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背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实施国家节水行动, 落实《北京市节水条例》,加快水污染防治,创建节水型社会的总基调。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充分发挥水资源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引导作用,切实把地下水管起来、把雨洪水蓄起来、把再生水用起来。严格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坚持向观念要水、向机制要水、向科技要水,建立健全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相结合的节水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节约用水的政策、制度和社会环境,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坚实保障。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下发的《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京政发[2016]7 号)工作要求,全面推广生活节水器具。继续开展节水产品质量提升与推广行动,强化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监督管理,严禁国家明令淘汰以及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进入市场。市水务局、市质监局要制定出台高效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指导目录。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采取财政补贴方式,在老旧小区、农村地区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器具。
二、项目建设内容
通过在昌平区的农村进行推广高效节水器具的窗口作用,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展示高效节水器具的节水效果宣传。通过上门免费安装高效节水器具,跟居民、村民宣传目前昌平区的水资源形式,并讲解一些节水小知识,小办法。通过这些活动从强化用水管理,推广节水技术,注重节水创建,加强节水设施建设,节约农村生活用水量,加大节水宣传力度,唤醒人民的水危机意识,做到人人节水,逐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为昌平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本项目涉及昌平区流村镇 18 个村,兴寿镇 3 个村,十三陵镇 2 个村,南口镇 1 个村,共计 20040 套节水器具的推广换装工作。
三、昌平区节水器具推广现状
家庭生活用水是城市水资源使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家庭生活用水约占总用水量的 25.2%,而水龙头、便器及淋浴器用水占居民家庭生活用水的绝大部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是指比同类常规产品能减少流量或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体现节水技术的器件、用具。因此,加大力度普及推广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进一步提升生活用水效率, 是解决北京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根据昌平区 2018 年统计年鉴,昌平区有常住人口 201 万,户籍人口 61.1 万,户籍户数是 27.3 万户,户籍农业户 8.4 万。根据第三方调查机构数据,目前昌平区农村地区节水型用水器具普及率为 51.25%,还有 48.75%的居民家庭需要更换节水型用水器具。所以节约用水建设势在必行,要下大力气拓展农业用水及农村生活用水的节水空间。
水资源管理是在国家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下的水事管理。对用水户进行水平衡测试、用水分析、管网测漏工作,是对用水户进行科学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进一步做好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的基础,是实现水资源科学管理的需要。作为水务系统应扎实推进节约用水工作,发挥水务系统示范带动作用,探索出可向社会复制推广的节水机关建设模式,打好节约用水攻坚战,并发扬“刀刃向内、自我革新”的精神,以问题为导向,着力建设节水意识强、节水制度完备、节水器具普及、节水标准先进、监控管理严格的标杆单位。
四、项目建设必要性
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充分发挥水资源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引导作用,切实把地下水管起来、把雨洪水蓄起来、把再生水用起来。严格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坚持向观念要水、向机制要水、向科技要水,建立健全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相结合的节水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节约用水的政策、制度和社会环境,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坚实保障。
根据《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要求,节水法规、标准和政策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更加健全,节水型区创建工作全面完成,社会节水意识显著提高,用水总量控制更加严格,用水效率大幅提升,主要节水指标全国领先,部分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节水型社会。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创新工作,涉及到全社会的各个领域, 内容多,任务重。昌平区正面临全面深化改革、生态文明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期, 依照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区的定位,赋予昌平区建设“国际一流的科教新区”的发展目标, 体现在水务工作上就是确立“建设一流的水务设施、实行一流的水务管理、实现一流的 用水水平”的水务工作目标。围绕区域发展目标,重点开展节约用水、水资源、城乡供 水、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利用、水生态水环境、防洪排涝和水务管理七个方面的任务建设, 力争实现“用水高效、水资源安全有保障、城乡供水优化、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利用系统 升级、水生态水环境有突破、防洪排涝体系稳固、水管理能力显著提高”,落实了最严 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升节水执法能力建设,加强节水载体创建,推广节水新技术,加 大节水宣传,使节水型社会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水资源紧缺将导致企业和居民用水紧 张的矛盾日益加剧,水资源利用逼近“天花板”,节水面临众多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加大 财政投入,积极推进居民的节约用水建设,同时完善政策标准,加大监管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开展节水宣传工作,加大乡镇地区节水器具换装投入以及大力推广高效节水器具, 宣传、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区水资源的供求关系,使居民在不影 响正常、合理用水的前提下,做到节约水资源,对促进我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 意义,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五、新型高效节水龙头的特点
材质:铜合金表面能防锈,持久光亮;
阀芯:陶瓷阀芯耐老化,耐磨损,使用寿命长;
起泡器:能减缓污垢的形成,具有节约用水、降低能耗、环保、无飞溅、超多气泡, 同时还能消除龙头噪音。
节水:水龙头工作过程中一直处于 0.08~0.1MPa 水压下,对大多数用水方式而言, 水龙头的最佳流量为 6~8 升/分钟,有些水龙头具有限流阀芯和蜂窝状的限流片,不仅能让水呈泡沫状流出,限制了流速,而且让使用者感觉水流更加柔和,同时感觉水力充沛。
耐用:节水龙头经受酸性高温测试,超过 4 小时完好无损,另外,由于内部构造合理,节水龙头不易发生过滴漏和损坏现象,经受几十万次开关后仍可操纵自如。
全面淘汰老式螺旋式水龙头,代之以有陶瓷芯片、变距式、自闭式等多种高新技术的新式水龙头。新型水龙头封闭严密,感应灵敏,水龙头在开启过程中无需调整,真正做到缩短开启时间、关闭速度只有老式水龙头的十分之一,实现水龙头开启过程中节水, 节水效果显著。
六、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 年 10 月 1 日实施,2016 年 7 月修订);
2、《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国务院第 119 号令 1993.6.11);
3、《取水许可申请审批程序规定》(水利部第 4 号令 1994.6.9);
4、《节水型卫生洁具国家标准》;GB/T 31436-2015;
5、《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标准》CJ/T 164-2014;
6、《陶瓷片密封水嘴国家标准》GB 18145-2014;;
7、《水嘴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国家标准》GB 25501-2010; 相关的规范、规程、规定、法律、法规、条例。
七、服务周期
自合同签订之日起至 2024 年 03 月 3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