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档
暂无数据
W
繁昌区港产城一体化发展规划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招标文件
文档编号:202305260000581597 文档页数:71页 所需下载券:10
繁昌区港产城一体化发展规划

采购需求说明

一、项目背景

芜湖因水而生、因港而兴,港口航运条件优越,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安徽省港口门户城市,也是安徽省着力打造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近年来,芜湖市确立了打造经济和城市两个升级版的战略目标,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为芜湖发展注入新动力,也对芜湖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芜湖港位于长江下游、安徽省东南部,是中国内河主枢纽港之一和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安徽省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作为芜湖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要素、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临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放大港口功能,推进港口、产业、城市一体化发展成为芜湖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助力城市建设和深度参与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抓手和现实路径。

荻港港区为芜湖港的重要构成,是芜湖港6个主要长江干流港区之一,位于长江右岸繁昌区境内,介于庆大圩至繁昌三山界之间,主要服务于腹地矿产资源开发和临港产业发展。港区目前由三个作业区组成,分别为新港作业区、芦南作业区、庆大圩作业区,其中新港作业区位于繁昌区新港镇;芦南作业区、庆大圩作业区位于繁昌区荻港镇。近年来荻港港区依托腹地产业支撑,吞吐量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其中2021年达到5722万吨,为历年最高,在芜湖港各个港区中居于首位。虽然如此,但港区服务功能目前仍以低端的矿建材料、水泥、金属矿石等货类运输为主,与芜湖港其他港区功能重复,缺乏差异发展,特别是高端运输服务不足。与此同时,港区腹地产业发展也长期以传统的矿产资源开发、采矿业、建材业为主,未能在港区后方集聚港航相关的现代服务业,以信息化、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另外,在港区发展用地方面,包括物流、产业、配套城市服务等各类用地呈现零散分布状态,整体用地布局缺少系统性协调和统筹规划,“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格局尚未形成。

随着长江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国家战略的提出,要求长江港口朝向绿色、生态、集约发展成为主题和共识。受制于服务功能、腹地临港产业和用地布局条件,以及环保政策等相关内外因素影响,荻港港区未来发展也面临诸多困境,有待转型,包括港区功能优化、腹地产业提升、配套城市功能完善等。亟需通过协调港产城发展,统筹港产城规划,优化港产城空间布局,预控港口发展用地,保障港口后方陆域纵深需求;同时提升腹地临港产业发展,完善城市设施配套支撑,形成“以港促产、以港兴城、港以城兴、港城共荣”的互促共进格局,实现由港产城分离→港产城融合→港产城一体化的转变。

当前新一轮芜湖市和繁昌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正在编制,荻港港区亟需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按照芜湖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有山有水有文化、大江大河大梦想”城市发展目标和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功能定位,充分借鉴国内外港口“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成功经验,按照“全局统筹谋划、重点系统规划、分期落地实施”的总体思路,展开荻港港区“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研究,并把相关成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予以落实保障,非常必要且紧迫。

另外,最新的《芜湖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芜湖主要港区交通集疏运体系专项规划》均已编制完成,作为指导芜湖港发展的主要规划,其中也对芜湖港“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提出了相关初步构想。

目前,以上两个规划已通过芜湖市土规委会审议。会议明确要求,芜湖下辖两区一县一市(包括湾沚区、繁昌区、南陵县、无为市)应针对两个规划成果深入研究和组织落实,对其中需要进一步展开专题研究或深化设计的,应列出详细任务清单并组织落实。因此,作为芜湖港主要港区之一,荻港港区也需从实施层面针对“港产城”一体化发展进行深化、细化研究等。

二、项目认识

本项目重点为荻港港区布局优化、后方临港产业发展、配套城市功能完善规划研究,总体可归纳为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镇用地规划三大系统。考虑“港产城”一体化模式,三大系统之间关系紧密,产业发展系统、城镇用地规划系统决定着交通基础设施系统规模,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又影响着产业发展系统、城市用地规划系统发展方向,是实现“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保障。因此,必须明确并处理好三大系统之间的依存和关联关系。

对本次荻港港区“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研究起关键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产业发展规划、城镇建设规划、港产城整合规划。

1、产城一体化规划,首先是产业的发展规划,提高城镇经济发展水平。

要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工业,重点发展高科技新兴工业;着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泛旅游产业。扶持规模企业,推动其发展成为城镇支柱产业的主体。

要优化流通结构,包括商品、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流通结构,充分利用市场动力促进流通渠道多元化,规范各类市场的运行规则,增强城镇流通承载力。

要改善城镇投资环境,建立投资主体与投资效益相结合的投资机制,积极吸引社会投资。

2、产城一体化规划,是城镇建设规划,配套生活与服务功能。

要加快城镇住房、给排水、燃气、电、交通、绿化、邮政、电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要不断完善图书馆、体育中心、客运中心、大型商业中心、医院、市民文化广场、影院、剧院等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以此改善城镇的生产、生活环境。

要统一规划、分步建设、统筹管理,做到科学化、集约化和规范化;筹资渠道应多元化,可通过政府投资撬动社会资金,并逐渐增加社会资金的比例。

3、产城一体化规划,是整合规划,需要协调产城、城乡、非建制管理。

产城一体化规划,必须进行整合规划,要实现大综合,同时必须实现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在综合发展方面,对于产业与城镇之间的功能分隔与融合,必须整合互动,镶嵌配套,优化集约,人本协调。对于城镇区与农村,要按照城乡统筹原则,结合新农村社区进行整合。

三、研究目标和范围

1、研究目标

本项目研究目标是构建“以港促产、以港兴城、港以城兴、港城共荣”的荻港港区,为荻港、新港两镇乃至繁昌区发展提供功能保障和支撑。

进一步研究荻港港区“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模式,全面展开对荻港港区及其后方产业发展系统、城镇用地规划系统、交通基础设施系统的深入研究,为荻港港区建设发展提供指导。

2、研究范围及期限

2.1、研究对象及范围

本项目编制范围分为两个层面:

港产城规划研究层面,研究对象包括新港镇域和荻港镇域,总面积约120.52平方公里。其中新港镇域面积约32.82平方公里,荻港镇域面积约87.7平方公里。

项目宏观研究范围涵盖繁昌区、芜湖市域及长三角城市群等更大范围。

项目研究范围图

2.2、研究期限

本项目总体研究期限:2023年至2035年,近期为2025年,目标年为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3项目内容

本项目研究内容主要为荻港港区“港产城”一体化发展规划研究。

3.1荻港港区“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研究

3.1.1发展现状问题分析与评价

对荻港港区和后方产业发展现状,以及陆域用地空间布局现状进行全面梳理,分析“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相关支撑要素包括现状航道条件、岸线资源、运输货类,临港产业门类、结构,交通设施、土地利用等方面,剖析现状发展存在的主要短板。

3.1.2上位规划解读

对相关上位规划进行解读分析,包括已批复的《芜湖港总体规划(2016-2030年)》,在编的《芜湖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繁昌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及已编完成的《芜湖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20-2035)》、《芜湖主要港区交通集疏运体系专项规划》等。

3.1.3“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案例借鉴及发展趋势分析

充分借鉴国内外港口在“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方面的相关案例,总结经验启示,特别是侧重于国内外城市以港兴业的经验借鉴。在此基础上,结合荻港港区发展现状,针对其谋划“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开展SWOT分析,包括自身优势、存在劣势、发展机遇及存在挑战等。

3.1.4荻港港区“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

借鉴国内外“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经验,结合荻港港区SWOT分析,以“港、产、城”空间与功能融合为主线,以港区功能优化为基础,以临港产业发展为重点,以城市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为支撑,对荻港港区进行重新功能定位,并从多个维度、多个层次提出港区发展目标、具体战略措施和实施路径等。

3.1.5“港产城”一体化背景下荻港港区综合交通体系研究

根据本项目总体研究区域综合交通发展现状及问题特征总结,从港区集疏运系统、腹地临港产业和配套城市功能交通集散系统等方面,研究构建支撑荻港港区“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港区综合交通体系,涉及对外交通、内部交通、内外衔接交通、交通场站设施布局等,具体包括对外疏港通道、内部道路网络、内外衔接节点研究等。

研究过程中注重港区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和衔接,强化多式联运打造,处理好内、外交通的关系,重点考虑外围重大基础设施与港区及其后方用地的衔接。

3.1.6“港产城”一体化背景下荻港港区临港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荻港港区功能定位优化和资源禀赋基础,提出荻港港区临港产业总体发展思路、目标,谋划适合港区发展的临港产业业态、门类、级别,分析各类产业发展前景、发展条件,明确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发展引导。

3.1.7“港产城”一体化背景下荻港港区配套城市用地供给研究

根据港区后方临港产业发展构想,从生活设施配套包括居住、商业、公服等方面,高端服务设施配套包括文创、旅游等方面,以及景观风貌设施配套包括城市景观、生态环境等方面,优化配套城市功能布局,完善各类配套城市设施配置。

3.1.8“港产城”一体化背景下荻港港区空间布局研究

结合荻港港区布局优化和功能调整,以及后方临港产业发展、配套城市功能完善规划,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等相关规划对城市空间拓展的要求,从土地利用层面,统筹“港、产、城”发展,协调“港、产、城”功能分区,提出荻港港区“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总体空间布局。

 

附件:

 

 

四、编制阶段和周期

本次繁昌区港产城一体化规划的编制周期为3个月,保障规划编制科学性、合理性和公众参与,协调各方发展诉求,编制历程应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现状调研阶段

应调研区域内自然条件、港口建设发展资料、社会经济发展资料、土地利用和城市建设资料、自然生态及文化遗产资源资料、已有规划资料、有关规划建设动态信息等,并广泛收集公众意见,分析、总结片区现状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

2、方案编制阶段

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及机遇。通过系统分析,形成初步方案。重点按照芜湖市、繁昌区的“十四五”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基于现状的深入调研分析、区域竞合比较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研判繁昌区港产城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明确基于港产城三位一体的发展目标,构建产业体系,优化交通系统,并提出各类用地布局方案。

3、草案征询阶段

初步方案经过规划管理部门审查,并征求区政府及有关专业部门意见、修改完善后形成规划草案。草案形成后,进一步征求各方意见,并组织专家评审。

4、审查报批阶段

草案经专家评审后,应根据意见修改完善草案,并按相关程序审查报批,报规委会审议。

5、归档发布阶段

修改完善后的成果按程序报批后,应按相关要求向社会公开,同时将规划最终成果归档。

成果数据经验收、校核无误、并完成相关资料归档后,规划编制工作方可结束并履行合同有关条款。

五、成果形式

  • 成果构成

包括说明文本、图集和多媒体演示(PPT汇报)文件三部分。

文字部分应包括且不限于该区的现状分析、一体化发展战略、产业体系、用地布局和交通体系等重点内容的具体分析说明。并符合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规划成果电子报批和管理的格式要求。

  • 成果形式

(1)包含上述所有文字说明和图件内容的缩印本。

(2)包含上述所有文字说明和图件内容的电子文件,文本为doc格式文件,图纸为dwg格式文件,效果图为jpg格式文件。

(3)汇报展示用多媒体电子文件1份。

六、项目要求

1、拟任本项目负责人须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

*2、项目团队人员要保证24小时联系电话畅通,业主有需求时要能随时响应并保证3小时内能与业主现场对接(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投标人公章,见招标文件承诺函格式)。

3、若为联合体投标,组成联合体的单位不超过两家(含联合体牵头单位),牵头单位须具备招标公告投标人资质要求中(1)资质。

联合体各方应共同签署联合体协议,明确各方承担的工作和责任,其他联合体成员资质放在联合体协议书后面,联合体参与投标的,投标文件除联合体协议书需各成员盖章外,其他需签章或盖章处仅牵头人签章或盖章即可,电子交易系统登陆、下载招标文件、递交投标保证金、电子投标文件签章(字)、上传电子投标文件均以联合体牵头人名义完成。

联合体各方不得再以自己的名义单独投标,也不得同时参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联合体投标,联合体出现上述情况者,其投标和与此有关的联合体的投标将被拒绝。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收藏

上传文档

在线客服

常见问题
人工客服

服务时间:8:00-23:00

工作电话:400 9911 877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

收藏本站


AI



用AI快速编写
限免使用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支持上传解析、采购需求、评分标准、目录编写四种方式,全行业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