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采购需求
一、规划背景
淮安工业园区位于淮安市域中心,北连科教产业园(大学城)、南连白马湖旅游度假区、东连生态文旅区、西连洪泽湖,是淮安市委、市政府直属的省级开发区,2008年9月份启动建设,2020年6月,淮安市委市政府决定对直属发展平台进行优化整合,将原江苏省苏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整体纳入江苏淮安工业园区管理运行,是江苏省唯一依托地方资源优势打造建设的产业园区。通过组织编制《淮安工业园区空间发展规划咨询评估专题研究》,进一步促进两区融合发展,明确园区目标与发展路径,不断促进发展要素优化集聚,整合相关生态、生产、生活要素,进一步优化工业园区(南、北)国土空间资源优化配置,增强要素保障力度,推动更高能级现代化园区建设。
二、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江苏淮安工业园区管理范围,面积共约101平方千米。
三、规划内容
1、开展空间目标指标专题研究,提出淮安工业园区国土空间发展目标与路径。落实国家、省、市重大战略思想方针的总体导向,策应市委市政府“绿色高地,枢纽新城”的总体目标,以创建国家级园区为出发点,结合淮安工业园区发展阶段和特点,并针对存在问题、风险挑战和未来趋势,提出国土空间发展目标,研判两个园区合并后的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下的淮安工业园区发展路径。
2、开展“三线”统筹划定专题研究,衔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协调优化三条底线。落实上级国土空间规模传导,衔接深化淮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强化三条底线协调优化,有的放矢地提出三线优化建议,保障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农业空间提质增效、城镇空间紧凑集约。
3、开展全域空间布局专题研究,优化全域空间布局。以生态底线刚性约束为前提,加强淮安工业园区城镇空间格局与生态网络格局的耦合和协同,构建集约型城乡国土空间格局。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留有弹性的原则,合理控制发展规模,提出相应的功能布局,综合考虑资源本底条件、城乡、产业、交通等发展类要素布局,提出全域空间理想格局的结构优化、各功能区空间承载和空间布局。
4、开展交通专题、公共设施专题研究,架构外联内达的交通体系,完善服务配套,强化公共设施供给。优化区域交通格局,强化城市综合交通衔接,科学组织公共交通线网,稳步提升综合交通可达性和交通运输效率。结合产业结构优化进程,坚持产城融合,构建公共服务等级体系,考虑未来企业发展及产业人才的需求,完善商业、教育、医疗、文化等城市配套。
四、成果要求
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件等。设计图纸和文本文件必须做到清晰、完整,尺寸齐全、准确,同类图纸规格应尽量统一。
1、规划文本。文本成果以A3规格编排打印,装订成册。
2、规划图纸。规划图纸为表达设计理念的图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图纸:国土空间用地现状图、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图、空间结构图、功能分区图、用地规划示意图、产业布局规划图、绿地系统和开敞空间规划图、综合交通规划图等。
五、进度要求
1、初步汇报与沟通
时间:2020年12月-2021年1月。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完成重点谋划内容,提出发展目标与策略,确定总体布局蓝图,加强与空间规划衔接,形成初步方案,进行汇报。
2、中期成果
时间:2021年2月。
在规划初步方案基础上,深化规划内容,开展文本、说明、图件等成果编制工作,进行中期汇报。
3、成果论证
时间:2021年3月。
根据中期交流沟通情况进一步深化完善形成最终成果,组织开展专家论证会,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4、成果审议及上报
时间:2021年6月。
根据评审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成果。上报市政府审议,全面完成规划编制工作。
六、质量保证及服务
1、提供实施方案、技术设计书和技术保证;
2、接受采购单位政策和技术的指导及质量监督;
3、中标人对本项目采购软件提供现场和电话技术服务,确保项目进度和评估成果正常运行;
4、售后内容:若上级部门对成果检查不合格或需重新修改完善,中标供应商应按相关要求尽快、免费修改达标;要在评估成果汇交合格后的两年内,协助招标方实现相关规划衔接,帮助开展现状评估技术工作学习和培训等。
七、服务时间及付款方式
(一)服务时间:在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报告编制成果并经采购人审查通过。
(二)服务地点:由采购人指定。
(三)付款方式:初次汇报方案并获园区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认可后,向乙方支付合同金额40%费用;形成论证成果并经专家论证与相关部门同意后,向乙方支付合同金额30%费用;所有成果提交市级相关部门审查合格后,向乙方支付合同金额30%费用。(不计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