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需求
一、 采购标的
1.采购标的
包号 |
标的名称 |
采购包最高限价(万元) |
数量 |
简要服务要求 |
01 |
2023 年海淀区林木有害生物监测、巡查及应急防治 (第 1 包) |
185.9326 |
1 项 |
海淀区农村地区(主要包括海淀区 7 个镇辖区范围)的林木有害生物监测测报、林木有害生物发生和危害情况巡查、实施林木有害生物应急防治、林木有害生物越冬基数调 查,专业技术培训指导等工作。 |
2.项目概况
海淀区农村地区(主要包括海淀区7个镇辖区范围)的林木有害生物监测测报,林木有害生物发生和危害情况巡查,实施林木有害生物应急防治,林木有害生物越冬基数调查,专业技术培训指导等工作。
二、商务要求
1.实施期限和范围
1.1实施期限:签订合同之日起12个月。
1.2实施范围:海淀区农村地区(主要包括海淀区7个镇辖区范围)。
2.付款条件
2.1签订合同90日内,采购人向供应商支付合同金额的50%;
2.22024年3月20日前支付合同金额的20%;
2.3服务期满后,采购人组织开展项目验收,项目验收合格后向供应商支付合同金额的30%,项目尾款最终结算金额以审计为准。若供应商未按采购人要求完成工作内容的,则相应核减合同金额。
三、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1.农村地区林木有害生物监测测报
1.1监测范围
监测虫种共19种,分别为美国白蛾、白蜡窄吉丁、国槐尺蠖、国槐小卷蛾、红脂大小蠹、小线角木蠹蛾、草履蚧、松梢螟、春尺蠖、杨潜叶跳象、油松毛虫、双条杉天牛、柏肤小蠹、桔小实蝇、苹果蠹蛾、锈色粒肩天牛、榆蓝叶甲、柳圆叶甲、黄栌胫跳甲。
1.2监测点的设置
共监测虫种19种,其中15种采用监测设备进行监测,4种采用人工巡查监测方式。其中15
种主要虫害共设置监测点210个,每种虫害详细的监测点数量见表1-1。
表1-1农村地区林木有害生物监测点设置表
序号 |
监测虫种 |
监测点设置数量(个) |
备注 |
1 |
美国白蛾 |
84 |
农村地区共设置 84 个监测点(平均每镇 12 个);每个 点配备诱捕设备 2 套 |
2 |
白蜡窄吉丁 |
30 |
农村地区共设置 30 个监测点;每个点配备诱捕设备 2 套 |
3 |
国槐尺蠖 |
15 |
农村地区共设置 15 个监测点;每个点配备诱捕设备 2 套 |
4 |
国槐小卷蛾 |
15 |
农村地区共设置 15 个监测点;每个点配备诱捕设备 2 套 |
5 |
红脂大小蠹 |
5 |
农村地区共设置 5 个监测点;每个点配备诱捕设备 2 套 |
6 |
小线角木蠹蛾 |
10 |
农村地区共设置 10 个监测点;每个点配备诱捕设备 2 套 |
7 |
草履蚧 |
5 |
农村地区共设置 5 个监测点;每个点配备诱捕设备 2 套 |
8 |
松梢螟 |
10 |
农村地区共设置 10 个监测点;每个点配备诱捕设备 2 套 |
9 |
春尺蠖 |
8 |
农村地区共设置 8 个监测点;每个点配备诱捕设备 2 套 |
10 |
杨潜叶跳象 |
7 |
农村地区共设置 7 个监测点;每个点配备诱捕设备 2 套 |
11 |
油松毛虫 |
5 |
农村地区共设置 5 个监测点;每个点配备诱捕设备 2 套 |
12 |
双条杉天牛 |
5 |
农村地区共设置 5 个监测点;每个点配备诱捕设备 2 套 |
13 |
柏肤小蠹 |
3 |
农村地区共设置 3 个监测点;每个点配备诱捕设备 2 套 |
14 |
桔小实蝇 |
3 |
农村地区共设置 3 个监测点;每个点配备诱捕设备 2 套 |
15 |
苹果蠹蛾 |
5 |
农村地区共设置 5 个监测点;每个点配备诱捕设备 2 套 |
|
合计 |
210 |
1.3主要工作内容
(1)根据林木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及时设立农村地区林木有害生物监测测报点,配备和安装林木有害生物监测设备;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成立监测小组,按照甲方要求,对区内林木有害生物进行监测;应用ArcGIS或其他软件绘制农村地区林木有害生物监测点分布图。
(2)安排测报人员,定期进行林木有害生物监测和报告(监测测报周期标准,参照北京市地方标准《主要林木害虫监测调查技术规程》并结合海淀区实际情况执行);全区监测情况上报区林业工作总站,禁止海淀信息外漏,保证我区信息安全。
(3)根据监测数据每周撰写林木有害生物发生情况、每月撰写监测动态趋势分析及防治要点、定期编制虫情预测预报,指导全区林木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开展。
(4)监测设施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按照产品使用说明和具体操作办法,规范使用诱芯、诱液、诱剂、诱捕器等监测设施设备,加强管理防止丢窃,全年监测调查任务结束后,相关设施设备应统一回收,根据使用情况,及时补充监测设施设备,确保监测工作正常开展。
(5)采用智能化数据记录,响应能源节约,无纸化数据记录,如利用信息化APP软件,记录监测数据、上传监测图片、分析数据等。
2.农村地区林木有害生物发生和危害情况巡查
在林木有害生物发生和危害时期,对农村地区主要林地、道路、社区(村)、平原造林地块、拆迁腾退地、企业、院校、苗圃、果园等地区的林木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危害程度、防治效果等进行巡查。巡查根据重点时期、重点地区和往年虫害发生区,分级制定科学的巡查路线和方案。
2.1巡查区域及内容
农村地区的主要林地、平原造林、道路、拆迁腾退、企业、院校、苗圃、果园等地区的林木有害生物整体发生和危害程度,以及社区(村)、居民小区等居民生活、活动密集地区的虫害扰民情况的巡查。巡查应选择多条不同路线每周进行1次,达到每周全覆盖。依据每次巡查结果有针对性的对病虫害严重发生的区域及有扰民现象、影响景观环境的地段相应地增加巡查频次,所选路段应具有代表性可反映辖区内的林木有害生物发生整体情况。林木有害生物危害的重点时期加大巡查频次与数量。巡查内容和区域数量应不少于表1-2所列内容和数量。
表1-2农村地区林木有害生物每周巡查区域及数量设置表
序号 |
巡查内容 |
巡查区域数量小计 (处、条) |
备注 |
1 |
主要林地、道路 |
175 |
每周每镇平均巡查 25 处(条) |
2 |
村庄、居民小区 |
175 |
每周每镇平均巡查 25 处 |
3 |
其它易发生病虫害区域 |
42 |
每周每镇平均巡查 6 处 |
合计 |
392 |
|
2.2巡查要求
(1)制定巡查方案,日常巡查根据重点时期、重点地块和往年虫害发生区分级制定科学的巡查路线和方案,通过物候期确定目标虫种,采取重点地区、重点道路、重点单位、虫害发生区进行每日巡查,道路、社区、村庄进行三日巡查,其他地区(企业、院校、苗圃、果园等)一周巡查,辖区范围到达每周全覆盖巡查要求。
(2)每周向区采购人报告1次巡查情况,每次巡查要反馈具体的巡查路线、巡查记录、照片等详细资料;对海淀区农村地区的林木有害生物发生和危害情况进行总体判断,对全区各镇的林木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提出合理化防控建议。
(3)建立巡查发生情况台账,对各镇辖区内林木有害生物发生或危害严重,未采取有效防控措施的,巡查发现后应立即报告采购人,由采购人出具《防控整改单》,由成交人对有关单位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如需应急除治,成交人应按照采购人要求开展应急除治。
(4)巡查要对问题件的防治效果进行调查反馈,确保问题件的及时有效的解决。
(5)采用智能化数据记录,响应能源节约,无纸化数据记录,如利用信息化APP软件,记录巡查数据、上传巡查图片、分析数据等。
3.实施林木有害生物应急防治
根据我区林木有害发生危害程度,适时组织开展应急除治工作,有效遏制美国白蛾等林木有害生物蔓延。
3.1主要工作内容
(1)对林木有害生物发生危害严重、防控难度系数大等区域,在区林业工作总站统一安排下,按照应急除治操作流程,开展应急除治工作。
(2)在林木有害生物易发生危害和扰民的关键时期,补充农村地区基层单位防治力量,开展针对性防治。
3.2作业要求
根据我区病虫害实际发生情况和属地镇的实际状况开展除治作业,该项除治工作由区林业工作总站统一安排,最终作业次数以区林业工作总站下发的派发单为准,并以审计最终结果进行结算。开展应急作业前需与辖区单位沟通,确保作业中辖区负责人在场,并由辖区负责人签作业单。
3.3防治效果调查
根据防治反馈效果,对防治效果进行调查,及时将调查情况反馈给采购人。
4.林木有害生物越冬基数调查
4.1调查范围及内容
在农村地区针对对寄主植物生长及生态景观影响较大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进行越冬基数调查。在设置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点及其周边发生区域、新扩散区及其它潜在发生区开展作业。
4.2调查时间
林业有害生物越冬基数调查时间为11月至翌年3月期间(分两次进行,具体时间安排以市园林绿化资源保护中心通知为准)。
4.3调查要求
农村地区越冬基数调查的虫种为13种,调查样点数应不少于表1-3所列样点数,根据调查工作需要可增加样点数;调查技术规程参照市园林绿化资源保护中心有关规定执行。
表1-3农村地区林木有害生物越冬基数调查样点数设置表
序号 |
调查种类 |
调查样点数 |
备注 |
1 |
美国白蛾 |
10 |
|
2 |
白蜡窄吉丁 |
7 |
|
3 |
春尺蠖 |
5 |
|
4 |
国槐尺蠖 |
5 |
|
5 |
国槐小卷蛾 |
5 |
|
6 |
杨潜叶跳象 |
7 |
|
7 |
双条杉天牛 |
5 |
|
8 |
黄栌胫跳甲 |
5 |
|
9 |
悬铃木方翅网蝽 |
7 |
|
10 |
草履蚧 |
5 |
|
11 |
松梢螟 |
7 |
|
12 |
榆蓝叶甲 |
5 |
|
13 |
柳圆叶甲 |
5 |
|
合计 |
78 |
详情请见招标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