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档
暂无数据
W
湖州市吴兴区(含南太湖新区)门牌数据信息采集项目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招标文件
文档编号:202006170000080285 发布时间:2020-06-17 文档页数:51页 所需下载券:10
湖州市吴兴区(含南太湖新区)门牌数据信息采集项目

招标需求

1  、概况

1.1 项目背景

根据省委深化办、省跑改办、自然资源厅、发改委、民政厅等12个部门联合下发的《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不动产登记“一件事”便利化行动方案》(浙改办发〔2019〕43号)文件精神,湖州市民政局8月8日也同时发文《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地名数据库的通知》湖民〔2019〕20号文件。按照文件要求“12月底,地名管理部门应健全完善地名数据库,对非因企业原因发生的不动产坐落、地址变化需要办理变更登记,经申请由不动产登记机构通过地名数据共享办理变更登记。”,通过“吴兴区(南太湖)地名地址信息采集建库项目”建设,进一步采集完善地名地址信息,将极大的丰富和完善地名地址数据资源,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为优化营商环境不动产登记“一件事”、深化“最多跑一次”便民服务改革,实现政府数字化转型提供更为全面的、重要的数据支撑。

吴兴区(南太湖)地名地址信息调查建库项目建设,践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民政工作宗旨,是深化“最多跑一次”便民服务改革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现代大民政、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和水平的必然要求。

2  、建设目标

吴兴区(南太湖)地名地址信息调查建库项目的建设的目标是以“政府提效、服务提质”为要求,进一步深化“最多跑一次”便民服务的改革成果,排查走访我区范围内的全量地名地址数据,成果数据与各部门之间实现数据共享联动,夯实智慧城市的基础工作,最终实现地名业务申请终端化、二维码化,地名档案信息“码上查”,为我区地名管理服务工作全面的数字化转型铺路。

在共享机制上,进一步完善共享交换和多元校核的协同机制,完善省、市、县(市)三级数据资源共享、服务同步、紧密配合的“一站式”服务体系,全方位破除系统数据壁垒,上通下达,全市通办,提升群众和企业单位在政务服务体验方面的获得感,为地名的管理服务创新提供信息化产品支撑。

3  、建设内容

吴兴区(南太湖)地名地址信息采集建库项目通过对地名地址全量数据采集核查,属性信息部分的归集整理及空间信息部分的采集,匹配关联,录入浙江省区划地名管理信息系统,推送湖州市民政局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与湖州市大数据局的数据共享交换,完成吴兴区(南太湖)地名地址库的建设。本项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本次招标项目范围为吴兴一半区域面积,南太湖全域。

3.1 地名地址数据内业整理

地名地址属性信息归集整理需要通盘考虑,具体措施有:一是结合数据规范,借助各街道(乡镇)、社区(村)工作人员的力量,实现对地名地址属性数据的收集;二是通过多部门间的协同配合,获取相关业务部门(如:不动产登记信息)的成果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提取可用数据。最终通过对多份成果数据的比对、去重、补全和核查,最终获取相对完整地名地址属性信息。

基本环节包括:规范制定、数据归集、标准化处理、数据清洗、清洗结果汇总、标准化后数据质检等。

3.1.1     规范制定

(1)基于《浙江省区划地名数据编码规范》,制定地名地址数据归集标准规范。

(2)规范培训:召集相关工作人员,讲解数据规范,讲解必要信息。

3.1.2     数据归集

(1)根据浙江省区划地名信息管理系统及民政局提供的基础资料,首先进行数据的正式数据及历史数据等数据规范的前期处理。

(2)汇总各街道(乡镇)、社区(村)工作人员上报的地名地址属性数据,进行数据质量核验,通过分析、补全后,若还不满足规范要求,则需返回重新整理,最终形成成果数据。

(3)协调获取相关业务部门(如:不动产登记信息、公安住址信息等)的业务成果数据,挖掘分析,提取可用数据,做标注(如:来源不动产登记部门),形成成果数据。

3.1.3     标准化处理

标准的地名地址(门牌地址),需要按照实际最新门牌号进行整理,若只有原门牌号,则以原门牌号作为现地址编号进行标准化处理,若有新门牌号,则需以新门牌号作为现地址编号进行标准化,同时将原门牌号作为原地名地址进行数据保留。

例如出现“XX弄124-1号”,其标准地址应为“XX弄124号1室”,门牌出现“-”这个符号的,需要注意,标准地址为“XX弄XX号XX室”,或者“号室”。

不同门牌类型的整理方式

道路门牌前不需要加行政村名称或社区名称的前缀;楼幢门牌可在数据库字段信息中填写行政村或社区范围描述,但在门牌地址字段信息中则不需要添加行政村或社区名称前缀描述;农村、新农村、集聚型农村小区等门牌,需要在门牌地址前加行政村名称前缀。由于部分行政村调整的原因,应该按照最新的行政村或社区进行整理。农村门牌数据尤其需要注意。

一、道路门牌(路,街,大道,弄,巷)整理要求:1)、表头写明字段信息(产权人,住户姓名,门牌证号,现门牌地址,原门牌地址,数据备注等不可缺失);2)、字段信息不要对应错误,该是哪列信息就写在哪列字段内;3)、表格当中标识空地、已拆或者全部字段信息都为空只有门牌地址的这类数据,在数据备注字段中分别写明空地、拆、预留号等备注。

二、楼幢门牌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在整理的时候,也要注意新门牌和旧门牌的不同,以及整理小区名字的时候,应该以民政表格提供的标准地名为准,例如小区名为“塞纳蓝湾”的门牌地址数据,整理的时候就应该只是“塞纳蓝湾”,而不是“塞纳蓝湾小区”;也存在有些小区名称中有“小区”二字的,在整理时需要保留“小区”二字,如:“西塘新天地小区”。总体说来,在整理时需严格按照民政提供的表格数据中地名名称描述来整理。

三、农村门牌整理的时候,需要注意行政村名称的前缀,采用最新的行政村名称,表格中若是有原行政村名称,则作为原门牌信息予以保留。农村、新农村、集聚型农村都属于农村门牌。

3.1.4     数据清洗

首先将标准化后的民政门牌数据自身内部去重,保留一条有效地址数据,产权人信息保留办理过门牌证的,有原始门牌证号的或登记时间最新的,此时民政门牌数据保留了门牌数据的唯一性;

再将不动产登记数据进行自身内部去重,保留一条有效地址数据,产权人信息保留不动产登记号中时间最新的,使其不动产地址数据保留唯一性。不动产数据去重时需按照优先级顺序进行处理,优先级别依次为:不动产证>产权证>土地证(根据实际数源判别次序),在同一种证件类型下重复的还需根据证件编号和年份进行数据去重保留,确保真实有效的不动产数据的唯一性、准确性。若还有其他部门数据,按次方法递推。

然后再将这几份地址唯一的数据进行比对去重处理,将民政与不动产数据中同地址同产权人的进行数据标记。相同地址不同产权人的,保留不动产数据中的产权人信息,民政数据中的门牌证号,原门牌等信息,相应的保留到不动产这条数据中,此时得到的唯一的门牌数据。此时该条数据包含了民政本身的数据信息,也包含了民政缺失的不动产的数据信息,大大的增加了门牌数据的完整性。

最后数据整合后,按类型及区域将数据进行分类,采用算法分析查询疑似丢失及错误数据,此类数据在后期实地采集时进行外业实际校验。

3.1.5     清洗结果汇总

清洗数据后,除了已经整理好的标准地址,其他未标准化的地址、存疑数据及不动产登记成果中未标准化的地址一起汇总,以行政区划单位进行分类区分,细化到各街道,村社区,再将这部分数据交由当地民政部门核实,下放到各个村社区进行核实工作,对门牌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标准化处理。

※ 清洗后的汇总数据作为外业采集的参考基础数据。

3.1.6     标准化后的数据质检

清洗后的标准化数据进行相应的数据质检,尤其是非民政部门提供的地址数据的检查核实。尤其是类似于不动产部门的地址信息或者其他部门的地址信息还是原地址,但非常像标准地址的核实,例如不动产中地址为“解放一村15幢1单元101室”,但民政部门的表述为“解放一村15幢61单元101室”,这种标准地址的质检是需要对民政部门数据有所了解之后,才能进行核实质检,标准地名地址数据以民政部门数据为准。

3.2 地名地址空间信息外业采集

通过对吴兴区(含南太湖新区)的地名地址数据外业调查,实现存量地名地址(空间)信息的全量采集建库,基本环节包括:规范制定、外业调查、数据分析、外业补采、挂接入库、数据验收等。

3.2.1     规范制定

在外业数据采集、内业数据整理的过程中,地名地址成果数据格式都应当遵从本规范,并遵从《浙江省区划地名业务数据共享与交换数据编码规范》,凭建设地名地址信息库。

1)标准地址构成

地名地址类型分为道路门牌、农村门牌、楼幢门牌三大类。标准地名地址采用分段组合的方式描述,由行政区域、基本区域限定物、局部点位置三大类要素构成。

<标准地名地址>::=<行政区域名称>[基本区域限定物名称][局部点位置描述],其中:

<行政区域名称>::=<省级>[地市级]<县级>[乡级][乡镇街道];

<基本区域限定物名称>::=<路>|<街>|<巷>|<居住小区>|<行政村>[自然村]|<地片>;

<局部点位置描述>::=<幢>[单元]<室|号>。

2)地名地址元素描述规则

地名地址数据的描述分为四级层次的描述,即政区、村(行政村|自然村)/道路街巷/小区/片区、一级门牌楼址(门址)、二级门牌楼址(楼号、室号)。其中:

(1)政区表示为:××市××区××街道(乡、镇);

(2)农村表示为:××村(行政村)××村居(自然村);

(3)道路街巷表示为:××路(街、巷、弄);

(4)小区表示为:××小区(村、苑);

(5)门址表示为:××号;

(6)楼号表示为:××幢(栋);

(7)室号表示为:××单元××室(号)。

3)其他要求

(1)坐标系统:采用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精度要求:地名地址数据中的自然地名的精度与框架数据的精度保持一致,外业采集数据的相对精度小于5米,以其他资料更新的地名地址数据的精度与原始资料保持一致。

3.2.2     外业调查

做到地名地址空间信息的外业采集,具体要求如下:

1)外业采集按任务分区块进行,需要做到采集到的空间信息与实地地址点所在位置一致;

2)地址数据在采集时应采集全面,原则上不允许出现遗漏或跳号的情况。如有此类情况发生,必须与相关部门或者附近居民核实。实地未悬挂门牌待外业调查完统一按村社范围汇总,到时由村社相关工作人员核实查漏补缺;

3)经核实,非地名办制作发放而自己制作的门楼牌号不予采集;

4)对于已经处于拆迁区域范围内的门楼牌号不予采集空间信息,但要分类汇总提交未采集的情况说明;

5)如果出现一址多户的情况时,应进行入户调查,明确该址实际所在位置;一般采集农户新建的房屋作为此牌址的地理位置信息,旧房屋上挂的相同的牌址不予采集;

6)若因大面积的城市改造等原因造成实地情况与影像、地形图相差甚远,无法参照底图进行空间位置采集的,制作相应的范围汇总数据集,汇报甲方与相关部门获取最新的地形数据后进行采集。若获取不到的,不予采集。但须提交未采集的情况说明;

7)地址数据必须是连续的,原则上不能出现跳号的情况。出现地址点跳号时,根据以下不同的情况分别进行处理;

8)若居民住宅有悬挂有多个地址,如“朝阳新村一弄4号”、“上石演村999号”,需同时采集两个地址点,空间位置不必重合。采集后与权属数据库核对,只保留最新的一个。同时旧的放到历史库。

3.2.3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内业数据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基于地名地址属性信息库,将标准化后的属性成果数据与外业采集的空间点位数据进第一次匹配挂接。整理记录因各种原因无法匹配的数据,发现遗漏的未采集区域。输出匹配挂接检查结果。

3.2.4     外业补采

基于数据分析结果,以地名为单位进行清单打印,先与甲方进行核实,如无法解决,叠加地形、图影像与地址点数据,打印出图纸,由作业员与乡镇、村级相关工作人员到实地核实,进行第二次外业调查(补采)工作。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如下:

(1)如在天地图中存在的地址点属性,地名办权属数据中不存在的;核实地址点名称的准确性。已知两个地址所指的为同一位置(小区),应以地名办的命名为准。如‘万科·水岸华庭’,实际地名管理系统为‘水岸华庭’;统一将‘万科·’关键字去除。经核实天地图中的数据在实地中存在,但在地名办的权属数据库中不存在,将数据统一进行标签,最后统一移交甲方,由甲方商定到底要不要录入系统中。

(2)天地图中因漏采集或新增的门牌由乡镇、街道及村、社区外业调查人员在图纸的相应位置中标绘,交由作业员在电脑系统中统一录入。

(3)天地图中门牌点实际空间位置与实地不一致的,由乡镇、街道及村、社区外业调查人员在图纸的相应位置中标绘,交由作业员在电脑系统中统一录入。

(4)天地图中存在,在地名办的权属库中也存在,但因城市化的需要整体拆迁的,实地房子已经拆除,门牌点在实地已不存在的,将数据统一进行标签,最后统一移交甲方,由甲方商定到底要不要录入系统中。

(5)在地名办的权属数据库中存在,但经乡镇、街道及村、社区外业调查人员核实后在实地不存在的(如整体拆迁,已新建成小区或其他商住楼等),对地名办的权属数据进行标签,最后统一移交甲方,由甲方商定处理方式。

(6)天地图中已存在的,但在地名办权属数据库中不存在,但经乡镇、街道及村、社区外业调查人员核实后事实存在的地名门牌点。将数据统一进行标签,最后统一移交甲方,由甲方商定到底要不要录入系统中。

3.2.5     外业数据质检

根据对外业采集的规范要求,检查外业团队所提交的数据成果,包括数据库的字段信息是否齐全,空间位置与实地门牌位置是否一致。

1)数据库中的实地门牌地址字段内容的正确性检查,标准门牌地址字段与实地门牌地址的相关性检查,备注字段的内容核查。

2)标准门牌属性数据的备注信息是否完善,是否有相应的匹配情况,以及备注情况。

3)如果发现数据质量存在问题,提交的数据存在匹配的不一致,空间点位不准确,将数据进行打回,重新补采核实。

3.3 数据比对清洗

对标准化后的地名地址进行比对、去重、清洗,汇合公安、政法委、自然资源局不动产登记住址数据进行逐一比对、清洗、去重,数据成果完整、准确、唯一,对于表述不同,成果数据要备注清晰,比如“老娘舅”标准地名门牌为頔塘路8号,不动产登记证地址为318国道南侧46号,实际是同一地址,在数据调查时要清晰备注:标准地址为頔塘路8号、原地址为318国道南侧46号(不动产)。

3.3.1     数据匹配

外业采集的空间数据与内业整理的标准地名地址数据进行匹配关联。道路门牌、农村门牌需要用到完全匹配,即空间点位名称与标准地名地址一一对应;楼幢门牌因为空间点位只采集到单元号,所以需要用到模糊匹配单元号或者楼幢,用于匹配楼幢独栋或者单元室号等数据。匹配完成之后,剩余的未匹配的数据,需要细分到村社区一级,再进行外业的核实补采,直到所有标准地名地址数据都有其相应的空间点位进行关联匹配。

3.3.2     匹配后数据质检

内业数据处理组针对空间数据与标准地名地址数据的匹配结果,进行相应的匹配后的数据质检。由于匹配计算关联等问题,可能会存在完全匹配或者模糊匹配的偏差,此时需要对模糊匹配的数据进行核实质检。楼幢门牌的模糊匹配,需要关联到单元号,检查是否只是关联到楼幢而非单元号;农村门牌核查是否关联为同村名的空间点位;道路门牌核查是否为完全匹配和同路名的匹配问题。

3.4 成果数据录入浙江省区划地名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实时更新并共享交换

将成果数据录入日常办公运行的“浙江省区划地名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湖州市地名地址数据的实时更新,全量数据推送到湖州市民政局共享交换平台,通过共享交换平台实时推送至湖州市大数据局,实现存量、增量地名地址数据的实时更新。为日常的业务办理、不动产登记“一件事”及其他业务联办提供全量的地名地址数据支撑。

3.4.1     数据的核实更新入库

在外业数据采集完成并且匹配关联完成后,给予核验,核验后的数据进行内业数据的匹配入库,成果数据录入浙江省区划地名信息管理系统。

1)外业提供的空间数据中的实地门牌地址字段与标准门牌地址字段,与标准门牌属性数据进行内业数据组的关联处理,将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进行相应的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关联,做为正式数据入库,形成的正式标准门牌地址数据。

2)外业核实的标准门牌属性数据中已拆除的数据,内业数据组进行相应的历史数据的标识。

3)外业核实的预留号数据,内业数据组将此类数据进行备注,但做不入库处理。

4)在所有匹配完成后再次核验标准地址与空间对应点位的匹配关联信息,是否还存在匹配异常的数据信息。如:标准地址为“朝阳新村一弄4号”的属性数据匹配到“上石演村999号”是否正确。

5)产权人更新替换。在确保民政和不动产数据标准化后、唯一性后对汇总的民政数据的产权人信息进行更新替换,确保目前所掌握的所有地名地址所对应的产权人信息都与不动产信息一致,确保数据的完整与同步。在产权人更新替换时,将原始的民政数据作为历史数据,而新替换了产权人后的数据将继续保留原始民政数据中的相关信息和不动产证的产权证号和最新的产权人信息。替换了产权人信息的数据可通过新产生的数据,在区划地名系统中可通过历史回溯按钮进行查看历史门牌地址或产权人的历史演变。

6)原门牌地址的叠加更新。在地址标准化后,若不动产先前的地址与目前的标准地址描述不一致的,将不动产的先前地址作为原地址叠加更新至目前数据中,保证多个原门牌地址同时存在,在区划地名系统中可同时查询出来。

7)产权人格式的更新。处理同地名地址中若出现多个产权人的问题,将多个产权人之间以中文顿号隔开,规范多个产权人的书写格式。

8)历史数据的划分。将已拆除、地址不全、注销、产权人替换前等情况产生的数据,改变数据状态并做标记后存入系统历史库,后期可根据数据状态在区划地名系统中进行查询。

3.4.2     对接湖州市民政局共享交换平台

基于浙江省区划地名信息管理系统,无缝对接湖州市民政局共享交换平台,把成果数据推送至湖州市民政局共享交换平台,同时通过交换平台获取湖州市大数据其他部门的有关数据字段,实现与大数据局、自规局、政法委等部门的联办。

3.4.3     对接吴兴区大数据局

基于共享交换平台,实时推送存量及增量格式数据至吴兴区大数据局指定的数据仓。

1  商务要求表

质保期

软件自交货验收合格之日起提供三年质保期,后续如遇项目相关更新维护,中标单位应提供免费服务。

售后服务要求

1、在质保期内,因货物的维修和保养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均由中标供应商承担;

2、质保期内采购人报修后,中标人免费上门服务及时解决用户问题。响应时间要求如下:电话响应7*24小时、现场响应2小时内、重大故障问题必须在1个工作日内予以修复(不能修复的必须予以更换);提供软件系统的技术顾问、咨询支持、免费升级服务;

3、建立用户档案,实行巡检制度,每季度例检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对采购人的业务数据负保密责任;

5、中标人投标时有其它服务承诺的,一并履行。

交货时间及实施地点

交货时间:在合同签订后180天内交货并完成项目上线调试。

实施地点:由采购人指定各工程实施地点。

付款方式

本项目分为吴兴区和南太湖新区两块招标,最终分别支付,具体支付如下:

(1)预付款:采购人自采购合同生效及具备实施条件后15天内支付预付款       元,也即合同金额的30%;

(2)完成项目总体工程量50%,支付合同总价的30%;

(3)项目正常上线试运行1个月后,支付合同总价的30%;

(4)组织项目整体终验,验收通过后5个工作日内支付合同总价的10%。

验收方法

项目完成后,系统进入试运行期,无故障试运行一个月后,中标人应将相关资料整理装订成册,向招标人提出验收申请,由招标人组织验收。

监理

按照吴兴区大数据局要求,本项目需要第三方监理,监理单位由甲方指派,乙方按照相应的要求配合监理工作,乙方支付本项目监理费。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收藏

上传文档

在线客服

常见问题
人工客服

服务时间:8:00-23:00

工作电话:400 9911 877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

收藏本站


AI



用AI快速编写
限免使用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支持上传解析、采购需求、评分标准、目录编写四种方式,全行业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