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通州区2023年污染攻坚战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效评估项目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招标文件
文档编号:202306020000590516 发布时间:2023-06-02 文档页数:67页 所需下载券:10
通州区2023年污染攻坚战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效评估项目

采购需求

总体要求

1.服务期:合同签订后13个月内完成全部服务并通过验收。

2.服务地点:采购人指定地点。

3.付款方式:签订合同后15个工作日内,卖方向买方支付履约保证金(合同总价的10%),2023年06月30日前买方向卖方支付合同款的70%;2024年03月31日前买方向卖方支付合同款的20%;2024年06月30日完成技术服务并通过验收后买方向卖方支付合同款的10%;2024年07月30日前买方向卖方无息退还履约保证金(合同总价的10%)。

 

第一包:入河排污口治理情况综合调研及评估(控制金额:100.79316万元)

1.项目背景

习近平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指出“要提高环境治理水平,要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采取多种方式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提到“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必须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根据2022年北京市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的《通州区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通州区水环境治理存在问题较多,基础设施薄弱,管网建设滞后,污水处理设施不健全,部分临时污水处理厂站长期服役,影响水质断面稳定达标,黑臭水体治理不到位。

在入河排污口整治方面,2021年全区仍有入河排污口460个,其中366个存在溢流直排隐患,占比80%。截至2021年9月仍有173个未完成整治,其中29个还未明确整治措施。建成区现有污水管线196公里,其中46%为雨污合流。梨园镇、张家湾镇污水管网建设缓慢,生活污水长期直排影响玉带河水质问题。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方面,由于管线建设、规划落实不到位等因素,全区169座污水处理设施中,29座仍处于建设调试阶段,正式运行的140座中40座超负荷运行、18座负荷低于25%。2015年以来,先后建设的40座过渡性临时污水处理厂站,仅处理化学需氧量、氨氮两项指标,处理效果明显低于现行排放标准,每日处理3.8万吨污水,对区内14条河道、沟渠及9个乡镇水环境质量造成影响。

水质断面改善方面,2020年通州区港沟河马头断面水质为劣V1类,未达到V类水体要求。2021年4至8月,玉带河入凉水河市考断面连续为劣V类。23个乡镇出界断面中7个水质均值为劣V类,其中梨园镇狗市南口排污口、马驹桥镇和于家务乡凤港减河相关断面2021以来持续为劣V类;宋庄镇、张家湾镇、漷县镇2021年下半年来水质出现明显恶化。

农村地区污水处理管网建设不到位以及运维管理不稳定等原因导致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率偏低,造成农村面源污染及村内污水横流、污染地下水等环境问题,并拉低了全区总体的污水处理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通州区面源污染逐渐加重,防治力度有待提高。随着副中心建设规模及城镇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城镇径流面源污染对区域水环境影响不断加重,其污染贡献率已逐渐显现,由于面源污染牵涉面广,相关管理部门已采取防治措施,但成效情况还未评估。

通州区生态环境局作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牵头单位,有统筹、监管各单位履行职责的职权,需要对各单位责任落实情况定期调度。但由于水污染防治工作涉及任务多、地域面积大,而责任科室人员编制有限,且未配置外勤检查人员,对通州区水污染防治推进和落实情况难以及时、全面、准确的掌握,对工作实效评估的全面性、科学性、客观性、及时性受到一定制约,面对这些问题,通州区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效评估亟待进一步完善提升,故拟借助第三方力量,对水污染防治工作推进和落实的实际情况开展定期现场勘查,及时、全面、准确的获取相关数据、资料,通过提升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效评估效果,持续督促各单位落实水污染防治责任,改善通州区水环境,并保持水环境长治久清。

本项目将围绕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北京市深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3年行动计划》(京政办发【2023】4号)第11条“巩固清理整治成效,问题排口动态清零。严格新建、改建、扩建入河排污口设置管理,按照分级审批权限做好设置审批。持续开展排查溯源和数据更新,实现排污口排查整治、设置审核备案、日常监督管理等信息互通,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印发的《通州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3年行动计划》第10条“巩固清理整治成效,问题排口动态清零。严格新建、改建、扩建入河排污口设置管理,按照分级审批权限做好设置审批。持续开展排查溯源和数据更新,实现排污口排查整治、设置审核各案、日常监督管理等信息互通,建立动态管理台账”相关要求开展工作。

2.项目主要内容

主要对22个属地及相关部门入河排污口治理工作推进情况和成效进行评估。

(1)定期对全区目前台账在册的入河排污口中657个有水排口和438个风险持续关注排口治理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包括对已完成治理的入河排污口开展复核、对正在治理的入河排污口进行跟踪。其中每月检查点位需覆盖全区22个街道、乡镇,每季度需全覆盖有水排口和持续关注排口,约1095个点位。

(2)对新发现的有水排口,进行源头追溯,明确排污主体,厘清排污责任。

(3)对新发现的有水排口和已完成治理的入河排污口进行水质检测,确认污染程度和治理成效,全年预计共检测约300个入河排污口水质,检测指标为pH、COD、氨氮、总磷、总氮,其中60个入河排污口还要检测排口水量。

(4)每个月针对入河排污口治理任务推进情况到相关单位进行现场走访,核对各项任务的推进情况与问题,并随机挑选治理点位开展实地检查,每个月预计需5天时间进行现场走访和实地检查。

(5)整理汇总检查结果,每季度形成入河排污口检查台账,反馈至生态环境局,为动态更新入河排污口治理台账提供数据支撑,并最终形成“污染源-管网-排口-河流”关系图。

(6)分析入河排污口治理工作现场察验和复核数据,结合走访调研各单位情况,综合评估入河排污口治理工作实效,总结问题,提出工作改进措施。

3.项目目标

(1)通过高频率、全覆盖式“体检”,综合运用现场暗查、材料查阅、走访调研、水质检测等多种察访核验手段,全面掌握入河排污口治理任务推进与完成效果情况,及时发现入河排污口“管”“治”现状存在的问题。

(2)建立高时效、多源整合式评估“预警”,对察访核验发现的入河排污口治理问题既要明确问题类型,又要明确责任单位,及时反馈并督促整改;为各责任单位提供问题线索,尽可能减少同类型、同区域问题的复发。

(3)树立高精度、全过程式治理监管“标尺”,建立一套可衡量、可检验、重实效的评估“标尺”,结合察访核验数据及整改复核情况,诊断入河排污口治理工作过程管理薄弱环节与问题单位,从而完善工作“部署-跟踪-评估-反馈-整改”的全过程工作闭环管理制度,提高入河排污口治理工作精细化管理水平。

(4)形成高聚合、全联动式工作“合力”。通过对责任单位的持续跟踪评估和督促整改,压实了各单位高效落实入河排污口治理工作职责,同时协调解决任务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目标取向一致、步骤联动衔接,推动入河排污口治理体系的建设,助力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

 

第一包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所属行业

序号

标的名称

所属行业

1

入河排污口治理情况综合调研及评估

其他未列明行业

2

水质检测(检测指标为pH、COD、氨氮、总磷、总氮)

其他未列明行业

 

第二包:饮用水水源地风险源、农村污染防治情况、生活污水治理情况综合调研及评估(控制金额:159.01392万元)

1.项目背景

习近平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指出“要提高环境治理水平,要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采取多种方式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提到“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必须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根据2022年北京市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的《通州区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通州区水环境治理存在问题较多,基础设施薄弱,官网建设滞后,污水处理设施不健全,部分临时污水处理厂站长期服役,影响水质断面稳定达标。

在入河排污口整治方面,2021年全区仍有入河排污口460个,其中366个存在溢流直排隐患,占比80%。截至2021年9月仍有173个未完成整治,其中29个还未明确整治措施。建成区现有污水管线196公里,其中46%为雨污合流。梨园镇、张家湾镇污水管网建设缓慢,生活污水长期直排影响玉带河水质问题。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方面,由于管线建设、规划落实不到位等因素,全区169座污水处理设施中,29座仍处于建设调试阶段,正式运行的140座中40座超负荷运行、18座负荷低于25%。2015年以来,先后建设的40座过渡性临时污水处理厂站,仅处理化学需氧量、氨氮两项指标,处理效果明显低于现行排放标准,每日处理3.8万吨污水,对区内14条河道、沟渠及9个乡镇水环境质量造成影响。

水质断面改善方面,2020年通州区港沟河马头断面水质为劣V1类,未达到V类水体要求。2021年4至8月,玉带河入凉水河市考断面连续为劣V类。23个乡镇出界断面中7个水质均值为劣V类,其中梨园镇狗市南口排污口、马驹桥镇和于家务乡凤港减河相关断面2021以来持续为劣V类;宋庄镇、张家湾镇、漷县镇2021年下半年来水质出现明显恶化。

农村地区污水处理管网建设不到位以及运维管理不稳定等原因导致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率偏低,造成农村面源污染及村内污水横流、污染地下水等环境问题,并拉低了全区总体的污水处理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通州区面源污染逐渐加重,防治力度有待提高。随着副中心建设规模及城镇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城镇径流面源污染对区域水环境影响不断加重,其污染贡献率已逐渐显现,由于面源污染牵涉面广,相关管理部门已采取防治措施,但成效情况还未评估。

通州区生态环境局作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牵头单位,有统筹、监管各单位履行职责的职权,需要对各单位责任落实情况定期调度。但由于水污染防治工作涉及任务多、地域面积大,而责任科室人员编制有限,且未配置外勤检查人员,对通州区水污染防治推进和落实情况难以及时、全面、准确的掌握,对工作实效评估的全面性、科学性、客观性、及时性受到一定制约,面对这些问题,通州区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效评估亟待进一步完善提升,故拟借助第三方力量,对水污染防治工作推进和落实的实际情况开展定期现场勘查,及时、全面、准确的获取相关数据、资料,通过提升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效评估效果,持续督促各单位落实水污染防治责任,改善通州区水环境,并保持水环境长治久清。

本项目将围绕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3月2日印发的《北京市深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3年行动计划》(京政办发【2023】4号)第3条“加强农村水源保护巡查,确保水源井周边30米范围内无污水、无垃圾、无厕所、无养殖粪污等污染源”、“开展水源地专项执法和日常监管,加强“三监联动”,动态清理整治水源保护区内影响水源安全的排污口、垃圾堆放等环境问题,因地制宜完善水源保护区(水源井)封闭隔离设施和标志标识牌”、第7条“加强汛期雨水面源污染和溢流污染防治,持续开展“清管行动”“清河行动”,聚焦汛期水质波动明显的河流,提前对雨水管涵、雨污合流管涵、雨水口(雨箅子)等进行全面清掏并加大巡查、清理力度”、第8条“强化现有设施的监管。组织开展现有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调查评估,持续更新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台账。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督管理力度,对于运行不正常的处理设施随发现随通报随督促整改,确保已建成设施正常运行率达到80%以上”、“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目标,任务村庄生活污水、黑臭水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到国家整治要求,村庄环境干净整洁”、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2023年3月20日印发的《通州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3年行动计划》第3条“开展水源地专项执法和日常监管,加强“三监联动”,动态清理整治水源保护区内影响水源安全的排污口、垃圾堆放等环境问题,因地制宜完善水源保护区(水源井)封闭隔离设施和标志标识牌。加强农村水源保护巡查,确保水源井周边30米范围内无污水、无垃圾、无厕所、无养殖粪污等污染源”、第6条“加强汛期雨水面源污染和溢流污染防治,持续开展“清管行动”“清河行动”,聚焦汛期水质波动明显的河流,提前对雨水管涵、雨污合流管涵、雨水口(雨箅子)等进行全面清掏并加大巡查、清理力度”、第7条“加快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优化完善适合本地区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和技术工艺,以“污水收集管网+厂站”集中处理模式解决40(按市水务局最终确定为准)个村庄的污水收集处理问题”、“强化现有设施的监管。组织开展现有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调查评估,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督管理力度,对于运行不正常的处理设施随发现随通报随督促整改,确保已建成设施正常运行率达到80%以上”、“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完成国家及北京市下达的任务目标,任务村庄生活污水、黑臭水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到国家整治要求,村庄环境干净整洁”等相关要求开展工作。

2.项目主要内容

主要对22个属地及相关部门饮用水水源地风险源、农村污染防治情况、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推进情况和成效进行评估。

(1)对全区281个在账的饮用水水源地风险源治理情况进行日常实地检查,每个月的检查要覆盖所有涉及的属地,每季度检查需全覆盖所有在账的饮用水水源地风险源。

(2)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120个村庄、开展生活污水、黑臭水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整治的市级二批40个村庄等,对各村的污水治理情况开展日常实地检查,每个月检查点位要覆盖所有涉及属地,每个季度要实现所有检查点位的全覆盖。

(3)根据相关任务形成的检查台账,检查全区雨水管涵、雨污合流管涵、雨水口(雨箅子)等排水设施清掏情况。每个月检查点位需覆盖所有涉及的属地,每个季度检查将覆盖所有点位。

(4)针对各单位饮用水水源地风险源、农村污染防治情况、生活污水治理任务进展,开展走访调研和工作资料审阅,诊断核验任务是否如期如实,并随机挑选治理点位开展实地检查,发现工作落实问题,周期为月度。

(5)分析饮用水水源地风险源、农村污染防治情况、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现场察验和复核数据,结合走访调研各单位情况,综合评估饮用水水源地风险源、农村污染防治情况、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实效,总结问题,提出工作改进措施。

3.项目目标

(1)通过高频率、全覆盖式“体检”,综合运用现场暗查、材料查阅、走访调研等多种察访核验手段,全面掌握饮用水水源地风险源、农村污染防治情况、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推进与完成效果情况,及时发现饮用水水源地风险源、农村污染防治情况、生活污水治理“管”“治”现状存在的问题。

(2)建立高时效、多源整合式评估“预警”,对察访核验发现的饮用水水源地风险源、农村污染防治情况、生活污水治理等问题既要明确问题类型,又要明确责任单位,及时反馈并督促整改;为各责任单位提供问题线索,尽可能减少同类型、同区域问题的复发。

(3)树立高精度、全过程式监管“标尺”,建立一套可衡量、可检验、重实效的评估“标尺”,结合察访核验数据及整改复核情况,诊断饮用水水源地风险源、农村污染防治情况、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过程管理薄弱环节与问题单位,从而完善工作“部署-跟踪-评估-反馈-整改”的全过程工作闭环管理制度,提高饮用水水源地风险源、农村污染防治情况、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精细化管理水平。

(4)形成高聚合、全联动式工作“合力”。通过对责任单位的持续跟踪评估和督促整改,压实了各单位高效落实饮用水水源地风险源、农村污染防治情况、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职责,同时协调解决任务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目标取向一致、步骤联动衔接,推动饮用水水源地风险源、农村污染防治情况、生活污水治理体系的建设,助力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

 

第二包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所属行业

序号

标的名称

所属行业

1

饮用水水源地风险源、农村污染防治情况、生活污水治理情况综合调研及评估

其他未列明行业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收藏

上传文档

在线客服

常见问题
人工客服

服务时间:8:00-23:00

工作电话:400 9911 877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

收藏本站


AI



用AI快速编写
限免使用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支持上传解析、采购需求、评分标准、目录编写四种方式,全行业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