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需求书
1.1建设内容及采购清单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基于全省发改大脑主要框架,以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和镇海区数字化建设为基础,建设发改大脑镇海区工作台,并在发改大脑统一标准体系下,聚焦“三个一批”多跨应用贯通,建设一批重大特色应用,为数字化改革建设提供智能化支撑,赋能发展改革工作提质增效。
本项目将逐步规范镇海区发改局数字化相关应用的建设思路,后续应用新建或迭代将在发改大脑框架体系下进行。
本次项目第一部分将重点进行省市区的发改大脑贯通建设和经济运行监测应用的建设,第二部分将重点建设信用镇海、共同富裕、双碳智治特色应用。
主要建设内容:
(一)发改大脑镇海区工作台:镇海区区级发改大脑建设,包括统一登录模块、工作台界面开发、核心业务屏、我的工作台(区级OA体系贯通)、发改管理调度台、一仓五库七能力等内容。
(二)特色应用部分:建设经济运行监测e本账应用、信用镇海应用、共同富裕建设成效监测应用、双碳智治应用等内容,并沉淀出信用监测模型、共同富裕指标监测体系、双碳智治企业能效标准等赋能区级信息化建设。
一是经济运行监测应用。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是对经济运行动态指标进行的连续性观测及其规律性的揭示,是经济运行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经济运行工作的基础。经济运行监测分析除对数据的严格要求外,更加着重于对动态、活情况的把握,并把对经济运行工作进行指导作为主要目标。随着经济运行工作的目标、范围、对象、重点的变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也要随时反映这种变化。镇海区经济运行监测e本账,包含主要经济指标分析模块、GDP走势分析模块、工业监测分析模块、服务业监测分析模块、收入监测模块、投资监测模块、宏观指数监测模块、新旧动能监测模块、匹配性指标监测模块。
二是信用镇海应用。贯彻落实区委十五党代会建设信用镇海要求,以学习贯彻《宁波社会信用条例》为主线,聚力实施信用“531X”工程,围绕“发改大脑+浙里信用监管和服务”核心场景建设,加强与国家、省、市信用平台互联互通,依托大数据资源,建立综合信用监测分析,强化“镇信+”数字化场景赋能,并结合“政策+服务+宣传+案例”展示,为全区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应用提供基础设施和数据支撑,实现信用信息共享和交换,最终加快构建贯穿以信用为框架的立体式监管机制,更好发挥信用在支撑政务、商务、社会和司法等四大重点领域建设,持续深化各行业各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整体提升区域信用环境。
三是共同富裕建设成效监测应用。以共同富裕省市对区考评指标为基础,逐步延伸拓展到标志性成果、重点工作、重大改革,建立全区共同富裕工作成效监测机制,整合统计部门数据、部门直报数据、平台对接数据、外部收集数据等,依托发改大脑平台建设形成“4图4库3应用”共同富裕建设成效监测应用,全面反馈共同富裕相关工作进度,拉大优势、补齐短板,精准推进全区共同富裕工作。
四是双碳智治应用。锚定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智治目标,聚焦绿色发展理念,以石化区为重点,积极开展节能降耗,大力发展新能源建设,倡导绿色循环经济,着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动我区能源高质量发展。
(三)应用支撑层部分:主要包括用户体系接入和指标填报系统及“日程安排”、“周月计划”等组件开发。
(四)数据资源层部分:聚焦工作台和特色应用,接收省市回流数据,及时归集数据并经过数据清洗分析后准确共享至发改数据仓和区级数据仓,全力保障数据安全。
1.1.2采购清单
序号 |
设备及软件、服务名称 |
详细描述 |
数量 |
1 |
发改大脑镇海区工作台 |
镇海区区级发改大脑建设,包括统一登录模块、工作台界面开发、核心业务屏、我的工作台(区级OA体系贯通)、发改管理调度台、一仓五库七能力等内容。 |
1 |
2 |
业务应用层建设 |
|
|
2.1 |
经济运行监测e本账应用 |
镇海区经济监测e本账,包含主要经济指标分析模块、GDP走势分析模块、工业监测分析模块、服务业监测分析模块、收入监测模块、投资监测模块、宏观指数监测模块、新旧动能监测模块、匹配性指标监测模块 |
1 |
2.2 |
信用镇海应用 |
信用监测分析,包括信用监测模型的监测预警指标的设计和模型规则、任务的设置。 信用监测可视化大屏,包括信用基础信息、企业信用监测、社会信用监测、政府信用监测。 “镇信+”服务模块,包括“镇信+”服务端和“镇信+”公众端。 |
1 |
2.3 |
共同富裕指标成效监测应用 |
建设4图:包括指标完成情况图、标志性成果打造进度图、“1+7+N”重点工作进度图,“1+5+n”重大改革进度图; 建设4库,数据库中需包括项目、指标、人员、政策等相关数据; 建设3大场景模块,包括指标监测、亮点展示、政策指引等。 |
1 |
2.4 |
双碳智治应用 |
包括年度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专区、新能源建设情况专区、重点企业(行业)能效专区。 |
1 |
3 |
应用支撑层建设 |
|
|
3.1 |
省级用户体系对接 |
对接省级统一用户体系,实现单点登录,包括发改大脑镇海区工作台、块统中心、我的工作台页面、场景中心应用(8个应用)。 |
1 |
3.2 |
指标填报系统 |
指标填报系统指技术开发人员根据项目数据需求得出一套指标模板,利用系统维护好数据项、填报单位和填报周期等内容,然后分发给各部门,由各部门数据相关负责人员填报数据。 |
1 |
3.3 |
组件开发 |
日程安排组件:用于查看本单位领导日程安排; 周月工作安排组件:用于集成显示科室周月计划(科室运行)。 |
1 |
4 |
数据资源层建设 |
|
|
4.1 |
数据服务模块 |
1.数据归集:负责从多个数据来源对接数据。具体功能包括数据归集清单管理、数据交换、接口数据采集、文件数据采集、数据填报、归集周期、数据监控与分析; 2.数据共享与上传:通过IRS和发改大脑将数据上传至区级数据仓和省发改数据仓,实现数据共享使用。 |
1 |
4.2 |
主题库建设 |
1. 经济运行主题库:对经济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共享上传至数据仓,输出包括GDP监测模块、工业监测模块、服务业监测模块、收入监测模块、投资监测模块、宏观指数监测模块、新旧动能监测模块; 2. 信用镇海主题库:对信用镇海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共享上传至数据仓,输出包括信用基础信息模块、企业信用模块、社会信用模块、政府信用模块; 3. 共同富裕主题库:对共同富裕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共享上传至数据仓,输出包括共同富裕考核指标模块、重点工作进度模块、总体指标分析模块; 4. 双碳智治主题库:对双碳智治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共享上传至数据仓,输出包括节能改造模块、新能源建设模块、重点企业能效提升模块。 |
1 |
5 |
等保测评 |
完成二级等保测评。 |
|
6 |
第三方测评 |
完成系统软件测评。 |
|
1.2项目管理要求
1)投标人中标后需要在15个工作日内在指定地点成立工作团队,并指定一名专职的项目经理,负责项目协调和调度工作。除项目经理外,项目组须配备专职的技术负责人,并按照项目实施的要求,配置相应的项目管理、系统设计、调研、开发、测试、集成、培训、质量保证、安全等人员。
2)本项目实施阶段要求驻场,要求投标单位明确各阶段的人员驻场安排;项目小组团队成员在各阶段至少安排1人进驻现场开展各项工作。
3)参与此项目的技术人员必须具有承担过相同类型软件开发的经验,能够与用户进行良好的沟通,掌握相关领域的相关基础知识,具备相关产品集成、应用和开发的能力。
4)中标人在项目合同签订后,需组织相关实施人员在该项目招标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深入调研,编制需求规格说明书。
5)要求中标人在各阶段及时提供相应的项目管理文档、开发类文档及实施类文档,以便业主方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
6)对上述安排投标人应列出详细实施方案,包括但不限于项目管理计划、项目进度计划、项目验收计划、项目组织结构等。
1.3售后服务要求
1.3.1售后服务范围
运维服务范围包括:发改大脑镇海区工作台应用的运行维护与安全防范服务,保证平台的正常运行,降低整体管理成本,提高网络信息系统的整体服务水平。同时根据日常维护的数据和记录,提供用户信息系统的整体建设规划和建议,更好的为用户的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通过运维服务范围可以对现有平台进行监控和管理,及时掌握平台系统资源现状和配置信息,反映信息系统资源的可用性情况和健康状况,创建一个可知可控的平台环境,从而保证和平台对接的各类业务应用系统的可靠、高效、持续、安全运行。
1.3.2售后服务内容
包括对发改大脑镇海区工作台应用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针对各项环节进行定期检查并做好文档记录工作,保障系统各模块间的正常调用,修复系统错误。
1.3.3售后流程
投标方承诺在服务期间提供7*8小时技术服务支持。当系统因某种原因导致系统故障时,投标方需在第一时间提供快捷服务,迅速响应,并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并解决系统故障,将损失降到最低。
第一步:如收到来自于系统平台的技术告警、客户或业务人员的反馈,投标方第一时间为用户提供电话支持,确故障原因,为用户排除故障。
第二步:如电话无法排除出错情况,投标方在得到用户许可后进行远程维护,为用户排除故障。
第三步:若确认是系统故障,投标方需承诺在要求的服务级别承诺时间内报告问题状态,并且派出专业人员,到达现场解决问题,并且将故障原因及时找出并且告知事发单位,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将损失降到最低.
针对每次故障问题,投标方需整理出问题的报告,并且给出系统的调整方案,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投标方需整理出具体的汇报文档,并且针对该系统故障解决办法提供免费的培训服务,增强相关人员对该类故障解决方案的了解,方便下次更快的解决此类系统故障,减少此类系统故障带来的损失。
1.4培训要求
1.4.1用户培训
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用户能更好的掌握发改大脑镇海区工作台应用的使用、管理放大。为了保证培训的质量,投标方需制作精良的培训课件,准备好测试环境,模拟好测试数据,辅助培训教学。
培训针对不同的岗位职责的具体业务需求,在力求覆盖大多数的业务场景,设计相应的培训方案。尽可能的使培训落实到每一个业务场景,保证良好的实战效果。
培训方式
培训采取讲解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方法为项目实施中,指导项目单位技术人员进行实际使用、维护操作,并且及时解答操作中的问题、纠正使用中的错误,保证项目单位操作人员能够正确地操作、配置相应的设备和软件。并且,投标方的实施人员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将邀请项目技术人员参与现场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交流技术知识和经验,强化培训效果。
培训采用多种组织形式为项目单位的技术人员提供高质量的相关技术培训。在培训工作中使用中文教学,采用投影仪、教学软件等培训设备,以电子黑板等形式进行培训教学。投标方需针对所讲解的设备搭建演示环境,在讲解技术理论的同时进行现场操作演示,为培训学员提供直观形象的培训内容。
投标方需对培训过程进行全程纪录,并在培训结束之后将培训记录和培训考核表提交给最终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