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说明
一、项目概况
滨州市地处渤海西南岸、黄河三角洲腹地,是全省 7 个沿海城市之一,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是山东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沿阵地”。拥有海岸线 126.44 千米,区划海域面积 1895.93 平方千米,潮间带高地海域面积 754.3 平方千米,约占山东省的 31%,是多种鱼、虾、蟹、虫、藻等水产品和海洋化工、盐化工生产基地。沿海滩涂、浅水海域发展水产养殖和制盐业潜力较大。《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 严格管控围填海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发〔2019〕11 号)提出要求落实高质量发展,统筹陆海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实现海洋资源严格保护、有效修复、集约利用,为建设海洋强省作出积极贡献。
通过本项目对我市海洋资源保护利用及产业布局研究,分析我市近岸海洋资源情况、海域使用现状、生态环境质量、海洋产业用海现状,为我市近岸海域产业优化调整,以及立体化利用海域的用海活动提供政策建议。
二、主要内容:
(1)滨州市海洋资源保护利用及产业布局研究
对项目研究所需的全部技术支撑材料进行收集、整理、调查工作。收集近 3 年来滨州市及周边地区相关的规划和区划资料,底图和影像资料;收集海域环境、资源、开发利用、自然灾害与保护、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最新资料;开展补充调查, 对缺乏的或时效性不能满足要求的资料进行补充和更新。建立包含海域使用确权、围填海现状调查、养殖用海调查、海岸线修测、生态保护红线及各产业分区等数据的 GIS 数据集。
全面分析滨州近岸海洋资源情况、海域使用现状、生态环境质量、海洋产业用海现状等,论证滨州近岸海域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家、省当前产业相关政策,提出滨州近岸海域产业优化可调整方向,运用空间规划技术手段,合理划分近岸空间,优化调整产业布局,为提升滨州近岸海域社会经济效益提供抓手。
(2)滨州市海域立体利用的多元化管理模式及制度研究
针对不同的立体化利用海域的用海活动探索设计不同的管理方式,结合技术可实现的程度,按照由简及深的思路,设立短期、中期、长期的海域立体化管理目标模式,并对审批、登记、有偿使用、监管等方面提出相关管理要求。
三、主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国务院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 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国发〔2018〕24 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 严格管控围填海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发〔2019〕11 号)
《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
《滨州市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
《滨州市临海特色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滨州市“十四五”海洋经济规划》
四、成果
(1)滨州市海洋资源保护利用及产业布局研究报告 1份
(2)滨州市海域立体利用的多元化管理模式及制度研究报告 1份
(3)相关研究数据集(含图集)1套。
五、期限
时间进度安排 工作自合同签订之日起开始实施, 2022 年 6 月 30 日前完成。交付地点采购人所在地。
注:以上加“★”并注有“ ”的条款内容为本项目的实质性技术或服务要求,如不满足,按无效报价处理。以上加“△”并注有“ ”的条款内容为本项目的重要指标,不带标识的为一般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