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需求
一、项目概况
随着全省快速城镇化、工业化不断推进,浙江省生态环境变化十分剧烈,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比以往更大的考验,外来物种入侵形势也日益严峻,因此亟需对全省生物多样性进行新的一轮系统调查,尽快掌握全省及重点区域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现状,评估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状况和保护成效,提出保护对策及措施。
2019年12月,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浙江省林业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工作的通知》(浙环发〔2019〕25号),要求根据我省自然资源禀赋和物种分布情况,2020年重点区域优先选择有代表性的生物物种开展调查。2020年6月,《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2020-2021年)工作方案>的通知》(浙环办[2020]34号)再次明确各重点区域需结合实际,坚持科学性、全面性、重点性、可达性、保护性原则,开展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评估。2021年8月,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的通知》,要求做到调查物种(项目)全覆盖,舟山按照陆域、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相关要求做好调查工作。
参照《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及《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的技术规范要求,结合岱山县的实际情况,开展岱山县生态系统类型、陆生高等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陆生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陆生昆虫、水生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鱼类、周丛藻类)、大型真菌和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调查与评估。分析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评估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受威胁状况及影响因子。进而提出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建议,评估栖息地质量以及受威胁状况,为岱山县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基本内容、范围
(一)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基本内容
根据岱山县生物多样性特点和前期现场踏勘的情况,针对岱山县生态系统类型、陆生高等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陆生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陆生昆虫、大型真菌、水生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鱼类、周丛藻类)多样性以及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开展调查和评估,详细区域调查指标见表1。
表1 各类指标调查区域
调查指标 |
调查区域 |
生态系统类型 |
岱山县陆域范围 |
陆生高等植物 |
岱山县陆域范围 |
两栖动物 |
岱山县陆域范围 |
爬行动物 |
岱山县陆域范围 |
哺乳动物 |
岱山县陆域范围 |
鸟类 |
岱山县陆域范围 |
陆生昆虫 |
岱山县陆域范围 |
大型真菌 |
岱山县陆域范围 |
传统知识 |
岱山县乡镇 |
水生生物 |
岱山县陆域范围水系 |
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基本内容如下:
(1)生态系统类型调查是生态系统中各类群生物多样性调查的基础和前提,调查内容包括县域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面积、组成和分布特征等信息。结合资料文献,调查生态系统的保护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2)陆生高等植物多样性调查类群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调查样线、样点和样方的设定根据舟山市岱山县全域生物多样性调查网格、区域地形地貌以及各类群调查技术规范优化完成。
(3)哺乳动物多样性调查:依据《县域哺乳动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调查岱山县全域内所有哺乳动物的种类、分布、相对数量及栖息地现状等信息。
(4) 两栖类和爬行类多样性调查:依据《县域两栖类和爬行类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调查岱山县全域内所有两栖类和爬行类的种类、分布、相对数量及栖息地现状等信息。
(5)鸟类多样性调查:调查岱山县全域鸟类的种类、分布、相对数量及栖息地现状等信息。对于鸡形目和鸫科鸟类等地栖性鸟类,可与哺乳动物红外相机调查法结合开展。红外相机布置和数量处理按哺乳动物红外相机法执行。
(6)大型真菌多样性调查:调查岱山县大型真菌物种组成、分布、生境、威胁因子和保护现状,重点关注国家、浙江省重点保护物种及特有种。在县域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现状基础上,评估物种丰富度,特有性以及珍稀濒危状况。
(7)陆生昆虫多样性调查内容包括:岱山县的蝴蝶和其他陆生昆虫。重点调查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半翅目、直翅目、蜻蜓目等。
调查对象为岱山县河流、水库等自然及半自然水体分布的水生生物,包括鱼类、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周丛藻类。
调查研究区内水体鱼类物种组成、分布、生境、威胁因子和保护状况;浮游生物种类组成、分布、生境、威胁因子;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种类组成、分布、生境、威胁因子和保护现状;周丛藻类物种组成、分布和生境现状。
②评估
评估调查水域内鱼类物种多样性状况;水域珍稀濒危物种种类、数量、受威胁状况和保护情况;鱼类栖息地状况;鱼类多样性保护成效和保护空缺。
评估调查水域内浮游生物物种丰富度及其空间分布;种群数量及群落特征;物种分布区域和栖息地质量;物种多样性的受影响程度。
评估调查水域内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物种丰富度及其空间分布;种群数量及群落特征,特别是珍稀濒危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物种分布区域和栖息地质量;受威胁状况。
评估调查水域周丛藻类物种多样性状况;调查水域生态环境状况。
(9)传统知识调查
以县域为单元,全面调查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以下简称“传统知识”)的类别、生物基源、持有者、数量、分布、传统利用、特有性、知识产权、惠益分享、丧失或流失、威胁因子等。
搜集传统利用农业遗传资源的相关知识、传统利用药用生物遗传资源的相关知识、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关的传统文化、传统技术和传统生物地理标志产品相关知识,重点收集具有开发潜力的生物资源利用相关传统知识。
(二)调查范围
调查范围为舟山市岱山县全域,包括岱山县陆域及所属岛屿,岛屿需涵盖岱山岛、衢山岛、秀山岛、小长涂山岛、大长涂山岛、鼠浪湖岛、鱼山岛、小衢山岛、黄泽山岛、官山岛、江南山岛等有人居住的海岛。无人岛依据是否具备登岛条件开展调查。
(三)调查网格
根据《关于发布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的公告》和《浙江省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2020-2021年)工作方案》要求,采用10×10km的调查网格,若网格内县域面积≥25km2(即超过网格面积的25%),则该网格视为有效工作网格,必须纳入项目的调查范围,反之则为非有效网格。
三、基础成果
1、调查数据和照片
(1)调查数据
提交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汇总数据。原始数据按照《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调查记录表填写。汇总数据要求提交各调查类群物种名录汇总表以及分岛名录,调查数据(样线、样点和样方等)和物种分布数据(点、线、面要素 shp 格式)。各类群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物种名录;各岛屿的植被分布图件。
(2)调查照片
提交照片包括生境照片和物种照片,每张照片的属性信息应包括拍摄日期、时间以及拍摄点的地理位置信息。提交照片为“jpg”格式。
①陆生高等植物照片
每条样线中的每个样点植物所在群落外貌以及小生境照片不少于 5 张,每个物种照片不少于 5 张,要求包括植物全株、花、果等具有鉴定特征的特写。每个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照片不少于 20 张,每个调查点生境照不少于 5 张。高等野生植物照片不少于 3000 张。照片拍摄内容、命名等要求参照《县域陆生高等植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
②植被照片
拍摄植物群落外貌以及生境的照片。照片清晰、自然,能准确反映植物群落特征。照片拍摄内容、命名等要求参照《县域植被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
③陆生脊椎动物照片
每条样线中的每个样点生境照片不少于 5 张,每个物种照片不少于 5 张,照片或视频清晰、自然,能准确反映出该物种的外在形态特征。每个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照片不少于 20 张,每个调查点生境照不少于 5 张。陆生脊椎动物照片不少于 2000 张。照片拍摄内容、命名等要求参照《县域陆生哺乳动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县域鸟类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县域两栖类和爬行类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
④大型真菌照片
各调查点要求群落外貌 1 张,小生境至少 2 张,子实体特征照片不少于 3 张(附标尺),照片不少于 1000 张。照片拍摄内容、命名等要求参照《县域大型真菌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
⑤昆虫照片
每条样线中的每个采集点生境照片不少于 5 张,每个物种照片不少于 5 张。重点保护物种每个物种不少于 20 张,每个调查点生境照不少于 5 张。昆虫照片不少于 1000 张。照片拍摄内容、命名等要求参照《县域昆虫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
2、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
四、工作要求
1、执行国家和省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规范。
2、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采购人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工作任务。
3、每月按采购人要求提供调查工作进展情况。
4、中标人应为拟派本项目人员办理工伤保险、意外伤害险,确保项目组人员、设备和设施的安全,因中标人管理不善,发生重大质量、生产安全事故的,由中标人承担一切损失。
5、中标人需根据工作要求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并经采购人审查通过后,按实施计划确定的内容和目标开展调查工作。
6、严格保密,加强管理。参与调查评估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执行保密要求,不得擅自对外公布与本项目相关的数据、相关成果和相关信息。
7、项目工作成果要求:通过专家评审验收。
五、成果要求
1、提交《岱山县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估工作报告》和《岱山县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估技术报告》纸质文件至少10份;
2、提交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汇总数据。原始数据按照《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调查记录表填写。汇总数据要求提交各调查类群物种名录汇总表以及分岛名录,调查数据(样线、样点和样方等轨迹文件)和物种分布数据(点、线、面要素 shp 格式);
3、提交各生物类群物种名录、重点保护物种名录、珍稀濒危物种名录和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及基础数据库,纸质文件至少10份;
4、提交调查样线(点、方)分布图、重点物种分布图,纸质文件至少10份;
5、提交相关生境照片和物种照片,每张照片的属性信息应包括拍摄日期、时间及拍摄地点的地理位置信息。提交照片为“jpg”格式,像素不低于1000万;照片拍摄内容和命名等要求参照《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
注:以上成果文件均须提供电子文档一份。
六、进度要求
1、2025年2月底前完成数据处理、分析,提交所有成果。
2、2025年5月底提交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最终成果,并通过专家评审。
七、付款方式
1、合同签订生效并且具备实施条件后7个工作日内支付合同总额的40%作为预付款;
2、完成全部调查任务并提供全部报告后,支付合同总额的40%;
3、项目成果通过验收并提交采购人后10个工作日内,支付剩余款项。
八、其他要求
1、本项目所形成的项目成果归采购人所有。未经采购人授权,中标人无权将相关信息发送给任何第三方。中标人应遵守相关保密规定,为采购人保密,并签订保密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