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技术(服务)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山西省商务厅 山西省财政厅 山西省乡村振兴局关于发展乡村e镇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的若干措施》(晋商建〔2022〕36号)、《山西省商务厅 山西省财政厅 山西省乡村振兴局关于山西省乡村e镇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的通知》(晋商建函〔2022〕376号)等文件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乡村e镇培育工作,不断壮大市场主体,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及应用,助力乡村振兴。根据《山西省商务厅 山西省财政厅 山西省乡村振兴局关于印发山西省培育乡村e镇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晋商建〔2022〕58号),结合小店区实际情况,制定太原市小店区王吴美食休闲产业乡村e镇项目实施方案如下: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及山西省商务厅《山西省培育乡村e镇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服务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着力提升供给效率水平,以提升电商应用水平为重点,线上线下融合为抓手,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动能、新平台、新支撑,助推乡村振兴,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1.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根据省负总责、市、区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要求,细化政策措施,加强指导监督和绩效管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e镇建设,充分激发农村市场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政府优化政策供给、提升服务和治理水平,营造公平营商环境和放心消费环境。
2.因地制宜,鼓励创新
尊重本土文化特点和服务业生产流通规律,挖掘产业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分层分类,立足区域实际,大胆开拓创新,与区域经济协调推进,实现电子商务和区域经济融合发展。
3.特色引导,先行先试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实际出发,根据资源要素、禀赋条件、特色产业和比较优势,挖掘本市场最有基础、最具潜力、最能成长壮大的产业,做强做精主导产业。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精准发力,特色化成长,不搞“一刀切”“面子工程”,避免百镇一面。乡村e镇的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建设和产业定位相适应,依托小尺度空间集聚细分产业和企业,促进生产力布局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
4.统筹实施,协调推进
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地区,综合示范工作与乡村e镇培育在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上要统筹考虑,一体设计,协调推进,资源共享。要弥补短板、强化弱项,充分发挥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
太原市小店区王吴美食休闲产业乡村e镇项目指在以小店王吴区域范围内以市场主体产业为基础、实现传统企业向互联网升级转型为目标,加大小店区王吴美食休闲产业市场的投入力度,重点围绕王吴羊汤小馆文化为龙头,汇聚天下美食在小店、以自然休闲赏花、采摘、娱乐、配套等娱乐项目、打造田园休闲观光旅游路线,策划区域公共品牌,加强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与推广,完善互联网基础配套与互联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拓宽小店区王吴美食休闲产业乡村e镇渠道资源和旅游资源,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产业、主体、电商、金融、人才、技术、文旅、物流、创新等要素科学聚集发展,形成“产业+电商+配套”的可持续发展电商生态体系。
小店区王吴美食休闲产业乡村e镇项目建设总投资不少于3亿元以上(含区域市场相关产业前期累计投入和后期规划投入),做强做精1-3主导产业和区域品牌,建成后“十四五”期间总产值不少于2亿元/年/镇,同比增长率高于所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十四五”期间网络零售额先不少于5000万元/年/镇,同比增长率高于所在市平均水平10%。建设期新增市场主体数量不少于10个/年/镇,其中开展电商业务市场主体不少于60%。
小店区王吴美食休闲产业乡村e镇项目建成后“十四五”期间2022年预计总产值2亿元以上,2023年网络零售总额达到5000万以上,到2025年预计累计总产值27645万元以上,网络零售总额达到7200万元以上。
主要围绕“产业、溯源、品牌、升级、平台、孵化、推广、仓储、配送、服务、培育、配套、大数据应用等环节,以小店区王吴美食休闲产业为基础,以乡村e镇公共服务中心为主体、仓储物流为枢纽、互联网工具为驱动力、金融与保险为融通保障,科学布局小店区王吴美食休闲产业乡村e镇产业发展,树立小店区王吴美食休闲产业乡村e镇公共区域品牌,加大品牌认证、追溯、推广、应用等力度,促进小店区王吴美食休闲产业乡村e镇产业向标准化发展,以小店区王吴美食休闲产业羊汤、休闲旅游、农特销售为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小店区王吴美食休闲产业乡村e镇产业发展、促进王吴产业转型升级,为乡村e镇寻求有力的支撑,打造出特色小店区王吴美食休闲产业乡村e镇。
培育最具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主导产业数量1-3个,重点支持培育乡村e镇主导产业,以小店区王吴美食休闲产业乡村e镇企业主体进行系统产业升级,完善产业功能与服务现代化转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提质增效。加大对市场核心产品认证体系、追溯体系、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力度,加强与区域产业互联互通,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对接省内外优势电商产业和市场优质资源,完善乡村e镇电商产业链供应链。鼓励省内外大型企业下沉供应链,促进乡村e镇产业发展。
引进和培育在本市有一定影响电商龙头企业不少于5家;制定资金奖励办法,明确奖补标准;至少在国内有影响的电商平台建立1个本地产品特色馆;至少引进1家金融服务网点。
打造或做强当地区域公共品牌不少于1个,“小而美”自主品牌不少于5个,网货产品不少于5款;制定建立区域公共品牌运行和管理制度;每年举办或参加不少于1次区域公共品牌展会;建立线上及线下宣传矩阵,宣传推广区域公共品牌(建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宣传渠道)。
可与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培训基地共用,建筑面积不少于100平米,培训人数不少于500人次(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要统筹使用培训中心);聘用专家不少于5人,培育带头人不少5人;引进电商培训机构不少于1家;培育本地网红数量不少于5人;每年举办大赛不少于1次。
建筑面积不少于1000平米;能满足入驻企业需要,建立大数据中心,至少设立1个主直播间,发挥综合协调服务功能;搭建1个线上公共服务平台。建筑面积≧100平米,≦300平米。功能区域包括:产品线下陈列展示、体验品鉴、销售对接。
依据乡村e镇的定位和产业需要,盘活存量资产,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健全配套服务功能。支持宽带通讯、加工包装、产品研发、冷链仓储、物流配送、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共同配送,推动寄递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设施,开展智慧社区建设,积极应用大数据、物联网、5G等技术,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建筑面积原则上不少于500平米,功能区划与基础设施根据实际需要配备;推动物流快递统仓共配,建立物流共同配送服务规范和运营机制;建立寄递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乡村e镇应聚焦创新创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健全研发设计、成果孵化、金融导入、场景应用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至少有1个电商研发机构,至少设立1个金融服务网点和1个通讯服务网点。
围绕乡村e镇的主体功能区建设和产业定位,协同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
羊汤羊杂,是四季中不可缺少的美食,太原人喝羊汤的历史虽无从查晓,但世代延续、世代改良,延绵出浓厚的太原“味道”。尤其以小店区王吴村的羊汤最为出名,每年七八月份天气最热的时候,宰肥羊,烹牺汤,举办盛大的“牺汤节”,加之当地的“早黑宝”葡萄、玉露香梨等高端绿色农业品牌,已经形成了春赏鲜花、夏喝“牺汤”、秋采瓜果为一体的体验型乡村旅游新格局。
太原美食休闲产业乡村e镇项目,充分发挥王吴村的区位空间优势,以羊汤美食产业为切入点,通过引进全省各地的美食小吃,打造山西省的美食街,与迎泽区的食品街南北呼应,对标柳州螺蛳粉产业,培育形成小店区的羊汤爆品产业。将美食文化与休闲旅游相结合,采用“一个园区、三个中心+一个产业+一个旅游+一个品牌+一场活动+一个商圈+两网点+N服务”的建设模式,打造小店区的“大食馆”,丰富山西的文旅版块,形成山西休闲美食的制高点、美食产业的聚集地、太原市民的会客厅。并为园区企业提供包装、设计、营销、策划、物流、仓储、配送、金融、培训、展示、体验、会展、直播、招商引资、成果转化、创业创新等在内的N种公共服务)的小店区王吴美食休闲乡村e镇运营体系。
(一)启动阶段
为确保“乡村e镇”顺利实施,按时完成目标任务,专门成立“小店区王吴美食休闲乡村e镇”项目运营管理中心,统筹项目的规划和实施。分组到各执行团队,各司其职,分工落实。
包括“乡村e镇”中的九个重要内容(以重点工作进行有序推进)。
在乡村e镇申报的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包括已开网店店主)核准后的30个工作日内,由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培训工作,帮助落实培训所需的场地、设备、仪器以及培训人员召集等,为培训工作创造便利条件。培训结束后,由培训机构组织对学员进行考核,考核通过者当场发放合格证书,并由学员提供网店注册相关资料,帮助指导进行网店开办、执照办理等。
加强对新开网店、企业日常管理工作,对于长期不在线、产品不上架、无销量或销量不多的网店店主予以重点实地指导;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切实提高网店运营管理水平。
对项目实施及时开展中期评估,切实调整建设项目,完善推进措施,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分层级加强检查调研,督促进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适时开展参观交流,推广先进经验,促进平衡有序推进。
项目全部实施完成后,组织开展全面检查和验收,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整改完成后申报验收,接受省市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检查验收。
全面总结乡村e镇创建经验,结合我区实际,全面推进实施方案,电子商务向全区各行各业有序推进,形成“产业+电商+配套”的可持续发展电商生态体系,形成电子商务进入千家万户的浓厚氛围。
成立由小店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发改、财政、市场监管、金融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小店区王吴美食休闲乡村e镇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商务局。负责小店区王吴美食休闲乡村e镇的统筹规划、协调调度、检查推进等工作。
制定合理的小店区王吴美食休闲乡村e镇发展考核指标。根据小店区王吴美食休闲乡村e镇发展基础,将小店区王吴美食休闲乡村e镇推进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制定合理的具体实施方案和任务目标,要保证小店区王吴美食休闲乡村e镇规划布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到人。每年召开小店区王吴美食休闲乡村e镇乡村e镇发展工作推进会议,根据目标节点,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设立小店区王吴美食休闲乡村e镇发展专项资金,按照安排财政预算和整合乡村振兴等项目资金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小店区王吴美食休闲乡村e镇发展中的职责,加强各部门在项目争取、规划编制、投资计划下达、项目组织实施等环节的沟通、衔接及整合。制定优惠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小店区王吴美食休闲乡村e镇建设。
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参与的小店区王吴美食休闲乡村e镇发展基金,保证产业发展的持续投入。基金可合可分,有利于发展的都可以试,都可以用。建立种子、天使基金,支持科技型企业、初创企业、增加投资者信心,引导创新创业。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金融支持小店区王吴美食休闲乡村e镇的有效形式,创新具有尖草坪区特色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融资财信担保机制,推行科技型企业和生产经营正常、社会信誉好的小微企业无担保、抵押贷款,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综合效益。通过投资、贴息、税收返还、奖励资助等政策措施,鼓励经营主体开发新技术、转化科技成果。
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和服务保障机制,通过“创业补贴、就业补贴、安家补贴、落实国家税收减免政策”等形式,引进外部人才,培养本地人才。定期组织专家进行知识培训,从上到下,培养一批产业营销能手和管理能手。
加强宣传鼓动。充分发挥网络、媒体、报刊等阵地作用,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小店区王吴美食休闲乡村e镇的政策优势和产业特色优势,营造良好的小店区王吴美食休闲乡村e镇发展环境。
九、项目基础数据
乡村e镇项目名称 |
小店区王吴美食休闲产业乡村e镇 |
||||||||
地址 |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都乐街与永丰路交叉路口东 |
||||||||
三类县分类 |
先行示范县 |
||||||||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
否 |
||||||||
目前基础条件 |
规划面积 (平方公里) |
5平方公里 |
基础设施情况 |
公共服务中心、仓储物流配送中心、 |
|||||
市场主体 (个) |
28 |
电商企业 (个) |
10 |
||||||
网络零售额 (万元) |
1128 |
网络零售额超过100万元企业数 |
3 |
||||||
主导产业 (具体名称) |
羊汤、休闲旅游、农特产品 |
特色产品 (具体名称) |
羊汤、玉露香梨、早黑宝葡萄、绿善源酒 |
||||||
拥有品牌 (具体名称) |
王吴早黑宝、王吴猪胰子、维客家族、绿膳源、王琼宴酒、金沙田 |
产值 (万元) |
17951 |
||||||
培育规划目标 |
2021年数据基数 |
2022 |
2023 |
2024 |
2025 |
||||
值 |
同比 增长率 |
值 |
同比 增长率 |
值 |
同比 增长率 |
值 |
同比 增长率 |
||
总投资规模 (万元) |
30318 |
1% |
30621 |
1% |
30927 |
1% |
31237 |
1% |
|
新增投资 (万元) |
6920 |
1% |
6989 |
1% |
7059 |
1% |
7129 |
1% |
|
主导产业投资 (万元) |
4586 |
1% |
4632 |
1% |
4679 |
1% |
4725 |
1% |
|
新增市场主体 (个) |
38 |
36% |
48 |
26% |
58 |
21% |
68 |
17% |
|
新增电商企业 (个) |
16 |
60% |
22 |
38% |
28 |
27% |
34 |
21% |
|
网商 (人) |
20 |
25% |
40 |
200% |
60 |
50% |
80 |
33% |
|
总产值 (万元) |
20105 |
12% |
22356 |
11% |
24861 |
11% |
27645 |
11% |
|
网络零售额 (万元) |
3000 |
166% |
5000 |
67% |
6000 |
20% |
7200 |
20% |
|
品牌 (个) |
8 |
33% |
12 |
50% |
12 |
平 |
12 |
平 |
|
电商研发机构 (个) |
1 |
100% |
1 |
平 |
1 |
平 |
1 |
平 |
|
吸纳就业 (人) |
112 |
12% |
125 |
12% |
140 |
12% |
157 |
12% |
|
纳税(万元) |
201.05 |
12% |
223.56 |
11% |
248.61 |
11% |
276.45 |
11% |
十、山西省乡村e镇建设标准
项目 |
序号 |
建设内容 |
建设标准 |
属性 |
一、科学谋划布局 |
1 |
高标准编制乡村e镇方案和发展规划。 |
与实施方案协调一致,区域经济协调一致。 |
约束性 |
二、培育乡村e镇主导产业 |
2 |
培育最具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 |
主导产业数量1-3个。 |
约束性 |
3 |
对接省内外优势电商产业和市场优质资源,建立和完善乡村e镇电商产业链供应链。 |
不少于1个乡村e镇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 |
约束性 |
|
4 |
鼓励省内大型企业下沉供应链。 |
不少于1家本地大型企业下沉供应链试点。 |
期望性 |
|
三、培育引进电子商务企业 |
5 |
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引进培育一批电商龙头企业。 |
引进和培育在本市有一定影响电商龙头企业不少于5家。 |
约束性 |
6 |
对注册和引进到乡村e镇的电子商务企业以及乡村e镇内电商业绩突出的企业给予奖励。 |
制定资金奖励办法,明确奖补标准。 |
约束性 |
|
7 |
在电商平台建设山西产品特色馆。 |
至少在国内有影响的电商平台建立1个本地产品特色馆。 |
约束性 |
|
8 |
开展金融扶持,对接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优惠金融服务。 |
至少引进1家金融服务网点。 |
约束性 |
|
四、发展跨境电商 |
9 |
培育跨境电商企业,引进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平台企业、应用企业和跨境电商人才。 |
培育和引进在本市有影响的跨境电商龙头企业不少于1家。 |
期望性 |
10 |
对接阿里巴巴国际站、亚马逊、速卖通等第三方平台资源。 |
至少与1家第三方平台建立对接。 |
期望性 |
|
11 |
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培训(孵化) 基地和服务中心。 |
建筑面积不少100平米,培训人数不少于200人次。 |
期望性 |
|
五、打造区域公用品牌 |
12 |
打造做强区域公用品牌,创建一批"小而美"特色产品自主品牌,开发一批适销对路的网货产品。 |
打造或做强当地区域公用品牌不少于1个,"小而美"自主品牌不少于5个,网货产品不少于5款。 |
约束性 |
13 |
建立区域公用品牌运行和管理制度。 |
制定建立区域公用品牌运行和管理制度。 |
约束性 |
|
14 |
做好品牌营销推广机制,挖掘品牌内涵,讲好品牌故事,创新品牌营销,组织开展区域公用品牌线上、线下营销推广活动,畅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
每年举办或参加不少于1次区域公用品牌展会;建立线上及线下宣传矩阵,宣传推广区域公用品牌(建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宣传渠道)。 |
约束性 |
|
六、培育乡村e镇商业带头人 |
15 |
建立电商产业培训孵化中心。 |
可与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培训基地共用,建筑面积不少于100平米,培训人数不少于500人次。(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要统筹使用培训中心) |
约束性 |
16 |
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商业带头人。 |
聘用专家不少于5人,培育带头人不少5人。 |
约束性 |
|
17 |
引进电商培训机构,对接大专院校,开展电商人才定制培训。 |
引进电商培训机构不少于1家。 |
期望性 |
|
18 |
培育一批本地网红,发挥网红效应。 |
培育本地网红数量不少于5人。 |
约束性 |
|
19 |
举办创业创新和技能大赛。 |
每年举办大赛不少于1次。 |
约束性 |
|
七、健全电商公共服务体系 |
20 |
建立乡村e镇电商公共服务中心。 |
建筑面积不少于1000平米;能满足入驻企业需要,建立大数据中心,至少设立1个主直播间,发挥综合协调服务功能。 |
约束性 |
21 |
建立乡村e镇电商公共服务平台。 |
搭建1个线上公共服务平台。 功能按照需求设立,包括:信息共享服务、金融服务、智能物流服务、电商信用、统计监测、风险防控、品牌营销服务、人才服务及其他商业服务接入(包括但不仅限于所有行政服务、公益服务、商业服务形态,营销推广、研发设计、技术运维、仓储物流、安全认证、交易追溯、数据存证、专利申请、法律财税咨询等服务)。 |
期望性 |
|
22 |
建立电商产品展示体验中心,宣传展示推介山西优特产品和优势资源。 |
建筑面积≧100平米,≦300平米。 功能区域包括:产品线下陈列展示、体验品鉴、销售对接。 |
约束性 |
|
八、完善物流配送体系 |
23 |
建立乡村e镇物流配送中心。 |
建筑面积原则上不少于500平米,功能区划与基础设施根据实际需要配备。 |
约束性 |
24 |
引导邮政、快递、物流、商贸流通等企业开展市场化合作,实现统一仓储、分拣、运输、配送、揽件,建立完善物流共同配送服务规范和运营机制,推动物流快递统仓共配,构建全国畅通的物流配送网络。 |
推动物流快递统仓共配,建立物流共同配送服务规范和运营机制。 |
期望性 |
|
25 |
推动寄递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
建立寄递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
期望性 |
|
九、加大招商引资 |
26 |
有序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乡村e镇建设。 |
招商资金不少于政府引导资金。 |
期望性 |
十、优化营商环境 |
27 |
在乡村e镇内推动"放管服"改革,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水平,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
针对“乡村e镇”制定"放管服"的专门政策。 |
约束性 |
28 |
完善乡村e镇内电商企业信息采集制度,建立健全电子商务统计监测体系,依托大数据技术加强管理。 |
建立电商企业信息采集制度。 建立健全电子商务统计监测体系。 |
期望性 |
|
十一、加强宣传强化管理 |
29 |
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对乡村e镇相关政策、活动、经验、成效的宣传报道力度。 |
每年开展不少于2次以上有关“乡村e镇”内容的宣传活动。 |
约束性 |
30 |
强化管理,确保乡村e镇在用地、生态环保、债务防控、房住不炒和生产安全等方面合规合法。 |
确保合规合法,不发生违规违法事件。 |
约束性 |
|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 |
31 |
建立县委或政府一名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成立乡村e镇工作领导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并形成工作合力。 |
建立和完善相应体制机制。 |
约束性 |
32 |
鼓励各地优先采取项目补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支持方式,开展乡村e镇打造工作。 |
制定资金管理办法,明确支持标准。 |
约束性 |
|
十三、产业定位 |
33 |
保证乡村e镇建成后“十四五”期间,年总产值同比增长率高于所在市平均水平2百分点。 |
先行示范县不少于2亿元/年(验收当年)。 |
约束性 |
整体推进县不少于1.5亿元/年(验收当年)。 |
||||
重点帮扶县不少于1亿元/年(验收当年)。 |
||||
十四、建设规模 |
34 |
合理规划乡村e镇,科学设定乡村e镇规模。 |
占地面积应≧0.5平方公里,≦5平方公里,或者建筑面积在50万平米以上,建设。边界清晰、集中连片、空间相对独立、四至范围精确。 |
约束性 |
35 |
总投资规模。 |
先行示范县不少于3亿元。 |
约束性 |
|
整体推进县不少于2亿元。 |
||||
重点帮扶县不少于1亿元。 |
||||
十五、市场主体发展。 |
36 |
保证乡村e镇建成后“十四五”期间,年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率不低于10%。 |
先行示范县不少于5000万元/年(验收当年)。 |
约束性 |
整体推进县不少于3000万元/年(验收当年)。 |
||||
重点帮扶县不少于2000万元/年(验收当年)。 |
||||
37 |
发展壮大市场主体。 |
法人单位不少于10个/年/镇。 |
约束性 |
|
38 |
设定一定数量的就业目标。 |
一定数量。 |
期望性 |
|
十六、创新驱动 |
39 |
乡村e镇应聚焦创新创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健全研发设计、成果孵化、金融导入、场景应用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
至少有1个电商研发机构,至少设立1个金融服务网点和1个通讯服务网点。 |
约束性 |
名词解释: 1、市场主体:在乡村e镇内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经营活动的下列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组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内规定)。 2、主导产业:在乡村e镇内当地政府拟重点发展的,有政策配套的,规划实施的产业。 3、总投资规模:在规划区域内围绕乡村e镇产业、市场主体、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所有正在发挥效应的政府及社会的投资累计,包含交通、通信、生产、商贸等,包括新增投资和以往投资。 4、新增投资:围绕乡村e镇实施方案建设任务新增的投资。 5、总产值:一段时间乡村e镇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6、电商研发机构:基于电商相关产业,具有开发,创新能力的机构,可设立、引进或合作。 |
十、中期绩效评价
中期绩效评价是评估乡村e镇项目推进的重要手段,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措施,是纠偏、补短板、堵漏洞、防风险的重要方式,也是保证培育效果的重要保障。省商务厅将会同省财政厅、省乡村振兴局制定绩效评价体系并开展绩效评价工作,评估各项工作推进情况,查漏补缺,总结提升,扎实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见效。确保按质按量完成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
组织专业人员或聘请第三方开展中期绩效评价,对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及建议。中期绩效评价结果分为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结果为合格的,继续拨付中期建设资金,结果为基本合格的,提出整改建议,整改合格后,拨付中期建设资金。中期绩效评价结果为不合格的,全省通报,结果抄送各市人民政府,视情况减少支持资金,或者取消培育资格,收回已拨付资金。
十一、履约验收
小店区政府是乡村e镇培育的直接责任主体,对培育工作负总责,要督促指导承办主体严格按照备案的实施方案确定的建设时限、内容、投资额度等进行建设,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项目跟踪检查,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按照《山西省商务厅 山西省财政厅 山西省乡村振兴局关于山西省乡村e镇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的通知》(晋商建函〔2022〕376号)中的《山西省乡村e镇验收评分指标体系》组织验收考核(有新标准时,执行新标准)。
(一)验收考核依据
1.《山西省商务厅 山西省财政厅 山西省乡村振兴局关于印发山西省培育乡村e镇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晋商建〔2022〕58号)。
2.本通知明确的项目和资金管理、资金使用方法和标准。
3.小店区政府上报的乡村e镇培育方案和乡村e镇发展规划。
(二)验收考核程序
乡村e镇验收评定等级工作按照申报、初审、考核等程序进行。
1.申报。小店区政府应制定验收工作方案,对照《山西省乡村e镇验收评分指标体系》,组织有关专家组建验收小组或聘请中介机构开展验收工作。验收完成后在验收意见书上签字确认验收结论,附小店区政府意见稿上报所属市商务局。
2.初审。市级商务主管部门收到乡村e镇验收申请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材料审查,审查合格后出具初审意见,上报省商务厅。
3.考核。省商务厅在收到初审合格的申请后,会同省财政厅、省乡村振兴局对上报的材料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对申报乡村e镇验收项目组织进行现场检查。
(三)验收等级分类
验收评价按量化评价分值评定为四个等级:85分以上(含85分)为合格,70-85分(含70分)为一般,60-70(含6O分)为不合格,60分以下或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为较差:
1.在审计、稽查和其他相关检查中发现项目质量、资金管理等方面存在重大问题;
2.项目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或质量事故,或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不良影响;
3.项目建设进度严重滞后(非因不可抗力因素),总体进度不足40%;
4.乡村e镇建设标准约束性指标未完成超过3项;
5.弄虚作假;
6.其他。
(四)考核结果运用
验收评价等级为合格的,全额拨付剩余省级专项资金;验收评价等级为一般的;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全额拨付剩余省级专项资金;验收评价等级为不合格的,提出警告,全省通报,验收结论抄送市政府,不予拨付剩余省级专项资金,按要求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继续培育,整改不合格,收回已拨付省级专项资金。验收评价等级为较差的,全省通报,取消培育资格,收回已拨付省级专项资金。
(五)验收时间
预计2023年年底进行验收。
十二、其他
1.乡村e镇项目专项资金所购买的,用于支持项目建设的所有设备设施、配套设施等资产,固定资产的权属小店区人民政府。要求使用绿色建材(按规定执行)。
2.专项资金所购买的资产,使用人只有使用权,无所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