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内容及技术要求
一、采购总说明
1、本技术规范要求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基本技术要求,并未对所有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供应商应提供符合本技术要求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2、技术要求及标准的执行
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应标明所执行的质量标准,若同一标准已颁发新标准,则按最新标准执行。若同一产品同时有几个标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则按最高层次的标准执行。
二、采购内容及具体要求
A、 团队建立、明确分工
中标后,立即组建工作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由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担任项目负责人,对项目总体进度、人员分配等进行统筹安排,并对项目的整体质量负责。其余投入人员分成2个工作小组:1组负责现场踏勘、资料收集整理、现状监测方案制定、文稿编制;2组负责数学模型和波浪模型的建立、分析;其中,宗海测绘、现状监测工作由中标单位委托相应资质单位完成。
B、 资料收集分析
研究有关技术文件和项目的基础资料(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方案等),收集和调查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经济状况、自然资源、环境和生态现状(海洋水文、地形地貌冲淤、水质、沉积物、海洋生物质量等)、海域开发利用现状(海域使用现状、权属现状)、海洋功能区划、生态红线保护划分方案、其他相关规划(国家产业规划及政策、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城乡规划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地形图、遥感影像图、海岸线等)等资料。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注意判断资料的可靠性、时效性,充分利用现有调查资料,对于不能满足论证需要的,进行必要的现状调查。
A、 实地勘察
对论证范围内的海岸线、海域开发利用现状等进行现场勘察,同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核实。重点调访海域开发利用主体的基本情况,开发利用活动的内容、规模、用海情况以及与本次用海项目的位置关系,对于已确权的用海项目,还应调查权属来源、权属内容、界址坐标、宗海图等。根据现场勘察结果编制现状海岸线和开发利用现状图件。
B、 宗海测绘
将码头设计方案、现场勘察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提供给具有测绘资质的测绘单位,委托测绘单位按照《海籍调查规范》、《海域使用面积测量规范》、《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宗海图编绘技术规范(试行)》等进行所在海域的地形测量和宗海测绘,完成海域地形图、宗海界址图、宗海位置图的绘制和海籍调查表的编制及项目用海技术审查报告。
C、 现状监测
根据项目实施内容及所在海域特征,确定海域论证等级和论证范围,结合收集得到的资料,拟定现状监测方案,监测内容包含海洋水文、地形地貌冲淤、海水水质、沉积物、海洋生态环境等。由中标单位委托有海洋监测资质的单位进行。
A、 对测绘成果、现状监测结果进行校核
对测绘单位提供的宗海图、海籍表的规范性、真实性、科学性进行校核;对现状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客观性进行核实,完成数据的处理、分析。
B、 源强计算、数模分析
根据收集和监测得到的水文动力流场、流速、水质等数据,针对泥沙冲淤、污染物扩散、事故溢油等内容分别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计算分析。建立波浪模型,并进行计算分析。
C、 分析论证
开展项目用海必要性分析,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项目用海利益相关者分析,用海选址、方式、面积、期限的合理性分析,用海的主要不利影响分析,提出用海的对策和建议。
D、 报告编制、内审
按照《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的要求,对收集和外业采集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判断,结合分析论证的内容,编制海域使用论证报告和价格评估报告,报告由1组组长进行统稿后,交由项目负责人进行内部审核,完成内审及修改后,提交海洋管理部门。
E、项目完工期限:自合同签订后6个月内完成海域论证和海域价格评估报告编制.
海洋管理部门对海域使用论证报告和价格评估报告进行初审后,认为其符合上会条件的,即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专家对报告评审后出具评审意见。报告编制单位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最终提交报批稿予海洋管理部门审查。
流程图
三、商务条款
1、产品或成果提交:通过验收的成果文本一式10份,包括光盘。
2、成果维护期
成果交付使用后一年内供应商须免费提供成果维护任务,维护期从验收合格交付使用之日起算。
3、付款方式:
签订合同收到正式发票后15个工作日内支付40%,供应商完成海域论证报告并通过专家评审,提交最终成果后采购方在收到供应商提供的正式发票15工作日内支付合同价款的30%,供应商完成海域价格评估报告并通过专家评审,提交最终成果后采购方在收到供应商提供的正式发票后15个工作日内支付合同价款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