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购项目名称:湘潭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及湘潭市十四五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编制采购
二、采购预算:900000元整,超过此预算的投标报价视为无效投标。
三、项目概况及服务内容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以全面提升“一江一库两水”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质量为目标,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为主线,以系统解决核心生态问题为导向,合理划定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区域,科学布局和分时序组织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着力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促进退化生态系统自我恢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构建空间格局优化、生态功能稳定和生态产品优质的生态安全格局,筑牢区域生态安全屏障。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遵循自然生态系统内在演替规律,充分发挥其自我恢复能力,避免对生态系统不必要的人为干预。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难点。聚焦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针对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功能降低、生态问题突出、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等问题区域。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考虑自然地理条件、生态系统特征和格局演变规律,分区分类合理配置保护和修复、自然和人工、生物和工程等措施,严控人造景观工程、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四是坚持综合治理,科学部署。遵循生态系统内在机理和演替规律,把握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动态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开展综合治理,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整体和局部、长远和当前的关系,提高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弹性。
(三)规划定位。湘潭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是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是对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目标任务、约束性指标、有关管控要求的细化落实,是对我市生态保护修复作出的具体安排,侧重项目实施性和操作性,规划期为2021-2035年,基准年为2020年。
湘潭市十四五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专项规划,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目标任务、约束性指标、有关管控要求的细化落实,侧重政策措施的可操作性、重大项目的可实施性。
(四)编制依据。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国土空间规划、国家“双重”规划、省级生态保护修复规划、规划编制指导性文件,落实国家和省级生态修复目标任务,并与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有关政策做好衔接。
(五)工作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省自然资源厅、市委、市政府关于自然资源、生态保护修复工作部署,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对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进行系统谋划,对接湘潭市国土空间规划和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开展专题研究,综合评价国土空间生态环境质量,统筹城乡空间、流域上下游,按照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的思路,科学确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目标体系和主要任务,有序部署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大重点工程,推动形成“共抓大保护、协同大治理”的生态修复新机制,筑牢生态安全格局,支撑我市经济、社会、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
(六)工作内容
1.1全面摸清生态本底。充分利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在森林、水、湿地、草原、矿产等自然资源专项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综合气象、地质、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等数据资料,全面掌握区域自然地理情况,生态系统类型和分布、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情况、土地利用和地表植被情况、自然灾害发育分布等基础地理条件和生态本底状况。
1.2系统判识生态问题。以自然地理单元为对象,充分利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及其他生态专项评价成果,开展生态系统综合评估,明确国土空间主导生态功能,统筹生态修复总体布局,合理确定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区域。科学评估生态系统退化程度和恢复力水平,识别农业、城镇功能空间生态系统恢复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潜力。从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结合自然地理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分析自然地理格局演变规律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合理性,判识重大生态风险、诊断突出生态问题、识别空间冲突区域。
1.3科学确定规划目标。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通性,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依据相关标准,衔接相关规划,在区域生态功能定位、生态现状和生态问题判识基础上,坚持上下衔接、左右协同、精准定位、落实传导的原则,重点从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受损重要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系统质量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规划任务完成考核等方面,科学确定2025年、2030年、2035年分阶段目标,提出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
1.4提出重点修复任务。遵循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避免过度人工干预。在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冲突的重点区域,发挥生态修复作用,形成点线面结合、生态功能互为支撑的国土空间格局。统筹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各要素及与农田、城市人工生态系统之间的协同性,注重地上地下、山上山下、岸上岸下、上游下游的系统性,体现综合治理,突出整体效益。坚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生态功能分区提出科学措施,分类施策。
1.5部暑安排重大项目。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总体布局、生态修复分区的基础上,根据生态问题的紧迫性、严重性和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和恢复能力,在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合理安排重大工程和重点工程建设时序,部署生态修复重点整治任务。
1.6健全实施传导机制。健全规划实施组织保障、职能分工、区域协同、资金投入、绩效评价、信息化建设等政策措施,加强规划指引,形成区域协调、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生态修复规划实施和传导机制。
1.7开展特色专题研究。立足湘潭市实情,围绕我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工作目标,按照“突出特色、充分论证”的原则,开展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问题诊断、生态保护修复策略和重点工程布局等专题研究。
(七)形成系列规划成果
1、湘潭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
1.1规划文本。湘潭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规划文本。
1.2规划图件。主要图件包括基础分析图、综合分析图、规划成果图等,可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性绘制。基本比例尺为1:5万,可根据地区实际调整。
1.3编制说明。从编制背景、编制过程、专题研究结论、指标确定和分解依据、效益分析、规划衔接和规划协调论证情况等方面说明规划编制情况。
1.4专题研究。结合实际对湘潭市生态修复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必选专题研究包括《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问题诊断研究》和《生态保护修复策略和重点工程布局研究》,并形成相应的专题研究报告。其余专题研究根据需要和要求开展。
1.5数据库。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湘潭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数据库,纳入信息平台管理,实现文本、图件、数据和工程项目上图入库。数据库包括各类文字报告、图件及各类数据,主要涉及调查评价、专题研究、规划文档、规划表格、工程布局、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元数据等。电子数据应与纸质规划成果一致。
1.6其他材料。包括规划编制中形成的工作报告、基础资料、会议纪要、部门意见、地方意见、专家论证意见、公众参与记录,规划报批文件等。
2、湘潭市十四五生态保护修复规划
2.1规划文本。湘潭市十四五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文本。文本内容应包括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重大项目、保障措施等内容。谋划一批十四五期间的重大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2.2相关图件。
2.3编制说明。
2.4其他材料。包括规划编制中形成的工作报告、基础资料、会议纪要、部门意见、地方意见、专家论证意见、公众参与记录,规划报批文件等。
湘潭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在2022年1月20日前完成,湘潭市十四五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在2021年9月15日前完成。
(九)、付款方式
项目成果审核通过后支付合同款项的80%;规划完成批复后一次性无息付清。
(十)、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其它未尽事宜以合同约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