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内容及需求
一、 规划设计背景
余姚市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北濒杭州湾,南屏四明山,西连绍兴市,东接宁波港,为宁绍平原中心。余姚是一个有千年历史的古城,素有“文献名邦”和“东南最名邑”之称。城市河流纵横,山水相依,环境优美,具有典型的江南山水城市特点。
为塑造余姚城市空间形态和景观风貌,提升城市品质,创造和谐宜人的生活环境,彰显余姚城市独特的魅力,打造品质之城,明确余姚城市设计管控要求,加强城市设计编制和管理工作,规范城市设计编制的技术要求和组织、管理、实施。需要开展城市设计导则编制工作。
2、项目开展背景
背景一:新时代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发展契机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出台印发了一系列的中央文件,要求2020年底基本完成市县以上各级国体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初步形成全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
余姚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自2019年5月启动以来,目前已形成初步规划成果。余姚处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初步建立、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的特殊历史阶段,未来余姚的城市发展必将立足于地理条件奠定的国土空间规划格局研究,运用数字化的科学规划手段,结合本地自然生态基地和地域文化特色,节约集约利用好自然资源,规划好余姚国土空间各类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营造余姚特色城市风貌特色,助力未来余姚城市健康有序发展,为余姚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城市,争当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的排头兵提供城市建设管理上的参考借鉴。
背景二:余姚当前城市建设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余姚城市经过多年建设发展,在城市开发建设、城市特色营造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在当前新的发展形式和形式背景下,对比其他先进城市建设经验,余姚在城市规划建设、彰显城市品质、发挥山水风貌、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还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为区域空间质量低下、用地效率有待提升,产业层次偏低、转型提升滞后,高品质公共空间、公共服务短板明显等,急需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中加以修正和提升。
城市设计作为把控城市空间形态、推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优化布局的重要一环,也是打造城市特色风貌、开展后续实施城市运营与管理的重要抓手。因此,需要在规划设计层面对余姚城市建设进行管控引导,并对其中心城区重点发展片和主要城市廊道轴线进行设计指引,全面提升余姚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为此,开展余姚市城市设计标准与准则编制工作。
二、规划设计依据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2、《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
2.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2018)
2.5、《浙江省城市景观风貌条例》
2.6、《浙江省城市设计管理办法》
2.7、《浙江省城市设计编制导则》
2.8、《余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初步方案)
2.9、《余姚市域总体规划(2017—2035)》(报批稿)
2.10、《余姚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特色规划研究》
2.11、国家及省、市有关现行法规、规范及规定及其他各类相关规划
三、规划项目的范围及成果要求
1、用地范围
余姚市行政区域总面积1561.60平方公里,本次规划重点为东到规划G228,西至南北大道,南到杭甬高速公路(包括南侧梁辉等集中建设用地),北至规划姚慈路,用地面积约为160平方公里。本项目针对余姚市中心城区范围及各重点风貌区、城市建设发展廊道、重要城市风貌节点及各城市设计专项工作进行导则编制。
2、 规划主要内容:
(1)概念性总体城市设计
梳理余姚市现有城市总体规划、规划研究、重点片区城市设计等相关规划,结合余姚发展实际,对规划进行梳理并综合评估。在现有规划梳理评估的基础上,加强公众参与,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整体进行归纳整合并加以提升,明确总体城市设计相关要求与内容。
确定城市总体风貌特色定位,塑造具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国土空间格局和空间形态,优化资源环境底线约束。从宏观层面研究余姚城市风貌特色,保护自然山水格局,优化城市形态格局,明确公共空间体系等系统管控要求。
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发展目标战略、底线约束、总体格局、空间结构、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国土整治修复、城市更新等方面做有效衔接。
提出总体城市风貌特色,挖掘城市特色资源、总结城市文化脉络、理清城市界面,提出风貌空间架构,明确城市色彩。
重点控制区划定,重要节点形象控制,重要界面及其景观风貌控制,重要街道天际轮廓线及沿街界面控制等。
(2)重点专题研究
城市色彩专题
城市灯光专题
城市家具专题
城市形态及开发强度专题
(3)城市设计导则
结合总体层面城市设计要求,落实城市设计导则和管控要求,运用城市设计的思维和方法,从空间环境品质的角度对规划编制形成反馈,提高规划编制和管理水平。
对城市空间、景观形态、色彩、风格等提出管控要求,将提高规划编制和管理水平,建设品质城市贯穿于城市设计的各层级、各阶段。
明确建筑体量、色彩、风格等;创造整体的街区特色;合理划分各类用地的用地规模,打造人性化的街区尺度;建筑退界依据建筑高度分级退让;建筑贴线率依据街区尺度、使用功能、街道性质确定范围;主要沿街商业界面引导;城市家具,风貌控制要素等。
3、规划深度:
最终整体成果总体城市设计达到概念性城市设计深度,设计导则为控制导则深度。
四、规划成果展示要求
1、概念性总体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导则单独成册。
一是概念性总体设计:包括概念性总体城市设计及相关专题研究。
二是城市设计导则:根据概念性城市总体设计内容,条目化相关导则及管控要求,设定符合余姚实际的城市设计标准与准则。
2、最终成果:
最后成果按A3规格装订成册,包括纸质成果12套(整体及片区城市设计风貌鸟瞰效果图5张以上、10个以上风貌廊道街道透视效果图10张以上,15个重要风貌节点及门户空间概念城市设计透视效果图15张以上);
包含上述成果内容的电子文件2套。电子文件包括文字(DOC格式);图纸(DWG和JPG格式),其中:用地规划图、地块划分图、地块控制图则须提供DWG格式;
介绍用的多媒体演示文件(7-10分钟,要求由语音播放讲解)和PPT。电子成果应按成果内容各自独立建立文件夹,并一起刻录CD或DVD光盘。提供0号图纸大小的彩色挂图(展板)一套。
3、其他
阶段性成果份数按采购人需要提供。
五、时间要求
1、签订合同后约30天内完成初步方案,并按照程序论证,报规划主管部门审查。(具体以采购人要求时间为准)
2、因采购人原因或其他不可抗拒因素造成时间推迟,上述时间也相应向后顺延。
六、附则
1、设计成果使用权
本次设计所有成果,归余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所有。
2、资料保密
投标人必须对收集的基础资料及规划成果承担安全、保密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