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项目概述
1.1项目名称
企业一码通平台
1.2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
1.2.1建设目标
“企业一码通”平台的建设宗旨是为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成为为民营企业办实事、解难题的一个有效载体。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行为,继续加强对涉企行政执法检查的计划管理。按照“能减尽减”的原则,真正让企业得实惠、行方便。打造全区执法单位规范化执法流程,分析执法单位公权力运行情况,让更多数据背后的“隐形”问题无处遁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的指示要求,聚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建立企业健康标准模型,帮助企业提升综合实力、实现提档晋位,让企业从细节处、从盼望处,切身感受到政府的关心关爱,增强发展信心,帮助他们树立在党的领导下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做到爱国、敬业、守法,在加快自身企业发展的同时,注重“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1.2.2建设规模
本项目建设牵头单位为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区“两个健康”办)、涉及区市场监管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政务服务中心等单位,建立该平台以不断完善民营企业诉求反映和权益维护机制,目标打造“国内一流的创业创新营商环境”,塑造“引领新时代潮流的企业家精神”,树立“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
1.2.3建设内容
为响应国家号召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的制度,特在“企业一码通”平台上开发了一个可供用户查询信息的二维码,关于这个“码”的表现形式为:呈现二维码形态,会自动根据用户使用的平台、用户的身份实现跳转。
序号 |
建设内容 |
1 |
企业动态实时监控 |
2 |
惠企政策数据展示平台 |
3 |
企业执法和处罚行为监督 |
4 |
企业健康数据360扫描 |
5 |
公共资源交易监督 |
6 |
预警监测、统计分析 |
7 |
浙政钉对接 |
第二章 项目背景
民营经济的主要发源地浙江温州,在全国率先启动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行动。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当年的“探路者”拿起改革“领跑者”的接力棒,再担先行先试的新使命。
“两个健康”,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坚定不移贯彻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是党和政府的一贯立场。改革开放40年来,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是我国经济名副其实的“重要组成部分”。
毋庸讳言,当前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比如,由于历史和现实矛盾积累,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限制仍然较多,政策执行中“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现象大量存在。部分民营企业的粗放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需要调整,同时也遇到市场需求不足、成本上升、国际经贸不确定因素增多等困难。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促进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温州推出探索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打造中小微企业产业生态圈、最大力度推进企业“精力减负”、实施民营企业家护航工程等“十大举措”,聚焦民营经济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开出清淤除障、内外兼修的良方。温州的探索实践,有望为全国民营经济发展趟出新路子、提供新示范。
厚植土壤、浇水施肥,幼苗从来不愁长。科学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努力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大力发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处理好“亲”与“清”的关系,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加顺心、安心、舒心、放心的发展环境,民营经济一定大有可为、必将大有作为。
建设“企业一码通”平台可以让政府实现了解企业的经营数据,包括不限于:企业经营知识产权、招投标情况、复工情况等。可以对企业遇到的问题早发现、早帮扶、早调整。
第三章 项目需求
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改进和提升一些涉企行为有利于不断提升营商环境,但因涉企信息分散、比对困难,难以精准找查问题。
1. 涉企信息分散。各个执法部门系统大多相互没有关联,数据只保留在执法单位本身,导致信息孤岛,不能有效形成数据汇总和统计。
2. 企业信息更新同步难。企业登记注册、注销等原因引起动态情况更新不及时,造成相关数据调取工作量大。
3. 惠企政策精准推送难。惠企政策常以大范围、无差别推送,而企业难以快速找到合适的政策。同时,惠企政策的数据只保存在市级平台,数据的分析使用有难度。
4. 数据同步难。各单位的业务数据没有接入到统一的平台,政府工作人员无法汇集各单位数据,从多角度综合查看企业的执法情况,惠企情况等数据。
5. 数据可视难。缺乏数据大屏,管理人员无法实时可视化地查看到各种数据,无法监管到各种异常状况。
1. 执法部门执法流程不规范化:建设企业执法和处罚行为监督系统,打造全区执法单位规范化执法流程,职能部门在开展涉企执法之前,在平台上对执法的企业、执法的事项进行备案。到企业开展执法时扫描留痕,录入基本执行项目内容等。
2. 企业注册注销原因等动态情况更新不及时:建设企业动态实时监控平台,通过市监等相关部门登记的信息获取企业的基本数据。实时分析企业数据动态。
3. 惠企政策分配不均:建设惠企政策数据展示平台,实现可回溯式监督,分析政策执行情况,对部门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信息公开、审批环节进行分析监督;对企业申报情况进行分析,区分是否存在设定限定条件、重复申报等情况,全面促进政策普惠、执行公平。
3.2.1业务流程
本次平台设计主要面向两个对象,在部门管理需求层面,通过信息技术及时采集各民营企业数据,通过算法分析出有价值的信息,以实现智能化监督、管理、分析、预警的管理和服务目标,强化企业产权保护,规范各类涉企行政行为,打造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
具体流程为:
1. 平台从市监信息系统、企业监督执法信息系统、惠企平台获取民营企业的基本情况,人员规模、参保人数、法律诉讼、营业风险、经营信息、企业发展、知识产权、招投标情况等民营企业经营数据信息;
2. 数据清洗:将获取的脏数据结构化存储,删除无效和重复数据,创建数据关联和索引;
3. 数据分析:按系统内预置的规则列表逐条扫描和分析,并将分析的结果结构化存储;
4. 系统提醒:将分析后产生的严重的问题按规则提醒用户;
5. 可视化中心:将分析的数据更新到可视化数据和报表数据。
目前系统中数据分两类:系统业务数据库和采集的系统日志数据,系统按能够承载30万家民营企业为基准,按一家用户每月增加30K数据,一年增加360K数据量,总量约为108G每年。系统产生访问日志约为100G每年。
预估平台每天总用户数可达50个;每天每个用户平均执行操作数可达100次;高峰时段交互量预估占全天交互量的60%;高峰时段全天可持续5小时,即9:00-11:00为一个高峰点,14:00-17:00为一个高峰点;高峰时段在线用户数可达100个。
3.3系统性能及稳定性性能需求
3.3.1系统性能需求
3.3.1.1系统响应时间
系统应具有快速响应的特性,用户打开界面和提交事务的平均响应时间应低于1.5秒。用户进行在线实时查询业务操作的数据处理时间应低于5秒。
系统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利用本系统正常的工作中,不应出现妨碍工作顺利进行的系统错误或意外中止的情况。
目标系统用户界面应操作简洁、易用、灵活,风格统一易学。系统的用户帮助文档要求齐备,易于进行软件使用。充分考虑系统的易用性。
对于非专业技术人员,可快速地掌握整个系统操作。系统须具有合理地使用成本,有利于业主长期、有效地利用该系统进行人员培训与考核。
系统须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用户的需求不断周期性更新系统设计并预留接口,利于以后升级与扩展。
3.3.1.5技术成熟性与先进性
系统无论从整体结构的设计到关键技术的采用都须遵循先进且实用的原则。
3.3.2稳定性需求
3.3.2.1可用性与可靠性
保证系统7*24小时持续可用,可在每日特定时间段内对系统进行维护。
保证系统具备7*24小时持续运行能力;系统主设备环节无单点故障;软件系统具备集群支持。
3.3.3安全性需求
本项目的安全按照二级等保2.0标准实施。
“企业一码通”平台内容,具体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