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需求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单位概要:
广东省九连山林场(广东九连山森林公园管理处)始建于1956年10月,是广东省林业局直属国有林场之一,正处级事业单位。林场坐落在南岭山脉南麓具有“广东省生态县”和“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称誉的连平县境内,属于粤北山区,东经114°24'-114°36',北纬24°08'-24°22'。东邻油溪镇,南连新丰县马头镇,西毗河源市牛岭水林场,北接陂头镇。根据最新的森林资源档案数据显示,林场经营总面积5682.8357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5618.3190公顷,占总面积的98.86%;非林业用地面积64.5167公顷,占总面积的1.14%;公益林面积为4890.4243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7.04%;商品林面积为727.8947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2.96%;森林蓄积565252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5.23%。
(二)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需购置无人机机巢2套、无人机5台、地表火探测器5个,搭建林场实体沙盘模型1个和森林防灭火平台1个。其中,森林防灭火平台涵盖林场电子三维实景模型1个和森林防灭火专题数据库1个。电子三维实景模型由无人机倾斜摄影获取的林场三维影像、正射影像和最新的森林火灾风险普查成果数据和专题数据搭建而成。项目实施完成后,可将森林防灭火平台应用于森林防火巡护、野外火源管理、火情早期处理、指挥调度、应急演练等日常工作,加强林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提升林场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和森林火情早期处理能力。
(三)项目建设地点概要:
本项目建设地点覆盖广东省九连山林场(广东九连山森林公园管理处),林场地处广东南岭山脉南麓的九连山山脉,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海拔多在500~600米之间,坡度一般在20°~35°之间。场内地形起伏较大,山径崎岖,坡陡谷深,最高峰为马古坳顶,海拔1172米,最低处仅200米,相对高差在200米左右。
林场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季相变化明显,年均气温19.6摄氏度,最高月平均气温27.2摄氏度(7月份),极端最高温度39.5摄氏度,最低月平均气温10.1摄氏度(1月份),无霜期达277~317天。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791.1毫米,多集中在4~9月份,约占全年雨量的77.4%,月均最大降雨量在5月份,为321.8毫米,月均最小降雨量在12月份,仅37.9毫米,平均年蒸发量1382.7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9%。
林场4个管护站7大块林地散布于连平县南北长29公里、东西宽24公里的范围内,地质结构不尽相同,大埠、姜洞管护站为泥盆系的砂页岩、砾岩,田蓆、水洋洞管护站为第四系砾岩、砂岩及粘土;土壤主要为黄壤及红壤,黄壤主要由砂页岩、砾岩风化而成,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生物气候条件的影响,山地土壤呈垂直分布,海拔高600米以下为红壤,600~900米多为黄壤,900~1000米的山顶、山脊多为石质土和裸露岩石,土壤偏酸性。本场大部分为中土层(0.5~1.5米),表土多在5~20厘米之间,一般为中重壤土、团粒或粒状结构,心土层多为块状结构,土壤潮湿,部分林地较干旱,有机质含量中等、偏酸性反应,土壤中的氮、磷缺乏,钾含量也不丰富。
森林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系,中亚热带常绿季雨林。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现有原生森林植被已经很少,仅在偏远的交通不便的深山沟及山顶存留少量的中亚热带典型的次生常绿阔叶林,现在的次生植被大部分为人工杉木和马尾松,其林下植被随着地形、地类、生物气候条件的差异而不同。立地类型为Ⅰ、Ⅱ类林地,土壤肥沃深厚、林下阴凉、空气湿润,有蕨类、鸭脚木、淡竹叶、三叉苦、蔓生莠竹出现;Ⅲ、Ⅳ类土壤肥力差、光照强、干旱,植被有岗松、芒萁、桃金娘、鹧鸪草、金岗藤等。
(四)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
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以习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安全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工作方针,坚持“科学分区、分类施策”的治理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完善科学防火体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森林火灾防控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火灾发生和灾害损失,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保驾护航。
2.项目建设原则: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统筹谋划的原则。首先对林场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然后根据建设重点、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五)项目建设编制依据:
1.法律法规、政策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4年颁布,2019年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8号发布);
(3)《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国令第761号);
(4)《森林防火条例》;
(5)《广东省森林防火条例》(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7年发布);
(6)《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国灾险普办发〔2023〕1号);
(7)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形势下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意见》(2022年10月14日);
(8)《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
2.行业标准、技术规范:
(1)《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LY/T1063-2008);
(2)《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LYJ127-2012);
(3)《工程测量规范》(GB/T50026-2007);
(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5)《广东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广东省林业厅,2016年);
(6)《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测量技术规范》(GH/T2009-2010);
(7)《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2631-2008);
(8)《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2630-2008);
(9)《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正射影像图》(CH/T9008.3-2010);
(10)《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3.相关规划:
(1)《全国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年)》;
(2)《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十四五”规划》;
(3)《广东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十四五”规划》;
(4)《广东省林业保护发展“十四五”规划》;
(5)《广东省森林防火规划(2017-2025年)》;
(6)《广东省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
(7)《广东省森林防火“十四五”实施方案》。
采购包1(广东省九连山林场2024年森林火情早期处理能力提升项目)1.主要商务要求
标的提供的时间 |
合同签订之日起至2024年10月31日并通过验收。 |
标的提供的地点 |
广东省九连山林场(广东九连山森林公园管理处) |
付款方式 |
1期:支付比例50%,签订合同后5个工作日内支付合同金额50%。 2期:支付比例50%,项目完成经采购人验收合格后5个工作日内,支付合同金额50%。 |
验收要求 |
1期:1.采购人组织验收小组(专家组)按国家、行业、地方有关规定、规范以及合同约定进行评审验收,必要时邀请相关的专业人员或机构参与验收。验收时如发现项目成果不合格,采购人有权要求供应商及时处理,直至完全合格通过为止,由此造成的损失由供应商承担。 |
履约保证金 |
不收取 |
其他 |
其他,人员要求: 1.负责本项目的技术服务团队须健全,服务人员经验丰富、专业配套、并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跟踪服务。 2.技术服务团队须熟悉和掌握国家和地方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相关标准、规范。 知识产权要求: 1.本项目的所有成果(包括电子数据、文本及相关资料)所有权归采购人所有。 2.供应商非经采购人书面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第三方披露、转让和许可本项目的技术成果、技术资料和文件。如供应商违反本条的规定,除立即停止违约行为外,还应赔偿采购人的损失。 3.供应商应保证提供的成果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 安全责任要求: 1.供应商应严格遵守国家、省、市有关防火和施工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采取严格科学的安全措施,保证不发生安全生产和森林火灾事故。 2.供应商须负责其派出的技术服务团队人员人身意外保险。 |
2.技术标准与要求
序号 |
品目名称 |
标的名称 |
单位 |
数量 |
分项预算单价(元) |
分项预算总价(元) |
所属行业 |
技术要求 |
1 |
森林防火服务 |
广东省九连山林场2024年森林火情早期处理能力提升项目 |
项 |
1.00 |
1,478,550.00 |
1,478,550.00 |
农、林、牧、渔业 |
详见附表一 |
附表一:广东省九连山林场2024年森林火情早期处理能力提升项目
参数性质 |
序号 |
具体技术(参数)要求 |
|
1 |
一、森林防灭火平台(1个),该平台涵盖林场电子三维实景模型(1个)和森林防灭火专题数据库(1个),电子三维实景模型精度在0.5m内,森林防灭火数据包含防火道路、防火物资储备库、林火阻隔系统、防火指挥机构、消防专业(半专业)队伍等要素数据。 二、林场实体沙盘模型(1个),沙盘模型尺寸:≥3.2*2.5m。 三、无人机机巢(2套),需符合下述参数要求及以上: 1、机场。输入电压100伏至240伏(交流电),50/60Hz;输入功率最大≥1000瓦;防护等级IP55;可收纳无人机数量1台;图传方案O3图传行业版;工作频率2.4000GHz至2.4835GHz,5.725GHz至5.850GHz;天线内置四天线,二发四收,支持智能切换;空调:有;网络接入:以太网、4G接入。 2、飞行器。最长飞行时间50分钟;最长悬停时间40分钟;最大作业半径10公里;最大续航里程43公里;防护等级IP54;广角相机4/3CMOS,有效像素2000万,1/1.32英寸CMOS,有效像素4800万;长焦相机1/2英寸CMOS,有效像素1200万;红外相机热成像相机。 3、配套。喊话探照一体灯,免费置换服务,绘图测绘软件(永久版)。 四、无人机(5台),需符合下述参数要求及以上: 1、45分钟续航,CMOS4800万像素的广角相机,56倍变焦相机,640x512热成像相机,RTK厘米级定位,高音喊话器,飞行电池4个。 2、43分钟续航,全向避障,双焦段长焦相机(有效像素2000万),15公里高清图传,支持增强图传,飞行电池4个。 3、43分钟续航,全向避障,多光谱相机(4*500万像素),可见光相机(2000万像素),15公里高清图传,支持增强图传,飞行电池4个,RTK厘米级定位。 五、地表火探测器(5个),需符合下述参数要求及以上: 1、在30秒内快速定位报警,可对现场110°广角拍照取证。须具备能自供电、地表火监测、蜂窝组网、设备自防盗功能。 |
|
2 |
一、项目绩效目标要求: (一)项目总体绩效目标 1、本项目将通过购置无人机机巢2套、无人机5台、地表火探测器5个,搭建林场的实体沙盘模型1个和森林防灭火平台1个。其中,森林防灭火平台涵盖林场电子三维实景模型1个和森林防灭火专题数据库1个。项目完成后,将森林防灭火平台应用于林场森林防火巡护、野外火源管理、火情早期处理、指挥调度、应急演练等日常工作,提高林场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减轻林场工作人员工作强度、提高森林综合管护成效、提升森林违法案件执法处置效率、完善科学防火体系。 (二)项目具体绩效目标(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 1.产出指标: 1.1.产出指标主要包括:无人机机巢2套、无人机5台、地表火探测器5个,搭建林场的实体沙盘模型1个和森林防灭火平台1个等指标和项目验收合格率达100%一项质量指标。产出指标值均以项目合同、购置发票、实物、项目验收报告等作为佐证材料。 2.效益指标: 2.1.本项目设置重大森林火灾事件和重大人员伤亡事件两项社会效益指标,分别反映的是林场对重大森林火灾事件和重大人员伤亡事件的控制情况,2024年林场将持续加大森林防火工作投入力度,杜绝重大森林火灾和重大人员伤亡事件。 2.2.效益指标还设置了森林火灾受害率这一项生态效益指标,该指标反映的是辖区范围内森林火灾发生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比例,2024年将林场的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以内。 2.3.以上三项效益指标值均以“全国森林草原火灾统计系统”和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的最新数据为准。 2.4.此外,效益指标还包含可持续影响指标,本项目的可持续影响指标主要体现在林场的森林防火工作对保障全省森林资源安全是可持续影响的。 3.满意度指标: 3.1.满意度指标包括森林防火辖区民众满意度达95%以上这一项指标,主要反映公众对工作开展的满意度情况。 3.2.本项目不涉及跨年度实施的内容,以上绩效指标及指标值项目需在 2024年底完成。 二、项目实施要求: (一)项目产品 1.本项目需配置的产品包括无人机巢2套、无人机5台、地表火探测器5个,搭建林场的实体沙盘模型1个和森林防灭火平台1个。其中,森林防灭火平台涵盖了林场电子三维实景模型1个和森林防灭火专题数据库1个。 (二)项目相关条件分析 1.近年来广东省九连山林场(广东九连山森林公园管理处)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和习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通过加强领导组织、基础设施建设、宣传教育、排查整改、队伍建设等举措,全面扎实开展森林防灭火工作,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保驾护航。 2.2021年广东省九连山林场(广东九连山森林公园管理处)按照广东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办公室的工作部署,根据《广东省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实施方案》开展了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工作,收集相关调查数据,形成了森林火灾风险普查成果,已初步通过省级验收。自2022年以来,林场通过实施森林火情早期能力提升标准化建设项目,对生物防火林带、林区道路、防火通道进行了维修,建设了包括瞭望塔、消防蓄水桶、智能森林哨卫终端等在内的森林防灭火基础设施,购置了一批森林防灭火装备等。以上项目的实施加强了林场森林防灭火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了林场的森林火情早期处理能力,为本项目的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3.本项目建成后,将会购置无人机巢、无人机、地表火探测器等森林防灭火装备,建设林场的实体沙盘模型,搭建涵盖了林场电子三维实景模型和森林防灭火专题数据库在内的林场森林防灭火平台,将该平台应用于林场的森林防火巡护、野外火源管理、火情早期处理、指挥调度、应急演练等森林防灭火工作,实现项目覆盖区域内零火情。 (三)项目技术方案 本项目的技术流程涉及到搭建森林防火平台、数据获取、数据产品制作、数据库建设与管理等四个环节。 1.搭建森林防火平台: 根据地表火探测器、无人机和无人机巢安装的相关技术规程,结合林场森林防灭火工作的实际需求,在林场管辖范围内合理地布局安装地表火探测器、无人机和无人机巢,搭建林场森林防火平台,以便于后期收集林场的正射影像和倾斜摄影影像,利于构建林场森林防灭火专题数据。 2.数据获取: 数据获取主要是多渠道收集林场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第一次森林火灾风险普查成果、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地名地址成果、无人机正射影像及倾斜摄影影像等相关数据。 3.数据产品制作: 3.1.数据产品制作主要包括:基础地理数据预处理、数字高程模型(DEM)制作、正射影像图制作、地形三维建模、实景三维建模。 3.2.基础地理数据预处理是对基础地理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整合等操作,提高数据质量和可用性。 3.3.数字高程模型制作是通过无人机获取的立体影像和其他相关的控制资料,进行区域网平差构建立体模型,匹配生成数字表面模型(DSM),经数据编辑、裁切与接边元数据制作和质量检查,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 3.4.正射影像图制作是利用无人机获取的遥感影像数据和像片控制测量成果,开展空中三角测量联合解算,进行密集点云匹配,经过编辑处理后形成数字高程模型(DEM)。采用数字微分纠正方法进行正射影像生产,经过图像增强、镶嵌与裁切、影像接边和质量检查得到数字正射影像(DOM)成果。 3.5.地形三维建模是以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基底,以遥感影像为背景,整合叠加现有的基础地理数据、森林防灭火要素和相关专题数据,为实现历年森林火灾的发生位置、森林防火要素、应急救援队伍、救火资料等实时位置展现、全面真实地反映自然资源现实状况和自然地理格局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3.6.实景三维建模是将倾斜航空影像数据、地面控制点数据导入三维自动建模软件,通过快速自动三维场景运算等处理,人工参与质量控制以及三维模型编辑修饰工作,从简单连续影像生成最逼真的实景三维场景模型。 3.7.在实景三维模型基础上,模拟林场地形地貌、绿化仿真,重点展现林场的森林防灭火基础设施,打造林场的实体沙盘模型。 4.数据库建设与管理: 根据相关技术要求整理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第一次森林火灾风险普查成果、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地名地址成果等数据,生成森林防灭火专题数据库,以便于后期管理应用。该数据库包括防火道路、防火物资储备库、林火阻隔系统防火指挥机构、消防专业(半专业)队伍、瞭望监测系统、历史火灾、重要火源点等林场的森林防灭火基础信息。 |
说明 |
打“★”号条款为实质性条款,若有任何一条负偏离或不满足则导致投标无效。 打“▲”号条款为重要技术参数,若有部分“▲”条款未响应或不满足,将导致其响应性评审加重扣分,但不作为无效投标条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