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TOCC)是北京市综合交通运输协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交通发展模式从各行业独立运行向综合协调转变,实现全市综合交通运输的统筹、协调和联动。作为全国首个建成并投入实际应用的省级综合交通运行监测协调中心,TOCC 全力当好交通运行监测的“千里眼、顺风耳”、协同联动指挥调度的“传令员”、交通决策支撑的“好参谋”,构建交通大脑。
TOCC 目前实现了涵盖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等三大路网,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出租汽车等三大市内交通方式,公路客运、铁路客运、民航客运等三大城际交通方式,以及交通枢纽、静态交通、慢行交通等共计 19 个交通领域动态运行监测和协同服务。
为持续提升交通运行指挥调度能力,开展面向指挥调度的交通运行监测数据、指挥调度数据的常态化更新维护工作,实现综合交通运行指挥调度相关数据的全 流程管理,增强日常时期、重点时期、重大活动交通服务保障的指挥调度智能化 水平。需求为总计 77.5 人月的运维服务,具体服务内容如下:
1、城市交通和城际交通指挥调度相关运行监测指标数据更新维护
面向指挥调度业务需求,对城市路网、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出租汽车等城市交通和高速公路、省际客运、民航、铁路等城际交通的监测指标数据进行完善接入、质量管控、整理分析,为指挥调度提供数据支撑。
投入的运维力量应不少于 45 人月。
2、重大活动重点时期指挥调度相关专题交通运行监测报告数据更新维护
在重点时期、重大活动期间对城市交通和城际交通的运行情况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及时响应指挥调度业务,协助开展交通运行快报、交通运行总体情况等报 告编写工作,为指挥调度提供决策支持。
投入的运维力量应不少于 19 人月。
3、交通运行指挥调度终端监测数据更新维护
根据指挥指挥调度业务需求,对指挥调度产生的通话记录、音频文件、定位数据、状态信息、系统数据日志等进行动态监测,确保指挥调度终端视频、语音、图像等的流畅调阅和稳定运行,支撑指挥调度业务的高效开展。
投入的运维力量应不少于 13.5 人月。
三、实施时间和地点
服务时间:12 个月
服务地点: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
四、服务标准、期限、效率等要求
投标人须为本项目组建稳定的、专业的、独立的服务团队,须在北京设立专门的服务机构,专门负责本项目运维工作。
服务团队中拟投入的项目经理需具有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级)证书或计算机相关专业高级职称证书;服务团队人员(不含项目经理)中至少有 4 名成员具有计算机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职称证书。服务团队人员要严格遵守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爱岗敬业,不得擅离职守或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能够与客户进行很好的沟通,具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客户服务意识。项目实施过程中需经过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考核认可。
投标人应确保服务团队人员稳定性,团队核心运维人员应具备运维服务工作统筹和技术把控能力,能够顺畅沟通和准确理解运维需求变化。
重大活动保障期间:应在保障期间应采购人要求全时提供不少于 1 人的现场保障服务。
日常运维期间:应提供工作日 9:00-18:00 不少于 1 人的远程运维服务,7×24 小时保持联系畅通,遇有需现场处理的情况应在接到通知后 1 小时内到达现场。
服务团队要对交通运行指挥调度数据更新维护工作中所接入的系统、平台进行分类、整理与分析,形成接入分类标准文档,对各类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运维工作。
服务团队要定期对所负责的交通运行指挥调度数据更新维护数据进行定期巡检,检查所在的服务器各类资源使用安全情况,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服务团队要建立完善的运维制度,对所有运维人员进行培训,遵守相关制度。
包括但不限于《运维记录表》。
五、验收标准
采购人应对总体运维工作进行考核评估,组织验收。
服务团队定期向采购人汇报运行维护工作情况,采购人根据提交的运维工作报告及工作日志,进行运维服务质量考核,考核评议结果需达到合格标准以上。
六、采购标的的其他技术、服务等要求
服务团队在服务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工作要求,针对服务的各个环节,有专门的项目质量管理保障,包括完善的项目实施方案、合理有效的工作机制,保障数据处理、维护等工作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服务团队需要建立严格的运维管理制度,建立数据巡检制度,并形成完善的巡检报告,当发现数据问题时,要及时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及时有效地通知相关业务人员,并通过正式邮件发送各相关方。
服务团队对运维中出现的问题,要有完整的记录,形成完整的运维日志备查。
服务团队对运维人员需要进行人员考勤制度,并定期将人员考勤结果上报给采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