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内容及技术要求
本项目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松山产业园管理委员会烟台开发区松山产业园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本采购项目共划分为一个包,投标人须对招标内容全部响应,报价若有遗漏, 视为对本项目让利,应免费提供。
烟台开发区松山产业园位于栖霞市松山街道,总规划面积 12 平方公里,北至松山街道办事处行政边界,南至长春湖北岸,西至沈海高速,东至山体分水岭。
烟台开发区和栖霞市采取“类飞地”模式合作共建,实行统一规划建设、统一招商引资、统一政策供给、统一运营管理,努力将松山园区打造成为产业协同发展的示范区、自贸联动创新的先导区和区域合作共建的新样板。
本次规划对园区基础设施进行系统性梳理,提出提升园区各项基础设施水平的规划意见, 为园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次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共包含 13 个子项规划,分别为: 道路工程、给水工程、再生水工程、污水工程、雨水工程、热力工程、燃气工程、电力工程、 通信工程、环卫工程、管线综合工程、防洪排涝、以及园区竖向专项规划。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各种国家法律法规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等文件;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等各专业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技术规范;
3、《栖霞市总体规划》、《松山产业园规划》等各层级上位规划。
规划满足国家相关法规及行业编制深度要求的专项规划编制深度。
五、设计目标
在充分研究松山产业园发展战略和上位规划的基础上,充分调研产业园现状基础设施情况,综合分析园区基础设施现状及问题,测算近远期园区发展和提升的各种基础设施需求, 进行相应规划编制,以完善松山产业园基础设施结构,拓展基础设施容量,满足园区发展需要。
1、指标准确、规模合理
在对比先进园区的基础上,选取适合松山产业园快速发展形势的基础设施指标,确定裕量合理的基础设施规模,既能满足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需求,适度超前,又要尽可能避免基础设施建设的浪费,处理好园区发展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层次的需要。
2、结构清晰、布局合理
各专业设计要系统全面、层次分明,科学优化各类基础设施场站和主要管网布局,与周边用地协调,形成等级有序、联系密切的基础设施网络,提高使用效率
3、统筹兼顾、考虑全面
处理好和上位规划的衔接,处理好重点区域、重处理好和以往基础设施规划的衔接,处理好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和一般区域的关系,处理好已建和未建的关系,处理好不同专业的管线综合,处理好近远期的建设时序,处理好基础设施和城市形象的结合。
4、设计灵活、可操作性强
在注重可操作性的基础上考虑多方法设计,避免单一设计遇到无法解决的实际建设问题时出现问题。
5、理念先进,技术超前
积极探索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加大新成果、新技术的应用, 推进松山产业园基础设施的水平提升,注意考虑资源节约、生态建设等方面的需要。
1、道路工程专项规划
本次道路工程专项规划要在产业园已建路网基础上,认真分析各层次规划,研究园区未来发展方向,调整、完善园区路网结构和布局,建成结构合理、功能清晰、系统分明的路网体系,满足园区产业发展、人口增长、经济提升带来的交通需求。
道路工程专项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园区道路路网系统规划、园区道路横断面规划、园区道路路网竖向控制规划、重要交通节点规划、交通优化措施规划、近期建设规划、投资估算等。
设计内容要达到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等规定的要求。另外,设计还要达到以下要求:
调整优化松山产业园路网结构,合理配置各等级路网规模,采用合适的路网密度,处理好主干路与支路之间的关系,注意道路连续性和路网整体性,合理区分过境交通及区内交通。道路选线方面处理好道路和地形的关系,处理好景观道路的线型,有机结合路网与重大项目的关系,处理好与省道之间的衔接,加强与高速等交通节点的结合。道路断面方面加强道路功能设计,满足布置管线、绿化景观,错峰各类交通等多方面需要,与地方交通特点相适应。合理考虑道路系统的附属设施(包括人行过街设置、道路标志表现、防护措施等)的设计。
2、给水工程专项规划
园区现状还存在企业用水取自厂内自备井的情况。本次规划目标是提高园区市政给水普及率,提高园区给水水源可靠性,保证园区供水安全,合理规划给水设施布局,配水管线充分考虑园区远景发展需求。
结合园区现状给水设施,针对本次规划供水范围所作的关于供水水源、供水设施以及供配水管网的分析与规划,并提出近期建设计划及投资估算。具体如下:
3、再生水工程专项规划
结合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计划,节约园区用水,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充分利用园区污水资源、削减水污染负荷、促进水的循环利用,缓解园区常规水资源短缺,推动节水减排,提升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水平,将松山产业园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园区。
本次再生水专项规划是以松山产业园总规为编制基础,结合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计划, 针对本次规划供水范围内再生水水源、再生水水质以及再生水管网的分析与规划,并提出近期建设计划及投资估算。具体如下:
(1)再生水水量预测:结合园区产业规划、合理预测园区园区再生水使用规模;
(2)再生水设施规划:对园区再生水水源、水质和水压进行规划论证;
(3)管网规划:对再生水管网进行合理布置、统- -规划;
(4)提供近期建设投资估算;
4、污水工程专项规划
梳理园区现状污水系统,通过规划建立完善的“雨污分流”排水体制。适应园区发展要求,建立稳定、可靠、高效的污水收集体系。逐步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杜绝污水直排排河、彻底消除污水直排口。提出污水处理厂的近远期规模、厂址和工艺流程。园区污水和工业废水收集率达到 100%,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为 100%。
针对本次规划范围内污水收集及处理设施的分析与规划,并提出近期建设计划及投资估算。具体如下:
(1)合理预测规划期内园区各分区污水量;
(2)根据预测污水量划分规划范围内的污水管网系统分区及规划污水管网布局;
(3)结合相关上位规划等材料提出规划范围内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选址、以及工艺流程,并提出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的安全、节能、环保等措施及实施方案;
(4)确定近期建设规划及工程投资估算,为松山产业园的建设发展提出可行的污水规划方案。
5、雨水工程专项规划
梳理园区现状雨水排放体系,通过规划建立完善的“雨污分流”排水体制。适应园区发展要求,建立稳定、可靠、高效的雨水排放体系,保障园区安全。充分考虑城市初期雨水收集处理措施,尽可能对城区雨水加以综合利用,逐步实现雨洪利用生态化、资源化。
针对本次规划范围内雨水管网及配套设施的分析与规划,并提出近期建设计划及投资估算。具体如下:
(1)确定排水体制,并对松山产业园雨水系统进行划分。
(2)确定雨水设计标准,对松山产业园雨水排放设施进行系统规划。
(3)结合松山产业园实际情况确定初期雨水处理和雨水资源化利用实施措施。
(4)确定雨水工程近期建设规划及建设投资估算。
6、热力工程专项规划
松山产业园现状无集中供热设施。本次规划应适应园区发展要求,建立稳定、可靠、高效、环保的集中供热体系,使得规划期末园区总供热率到达 100%。
针对本次规划范围内集中供热设施及管网的分析与规划,并提出近期建设计划及投资估算。具体如下:
(1)合理预测规划期内园区集中供热采暖热负荷、工业生产热负荷;
(2)根据预测热负荷数据布局园区集中供热系统;
(3)结合相关上位规划等材料提出规划范围内综合能源站建设规模、选址、以及工艺流程,并提出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的安全、节能、环保等措施及实施方案;
(4)确定近期建设规划及工程投资估算,为松山产业园的建设发展提出可行的热力规划方案。
7、燃气工程专项规划
松山产业园现状燃气设施规模不足,管道容量有限,供气安全保障性不高。本次规划应适应园区发展要求,建立稳定、可靠、高效、环保的供气体系,合理预测园区用气量,次高压联通上游气源,中压燃气合理布局。
针对本次规划范围内燃气设施及管网的分析与规划,并提出近期建设计划及投资估算。具体如下:
(1)合理预测规划期内园区居民、工业、供热等用气量;
(2)根据预测用气量数据梳理园区燃气设施,提出可行的高压、次高压、中压燃气站点及管网布局方案;
(3)确定近期建设规划及工程投资估算,为松山产业园的建设发展提出可行的燃气规划方案。
8、电力工程专项规划
结合园区总体规划,提高规划区供电能力,建设与松山产业园产业结构发展及环境状态协调一致的供电网架,在充分、有效地利用现有网络和设施的基础上,完善园区电网;使规划网络具有灵活适应性,以满足网络的扩展、供电量的增长、区域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规划网络应具有先进性,推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应用,提高供电网络的经济效益;同时在建设相对可靠的一次网络的基础上,加强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
结合园区现状电力设施,针对本次规划范围所作的关于各电压等级变电站、供配电网设施的分析与规划,并提出近期建设计划及投资估算。具体如下:
(1)负荷预测:合理预测负荷,保证供电能力适度超前;
(2)电力设施规划:合理考虑网架结构和变电站布点,提前预留线路走廊和站址,为今后发展留有余地;
(3)配电网规划:优化配网结构,逐步提高 10kV 线路多源联络;
(4)供电可靠率:供电可靠率达到 99.9%以上;
9、通信工程专线规划
结合松山产业园总体规划,根据宽带网络、5G(第五代移动通信)、光纤到户、“三网融合”等发展需要,及时提出通信光缆、机房、管线(不含基站)等通信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建设需求,合理确定相关通信基础设施的布局,确保通信基础设施适应园区发展和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要求。
结合园区现状通信设施,针对本次规划范围所作的关于有线通信、移动通信、广播电视、邮政、政府专网等通信工程分析与规划,并提出近期建设计划及投资估算。具体如下:
(1)业务需求分析:合理预测有线通信的语音、宽带业务,移动通信的移动语音、务, 邮政业务,广播电视业务等需求;
(2)通信设施规划:合理考虑网架结构和通信局站布点;
(3)通信线路规划:优化现状通信线路结构,逐步实现通信线路入地化敷设;
10、环卫工程专项规划
为将松山产业园建设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园区。以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为核心,完善环卫管理体系和环境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各类园区垃圾能及时清运、无害化处理及处置。使园区环卫工作达到同类园区先进水平。
本次环卫工程专项规划是以松山产业园总规为编制基础,针对本次规划范围内环境卫生设施的分析与规划,并提出近期建设计划及投资估算。具体如下:
(1)确定服务规模,并对各类垃圾产生规模和处理规模作出近远期预测;
(2)对道路保洁、各类垃圾清运及处理提出规划措施,充分利用现有环卫工程设施, 建立健全环卫体系;
(3)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卫管理体系及制度规划;
(4)制定符合园区情况的环卫公共设施规划、环卫应急体系规划、环卫机具规划等。
11、管线综合工程专项规划
合理地安排各管线的平面位置和竖向高度,确定管线之间、管线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 避免各种工程管线在平面和竖向空间位置上的互相冲突和干扰,保证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 解决工程管线建设工作中的矛盾、指导下阶段单项工程设计;为工程管线施工及规划管理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使得规划更趋科学、合理;为各工程管线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依据。
本次规划内容为松山产业园内各项基础设施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包括:给水、中水、雨水、污水、燃气、热力、电力(包括道路照明)、电信等管线的综合布置。主要设计内容包括:
(1)确定园区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排列顺序和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最小垂直净距;
(2)确定园区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最小覆土深度;
(3)确定园区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与道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绿化带间的关系;
(4)确定园区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与市容景观的关系。
12、防洪排涝专项规划
贯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提高防洪排涝能力,保护园区安全,适应园区产业发展需要。合理选定防洪排涝标准,对超过标准的特大洪水要作出对策性的方案。
针对本次规划范围内防洪排涝设施的分析与规划,并提出近期建设计划及投资估算。具体如下:
(1)确定防洪标准,并对防洪水文进行分析与计算;
(2)完善防洪工程措施,充分利用现有泄洪渠道等水利工程,建立健全防洪体系;
(3)对流域内洪水合理布局、分片有序就近排入下游河道;
(4)提出切实可行的非工程措施加强防洪管理,保障园区防洪安全。
13、园区竖向专项规划竖向专项规划应开展地形利用综合研究,协调和支撑园区产业发展布局,确定竖向总体方案。具体如下:
(1)应配合园区用地选择与用地布局规划,做好用地地形、地貌和地质分析,充分利用改造地形,确定主要控制点标高。
(2)分析园区用地的汇水分区、地面坡向,确定雨水排出方式
(3)确定规划区域内用地控制高程与坡向,主、次干道、支路交叉点及变坡点的高程。满足各项工程建设用地的要求。
(4)实现土方平衡的优化与降低竖向成本。
(5)为园区规划管理提供科学、系统的竖向高程控制数据。
八、设计成果要求
设计成果包含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
1、设计说明书
说明书包括松山产业园的园区概况、各类基础设施工程的现状、分析、上位规划分析、存在问题、设计原则、设计思路、设计目标、设计依据、设计内容、各类基础设施工程的相关工艺说明、环境保护和安全消防等保障措施、建设计划、投资概算、基础资料汇编等,设计内容需按前述要求,具体参照《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逐项进行。
2、设计图纸
设计图纸主要包括各专业平面规划图、竖向规划图、横断面规划图等。具体参照《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逐项进行。
九、规划成果提交要求
设计最终完成后提交以下成果:文本 8 套(A3 版幅)(包括设计说明书和图纸)、电子文件U 盘 2 套。
注:投标人可提供相当于或优于以上服务要求的服务方案,同时填写技术及商务条款偏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