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江苏省丰县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招标文件
文档编号:202111170000194321 发布时间:2021-11-17 文档页数:33页 所需下载券:10
江苏省丰县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项目要求(采购需求)

一、控制价:70万元,超出此报价,为无效响应文件。

二、项目名称江苏省丰县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三、项目内容:

1、采购规模:根据《丰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城镇用地总规模控制在62平方公里以内,海绵城市试点区:北起解放大道,南至南二环-南环路,西起复新河西路-向阳路,东至沙支河东路,规划面积为15.7平方公里。

2、采购需求编制采购规模范围内海绵城市专项规划,通过专家及相关部门评审,专项规划包括但不限于内容如下:

(1)生态本底及现状问题分析:①生态本底调查,②现状问题分析;

(2)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与指标;

(3)海绵城市规划措施方案:①合理划定管控分区,②分类确定规划措施,③统筹协调确定系统方案。

3、设计周期:30日历天(合同签订之日起至提交规划成果之日止);

5、质量要求:合格,设计成果满足国家规范及江苏省、徐州市地方的规定,并通过相关部门评审。

四、项目任务书

一、规划背景

2013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 号),为抓紧落实国办发[2013]23号文件精神,住建部于6月编制了《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要求全国各城市结合当地实际、参照《大纲》抓紧编制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并及时做好工作计划安排和规划编制进展控制。同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自此海绵城市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2015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明确指出各地应编制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指导后续建设。2016年3月,住建部引发《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规定》,并明确要求各个地级市都需要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17年,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2015年以来,江苏省住建厅全力推进海绵城市研究、规划、建设工作,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海绵城市相关文件和技术导则,并且在2016年组织申报省级试点城市,把全省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推向高潮。2016年7月,省住建厅印发《江苏省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是全国第一个省级规划编制导则,一方面也验证了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水平和工作开展进度在全国属领先水平。

丰县是江苏省市徐州市区的下属县城,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为了响应国家政策要求和江苏省的号召,丰县相关部门在开始着手海绵城市建设。

二、规划范围

根据《丰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城镇用地总规模控制在62平方公里以内。建成区:南起南环路,北抵北环路,西从西环路,东至东环路,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海绵城市试点区:北起解放大道,南至南二环-南环路,西起复新河西路-向阳路,东至沙支河东路,规划面积为15.7平方公里。

三、规划内容

根据住建部《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及《江苏省海绵城市规划编制导则》中对规划编制内容的要求,主要规划内容如下。

生态本底及现状问题分析

做好海绵城市建设,首先要把现状问题摸清楚。一方面,要调查清楚城市的生态本底,以确定控制目标;另一方面,要找准因雨水径流管控不到位而产生的各类问题,以明确重点任务。

1)生态本底调查

重点做好自然格局分析、城市产汇流特征分析、生态基流分析等内容,明确保护恢复城市天然海绵体的管控要求。

自然山水格局:包括城市自然地形地貌、河湖水系分布、林地湿地范围、低洼地区分布等。

城市产汇流特征:城市未开发前、本底条件下的降雨产汇流特点,区域多年平均入渗、径流等产汇流情况。

河道生态基流:河道生态用水需求,河道洪枯水位间的消落带(一般性河流至少要做常、枯、洪3个水位的分析)。

2)现状问题分析

现状问题分析是为了找出城市水体黑臭、内涝积水等问题,水资源紧缺的地区还要分析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问题。

①水体黑臭问题

通过调查和水质水量监测,分析河道现状水环境情况、入河污染物总量,分析水体自净能力和水动力条件,计算河道环境容量,明确允许排放的污染物总量。

②内涝积水问题

通过历史数据调查和数学模型计算,明确在城市内涝防治标准对应的设计暴雨条件和雨型下,城市内涝积水点的位置、积水时间、积水深度、积水面积等,分析内涝成因。

③水资源短缺问题

通过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确定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具体内容包括:一是城市水资源供给情况;二是城市水资源需求情况;三是城市再生水和雨水资源利用对象和用水潜力;四是目前城市非常规水资源利用设施运行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与指标

在调查清楚生态本底和现状问题的基础上,从修复城市水生态、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水安全、提升水资源承载能力等方面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具体指标。

表1 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与主要指标一览表

分类

目标

具体指标

水生态

保护城市中的天然海绵体,尽可能恢复自然生态本底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蓝线绿线管控范围

河湖生态岸线比例等

水环境

达到城市河湖水系环境质量要求,近期以消除黑臭水体为主

城市水环境质量要求

污水收集处理率

污水厂入厂污染物浓度

合流制溢流频次和溢流量

雨水面源污染削减率等

水安全

构建城市排水防涝体系,有效应对标准内的降雨,与城市防洪相衔接,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城市排水分区控制要求

城市竖向管控要求

城市排水管渠标准

城市内涝防治标准

水资源

合理利用本地水资源和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资源,满足城市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尽量避免外调水

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

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率

污水再生利用率等

 

海绵城市规划措施方案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具体指标,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思路,从保护城市水生态、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水安全、提升水资源承载能力等方面提出实施方案,一方面,明确空间管控要求,落实规划指标,另一方面,确定重大工程设施规模和布局。

1)合理划定管控分区

以排水分区为基础,结合城市控规编制单元、行政区划等进行适当优化。海绵城市管控分区应充分保护城市原始地形地貌,不能因城市建设发展而随意改变。

2)分类确定规划措施

①保护水生态实施方案

保护水生态方案要保护城市生态空间,落实径流总量控制要求。

保护生态格局:利用GIS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本底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海绵生态敏感分区的空间定位。

划定蓝线绿线:划定蓝线和绿线,并加强蓝线和绿线的协调,强化竖向管控,实现蓝绿交织。

落实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新建地区应落实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要求,作为用地管控指标。已建地区应结合城市更新、旧城改造。

②改善水环境

改善水环境实施方案要从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长治久清等方面提出要求。主要方案包括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和长治久清五大措施。

③保障水安全

保障水安全实施方案要在评估城市现状排水防涝能力和内涝风险的基础上,构建源头减排、排水管渠、排涝除险、应急管理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并与城市防洪系统相衔接。

④提升水资源承载能力

提升水资源承载能力实施方案要在城市整体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基础上,提高污水再生利用和雨水收集利用水平。

根据水资源承载力,确定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目标。进而确定污水再生利用设施、雨水综合利用设施等的规模、用地布局。结合绿色建筑建设,提高再生水、雨水的就地利用水平。

3)统筹协调确定系统方案

根据实施方案确定的措施,综合分析地块和市政项目的协同作用和功能,进行综合统筹,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三个方面进行梳理,最终提出海绵城市管控要求、建设任务和规模。

相关专项规划协调与反馈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以水为纽带,应与城市水系统相关专项规划、城市竖向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园林绿地规划等专项规划在管控空间、用地竖向、规模数量指标等方面做好协调衔接,从而实现不同专项规划在同一城市空间的“多规合一”。

1)水资源规划衔接

重在协调处理水质与水量、生态与安全的关系,在城市水资源平衡、非常规水资源利用量、天然河道生态基流方面进行协调衔接。

2)供水节水规划

重在协调处理水质与水量的关系,在供水量、节水量、非常规水资源利用量方面进行协调衔接,合理确定相关工程规模、布局与技术路线。

3)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规划

重在协调处理水质与水量、分布与集中、景观与功能、地上与地下、岸上与岸下等方面的关系,在源头雨污分流、污水收集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规模与布局、排水口整治、合流制管网溢流污染治理和雨水面源污染处理、黑臭水体整治等方面进行协调衔接。

4)排水防涝规划

重在协调处理生态与安全、分布与集中、绿色与灰色、地上与地下、岸上与岸下等方面的关系,明礁雨水源头减排、排水管渠、排涝除险、应急管理的要求。

5)防洪规划

重在协调处理生态与安全、岸上与岸下等方面的关系,在洪水水位、行洪能力、洪泛区、蓄滞洪区布局等方面进行协调衔接,尤其要考虑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防洪体系和河湖水位关系。

6)生态环保规划

重在协调处理水质与水量、生态与安全、分布与集中、绿色与灰色、景观与功能等方面的关系,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红线、点源面源污染物控制、水环境质量管控方面进行协调衔接。

7)城市竖向规划

重在协调处理生态与安全、地上与地下、岸上与岸下等方面的关系,在排水分区划定、涝水行泄通道、区域雨水排放组织方面进行协调衔接。

8)道路交通规划

重在协调处理地上与地下的关系,在排涝通道与道路竖向、下穿式立交桥易涝点、城市遭遇内涝灾害时的交通组织方面进行协调衔接。

9)与园林绿地规划

重在协调处理生态与安全、分布与集中、绿色与灰色、景观与功能、岸上与岸下等方面的关系,在自然调蓄空间、湿地、公园水面、水系消落带及滨水控制范围、空间利用方面进行协调衔接。

10)海绵城市近期建设计划

结合各部门近期建设及改造计划,明确近期实施的项目,并将其分为河湖水系、绿地系统、排水防涝、道路交通及建筑小区五类建立项目库,并制定年度计划,按照建筑红线内、公共部分的设施布局,测算工程规模、投资安排。

四、中标人提交成果要求:

(1)各阶段的设计成果满足中国国家规范及江苏省、徐州市地方的规定,设计深度符合中国和江苏省、徐州地方规定的相应阶段的深度要求,同时也满足各阶段审批的要求。设计成果以A3文本形式提供。供应商提交设计成果为U盘(包括设计说明和设计图纸电子版)1套、方案设计文本5套等。

(2)文字说明和图件内容的电子备份文件2套,文字说明为DOC格式文件,图纸为DWG格式。

(3)成果形式:

①设计图纸和文本文件必须做到清晰、完整,尺寸齐全、准确,同类图纸规格应尽量统一。

②所有投标文件的文字及汇报内容须采用中文。

最终成果提交:

(1)包含说明书及附图打印件8套,规格为A3;

(2)多媒体汇报材料;

(3)提供含全部规划设计内容的文本、图纸文件的电子U盘两套。设计说明要求采用.doc格式文件编排;设计图纸应采用.dwg(AutoCAD2000或14.0)格式文件;图片应采用.jpg(4000*4000以上像素)文件格式;多媒体汇报材料采用.ppt格式文件。

(4)附则:

1、参加本次活动的所有作品的署名权归设计单位和采购人共同所有,其他文件版权、所有权及延伸产权归采购人所有,采购人有权在项目结束后公开设计的成果。

2、采购人提供的相关资料的电子文件只供本次活动使用,各设计单位应承担保密义务,不得擅自拷贝及传播。

3、本任务书的解释权归采购人所有

十一、其他要求:见谈判文件附件《合同草案的条款》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收藏

上传文档

在线客服

常见问题
人工客服

服务时间:8:00-23:00

工作电话:400 9911 877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

收藏本站


AI



用AI快速编写
限免使用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支持上传解析、采购需求、评分标准、目录编写四种方式,全行业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