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采购需求
一、项目背景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2021年地理信息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中要求深入推进新一代“天地图·江苏”建设与应用,按照“五统一”标准打造天地图市县级品牌,并继续完善时空大数据平台的建设。随着淮安市城市规划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发生显著变化,对“天地图﹒淮安”基础时空数据以及专题数据的更新、省市县数据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系统运行方面,保障智慧淮安时空信息云平台安全稳定运行、并充分利用更新融合后的数据成果进一步提升云平台的服务能力,也具备重要意义。
为落实省自然资源厅工作要求,提高“天地图﹒淮安”数据现势性、增强地图服务能力、探索省市县基础地理信息联动更新方法、保障智慧淮安时空信息云平台平稳运行,现组织开展淮安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维保服务项目,进行2021——2023年度“天地图﹒淮安”与智慧淮安时空信息云平台的更新升级与运行维护工作,以进一步提高淮安市基础时空数据的数据现势性和丰富性,加强“天地图﹒淮安”的基础能力和应用服务建设,提升智慧淮安时空信息服务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两统一”管理职责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障,为政府宏观决策、部门业务应用、民生和社会综合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清单
序号 |
名称 |
数量 |
单位 |
技术规则 |
1 |
天地图省市县数据融合 |
3 |
年 |
详见建设内容 |
2 |
省市县基础地理信息联动更新探索与创新 |
3 |
年 |
详见建设内容 |
3 |
“天地图﹒淮安”网站改版及五统一建设 |
1 |
套 |
详见建设内容 |
4 |
智慧淮安时空信息云平台数据整合更新 |
3 |
年 |
详见建设内容 |
5 |
智慧淮安时空信息云平台运行维护 |
3 |
年 |
详见建设内容 |
6 |
淮安市数据成果目录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标准制定 |
3 |
年 |
详见建设内容 |
7 |
系统扩展应用建设 |
3 |
套 |
详见建设内容 |
三、建设内容
1.2淮安市主城区范围内天地图省市县数据融合建设
指标项 |
技 术 要 求 |
|
总体技术路线设计 |
按照《天地图数据融合技术要求(试行)》、《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以及《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2021年地理信息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开展天地图省市县数据融合总体技术路线设计。 |
|
融合工作应对比天地图市县级节点矢量数据、影像数据和兴趣点数据与省级节点已有数据,从中选取表达准确、现势性好、精度高、内容全的要素进行合并,并对合并后的结果进行几何拓扑、空间关系与逻辑一致性处理,使地理信息数据在现势性、准确性、丰富性等方面达到最优,提高天地图各级节点数据的现势性,丰富数据内容。 |
||
主城区范围的矢量数据融合 |
矢量数据融合的主要对象包括道路、铁路、水系、居民地、绿地、境界等。通过对比天地图市县级节点矢量数据与省级节点已有数据,从中选取表达准确、现势性好、精度高、内容全的要素进行合并,并对合并后的结果进行坐标转换、几何拓扑、空间关系与逻辑一致性处理,最终融合形成主城区范围的矢量数据集,该工作需每年完成一次。 |
|
主城区范围的影像数据处理 |
影像数据处理对0.5米分辨率航空影像进行瓦片生产。影像元数据,采用Shapefile格式存储,基于CGCS2000坐标系,以经纬度表示,描述影像图幅号、时相、传感器、分辨率、生产单位等信息。影像瓦片以紧凑格式(Bundle)组织,包括球面墨卡托投影与经纬度直投两种投影成果,切图级别为10-20级。瓦片生产方案见上图,包括构建影像金字塔、构建镶嵌数据集、去除影像黑边、添加水印、发布服务、切图、成果质检等步骤。最终形成0.5米分辨率航空影像瓦片数据集,该工作需每年完成一次。 |
|
|
||
主城区范围的地名地址数据融合 |
地名地址数据融合主要以“天地图·淮安”原始POI数据成果为本底,利用淮安市更新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遥感影像等资料,通过查阅公共网络数据,并借助外业采集手段,对本底数据进行更新,最终形成地名地址与兴趣点数据集,该工作需每年完成一次。 |
|
|
指标项 |
技 术 要 求 |
|
天地图数据保密处理 |
应按照《基础地理信息公开表示内容的规定(试行)》、《公开地图表示若干规定》、《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补充规定(试行)》、《遥感影像公开使用管理规定(试行)》、《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等国家相关规定和要求,开展数据成果的脱密处理。 |
|
|
||
18-20级矢量电子地图生产 |
依据《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地图数据规范》制作符号库,根据矢量电子地图数据的要素代码、地图显示级别等属性,将电子地图数据与符号库中的符号进行配置,进行电子地图自动化渲染,完成公众版矢量电子地图18-20级制作。该工作需每年完成一次。 |
|
18-20级影像电子地图生产 |
依据《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地图数据规范》进行影像电子地图瓦片生产,包括构建影像金字塔、构建镶嵌数据集、去除影像黑边、添加水印、发布服务、切图、成果质检等,完成公众版矢量影像地图18-20级制作。该工作需每年完成一次。 |
|
1.3.省市县基础地理信息联动更新探索与创新
1.3.1“天地图”数据省市县联动更新
指标项 |
技 术 要 求 |
|
市级节点数据更新 |
市级节点应与有关部门建立变化发现与推送机制,及时获取竣工验收“多测合一”测绘成果,通过“天地图”在线更新系统(专业版)将快速发现的变更信息在线标绘,经审核后,实现数据更新。 |
|
省级节点数据更新 |
省级节点数据更新后,应下发至市县级节点,进行数据融合更新。 |
|
社会众包数据更新 |
利用社会公众在天地图上提交的更新数据,进行严格的数据质量审核后作为数据更新的有效补充。 |
|
2.行业间基础地理信息的联动更新
指标项 |
技 术 要 求 |
行业联动更新 |
建立行业间有效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共享机制,规范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标准及交换标准,通过对接数据接口或开发人机界面实现市级、县级公安、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门的更新数据的及时获取,进而联动更新淮安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
3.“天地图﹒淮安”网站改版及五统一建设
指标项 |
技 术 要 求 |
|
多类地图风格 |
为了满足用户对于多种使用场景下不同地图样式风格的需求。“天地图·淮安”在电子地图界面加入多种不同风格地图,供用户进行切换展示,如极夜蓝风格、暗夜黑风格、浅灰色风格等。多种不同配色风格的地图同时加入资源中心,以电子地图接口的形式对公众提供服务。 |
|
|
||
多时相展示 |
多时相展示对含时间序列的数据资源,对比查看不同时点的数据图层,通过双屏联动的点、线、面标注查看对比情况。多时相功能主要包括:对含时间序列的数据资源,提供时间轴浏览;常规地图操作(放大、缩小、平移、绘制点线面);按照时间序列顺序自动播放;左右双屏联动变化。 |
|
分屏对比 |
分屏对比不同的数据图层,通过双屏联动的点、线、面标注查看对比情况。具体功能包括:根据资源列表中的资源内容,选择左右双屏分别要展示的资源;常规地图操作(放大、缩小、平移、绘制点线面);左右双屏联动变化。 |
|
政区图浏览及下载 |
提供淮安市及其下区县政区图的浏览及下载。 |
|
示范应用后台工具 |
参考国家、省级平台示范应用页面的风格样式,后台定制“天地图·淮安”示范应用模板。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示范应用后台工具,对“天地图·淮安”示范应用进行维护管理,在既定模板的基础上对应用内容进行操作,包含内容的增加、修改、删除。 |
|
日志管理 |
提供日志记录、日志查看、功能访问统计和资源访问统计等功能。 |
|
用户报告 |
根据用户对平台功能和服务资源的访问日志,形成用户对平台功能和服务资源的使用报告。以粒度到月的时间段为单位,统计平台各个模块的使用情况,包括每个模块的访问量、模块按访问量排序情况等。以粒度到月的时间段为单位,统计各个服务资源的使用情况,包括每个资源的访问量、资源按访问量排序情况等。 |
|
纠错管理 |
纠错管理模块主要功能包含平台数据纠错和系统功能纠错两块内容。提供完善的纠错管理流程。 |
|
意见反馈 |
提供用户意见反馈管理功能,支持用户对软件平台提出相关意见、建议,提供意见台账、意见详情浏览、意见跟踪结果记录等功能。 |
|
指标项 |
技 术 要 求 |
|
统一标准基础服务 |
“天地图·淮安”通过在国家天地图上的账号及key直接调用国家主节点提供的地图服务和应用服务。国家主节点提供的地图服务包括矢量底图、影像底图、地形晕渲、三维地形等,支持http/https协议,采用OGC WMTS标准;提供的应用服务包括地图搜索、路径规划、行政区划、逆地理编码等。 |
|
|
||
统一应用程序接口 |
“天地图·淮安”将开发者中心统一链接到国家主节点API页面,以便用户能够统一获取、使用各类API。国家主节点提供了四个大类的API:地图API、网页API、WEB服务API、数据API。本地节点在国家API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可以在地图API和数据API中加入本地的特色API。 |
|
统一域名
|
“天地图·江苏”域名为jiangsu.tianditu.gov.cn。市县级节点门户网站在省级域名下采用二级目录方式进行发布。其格式为jiangsu.tianditu.gov.cn/xxx(xxx为市县名称全拼)“天地图·淮安”是独立部署的市县级节点,要先对其请求路径进行改造,然后在江苏省级节点nginx做相应的转发配置实现统一域名。 |
|
统一用户管理 |
统一用户包括两方面的工作:统一登录和本地用户同步到国家天地图。 统一登录:用户数据的维护转移到了国家主节点,在省市县节点做登录时,由国家天地图的接口基于CAS统一控制,登录成功后自动回跳到“天地图·淮安”首页。 用户同步:由于登录的用户必须是国家天地图的用户,因此需要将原先本地节点的用户同步到国家天地图,并且用户在本地的节点功能权限需要保留。 |
|
统一界面样式 |
按照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门户网站对接规范、PSD设计原图、基本代码,从页面风格、框架布局、“天地图”徽标、字体样式等进行首页界面样式的统一。 |
|
3.3运行托管与三级等保建设
指标项 |
技 术 要 求 |
||
“天地图·淮安”网站运行托管 |
提供“天地图·淮安”网站的运行托管服务,提供网站运行所需的软件、硬件和网络环境。 |
||
|
|||
安全防护三级标准建设 |
进行“天地图·淮安”的安全防护三级标准建设,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需达到三级等保建设要求,通过安全等级测评。 |
|
指标项 |
技 术 要 求 |
淮安市空间地理数据集整合更新 |
按照《GB/T 30318-2013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本规定》、《GB/T 35648-2017地理信息兴趣点分类与编码》、《DB 32/T 4040.7—2021政务大数据数据元规范第7部分: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数据元》以及《智慧淮安时空信息数据基本规定》等标准规范,利用淮安大比例尺地形图更新成果、收集的国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料、地理国情基础性监测成果、汇聚的共建共享的行业数据以及其他资料,通过数据整合、重组、加工以及脱敏脱密处理,逐年进行淮安市空间地理数据集的更新。 淮安市空间地理数据集主要包括:地理实体数据集、电子地图数据集、遥感影像数据集、地理国情数据集、地名地址数据集、行业专题数据集。 |
政务版电子地图制作 |
按照《CH/Z 9011-2011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地图数据规范》、《GB/T 35634-2017公共服务电子地图瓦片数据规范》,利用更新的基础时空数据库和专题数据,通过数据脱密、数据抽取、符号化和服务发布,更新制作淮安7-20级政务版矢量和影像电子地图。面向PC端、大屏、移动端等多场景应用需求,编制普通版、黑色、深夜蓝等多风格矢量电子地图。 |
5.智慧淮安时空信息云平台运行维护
指标项 |
技 术 要 求 |
时空信息云平台子系统日常维护 |
开展智慧淮安时空信息云平台的云服务资源系统、门户网站的年度日常维护,包括系统日常状态巡检、性能优化、故障处理以及必要的系统部署迁移等工作。 |
时空信息云环境日常巡检 |
开展云平台部署环境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日常检查维护,包括硬件设施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控,硬件设备的更换、调试,对磁盘空间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物理资源分配和管理,云端资源租用管理和后期规划等。 |
支撑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 |
与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进行对接,为其提供基础时空数据资源与地图服务,提供自然资源数据服务注册接口,支撑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 |
技术支持与培训 |
完成智慧淮安时空信息云平台的技术培训工作,并提供长期技术支持。 |
6.淮安市数据成果目录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标准制定
指标项 |
技术要求 |
淮安市数据成果目录更新 |
依据《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元数据规定》,逐年对淮安市基础测绘成果、“天地图·淮安”融合更新数据成果及电子地图成果、智慧淮安时空信息云平台更新数据成果及淮安市其他需要发布的测绘数据成果进行处理,并更新至淮安市目录服务系统中,实现淮安市数据成果目录的更新完善。 |
基础地理数据库标准制定 |
依据《DB 32/T 4040.7—2021政务大数据数据元规范第7部分: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数据元》、《智慧淮安时空信息数据基本规定》等标准规范,结合淮安数据现状,制定《淮安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标准规范》。根据规范,整合建设淮安市基础地理数据库。 |
7.系统扩展应用建设
指标项 |
技术要求 |
扩展应用建设 |
围绕热点专题开展示范应用建设,基于“天地图·淮安”平台及智慧淮安时空信息云平台,搭建系统扩展应用。通过多时相遥感影像、矢量电子地图、专题数据、全景三维影像、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现地区风貌、山水特色、人文历史、城乡发展等,或者基于行业需求提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 |
四、其他要求
1、供应商承诺合同期内提供免费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提供7×24小时技术支持,支持内容包括电话咨询、本地服务。对于一般问题,提供7×24小时电话热线支持或远程支持;对于严重问题,应在收到通知后24小时内派经验丰富的售后服务人员赶赴现场,提供现场支持服务(不可抗力因素造成延误除外)。
2、供应商承诺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每年度免费开发一个系统拓展应用案例。
3、供应商承诺项目每年通过省自然资源厅年度五星级测评,如未通过年度五星级测评则扣除年度费用的30%。
注:供应商参加磋商时须对上述1-3条逐条提供承诺函,未提供的作无效响应文件处理。
五、商务部分
(一)服务时间: 自签订合同之日成交供应商三年内按年度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二)服务地点:由采购人指定。
(三)付款方式:
合同签订后20个工作日内支付70%的年度费用(项目金额除以3),通过省自然资源厅考核后支付年度费用的30%,并支付下一年度费用的70%。(不计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