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采购需求中提出的服务方案仅为参考,如无明确限制,投标人可以进行优化,提供满足采购人实际需要的更优(或者性能实质上不低于的)服务方案,且此方案须经评标委员会评审认可。
二、项目概况
1.项目背景
及时获取、处理、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含地形图数据)的更新、整合、分析是当前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迫在眉睫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项目拟开展市辖区地形图更新、政务工作用图和标准地图制作、天地图及三维系统更新、“数字合肥”业务系统更新和合肥 CORS 系统升级改造,以实现合肥市基础测绘数据和测绘基准的常态化更新,为用地报批、土地供应、空间规划、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数据,也为各级政府决策、相关行业管理提供数据保障,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2.工作任务
城镇土地调查和地理空间框架更新项目建设包括市辖区地形图更新、政务工作用图和标准地图制作、天地图及三维系统更新维护、数字合肥综合业务系统更新、合肥 CORS 系统升级改造与维护(HF-GNSS 融合升级)等建设内容。
三、服务需求
1市辖区地形图更新
1.1技术依据
为保证合肥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现势性,需要对合肥市市辖区及其周边现有地形图进行年度更新,并更新现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实施过程应遵循以下技术依据为标准。
1)《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 1 部分》(GB/T20257.1-2017)
3)《1:500,1:1000,1:2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4804)
4)《1:50010002000 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14912)
5)《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GB/T17278)
6)《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
7)《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
8)《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标准》(CJJ/T73-2019)
9)《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试行)
10)《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
1.2数学基础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 CGCS2000 大地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 3°分带,1985 国家高程基准;
投影带中央子午线取 117°00′00″;
图幅规格与图号:比例尺:1:1000。分幅方法:采用采购人给定的地籍子区进行分幅。
1.3市辖区地形图更新
1.3.1现有数据检验检测
中标人对现有覆盖合肥市市辖区范围约 1380 平方公里的地形数据、空间数据库、数据标准等内容进行检验检测,检验内容包括数据覆盖情况、时效性、数据逻辑一致性、数据规范性和可用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不排除需要通过外业检测的可能性。
1.3.2数据时点
按地籍子区提供更新后地形图数据文件(DWG 格式数据),图形、属性和数据的现状时点为 2022 年 10 月 31 日。
1.3.3变化范围确定
中标人根据分析结果与最新的影像进行比对确定市辖区范围内的变化范围, 如果现有影像时点不足,中标人应对现有市辖区范围进行实地巡查并划定变化范围,提交采购人审核认可。
1.3.4更新测绘
使用满足合肥市已有地理空间数据处理要求相关测量专用软件(投标人自备),采用航测法或全野外方式采集全要素地形数据,完成与已有地形图数据的接边处理,更新现有地形数据。
中标人按照采购人认可范围和对给定的地籍子区范围年度变化进行地形图更新测绘,更新范围面积不少于 110 平方公里,以最终确认的实际范围为准。
1.3.5数据规范化与数据建库
按照《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1015)、《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及合肥市国土管理综合监管平台数据要求,将新修补测的地形图数据进行数据接边、整合、建库,对现有 1380 平方公里范围的数据进行规范化分析与处理,更新现有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
2.政务工作用图和标准地图制作
按照省自然资源厅对统一政务工作用图和标准地图编制工作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地图内容表示,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及社会化服务提供优质地图服务,需完成新版合肥市政务地图和标准地图的编制工作。
2.1政务工作用图更新编制
内容包括《合肥市地图》(挂图)、《合肥市区图》(挂图)2 幅政务工作用图的更新编制工作。
2.2标准地图编制
内容包括《合肥市地图基础要素版》、《合肥市地图政区版》、《合肥市地图自然地理版》、《合肥市地图示意地图版》,1 套共计 4 幅的市域标准地图编制工作。
2.3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及规格
(1)数学基础
地图编制资料均采用 2000 国家大地坐标,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中央经线为 117°。
(2)成图比例尺及图面编排
1)《合肥市地图》政务工作用图图面编排
利用最新的行政区划勘测定界及区划调整成果,结合合肥市交通、地名、水系等重要元素编制的合肥市地图。设计为全开挂图,比例尺为 1:215000;
2)《合肥市区图》政务工作用图图面编排
合肥市区图是反映合肥市辖区建设发展现状,用点、线、面各种符号标注合肥市区区划、道路交通、水系、政府驻地、住宅小区、企事业单位、商业、旅游、文化等各种重要设施,准确表现合肥城市形态和人文特点。设计为双全开挂图, 比例尺为 1:50000。
3)合肥市标准地图图面编排
结合合肥市区划现状,用最新的遥感影像及现状地形图数据编制标准地图。设计为八开。
2.3数据格式
编制最终成果为栅格图片,格式为 jpg。
2.4精度要求
地图编制过程中,数据精度参照同比例尺地形图精度要求进行数据加工,最后公开出版地图,根据《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若干规定》的要求规定,定位精度不得高于 50 米,应对地图进行适当变形处理,以满足规定要求。内容表示要符合相关保密规定。
3.数字合肥综合业务系统更新维护
为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化管理方式,推进自然资源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加快土地利用及监管制度推进, 提升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工作水平。同时为了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 根据全省自然资源系统信息化建设以及我局信息化建设要求,对现有相关业务系统进行平台升级与集成化维护工作。
(1)现有系统情况
1)现有系统建立在国土私有云平台环境上,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及客户端部署在业务内网。GIS 平台采用 ArcGIS,数据库平台采用 Oracle11g。
2)要求在现有运行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升级,同时不得影响现有系统的正常使用。投标人需提供本项目与现有系统间框架、数据衔接的可行性方案。项目实施存在的风险由投标人自行承担,采购人不进行任何技术协调工作。
(2)工作内容及要求
1)国土资源“一张图”系统升级
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完成本年度自然资源“批、征、供、用、补”数据、依法批准的市(县、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以及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收集、整合和入库,并根据采购人提供的数据和资料,完成以前年度“批、征、供、用、补、查”数据的整合和入库;依据项目信息,梳理并建立项目关联关系,补充、完善“一张图”数据库。
根据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落实市政府承接省政府建设用地审批权委托审查相关要求以及采购人的其他工作要求,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现有的一张图中分析、统计等功能;优化和完善用户权限设置功能,实现根据地理范围、数据分类、系统功能等设置用户权限。
根据采购人要求,完成土地“批、征、供、用、补”等各阶段相关图件叠加、审核,各类专题图件的编绘。
根据采购人要求,配合分析本年度及历年土地供应信息,包括获取同级别省会城市、长三角城市供地总量数据,进行横向对比分析。
2)执法监察系统完善
完善 2022 年度卫片监测及季度监测图斑信息并建立信息数据库;在执法监察系统的日常使用过程中,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维护范围包括基础数据及监测数据更新、办件维护、系统功能维护、监测及巡查图斑的信息叠加辅助分析、相关执法监察专题图件编绘等,以及采购人执法监察移动执法设备相关数据、系统的更新与维护。
3)数据服务及接口
依据采购人提供的 2022 年度遥感影像、土地调查成果、空间规划以及其他相关基础数据成果,更新入库到现有一张图系统中,并发布服务;配图样式参照现有样式。
根据采购人要求,开发数据接口,实现一张图系统与自然资源和规划一体化信息平台之间数据互通共享,具体接口内容需与自然资源和规划一体化信息平台对接确定。
根据省自然资源厅的部署和要求、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及信息化建设的部署和要求,以及合肥市局的安排,完成各类相关数据的接收、整合、建库和汇交。
4.天地图及三维系统更新维护
根据《“天地图”省市级节点建设方案》以及《市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等要求,遵循互联互通的建设原则,完成天地图·合肥地图数据更新、联动更新工作,完成天地图·合肥网站的功能升级维护,完成天地图示范应用升级维护等,为合肥市各部门的业务应用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支撑,为公众提供现势性的地图服务。
4.1“天地图·合肥”地图数据更新
地图数据更新是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基础性与必备性工作,是数字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现有控制成果、数字线划图(DLG)、数字正射影像(DOM) 等基础数据资料的基础之上,遵循国家和测绘行业标准与规范,进行地图数据的生产、更新与完善。
1)矢量电子地图数据更新
基于合肥市现有的数字线划图,鉴于数据显示效果,对其进行分级控制和配赋符号,表达境界、道路、铁路、水系、居民地、植被及注记等要素。天地图• 合肥需生产 10-17 级、18-20 级的矢量电子地图数据。主要处理流程包括:数据选取入库、数据加工编辑、配图、切片几个环节流程。
2)影像电子地图数据更新
对最新的 DOM 原始数据进行边缘处理、拼接、几何校正、裁切、投影变换、坐标变换等处理,建立地图瓦片。
3)POI 数据更新
需以已有“天地图·合肥”POI 数据作为基础,从最新的大比例尺 DLG 中提取相应的 POI 数据,同时结合民政部门和公安部门提供的地名地址数据进行补充、整合,对现有 POI 数据进行更新。
4.2三维数据更新
(1)更新范围
对合肥市现有的城市三维数据进行整理,规范数据库内容;将现有三维模型数据与最新的正射影像图进行内业对比,找出建成区(约 500 平方公里)范围内三维模型数据与现状存在差异区域(包括三维模型空缺区域和变更区域,含道路模型空缺和变更区域)进行标注,并对标注区域进行全覆盖的外业巡视,标绘出需要变更的区域并提交采购人确认。对于待建(含拆迁区)或在建项目,若在本期变更时点前不能完工的,不需标注。
标注的区域经采购人确认后,建立完整的三维模型,本年度需要重建或更新三维模型数据的建筑物(构筑物)占地面积约 10 平方公里,实际面积通过外业巡查并经采购人确认的结果为准。
(2)数据采集与处理
完成经采购人确认的数据缺失区域和变更区域内框架数据、纹理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1)框架数据包括:
建(构)筑物高度、立面和屋顶结构交通设施的位置、形状和结构植被的位置
其他地物的位置、形状和尺寸
2)纹理数据应包括: 地表影像信息
建筑屋顶和外立面影像信息交通设施表面影像信息
植被表面影像信息
其他地物的表面影像信息
3)属性数据包括:
建筑的名称、权属单位、地上建筑层数、建筑结构、建筑性质、建筑面积、停车位、建成时间等;
交通设施的名称、道路等级、道路宽度、建成时间等; 植被的名称、种类、树龄、权属单位等;
其他模型对应的名称、权属单位等。
(2)三维模型制作
依据合肥市三维建模工作的标准和规范,完成经采购人确认的缺失区域和变更区域内地形模型、建筑模型、交通设施模型、植被模型以及其他模型等的三维模型建立;对于实地已拆除区域,删除已建立的三维模型。
1)建设内容
建筑模型包括各类建(构)筑物主体及其附属设施等内容;
交通设施模型包括道路(含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乡村道路及下穿通道等)、轨道交通及桥梁(含铁路、轻轨、地铁、高架路、立交桥、人行天桥、公铁两用桥、支座、引桥、栏杆、拉索等)及道路附属设施(含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路沿、植被隔离带、栅栏、顶篷、路灯、信号灯等)等内容;
植被模型包括公路或道路两旁成行栽植的行道树、绿地、公园、社区、庭院种植的景观植物等内容;
其他城市要素的三维模型包括城市雕塑(含城市中各类装饰雕塑)、城市休息设施(含座具、伞与座椅、步廊、路亭等)、城市卫生设施(含垃圾箱、公共厕所、饮水及清洗台等)、城市信息和通讯设施(含电话亭、邮箱、环境标识、告示板、宣传栏、计时装置、电子信息查询器等)、城市娱乐休闲设施(含游戏设施、娱乐设施、户外健身设施等)、城市消防设施(含消防水池、消防水塔等) 以及残疾人专业设施等内容。
2)建设要求
多层立交桥、重点公共建筑(党政机关、大型商业设施、银行、医院、学校、场馆、汽车站、火车站、码头等)、古建筑以及单位、小区等的门楼名称(或标牌等)建立精细模型;
高架桥、单层桥梁、过街天桥、下穿式通道、建筑群之间的廊桥(含多层廊桥)、古树、街头小品、花坛、公交站点、路灯、交通信号灯、电子监控设备、路牌、路标、交通标志牌、道路栅栏、变电设施、道路两侧的特殊树种以及单位(或小区等)的围墙、栅栏、旗杆等建立标准模型; 城市三维模型的几何模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统一以“米”为计量单位;
②所有模型轴心点定义应统一;
③每个模型应为独立对象;
④在满足各级别模型细节层次要求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几何模型的面数;
⑤不应存在漏缝、共面和废点等;
⑥对重复利用的模型,须建立模型库。城市三维模型的纹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应真实反映建模物体的颜色、质地和图案等,同一区域同种类物体纹理应协调一致;
②应与几何模型细节层次相匹配,纹理应清晰可辨;
③纹理尺寸应为 2 的 n 次幂,且不宜超过 1024×1024 像素;
④对重复利用的纹理,应建立纹理库。
城市三维模型的质量应满足完整性、几何精度、属性精度、现势性和逻辑一致性的要求:
①三维模型数据要素应全面完整,不应有重复或遗漏、不宜有冗余;
②不同类型、不同细节层次数据的拓扑关系应完整、正确;三维模型数据空间位置应具有拓扑一致性;
③三维模型数据的平面底图应与采购人提供的 DLG 保持一致;建筑物高度
(Z)应与采购人提供的数据保持一致;
④模型数据各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应准确;
⑤各类模型分类及其编码应正确完整;属性项和属性值应准确、完整。精细模型的要求:
①真实精确表示建筑物、立交桥等地物的外观。建筑屋主体、立体屋顶、凹凸阳台、一楼门厅或群楼、多层立交桥等几何实体,在表达其几何结构的基础上, 用格调统一、色彩协调、美观真实的实景清晰照片或材质作为贴图表现其三维景观。各类模型底部应无缝衔接。
②三角面数 500 以上,5000 以内;贴图单边像素数为 512 或 1024。
③单个精细模型表达的建筑物贴图的总数据量小于 3M。
④像素尺寸必须是 2 的 N 次方;保存分辨率不小于 150dpi。
⑤纹理图片的色彩模式应使用 RGB;纹理格式应用 jpg、png(透明纹理)格式;纹理须与实际一致,严格按照建筑层数、窗户数量等制作纹理,纹理所表现出的地物特征应保持大小比例协调。
标准模型的要求:
①准确表现建筑物、单层桥梁、水工建筑等地物的外观。建筑物主体、屋顶、凹凸阳台、一楼门厅、连接一楼的楼梯等可以直接使用格调统一、色彩协调彩色航摄影像或高清卫片作为贴图表现其三维景观。单层桥梁、人行天桥、水工建筑等几何实体,需要在表达其几何结构的基础上,用格调统一、色彩协调、美观真实的实景清晰照片或材质作为贴图表现其三维景观。
②三角面数 2000 以下;贴图单边像素数为 256 或 512。
③单个标准模型贴图的总数据量小于 1M。
④像素尺寸必须是 2 的 N 次方;保存分辨率为 72dpi。
⑤纹理图片的色彩模式应使用 RGB;纹理格式应用 jpg、png(透明纹理)格式;纹理须与实际一致,严格按照建筑层数、窗户数量等制作纹理,纹理所表现出的地物特征应保持大小比例协调。
几何数据文件类型应为 3DS/WRL 等,纹理数据文件类型应为 JPG/PNG 等,提交成果包括完整保存模型的几何数据、纹理数据以及纹理库和模型库。建模区域内具体建模先后次序由采购人指定。
4.3“天地图·合肥”系统升级
依据安徽省对天地图建设考核要求,充分利用“天地图•合肥”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标准、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开展满足安徽省评估考核要求的相关工作,包括市级节点建设要求的地图服务、应用服务等工作。
(1)平台服务能力升级
按照安徽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市级节点综合技术评估要求, 升级平台的统一门户建设服务能力。需要根据安徽省市级节点综合技术评估的内容进一步完善平台的运维能力,明确本地服务与统一服务之间的关系,明确平台功能、个性化页面、二级页面的发布和链接,统筹县级节点在线数据服务发布工作等。
(2)更新现有示范应用系统
对现有的学区查询系统、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社区查询系统等 8 个专题示范应用进行维护更新,保证专题数据的时效性,及专题功能的正常使用。
(3)新增示范应用系统
在现有 8 个示范应用的基础上新增 2 个典型示范应用系统,保证专题应用数据的发布及专题功能的正常使用。
4.4天地图·合肥节点评估
根据国家对天地图省市级节点综合技术评估工作的要求,按照相关评估指标体系,开展“天地图•合肥”市级节点综合技术评估工作。
4.5天地图·合肥升级技术要求
(1)地图浏览时,地图服务响应时间≤1 秒;
(2)OGC 标准数据服务,响应时间≤3 秒;
(3)对于专业的分析功能,提供单次访问时一般地图操作≤1 秒,复杂操作≤3 秒的响应性能;
(4)对于基于图片引擎的访问接口,提供单次访问≤1 秒以内,复杂操作≤3 秒以内的相应性能;
(5)高峰时政务内、外网和自然资源业务网并发用户不低于 10000 人,在线人数 5000 人;
(6)门户网站栏目设置合理、简洁、美观;
(7)普通功能页面、管理页面,响应时间≤1 秒;
(8)业务应用地图浏览查询,服务响应时间参见平台服务响应时间,一般地图浏览响应时间≤1 秒;
(9)基于图片引擎地图浏览平滑流畅。
5.合肥 CORS 系统升级改造与维护(HF-GNSS 融合升级)合肥市用于土地变更调查与地理空间框架更新的合肥市 CORS 系统目前已基本完成了 HF-GNSS 融合升级工作(含控制中心软件升级、链路改造等),为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业务开展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国家测绘局《关于规范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数据密级划分和管理的通知》(国测成发〔2016〕1 号)和《关于开展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安全风险点排查工作的通知》(测办〔2016〕9 号) 的要求和机构整合的要求,结合合肥市实际情况,需要完成合肥 CORS 系统年度维护、4 个基准站设备更换和控制中心软硬件升级、大地控制点联测与计算。
5.1技术依据
下列技术依据应采用国家公布的最新版本,技术设计书的各类技术指标低于以下技术依据的,以下列技术依据为准。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
2)《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规范》(GB/T28588);
3)《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CH/T2011);
4)《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GB/T39618);
5)《关于规范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数据密级划分和管理的通知》(国测成发〔2016〕1 号);
5.2基本条件
1)合肥市 CORS 系统现有 17 个基准站:市辖区监测站 1 个(市局站),肥东县基准站 3 个(肥东站、八斗站、古城站),肥西县基准站 3 个(肥西站、山南站、高店站),长丰县基准站 4 个(长丰站、杨庙站、造甲站、岗集站),巢湖市基准站 4 个(巢湖站、苏湾站、黄麓站、坝镇站),庐江县基准站 2 个(郭河站、泥河站),共 17 个基准站。
2)控制中心:位于合肥市国土规划大厦 10 楼中心机房内,采用南方 NRS 和徕卡 Spider 系统;
3)网络环境:基准站与控制中心间均采用中国移动物联网 PTN 数据专线。
5.3工作内容
1)合肥 CORS 系统年度维护
在合肥 CORS 系统升级改造与维护(HF-GNSS 融合升级)方案设计和改造过程中确保目前 HFCORS 系统的正常运行,主要包括如下工作:
(1)数据链路租赁服务:承担合肥 CORS 一年数据链路租赁费(包含数据中心到各站点 16 条物联网 PTN 数据专线,数据带宽为 2M;控制中心至网络运营商服务器 1 条物联网 PTN 数据专线,数据带宽为 10M,另 50 张物联网卡)。
(2)系统和基准站的日常维保:维护责任期内,负责年场地租赁(原为 2000元/年/站),负责控制中心和基准站终端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各基准站负责人和自然资源用户人员的技术培训,各基准站检查设备、网络、系统的情况,并按季度提交维保记录,保证 CORS 系统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3)年度数据联测及数据处理:根据合肥 CORS 系统升级改造与维护(HF-GNSS 融合升级)方案设计,预计完成合肥 CORS 系统 20 个基准站(含起算点)C 级网联测及数据处理工作,需提供 17 个基准站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计算成果。
(4)现存市辖区等级控制点托管:承担经上一轮控制点普查、修缮后现存约 170 个等级控制点的年托管费用(原为 125 元/年/点)。
(5)数据备份:定期对合肥 CORS 基准站观测数据进行备份。
2)基准站设备更换和控制中心软硬件升级
根据合肥 CORS 系统升级改造与维护(HF-GNSS 融合升级)方案设计,完成本年度 4 套 GNSS 设备更换(高店站、八斗站、古城站、黄麓站),设备应属于同一品牌的成套设备(GNSS 接收机与天线),可以跟踪 BDS(B1、B2、B3)、GPS(L1、L2、L5、L2C)、GLONASS(L1、L2、L3)、Galileo(L1、E5、E6)系统卫星信号。
现有控制中心控制服务器硬件出厂时间为 2010 年 3 月,已不满足目前最新版本 CORS 解算软件的升级要求。服务器硬件要求为 4U 机架式,处理器 2 颗IntelXeon8260 处理器(24 核,2.4GHz)或以上、内存不低于 128GBDDR4-2933、总容量 6T 以上 SAS 热插拔硬盘、配置单独的阵列控制器和 8Gbps 双口光纤 HBA 卡、2 个以上千兆以太网口、2 个电源(实现 1+1 冗余,单个电源≥1600W)、高级导轨、提供 3 年免费人工、部件服务,预装正版 WindowsServer2019 简体中文标准版含安装盘),并提供验收合格后 3 年免费质保服务。合同签订后服务实施前提供给采购人核实。
3)大地控制点联测与计算
根据方案设计,完成覆盖市域范围约 55 个大地控制点观测与计算工作,需提供控制点 CGCS2000、1954 年北京坐标系、1980 西安坐标系三套计算成果。
投标人应自行踏勘作业现场,如投标人因未及时踏勘现场而导致的报价缺项漏项废标或中标后无法完工,投标人自行承担一切后果。
四、报价要求
本项目采用总价包干,报价包含完成市辖区地形图更新测绘、政务地图和标准地图编制、天地图及三维系统更新维护、数字合肥综合业务系统更新、合肥CORS 系统升级改造与维护(HF-GNSS 融合升级)以及为完成项目所需要的交通费、培训费、验收费等所有费用,采购人后期不予增加任何费用,投标人须自行考虑并承担投标风险。
五、其他要求
1方案设计要求
合同签订后 7 个日历日内,中标人应分项提交本项目技术设计书,在技术设计书中要详细描述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依据、技术路线、技术方法、质量控制、时间安排等内容;中标人的技术设计与本招标文件有矛盾的,需采购人确认。
采购人组织专家组对投标人的技术设计进行方案评审。评审不通过的,需在采购人指定时间内完成整改,否则采购人有权接触合同并报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处理。
2实施要求
(1)人员要求
中标人应明确安排一名专职技术人员与采购人进行项目对接。
参与本项目的外业人员不低于 20 人,内业人员不低于 40 人。中标人在项目实施前向采购人提供上述人员名单及社保缴纳记录。
中标人签订合同后七个工作日内安排 2-3 人驻场服务,驻场人员要求能够熟练操作 AUTOCAD、CASS、ARCGIS、MAPGIS 等相关的专业软件。
(除评分标准中要求提供的相关人员证明材料作为评分条件外,供应商在响应文件中无须提供其他人员相关证明材料,由采购人在合同签订后成交供应商 进场服务前核查人员配备情况,人员须按照要求配备到位,否则采购人有权解 除合同并报监管部门按规定处理)
(2)设备要求
本项目所有外业、内业阶段的作业设备由中标人自行准备。相关设备必须保证项目实施期间在合肥工作现场,不允许非技术人员独立工作。
(3)档案管理与保密要求
本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过程成果、最终成果、相关档案资料非常多,很多资料涉及国家秘密,中标人应具有完善的档案管理和保密管理制度,按照国家档案管理和保密管理的有关规定和采购人提出的保密要求管理有关人员、数据和文档。中标人应与采购人签订保密协议,协议文本由采购人提供。
本项目涉及的保密数据和资料包括作业过程资料和采购人在项目过程中确认的需要保密的其他信息及资料。
本项目所涉及的保密数据和资料,仅限于中标人在本项目在合同期内部使用,只能用于本项目,不得用于其它用途,不得向第三方提供。
中标人须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数据安全保密措施,严防泄密, 并在项目结束后销毁所有相关数据,不得保留备份。
中标人不得将涉密数据在计算机互联网、政务网等非涉密网络上传输、登载。中标人发生涉密数据外传、丢失、被盗或者造成泄密事故的,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补救,并及时向采购人报告;造成后果的,由中标人承担所有责任。
3成果要求
本项目成果供政府部门专业部门和社会公众使用,中标人必须确保资料来源的合法性、成果准确性,并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影响和后果。
(1)市辖区地形图更新提交如下成果
1)更新测绘的地形图范围(支持 Arcgis10.0 以上版本的.shp 格式)
2)项目自检报告;
3)本项目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
4)更新后的地理空间数据库成果(AutoCAD 和 ArcGIS 格式)
5)标准地图编制,编制的 11 幅标准地图成果;
6)数字合肥综合业务系统更新成果;
以上电子格式数据便携式存储硬盘(硬盘规格为 2TB、2.5 英寸、支持 USB3.0 接口,硬盘由中标人提供,所有权归采购人)存储,纸质数据以规格为 80g 的A4 纸张双面打印(一式两份)。
(2)天地图及三维系统更新维护提交如下成果
1)提供以 CD-ROM 为介质的完整的安装系统,包括应用软件、运行所必须的附加软件及与应用软件有关的电子文档等;
2)提供完整的与应用系统相关的文档,各种文档应当以 CD-ROM 和书面两种形式交付。各种验收文档数量要求、质量在合同另行规定。
(3)合肥 CORS 系统升级改造与维护(HF-GNSS 融合升级)提交如下成果
(1)设备安装及移交记录;
(2)控制中心软件 CA 锁机软件使用说明;
(3)坐标成果表;
(4)方案设计等文档资料。
4验收与移交
中标人按招标文件和合同的规定对全部成果资料逐项进行认真检查。
中标人将招标文件和合同规定的全部成果提交采购人并由采购人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审验收。
中标人评审合格后的全部成果资料整理齐全后,移交给采购人。
5售后服务与培训
在免费维护期内,中标人需提供 7×24 小时电话热线咨询服务;必须在 2 小时内对采购单位所提出的维护要求做出实质性反应,提供应急策略。
免费维护期满后,中标人有责任对硬件及系统软件的运行、管理以及维护进行定期的技术指导。
中标人须对项目所涉及应用系统的内容进行免费培训,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有明确的培训内容、课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