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1日,浙江省政府召开“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第一次专题会议。省长袁家军指出,建设数字政府是遵循“政府理念创新+政务流程创新+治理方式创新+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四位一体架构的全方位、系统性、协同式变革。建设数字政府,根本目的是通过数据整合、开放、共享,为群众提供个性化服务;基本手段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关键举措是以流程再造实现跨部门、跨系统、跨地域、跨层级高效协同;实践路径是构建人机协同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应用系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经成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断,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开了一条科技赋能的路径。
本项目是落实杭州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的工作要求,通过建设建德智慧治气项目,整合大气环境数据,为公众提供身边的空气质量数据,全面提升协同治理能力。
围绕政府数字化转型决策部署要求,以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统一监管为总目标,以全省环保数字化转型试点为契机,开展建德智慧治气项目信息化系统建设。依托数字化转型驱动,强化大气监测监控能力,提高大气预警和科学治理水平,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内外统筹、部门协同、社会共治,实现大气治理管理可视化和决策科学化。
在全面完成省政府数字化转型试点市任务基础上,为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协同平台建设提供建德“蓝天保卫战”样本和标准,成为全省数字化转型的示范区。
序号 |
产品 |
名称 |
数量 |
单价(元) |
合价 |
备注 |
|
1 |
建德市“智慧治气”平台 |
大气环境统一数据库 |
1 |
160000.00 |
160000.00 |
详见技术要求2.2.1 |
|
2 |
大气环境综合业务应用 |
1 |
570000.00 |
570000.00 |
详见技术要求2.2.2
|
||
3 |
大气环境项目管理系统 |
1 |
180000.00 |
180000.00 |
详见技术要求2.2.3
|
||
4 |
智慧治气“一张图”大屏系统 |
1 |
270000.00 |
270000.00 |
详见技术要求2.2.4
|
||
5 |
移动应用 |
1 |
180000.00 |
180000.00 |
详见技术要求2.2.5
|
||
项目预算 |
大写:壹佰叁拾陆万元整(¥:1360000.00元) |
以政府数字化转型为核心,通过本项目构建建德智慧治气平台,通过全面构建统一的大气环境数据仓库,全面梳理数据的监测、分析和应用模式和场景,全面落实“智慧治气”的相关治理要求,实现数据采集管理、分析预警、项目管控等系列工作的在线动态推进,最终使建德大气环境质量治理效果得到质的提升。
技术指标参数 |
|
1 |
满足清新空气数据接入的接口规范或服务列表及支持(近一月内)数据接入后的功能页面展示 |
2 |
满足综合扬尘数据接入的相关接口规范或服务列表及支持(近一月内)数据接入后的功能页面展示 |
3 |
提供其他数据(包括视频监控数据、企业废气数据、环境质量数据、园区数据等)接入的原理机制、实现与其他系统数据互通接入。 |
大气环境监测数据是大气环境治理的基础,掌握区域内大气污染物的分布情况并进行实时监测,完善数字化管理能力,是研究污染程度和成因、控制污染排放、实现环境问题预警、最终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前提。因此,建设统一的大气环境数据库是平台建设的必要条件。
根据建德生态环境局业务应用的要求,在建德市国控、省控、市控等空气自动监测站数据采集接入的基础上,按照规范和标准进一步采集接入气象、废气污染源、视频监控、清新空气、综合扬尘等数据,完善建德市大气环境统一数据库,对区域内大气环境的分布数据及监测数据进行结构化存储,通过数据资源整合,进一步加工整理而形成的综合性、关联性的和专题性的数据,为建德智慧治气业务应用提供数据基础。
分析和应用数据随着业务应用的不断扩展而不断丰富专题和相关数据内容,并根据业务需要和基础支撑平台相关系统生成不同的专题数据库,通过专题管理维护系统来实现专题的创建、管理、维护、更新等功能。
技术指标参数 |
|
1 |
支持视频制作并通过微信小程序或今日头条等分发渠道,支持视频检索,并按功能要求提供相关的设计思路或方案。 |
2 |
支持报警联动(包括触发方式、触发情景及事件处置过程) |
3 |
满足高空瞭望应用的场景情况,包括环境质量状况分析报警联动、指挥调度等 |
4 |
满足单站分析、城市综合分析要求,提高综合研判能力 |
5 |
满足颗粒物、臭氧组分分析需要,以说清现状、趋势和成因,提高大气环境管理能力 |
6 |
满足源解析相关要求,为大气污染精准治理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 |
(1)视频数据接入:能获取所有高空瞭望视频监测数据,支持按照所属行政区域和网格GIS地图上进行展示,能通过选择点位来观看其实时监控视频。
(2)高空瞭望短视频制作及数据分发:为满足宣传需要,需支持高空视频的制作。能进行渠道分发支持移动端,大大降低群众参与和监督的门槛。
(3)视频监控:基于建德市环境数据和视频间相互关联应用,能查看实时视频及制作的视频,从而实现环境数据和视频的有机结合。
2.2.2.1.3.1环境状况分析:通过将视频与监测数据结合,基于时间维度的统计分析和基于空间分布的统计分析,掌握其变化规律与趋势。
2.2.2.1.3.2报警联动:当触发告警时,能支持视频图片抓拍;并自动推送消息至相关区域责任人,支持微信公众号或以短信形式等方式,以便及时进行处理
2.2.2.1.3.3指挥调度:支持在办公室、会议室等场合任意调取各监控点高清视频图像,满足领导自由巡查、远程指挥调度的需求。
大气复合污染是多种来源的多种污染物在一定大气条件下发生多种界面间的相互作用彼此耦合的复杂体系,存在区域的传输性、多污染物共存的特点。将高空瞭望视频、气象、雷达、颗粒物、常规污染数据等各类监测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形成面向复合污染态势特征及过程评估专题库,综合运用相关性分析、时空序列分析、组网分析、趋势分析等各类综合分析算法,对大气复合污染态势特征及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的数据分析,最终运用可视化平台和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多维度直观、动态、灵活的可视化展示,通过高空瞭望、颗粒物专题分析及细化分析,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决策支撑。
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源解析专题包括颗粒物组分空间分析、颗粒物污染程度分析、颗粒物污染成因分析、颗粒物来源特征分析、颗粒物在线源解析,支持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和大气颗粒物污染的监测、分析、评价服务,支持开展颗粒物污染分析,及时发现污染问题、掌握污染程度、剖析污染成因、揭示来源特征、解析污染源组成的工作。
投标人需提供污染特征与态势评估的常规分析、专题分析、在线源解析解决方案,提供单站综合分析、提供城市综合分析解决方案、提供源解析集成方案和展示方案。
(1)气象分析:按时间序列展示各站点气象数据信息,以柱状图或折线图展示,分析结果可导出。
(2)风玫瑰图:统计某个站点或地区一段时期内风向、风速发生频率,以掌握对该站点或区域的气象变化特点,并以风玫瑰图的方式展示,可导出分析结果。
(3)污染玫瑰图:整合气象与站点监测数据,分析气象与污染物之间的关联关系。
(4)污染与气象关联分析:选定一定的时间,分析各站点污染物浓度和气象数据的关联关系,并以折线图、面积曲线图、柱状图等形式展示,可导出分析结果。
(5)边界层数据分析:充分发挥边界层监测数据在区域预测预报中的作用,为区域预测预报业务开展、评估和污染成因分析提供数字支撑。
2.2.2.3.1颗粒物现状分析
(1)颗粒物组分空间分析:颗粒物组分空间分析包括颗粒物各组分的空间分布情况,实现对大气复合污染管理的辅助决策。
(2)颗粒物污染程度分析:颗粒物污染程度分析包括臭氧及前体物浓度变化的时间序列,站点间颗粒物化学组分浓度及占比,站点颗粒物组分和污染程度。
(3)臭氧及前体物浓度变化趋势:臭氧及前体物浓度变化趋势包括臭氧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颗粒物日均值和NOx日均值。
(4)站点间颗粒物化学组分浓度比较:站点间颗粒物化学组分浓度比较包括站点颗粒物中各化学组分平均浓度的统计结果。
(5)站点间颗粒物化学组分浓度占比比较:包括了不同站点颗粒物中各化学组分平均浓度占比的统计结果,实现了颗粒物组分间的关系对比。
2.2.2.3.2颗粒物污染成因分析:颗粒物污染成因分析包括颗粒物污染浓度程度情况,臭氧及前体物浓度变化的时间序列,及该时段气象参数,如风速、风向、温度之间的关联。
(1)臭氧污染成因多因素联合分析:实现了臭氧、PAN和O3浓度变化的关联分析,并可用于识别一些传输过程。
(2)颗粒物成因相关性分析:颗粒物成因相关性分析包括颗粒物中主要化学成分之间以及与气象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2.2.3.2颗粒物来源特征分析:颗粒物来源特征分析包括颗粒物污染浓度程度,该站的污染来源特征,实现污染防治策略的实时调控。
(1)颗粒物日变化规律:颗粒物日变化规律包括颗粒物中(钾离子、钙离子、元素碳等)浓度变化时间序列,以及他们在颗粒物中浓度占比的时间序列。
(2)颗粒物物种特征比值:颗粒物物种特征比值包括颗粒物中EC和OC浓度变化的时间序列,以及OC/EC比值。
2.2.4.1时间序列分析:对城市单站各污染物因子浓度时均值、日均值、月均值等信息进行分析,以浓度序列图,日浓度变化曲线等方式进行展示。并支持多因子叠加分析。图表形式可选择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相关性图等多种表现形式,并可以数据表格形式导出;具体方式包括单站单参、单站多参、多站多参等。
2.2.4.2臭氧污染成因分析:根据选定时间范围内,结合污染浓度程度情况,分析臭氧及前体物浓度变化的时间序列,及与该时段气象参数,如风速、风向、温度之间的关联。
2.2.4.3臭氧污染成因多因素联合分析:通过选定的时间范围,利用联合分析图,可以分析臭氧、PAN和O3浓度变化的关联,从而可用于识别一些传输过程(比如夜间臭氧浓度升高,伴随PAN和O3浓度的升高,可能是受到传输的影响)。
2.2.4.4臭氧生成与前体物相关性分析:选择的时间范围内,基于实测数据建立臭氧生成与前体物VOCs和NOx的关系曲线(EKMA曲线),并根据实时数据动态更新。基于PMF实现VOCs来源的在线解析(选定时间段),提供单站点及城市多站点总VOCs和关键组分的来源构成,计算各类来源的时间变化规律。并通过其他方法与PMF解析结果进行对比。
2.2.4.4:颗粒物在线源解析:颗粒物在线源解析包括站点监测数据及对排放源有指示意义的物种数据,借助正交矩阵因子分析模型运算,剖析因子特征,得到解析结果,解析结果主要包括因子成分图、来源贡献饼图、来源贡献时间序列图和来源贡献比例时间序列图,从而实现对颗粒物来源的变化情况的反映。
其功能支持参数选择可实现对不同站点、物种及概率矩阵解析数,能解析出不同的解析结果、因子特征对因子成分及物种解析度等进行解析、解析结果包括概率矩阵解析结果,支持以来源贡献饼图、来源贡献时间序列图、来源贡献比例时间序列图等形式展示、因子数据库对物种来源的自动识别等内容。
技术指标参数 |
|
1 |
支持实时更新项目的进展情况;同时自动生成各类汇总统计报表 |
2 |
支持项目负责人可创建项目、在线填报项目的进展情况,对督办人员派发的任务进行签收、处理和反馈。 |
3 |
支持项目动态督办、项目进度核实、项目问题协调、项目任务交办的全过程督办管理。 |
4 |
支持不同维度与类型的项目查询汇总,并能生成相应的报表报告,可进行查看进度详情及分析任务完成情况。 |
具备重点项目的信息录入、数据采集、项目台帐建立及查阅、项目统计分析、计划制订与管理、项目进展跟踪、进度信息、领导批示反馈的能力;同时,支持全过程动态督查,做到对关键点的重点监督,及时掌握项目动态以及解决项目遇到的各种问题,推动重点项目的开展。
具体见招标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