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档
暂无数据
W
汶川县2023年度村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招标文件
文档编号:202307100000672002 发布时间:2023-07-10 文档页数:89页 所需下载券:10
汶川县2023年度村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招标项目技术、服务、商务内容条款及其他要求

一、项目概述

1.为落实四川省乡村规划建设重要指示,根据“多规合一”要求,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关于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汶川县片区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次启动汶川县2023年度村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2.本项目为3个包:

第1包为:汶川县2023年度威州城乡融合片区村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14个村),预算金额为:¥128.646万元;

第2包为:汶川2023年度绵虒大禹故里农旅融合片区、映秀爱国主义教育片区、卧龙大熊猫生态体验片区村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13个村),预算金额为:¥119.457万元。

第3包为:汶川2023年度水磨康养旅游片区村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10个村),预算金额为:¥91.897万元。

★3.符合要求的各潜在供应商可对一个或多个包号进行报名,但只能中标其中的一个包号,若某潜在供应商在先开包号中已有一个包号成为中标供应商第一候选人,则此潜在供应商在后开标包中自动失去中标候选排名权利,后开标包号中标候选人按综合得分排名顺序递补。

二、项目清单及要求

(一)服务内容

包号

 

第1包:汶川县2023年度威州城乡融合片区村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14个村)

对威州城乡融合片区内布瓦村、克枯村(辐射周边下庄村、周达村)、联合村(辐射周边大门村、垮坡村、龙溪村、布兰村)、双河村(辐射周边高峰新村、雁门村(辐射周边白水村、麦通村)(合计14个村)空间进行统筹安排,确定各类空间的边界、范围和保护利用底线,协调保护与开发建设的相互关系,并提出对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传导管控要求。编制内容:①分析评价②目标定位与规模确定③村域国土空间总体布局规划④自然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⑤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⑥产业与建设用地布局规划⑦土地整治与土壤修复规划⑧基础设施与公服设施规划⑨居民点建设规划

第2包:汶川2023年度绵虒大禹故里农旅融合片区、映秀爱国主义教育片区、卧龙大熊猫生态体验片区村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13个村)

对绵虒大禹故里农旅融合片区内向前村(辐射周边玉龙村)、大禹村(辐射周边羌锋村、绵丰村、和谐新村);映秀爱国主义教育片区内一碗水、黄家院、桃关村、渔子溪村;卧龙大熊猫生态体验片区内耿达村(辐射周边幸福村、龙潭村)。(合计13个村)空间进行统筹安排,确定各类空间的边界、范围和保护利用底线,协调保护与开发建设的相互关系,并提出对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传导管控要求。编制内容:①分析评价②目标定位与规模确定③村域国土空间总体布局规划④自然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⑤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⑥产业与建设用地布局规划⑦土地整治与土壤修复规划⑧基础设施与公服设施规划⑨居民点建设规划

第3包:汶川2023年度水磨康养旅游片区村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10个村)

对水磨康养旅游片区内集中村(辐射周边红福村)、震源村、白果坪村、瓦窑岗村,辐射周边(小麻溪村)、盘龙溪村(辐射周边牛塘沟村、寨子坪村)、街村(合计10个村)空间进行统筹安排,确定各类空间的边界、范围和保护利用底线,协调保护与开发建设的相互关系,并提出对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传导管控要求。编制内容:①分析评价②目标定位与规模确定③村域国土空间总体布局规划④自然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⑤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⑥产业与建设用地布局规划⑦土地整治与土壤修复规划⑧基础设施与公服设施规划⑨居民点建设规划

(二)总体要求

成交供应商应全面履行方案承诺,确保方案质量,规划编制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四川省镇乡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四川省村级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等专业法规规范,并按照编制时间要求提交成果。

(三)具体要求

3.1分析评价

主要包括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土地适宜性评价,以及对上位规划、土地利用现状、资源和人口经济社会现状、未来村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分析等。通过分析评价,明确本次规划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开展具体分析时,可选取河流水域、水源地、公益林、耕地规模、耕地质量、种植结构、建设用地规模、人均建设用地、居民点集聚程度、交通通达性等相关控制因子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为引导村域空间优化重构打下基础。

3.2目标定位与规模确定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依据上位规划确定的类型,明确本村发展定位,提出近、远期发展目标与策略,确定村域人口规模与建设用地规模。与上位空间规划充分衔接,确定村域自然生态、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和任务,确定“山水田林湖草”自然生态保护与开发模式,确定村建设用地规模、人均宅基地规模、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模等,重点落实村民建房新增建设用地区域,确定各项控制指标(表1)。

表1 规划控制指标表

序号

指标

规划现状

规划目标

变化量(%)

属性

1

常住人口数量(人)

 

 

 

预期性

2

建设用地总规模(公顷)

 

 

 

预期性

3

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公顷)

 

 

 

约束性

4

人均宅基地规模(m/人)

 

 

 

约束性

5

生态保护红线规模(公顷)

 

 

 

约束性

6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公顷)

 

 

 

约束性

7

耕地保有量(公顷)

 

 

 

约束性

8

湿地面积(公顷)

 

 

 

约束性

9

林地保有量(公顷)

 

 

 

预期性

10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公顷)

 

 

 

预期性

11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预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注:相邻村联合编制需分别说明全部规划范围的控制指标情况和单个行政村规划控制指标情况。

3.3村域国土空间总体布局规划

在上位空间规划指导下,按照自然生态不破坏、耕地保有量不减少、建设用地规模不增加的原则,优化调整村域空间布局,划定生态红线、水域蓝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历史文化保护范围,统筹安排农村居民点、分散布局的农村宅基地,以及各类园区、生产经营性建设用地、基础设施和公服设施用地、各类绿化用地的规模、布局、范围、走向等。

3.4自然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

按照划定的生态红线,进一步细分水源涵养地、生物多样性维护区、水土保持区及其他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等,分类明确各类保护区的范围、管制规定和管控措施。针对村域自然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生态修复的重点任务、具体措施和时限要求,构建以水系、林地、湿地等生态空间为主体的自然生态网络。

3.5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按照划定的耕地保护范围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进一步明确保护要求和管控措施。对大比例尺调查发现的永久基本农田图斑内存在的非农建设用地或者其他零星农用地,应在村规划中优先整理、复垦为耕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

3.6产业与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结合其自然资源禀赋等条件,按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则,明确产业用地的用途、强度等要求,鼓励产业空间复合高效利用。根据总体布局确定的农村居民点规模和布局,合理确定居民点和分散布局的农村宅基地的建设用地人均标准、建设要求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方式等。确定各类建设用地边界、用地属性,提出各地块的土地使用强度管控要求。

3.7土地整治与土壤修复规划

根据当地土地整治和土壤修复存在的问题,合理制定农用地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土地复垦、未利用地开发、土地生态修复等方案,引导聚合各类涉地涉农资金,发挥土地整治平台作用。

3.7.1.农用地整理。将现状零星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周边的现状耕地、可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形成新增耕地的土地纳入重点整理区域, 整理后耕地作为基本农田占用补划和动态优化的潜力地块。整理后耕地达到永久基本农田标准的,应纳入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管理。

3.7.2.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将不予保留的各类破旧、闲置、散乱、低效、废弃的农村建筑或建设用地规划为非建设用地,并根据其土地适宜性和周边土地利用情况,合理确定其规划用途。适合复垦为耕地的,要优先复垦为耕地;周边主要为园地、林地的拆旧地块,以及地块破碎、坡度较陡、不宜耕作的土地,应相应修复为园地、林地等。村内建设用地中的零星拆旧土地原则上留作公共空间,用于优化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

3.7.3.未利用地开发。荒地、盐碱地、沙地等地块,应结合流域水土治理、农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滩涂及岸线资源保护等,因地制宜确定其用途和管控措施。

3.7.4.土地复垦与土壤修复。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应按照适宜性原则确定土地用途。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盐碱化、土壤污染、土地生态服务功能衰退和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的区域,应提出具体的修复项目或措施。

3.8基础设施与公服设施规划

3.8.1基础设施规划

根据总体布局的安排,进一步明确基础设施和公服设施的建设标准、建设方式和具体设施的建设布点。

1.道路建设

确定本村干道与各类过境通道的连接线、以及园区和生产经营性用地与农村居民点之间、农村居民点相互之间的联络线的等级、宽度和建设标准。提出现有村道及其附属设施的改造措施。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应当确定公共停车场的布局和规模。

2.供水设施

确定供水方式、供水规模、供水水源,明确供水管建设要求,以及处理方式和处理设施布局。

3.排水设施

确定本村雨污排放和污水处理方式,提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标准、规模与布局。

4.电力和通信设施

预测本村用电负荷,合理确定供电电源,确定电力设施和通信设施的建设标准、建设布局。

5.环卫设施

按照分类收集、资源利用、就地减量的要求,合理确定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方式,确定垃圾收集点建设布局。根据规划定位和农村居民点布局,合理布置公共厕所。

3.8.2公服设施规划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公共管理、文体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与布局。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应符合居民点的实际需求,并符合相关部门的规定。村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参照表2。

表2 村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参照标准一览表

设施名称

注释

特大、大型村

中、小型村

备注

村委会

建筑面积约100-150平方米

可合并设置

综合调节中心

建筑面积约50平方米左右

村民培训中心

建筑面积约100-150平方米

——

 

卫生计生中心

(含卫生室、计生服务)建筑面积约50-100平方米

中小型可只设卫生室

文化体育中心

(含图书室、文化活动室、体育活动室)建筑面积约100-300平方米

体育健身运动可户外设置

 

设施名称

注释

特大、大型村

中、小型村

备注

 

便民服务中心

(提供代办、就业、社保等服务)建筑面积约50-100平方米

——

中小型可设流动性便民服务点

农家购物中心

(含农家超市、农资店)建筑面积约50-200平方米

中小型可只设农家超市

备注: ● 必设 △ 可设—— 不设

3.9居民点建设规划(选编)

按照“一户一宅”的基本原则,根据规划确定的农村居民点布局、规模、人均用地标准和建设用地管控要求,结合当地村民生产生活方式,按照1:500比例尺制定居民点集中建设规划。

3.9.1.总平面布置

结合当地地形地貌、居住习惯、地域文化、居民点空间发展脉络和肌理特征,合理确定居民点建筑总平面设计;提出公共空间的组织方式和建设要求;明确内部道路的建设标准和断面形式。

3.9.2.建筑方案设计

确定居民点建筑群的总体风貌定位。提出公共建筑的设计方案、农房户型设计方案及其组合方式,以及新建建筑的风格、色彩、选材要求,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明确危旧农房的改造措施、改(扩)农房的体量与风貌控制要求。

3.9.3.空间景观设计

提出保护居民点周边生态环境并融入居民点建设的具体措施;明确主要道路、空间轴线、重要节点、环境小品的设计和建设要求;提出村口、绿地、广场、路侧、宅间和庭院等地段的绿化美化要求,突出生态型绿化和农村生产性景观特征。

3.9.4.综合防灾设计

明确居民点综合防灾的原则和要求,确定防洪排涝、地灾防治和消防等防灾减灾的措施,以及相应设施的建设标准等。

(四)规划编制重点

4.1多规合一、统筹安排。在上位国土空间规划指导下,按照生态环境不破坏、耕地保有量不减少、建设用地规模不增加的要求,充分衔接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村镇建设等相关规划,合理确定发展定位,统筹安排村域环境保护、文化传承、产业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和公服设施、农村居民点建设等各类空间。

4.2保护生态、传承文化。强化对各类生态保护地、人文历史景观、地质遗迹和水源涵养区等的保护。按照尊重和顺应自然的要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保护优质耕地、林盘和农耕文化,保留乡村特有的建筑风貌、农业景观、乡土文化。整体推进山水林田湖村路综合整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3优化布局、节约集约。统筹安排村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农村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格局。结合旧村改造与新农村建设工作,引导散居农户向新村聚居点适度集中,提升农村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合理安排农村居民点建筑布局,推动形成“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建设格局。

4.4体现民意、突出特色。尊重村民主体地位,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村域自然环境和文化要素,营造具有地方特点的空间环境,突出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乡村风貌特色。

4.5规划期限原则上与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保持一致。本轮规划远期至2035年,近期时限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现状调查

采取走访座谈、现场踏勘、问卷调查和驻村体验等方式开展实地调研,全面了解村域基本情况、现状特征、主要问题、发展诉求等,在综合分析判断的基础上明确规划目标和工作重点。现状调查应当包括的主要内容如下:

2.1 社会经济

主要包括户数、户籍人口、常住人口、人口迁入迁出、人均纯收入、集体收入、主导产业、社会治理状况等。对旅游村的调查还应当增加旅游资源、旅游人次、旅游周期、旅游收入等有关内容。

2.2自然环境

主要包括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工程地质、自然灾害、水文气象等内容。

2.3历史文化

主要包括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构)筑物、古树名木,以及宗祠祭祀、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表演艺术和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要素。

2.4土地利用

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农房建设、交通水利、公共服务、公用工程、环境绿化等各类用地,以及各类用地的权籍归属等。

2.5规划政策

主要包括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上位国土空间规划、其他涉及空间利用的专项规划编制情况,以及各级出台的促进乡(镇)和村发展的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等。

2.6建设需求

主要包括当地政府和农村居民的发展诉求,如拟发展的产业、拟建设的农村居民点和各类设施,需要的建设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意愿等。

2.7工作底图

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地籍调查数据为基础,并结合实地勘察、地形图、卫星遥感图、数字高程模型等资料,对数据进行地类转换、细化、边界修正、线状地物图斑化,形成不小于1:2000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工作底图。其中,拟进行居民点建设规划的部分按1:500实测。

(五)规划成果

1.文本成果

文本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附件等,采用*.pdf格式。

规划文本应以章节形式表述规划结论。相关文字表述应当准确规范,简明扼要,并采用黑体字或下划线的方式表达规划强制性规定。

片区规划强制性规定应当包括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划定范围、面积及管控要求;耕地保有量、建设用地总面积、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林地保有量等规划指标体系中的约束性指标落实及分解下达至各村的情况;重要生态廊道及生态系统保护控制要求;历史文化遗存保护范围和控制要求;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重大交通枢纽、重要线性工程网络、邻避设施等设施布局。

镇区规划强制性规定应当包括镇区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设施的配建标准和布局,绿线、蓝线、紫线、黄线的控制要求等。

规划附件包括相关专题、专家意见、地方意见、部门意见及采纳修改情况、公众参与记录和规划公示情况,以及地方政府审查情况等。

文本成果应包括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两种形式。纸质文档应采用A4竖向排版,图集采用A3幅面印制并折叠成册。挂图应根据制图区域范围和内容完整的要求,合理确定幅面大小。

2.图件成果

图件成果采用*.jpg格式,应符合相关制图规范要求,明确标示项目名称、图名、图号、比例尺、图例、绘制时间、规划编制单位名称等,满足上图入库要求。规划图件原则上应包括附录7所列内容。

3.表格成果

表格成果采用*.xls格式,符合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数据汇交要求,表格数据内容详见附录2-附录6。

4.矢量数据库成果

规划数据库采用*.gdb格式,应按照乡镇级规划数据库标准和数据汇交要求同步建设、同步报批,规划批准后,及时将数据库成果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矢量数据内容应符合下表规定,空间要素属性结构详见附录8

5.质量要求

成交供应商应保证所提交的汶川县村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应满足国家、省、市及采购人相关要求。

6.其他要求

1.保密要求:中标人应对项目实施过程及实施过程中获取的所有相关数据、信息、企业资料、研究成果等材料保密,未经采购人书面允许,不得以任意形式传播或泄露相关信息。(提供承诺函)

2.本项目自签订政府采购合同之日起至提交全部成果验收合格之日止,中标人将负责该项目实施过程相应的防火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环境安全,因本项目实施过程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其相应责任由中标人自行承担。

三、商务及其他要求

1、服务期限:服务时间:2023年12月前完成全部工作。项目编制进度严格遵循省、州、县政府对乡镇及村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各阶段节点要求,具体时间节点按照省、州、县政府的时间进度安排。

2、服务地点:采购人指定地点。

3、报价组成:本项目报价应包含但不限于技术服务费、员工薪酬、保险、售后、合理利润、税金等各项费用,采购人不再另行支付其他任何费用。

4、付款方式:

(1)现场查勘资料收集完毕,采购人收到中标人开具的真实有效、合法、合同金额10%的等额发票及其它相关支付凭证材料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通过银行转账支付;

(2)初步方案编制完成并向采购人汇报后,并获得采购人认可后。采购人收到中标人开具的真实有效、合法、合同金额40%的等额发票及其它相关支付凭证材料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通过银行转账支付;

(3)规划方案编制完成通过专家会审查,并根据专家组意见修改完善后。采购人收到中标人开具的真实有效、合法、合同金额40%的等额发票及其它相关支付凭证材料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通过银行转账支付;

(4)完成规划编制并取得采购人出具的项目验收合格报告后,采购人收到中标人开具的真实有效、合法、合同金额10%的等额发票及其它相关支付凭证材料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通过银行转账支付。

4、验收方案和标准:

(1)验收方案:成果内容深度按照《四川省镇乡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2021年修订版)规定要求,若编制规范有调整以最新版本为准。

本项目履约验收由采购人组织。采购人可以邀请相关办公室成员、专家库成员、专班组成员参与验收,相关意见作为验收的参考资料;验收时间:项目所有成果资料提交后5个工作日;验收内容:本项目需要供应商提供的所有服务内容及成果资料;验收程序:由采购人组织验收,针对采购项目的采购需求、验收清单和标准、政府采购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等事项进行逐一初步验收,并出具初步验收报告,初步验收不合格的,成交供应商须在采购人要求的时间内作出整改,初步验收合格后规划最终成果报经汶川县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报经汶川县人民政府审批等,按照省、州要求完成备案后,由采购人出具项目验收合格报告。

(2)验收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以及采购文件的技术、服务要求,供应商的响应文件及承诺与本合同约定标准进行验收。

(3)采购人无故不进行验收工作并已使用项目履约成果的,视同验收合格。

(4)验收结果不合格的,将不予支付采购资金,采购人将上报本项目同级财政部门,按照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或者以失信行为记入诚信档案。

(5)其他未尽事宜应严格按照《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需求和履约验收管理的指导意见》(财库〔2016〕205号)和《政府采购需求管理办法》(财库(2021)22号)文件的要求进行验收。

注意:1、★要求为实质性要求,不允许负偏离。▲为重要要求,不满足,按照评分标准作扣分处理。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收藏

上传文档

在线客服

常见问题
人工客服

服务时间:8:00-23:00

工作电话:400 9911 877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

收藏本站


AI



用AI快速编写
限免使用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支持上传解析、采购需求、评分标准、目录编写四种方式,全行业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