺直处,上下游断面间距可根据村落大小进行调整,一般为间距300-500m左右。
2)每个断面应至少测量8个能反映河道形态的特征点,对于地形变化复杂的断面,应加密测点以反映河道真实形态,并标识成灾水位及洪痕点位置。
3)成灾水位以村落内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最低水位标示,一般根据最低宅基高程或堤防高程而定。若河道两岸只有一边有住户,按有住户的一侧;若两边都有住户,按宅基高程或堤防高程较低的一侧。
4)至少有1个断面测点布置应穿越整个山洪灾害威胁区域,以反映房屋高程分布情况。
5)横断面水上部分应测至历史最高洪水位1.0m以上;对于漫滩大的河流可只测至洪水边;有堤防的河流应测至堤防背水侧的地面;无堤防,但临河50m范围内有房屋分布的,应测到房脚,并向上延伸2m或最高历史洪水位1m以上。
6)河道断面测量布置见示意图1、图2。成灾水位点标识见示意图3、图4。
图1 单河道测量断面布置
图2 双河道测量断面布置
图3 成灾水位标识:有堤防情况,取堤防高程
图4 成灾水位标识:无堤防情况,取房屋宅基高程
1.4村落测站关联情况调查分析
山洪灾害预警平台技术核心问题是建立预警指标、关联测站、关联村落、预警人员之间的有效关系。为了进一步优化预警机制,提升预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按照以下要求,对确定的重要村落关联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优化、调整方案;对重要村落按照要求建立测站关联,需要增补、调整测站需提出相关建议;对于一般村落也需尽量按照以下要求进行测站关联,以实现防治区村落测站关联全覆盖。调查市域范围内所有自动监测站信息,包括自动雨量站、自动水位站以及自动水位雨量站,填报相关表格。
登录龙泉市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填报市域范围内山洪灾害防治区内所有村落测站关联情况表,填报相关表格。
重要村落与自动监测站的测站关联原则上按照同流域单站就近原则进行关联,关联原则如下:
a)选择位于村落附近或者上游的本流域内的测站;
b)若a不符合,选择位于村庄下游的本流域测站,距离最好小于1-2 km;
c)若a、b不符合,选择村庄上游周边流域测站,距离最好不超过4-5 km;最大距离不超过10 km;
d)若a、b、c不符合,选择村庄下游本流域或周边流域测站,距离最好不大于4-5km,最远不超过10km。
对于集雨面积大于30km2的村落,可采用代表测站按暴雨点面关系修正后作为面雨量或采用泰森多边形法、算术平均法等计算流域内多站面雨量进行关联。
按照以上要求,对重要村落现状测站关联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提出优化方案。对于一般村落也需尽量按照以下要求进行测站关联,以实现防治区村落测站关联全覆盖。
2山洪灾害分析评价
基于现场调查成果,针对小流域、沿河村落等具体防灾对象开展山洪灾害分析评价工作,主要内容包括:防洪现状评价、沿河村落危险区划定、预警指标分析计算等。
2.1防洪现状评价
1)设计暴雨
根据小流域面积和产汇流特性,确定小流域设计暴雨所需要考虑的暴雨历时。本次设计暴雨成果应包括1小时、6小时和24小时三个时段对应的5年、10年、20年、50年和100年一遇设计值及降雨时程分配。
a.时段雨量
设计暴雨按《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中规定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暴雨取样为年最大值法,计算时段为1小时、6小时和24小时。面雨量计算采用泰森多边形面积权重法或点面系数折减法,适线采用P-Ⅲ型频率曲线。同时,要对设计暴雨成果进行合理性分析,运用暴雨图集作为参证,在综合比较本流域或邻近流域有关工程的设计暴雨成果的基础上,合理确定。
b.设计雨型
采用《浙江省短历时暴雨》图集所推荐的雨型确定降雨时程分配。
2)设计洪水及洪水位
设计洪水及洪水位以沿河村落附近的河道控制断面为计算断面,进行各种频率设计洪水的计算和分析。
a.产流计算
产流计算采用简易扣损法,假定土壤最大含水量为100mm,土壤前期含水量为75mm,则初损为25mm,最大24小时雨量后损为1mm/h。根据小流域汇流时间设计暴雨计算成果,扣除损失,得到净雨。
b.汇流计算
汇流计算根据集水面积大小分别采用浙江省推理公式法、瞬时单位线法或综合单位线法。流域面积较小(<50km²),可采用推理公式法计算洪峰流量,再采用概化方法计算设计洪水过程线;流域面积较大(50~200km²),可采用瞬时单位线法或综合单位线法。通常要采用两种以上计算方法对设计洪水成果进行合理性分析,在综合比较本流域或邻近流域有关工程的设计洪水成果的基础上,合理确定。
各沿河村落控制断面的设计洪水成果应包括5年、10年、20年、50年和100年一遇对应的洪峰流量及洪水过程。
c.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根据设计洪水成果和沿河村落控制断面地形资料,点绘5种频率设计洪水洪峰流量及其对应水位,分析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倾斜程度和突变情况,初步确定关系曲线的类型,同时结合河谷形态分析成果及控制断面附近上下游河流地貌,综合确定控制断面水位流量关系类型。
2.2危险区等级划分
针对开展河道测量的重要防治村落,参照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组编写的《山洪灾害分析评价技术要求》及《山洪灾害分析评价技术指南》开展暴雨洪水分析,在工作底图划分不同等级的山洪危险区范围,并对现场调查的危险区范围进行核对与修正。
表1 危险区等级划分标准
危险区等级 |
洪水重现期(年) |
说明 |
极高危险区 |
小于5年一遇 |
属较高发生频次 |
高危险区 |
大于等于5年一遇,小于20年一遇 |
属中等发生频次 |
危险区 |
大于等于20年一遇至历史最高(或100年一遇) |
属稀遇发生频次 |
2.3预警指标分析计算
沿河村落的雨量预警指标推荐采用模型分析法进行分析确定。基本方法是根据成灾水位反推流量,由流量反推降雨。重点通过分析成灾水位、预警时段、土壤含水量等,计算得到防灾对象的临界雨量,根据临界雨量和预警响应时间综合确定雨量预警指标,并分析成果的合理性。水位预警指标采用上下游相应水位法或由成灾水位直接分析确定。
对于受地质灾害隐患影响的重要村落,其雨量预警指标可结合自然资源部门的计算分析成果而定。
对于受冲沟集中汇流影响的重要村落,其雨量预警指标难以准确分析,有历史成灾资料的可按历史降雨统计资料分析致灾临界阈值;缺乏降雨和灾害资料的,可采用其他相似环境、地形条件地区的致灾临界阈值;或综合考虑上游集水面积、沟谷坡比、下垫面情况及房屋结构型式等因素,采用经验估计法按某一重现期的 暴雨标准来初步确定。
3 山洪灾害防御对象清单填报
根据重要村落危险区等级划定成果,组织相关乡(镇、街道)填报山洪灾害防御对象清单。山洪灾害防御对象清单包括居民户、学校、工矿企业、旅游景点(农家乐)等类型。
4 调查评价一张图制作及成果提交
①调查评价成果一张图制作
根据相关技术要求本次一张图底图采用2019年版天地图(提供含影像图、交通图,符合OGC标准的WMTS服务),成果一张图绘制技术要求:
a.龙泉市市级基础信息标绘
梳理龙泉市行政区划信息、市级病险水库及屋顶山塘信息、现有水雨情遥测站基础信息(位置、类型、站名),按照相关技术要求标绘至底图。
b.重点村落调查信息标绘
整理调查成果,参照相关技术导则标绘至底图。重点村落调查信息应包括:Ⅰ.村落位置、人口、户数、面积等基本信息;Ⅱ.防御对象名称、类型、联系人、位置等基础信息。Ⅲ.河道断面选取位置及测量信息。
c.重点村落评价分析信息标绘
整理分析评价成果,参照相关技术导则标绘至底图。重点村落调查信息应包括:Ⅰ.村落危险区总体范围及危险区划分信息;Ⅱ.预警指标关联站点信息;Ⅲ.各村落雨量预警指标信息。
②调查评价成果提交
a.两本报告:龙泉市山洪灾害调查成果报告、龙泉市山洪灾害分析评价报告。
b.一套图件:龙泉市山洪灾害重要村落分布总图、以自然村为单位的山洪灾害威胁区域分布图(img格式)。
c.一个空间数据库:将山洪灾害调查成果制作成空间数据库,相关要求如下:
Ⅰ.提交一份以龙泉市命名的FileGeoDatabase格式的数据库成果。数据库必须和影像套合,一并提交。
Ⅱ.gdb数据库包括五大类图层:山洪灾害防治对象(包括一般村落、重要村落)、重要村落威胁区域、河道断面、自动监测站以及行政界线。每类图层又分为几类子图层,其中,一般村落、重要村落、水雨情站点、断面点为点图层,断面线为线图层,威胁区域、省界、丽水市界、龙泉市界和乡镇界为面图层。
(三)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平台完善
1 山洪灾害基础数据更新维护
收集、整理、汇总山洪灾害基础数据,按照省级提供的山洪灾害基础数据上报与管理模块,进行山洪灾害基础数据的录入、审核、更新与维护。
山洪灾害基础数据包括:防治对象名录、重要村落防御对象清单、转移责任人及联系方式、河道横断面测量成果、自动监测站名录、村落测站关联情况、重要村落预警指标成果,以及相应的空间数据。
根据省级水利数据仓提供的数据服务,开发数据调用接口,从省级水利数据仓获取和同步上报的山洪灾害基础数据,实现山洪灾害基础数据的“一数一源一责”。
2 气象预报预警短信发送模块
按照省级山洪气象预报预警模块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框架,龙泉市级负责从省级获取计算好的预警信息,通过市级平台及短信机发送预警短信。
2.1山洪灾害气象预警等级划分修正
根据调查评价成果,分析近年来预警指标实际运用情况,结合历史山洪灾害情况、表征暴雨、小流域下垫面条件、社济状况、人口分布、监测预警设施设备、监测站网等,制定山洪灾害气象预警等级划分标准,明确山洪灾害可能性很大(红色)、可能性较大(橙色)、可能性大(黄色)、可能发生(蓝色)四个等级对应的临界雨量关联关系,作为山洪灾害气象预警标准。
山洪灾害气象预警标准确定后,按照省级山洪灾害气象预警模块提供的预警等级划分修正界面,对本地的预警等级标准进行维护。
2.2预警短信发布
①责任人关联
建立预警责任人与沿河村落的关联关系。开发山洪预警责任人维护页面,进行山洪预警责任人更新和维护,确保山洪气象预警短信发送至关联责任人。
②预警短信发送
获取省级统一生成下发的山洪灾害气象预警信息,开发预警短信发布页面,预警短信发布工作流程如图5所示。
落实短信机服务租用,明确短信机运行维护责任,确保预警短信机正常运行,实现山洪气象预报预警成果向相关责任人进行短信推送。
图5 预警短信发布流程图
2.3预警短信监控统计
对短信机运行状态、预警短信发送状态进行可视化监控,统计、查看短信发送总量、发送成功量、发送失败量,并统计发送成功率。
分类统计短信发送情况,包括人工发送量、实测降雨触发准备转移预警短信发送量、实测降雨触发立即转移预警短信发送量、气象预报预警短信发送量等。
对接省级提供的预警短信上报服务,开发数据上报接口,将市级平台预警短信发送量上报至省级平台。
3 空间成果上报及获取
根据省级统一要求,将空间成果数据(山洪危险区)上报至省级平台,并按照省级反馈意见进行修改。报送方式可以采用在线报送与离线报送两种方式。
根据省级水利数据仓提供的数据服务,开发数据调用接口,获取省级水利数据仓里的山洪风险空间数据。
1、合同签订后15天内支付合同总价的20%;
2、完成全部建设工作后支付合同总价的70%,剩余10%待省水利厅考核通过后15日内一次性支付。
1、本项目所涉及的调查评价村落数量,招标时确认数量不一定准确时,按其中标单价和实际工程量结算。税收、人工费、安装费等一切与之相关的所有费用都需包含在报价中。
2、本项目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未注册成为“浙江省政府采购供应商”的,采购代理机构将暂缓发布中标通知书,由此造成的不利影响自行承担。
3、有关“浙江省政府采购供应商”注册事宜可向采购代理机构咨询,联系人:管廷飞,联系电话:1896959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