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说明和采购需求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特色发展,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大幅提升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发挥学校在非学历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方面的优势和特色,整合现有资源,立足学校实际,对标对表“双高校”建设关于提升服务发展水平的要求, 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国发〔2018〕11 号)部署要求和国家发改委《关于提升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的指导意见》(发改就业〔2018〕1433 号)总体目标要求,立足自治区经济发展实际需求和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形成覆盖全区、布局合理、定位明确、功能完善、信息联通、资源共享,能够基本满足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公共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努力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队伍和高素质劳动者。
二、建设目标
根据“双高校”建设要求,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 以完备的激励机制作为保障,以打造实施好一批品牌服务项目为抓手,发挥学校特色专业及专业群资源优势,整合全校相关资源,利用学校“互联网+教育”试点单位优秀成果,“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打造功能强大、内容丰富、覆盖面广、适应性强的“12345”服务平台,具体包括:1 个“线上+线下”的技术技能培训平台、2 个民间技艺传承研习中心、3 类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4 个职业教育体验中心、5 个具有区域特色的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同时,搭建 2 个专项教育培训联盟(1 个军地融合教育培训联盟,1 个精准扶贫教育培训联盟),培养服务高端产业和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建成集 职业启蒙、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于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化服务体系。
三、预期效益
(一)依托专业聚集力,推动人才培养水平
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宁职品牌项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度契合的特色专业及专业群服务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引领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形成“以高水平专业及专业群为支撑,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特色, 产教深度融合,面向职场,重点培养服务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结构体系,产出一大批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和科技研发成果,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办学定位更加准确,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支撑力。
(二)体现发展贡献力,提高双师队伍整体素质
助力形成以名师大师为引领,以专业群带头人、校内外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主导的专兼结合高水平“双师”队伍。以提升“双师”素质为核心的教师发展体系更加完备,专兼教师岗位互通、专兼互聘、共同提高,教师队伍专业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技术技能积累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整体提升,引培并举、大师引领、精英带动,涌现出一批社会知名度高、行业影响力大的名师大师和行业领军人物。教师视野更加开阔,理念更加先进, 职业道德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成为学校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三)提升区域贡献力,增强服务发展能力水平
以校企共建的科技研发、创新创业、鉴定服务、公共实训等社会服务平台和技术创新中心集群为主体,助推学校成为区域性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的集聚中心,技术研发、决策咨询、技术服务、成果转化、培训鉴定等服务更加广泛开展。以开放大学为主体的继续教育体系和以社区教育为主体的社区公益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开放教育、网络教育、面授教育、社区教育、公益教育等资源更好地发挥作用,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和公益教育服务广大群众,助推学校成为开展社区教育和服务群众终身学习的典范、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国典范,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显著增强。
六、项目建设清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