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档
暂无数据
W
番禺区绿芯组团景观提升及万宝工业园西侧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番禺区大镇岗森林公园提升规划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招标文件
文档编号:202405310001388971 文档页数:78页 所需下载券:10
番禺区绿芯组团景观提升及万宝工业园西侧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番禺区大镇岗森林公园提升规划

 采购需求

一、项目概况:

 

采购包1(番禺区绿芯组团景观提升及万宝工业园西侧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1.主要商务要求

标的提供的时间

本项目工作时间为合同签订之日起至服务期满,具体工作期限可结合实际情况延期。

标的提供的地点

采购人指定地点

付款方式

1期:支付比例30%,(番禺区绿芯组团景观提升)合同生效后支付预付款,占相应费用的30%;(万宝工业园西侧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合同生效后支付预付款,占相应费用的30%;

2期:支付比例20%,(番禺区绿芯组团景观提升)中标人提交现状调研报告和初步成果,并按采购人初审意见修改完善,且提交阶段存档材料后支付第二期费用,占相应费用的20%;(万宝工业园西侧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标人提交现状调研报告和初步成果,并按部门意见修改完善,且提交阶段存档材料后支付第二期费用,占相应费用的20%;

3期:支付比例20%,(番禺区绿芯组团景观提升)中标人提交中期成果,并按部门意见修改完善,并通过采购人组织的验收,且提交阶段存档材料后支付第三期费用,占相应费用的20%;(万宝工业园西侧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通过专家评审,并按专家意见修改完善,且提交阶段存档材料后支付第三期费用,占相应费用的20%;

4期:支付比例20%,(番禺区绿芯组团景观提升)中标人提交终期成果,按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并报区政府审定同意,且提交阶段存档资料后支付第四期费用,占用相应费用的的20%;(万宝工业园西侧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通过市政府审批,且提交阶段存档资料后支付第四期费用,占用相应费用的的20%;

5期:支付比例10%,(番禺区绿芯组团景观提升)整体项目通过采购人组织的验收,并完成上网入库,且提交最终存档资料;提供后续服务满1年,支付第五期费用,占相应费用的10%。(万宝工业园西侧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整体项目通过采购人组织的验收,并完成上网入库,且提交最终存档资料;提供后续服务满1年,支付第五期费用,占相应费用的10%。采购人收到中标人支付申请所需材料后送区财政局审批,由财政部门直接支付。因采购人使用的是财政资金,前述规定的付款时间为采购人向政府采购支付部门提出办理财政支付申请手续的时间(不含政府财政支付部门审核的时间),在规定时间内提出支付申请手续后即视为采购人已经按期支付。由于财政资金拨款不到位而导致中标人收款延期到账的,采购人不承担违约责任,并且此情况不能成为中标人不履行本合同约定义务的理由。

验收要求

1期:1.验收内容: 所有涉及该项目的文本和电子文件 2.验收地点:广州市 3.验收方法:通过采购人组织的验收,项目承担单位负责提供审查和验收所必需的规划成果和汇报资料。

履约保证金

不收取

其他

其他,(一)因项目重要,投标人应熟悉和掌握项目所在地的技术标准与准则,对本项目具备充分的解读和理解,开展项目重难点分析,制定符合本项目发展需要的工作总体思路及内容大纲、技术响应方案,全力配合采购人的工作推进。建议投标人具有同类项目经验、良好的管理体系、高水平、多专业的技术团队开展技术服务。项目负责人宜具有城市(乡)规划中级(或以上)工程师职称。项目团队成员宜具有城市(乡)规划、国土、风景园林、林业、建筑设计、交通运输、给排水、电力初级(或以上)工程师职称。 (二)投标人需具备良好的服务评价,收到采购人通知(电话或书面)后能及时迅速响应。

2.技术标准与要求

序号

品目名称

标的名称

单位

数量

分项预算单价(元)

分项预算总价(元)

所属行业

技术要求

1

区域规划和设计服务

番禺区绿芯组团景观提升

1.00

3,580,000.00

3,580,000.00

其他未列明行业

详见附表一

2

区域规划和设计服务

万宝工业园西侧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1.00

3,350,000.00

3,350,000.00

其他未列明行业

详见附表二

附表一:番禺区绿芯组团景观提升

参数性质

序号

具体技术(参数)要求

 

1

一、总则

第一条 规划背景

  持续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和人民城市建设的系列讲话精神,打造绿色生态城区,构建由生态基地、生态廊道、公园体系、绿色街区共同构成的美丽国土空间。依托大象岗、长隆旅游度假区等生态资源,发挥广州新中轴南延线在城市空间中的组织作用,提升番禺区的生态价值和景观风貌,研究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开发,拉动周边建设用地经济价值,加强南北城市轴线的引伸力度,凸显东西重点片区的联动发展。特开展《番禺区绿芯组团景观提升及万宝工业园西侧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以高品质的规划设计引领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跃升。

第二条 工作范围

  本项目位于番禺区西部,主要包括两个主要工作内容,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范围如下:

  2.1番禺区绿芯组团景观提升(含BA0303、BA0306规划管理单元概念城市设计):聚焦山体及周边开敞空间,编制绿芯组团范围景观提升方案,打造由生态基地、生态廊道、公园体系、绿色街区共同构成的城市绿芯,用地面积约1677.27公顷,北至南大干线,南至石壁大道-谢石公路-汉溪大道,西至东晓南快速,东至番禺大道北;开展BA0303、BA0306两个规划管理单元范围概念城市设计,用地面积约471.81公顷,北至石南路、南至石壁大道-谢石公路-汉溪大道、西至东新高速、东至钟顺路。

  2.2万宝工业园西侧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含城市设计与规划管控图则、相关专项评估):依据片区概念城市设计,结合发展需求,明确万宝工业园西侧地块的功能定位、产业定位,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精细化的城市设计图则、各项控规专项评估。用地面积约33.68公顷,北临大象岗森林公园,南至石壁大道-谢石公路-汉溪大道,西至东新高速,东临万宝工业园。

工作范围示意图

备注:上述工作范围为初步划定,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调整。

第三条 工作期限及进度

3.1本项目工作时间为合同签订之日起至服务期满,具体工作期限可结合实际情况延期。

3.2考虑到城市发展的进程,以及建设项目的延续性、间断性,承接本项目的单位在成果通过甲方组织验收,并提交存档成果后,需提供后续1年的技术咨询服务,主要包括对规划成果的技术解释、答疑工作、对规划范围内相关建设项目交接和技术指导工作。

3.3承接本项目的单位被视为承认本任务书所有条款,并按本任务书规定的条款完成规划编制,提交各阶段所需工作成果。

二、规划原则

第四条 生态优先,自然之美

坚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的原则,突出自然景观,体现地方特色,充分尊重自然地理格局和景观风貌,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地、森林公园等管控要求的前提下,高标准统筹番禺区绿芯组团及周边开敞空间景观风貌提升。

第五条 文化自信,活力共享

以前瞻性理念、地域性理念进行高水平、高标准的规划设计,充分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特色,宣传展示地域文化,打造生态化高品质、多元活力的公共空间,充分彰显广州“高颜值”“好气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样板。

第六条 科技引领 面向实施

以人为本,秉持“人城产”逻辑,从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出发,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科技与新方法,提出绿色公共化措施,城市配套功能,突出生态价值转换,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三、工作内容

第七条 番禺区绿芯组团景观提升

7.1现状调研和分析

7.1.1现状资源调查:通过文献查询、现场踏勘、会议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成开展现状调研,识别优先保护和有潜力提升的要素或空间,并形成现状调研报告:调查分析生态本底条件、森林质量、土地利用、水文地质、地形地貌、区域环境质量自然资源现状情况;挖掘地区的地方特产、历史典故、民俗风俗、历史建筑等历史资源和文化情况;调查分析现状人居环境、产业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和群众使用情况等城市开发建设情况。

7.1.2公众需求调查:制作简明通俗的问卷内容,通过网上问卷、访谈等形式摸查市民群众的使用需求和建议,并进行分析总结,统筹研究将公众意见充分体现到规划设计成果中。

7.1.3区域生态格局分析:从区域层面山水格局特征上,分析绿芯组团在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市、番禺区的生态区位、功能特征,总结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空间逻辑;落实上位城市设计、生态系统等相关规划,梳理既有相关规划,重点与广州南站地区、长隆、万博地区的衔接,统筹研究山城关系。

7.1.4案例研究:研究国内外同类的景观提升或城市设计项目,聚焦空间品质提升,功能布局、城市形态、开敞空间、慢行系统、天际线营造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借鉴。研究国内外登山步道、缆车建设项目,包括建设模式、建造形式、材质、造价、管理模式等,并进行总结和借鉴。

7.2规划定位

基于现状研判和发展阶段,明确绿芯组团的规划定位,包括确定绿芯组团的生态空间格局和景观提升目标,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片区吸引力,满足群众休闲游憩需求。结合周边土地产业基础、土地整备方式,明确产业发展定位、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细化产业业态,为产业发展提供创新空间、基础设施等配套需求,增强人才吸引力。

7.3规划策略

提出与规划定位相匹配的愿景和规划策略,合理配置资源要素,在对生态本底实施保护与修复的前提下,制定总体策略,以及分期实施策略。

7.4总体布局

基于规划定位和规划策略,提出绿芯组团的总体功能布局,全面统筹提升绿芯组团景观风貌,包括贯通慢行系统、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功能。

7.5分区设计

基于组团总体布局,以大象岗为核心,结合功能关系、文化脉络、开敞空间、产业发展等情况,因地制宜提出功能分区,明确各分区的主题,业态、地域特色,科学布局建筑地标、开敞空间节点等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空间序列,形成各功能分区平面图。

7.6慢行、缆车系统连接规划:衔接区域交通系统、水系格局,通过慢行系统支撑组团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包括但不限于空中缆车、空中连廊、栈道、森林步道、骑行道、徒步道等慢行线路,串联重要公共节点和绿色空间,提高游憩资源利用效率,形成安全舒适、互联互通的多层次的、功能复合的环山、通山慢行系统。

7.7整体空间形态

保护特色山水格局,立足人的基本视角和感受体验,注重传承地域文化、协调山城关系,因地制宜构建景观视廊道,打造层次丰富的城市天际线。

7.8竖向规划

充分考虑场地现状地形地貌、交通和水系网络,在保证生态系统健康及防洪排涝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进行竖向设计。

7.9临山界面规划设计:对重要视点和视角进行天际线分析,结合建筑布局导入凉风入城,打造山前高品质社区。

7.10重要节点规划设计:结合总平,重点对门户节点、活力节点、生态修复节点等关键节点进行详细设计,指导后续项目建设和管理。

7.11统筹街区开发:结合景观提升方案、土地整备的方式,重点对BA0303、BA0306规划管理单元概念城市设计范围内各建设地块提出规划愿景、城市设计策略、产业布局和业态构成、以及景观提升、基础设施完善等具体措施,并提出应对具体措施规划落地实施的路径,包括与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建设实施的时序等。

7.12其他专项:对城市家具、公共服务设施、林相、植物配置、照明、标识系统、铺装等方面进行专项设计。

7.13生态技术措施

在整体景观提升方案和重要节点规划设计时,应结合生态本底、历史文化、城市功能等因素,综合运用可持续的设计策略技术措施,提出海绵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小微湿地等建设内容的具体措施和建议,促进项目从单纯的生态修复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转变。

7.14景观提升指引:以绿芯组团景观提升方案为基础,制定面向实施的建设和管理指引,结合实际,按空间分类或要素分类提出设计目标、实施建议、景观设计指引,并形成总平面图、重要节点平面图及效果图,各专项设计平面布局等一套图集。

7.15 BA0303、BA0306规划管理单元概念城市设计:基于绿芯组团景观提升方案,结合万宝工业园西侧地块发展定位,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D/T 1065-2021)等编制指引相关要求,开展含BA0303、BA0306规划管理单元控规深度的概念城市设计,分析城市天际线、景观视廊、通风廊道、标志性地标、公共空间、慢行系统等控制要求,对单元内重要风貌管控区、山边等重要界面和节点等方面提出管控要求和指引,制作总平面图、总体鸟瞰图、重要节点人视效果图。

7.16开发模式研究。结合基础设施投融资相关政策的研究、公园管理传统、创新性运营模式研究,提出不同开发模式的比选方案,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确保大象岗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

第八条 万宝工业园西侧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含城市设计与规划管控图则、相关专项评估)

8.1城市设计及控规调整

按照《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土空间城市设计及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编制要求,编制万宝工业园西侧地块城市设计方案,并形成图则纳入控规调整方案中;按照《广东省城镇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等广州市关于控规编制的相关指引要求编制,成果需满足评审、报审要求。

8.1.1现状调研和分析

对规划范围内的自然条件、生态本底、历史文化、人口规模、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权属、历史审批情况、相关规划情况和政策背景等进行详细调查,制作现状调研一套图表,并总结现状特征,研判关键问题,形成现状调研报告。

8.1.2控规调整内容

依据现状调研分析结果,分析落实上层次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发展目标和传导要求,论证控规调整的必要性;

明确规划定位、主导功能、底线与用地布局、开发强度与规模控制、通风廊道、综合交通(明确机动车交通组织流线、道路横断面形式、非机动车换乘流线等)、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配套设施和管线综合、防灾设施、地下空间、蓝绿空间、竖向规划、历史保护、停车设施等内容,明确控规调整前后的总体指标和各地块具体控制指标,提出请会议审议并表决的内容。

8.1.3衔接相关专项评估

在控规方案编制过程中,应与交通影响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等各项专项评估形成互相反馈机制,并将各专项评估的主要内容和结论纳入控规成果中。

8.1.4公示和意见落实

根据控规编制程序要求,充分落实并解释各单位意见、公众意见、专家意见落实情况。

8.1.5城市设计与规划管控图则

以BA0303、BA0306规划管理单元控规深度的概念城市设计为基础,结合规划定位和场地实际情况,提出控规调整范围内的总体原则、设计目标、设计策略,并形成分地块城市设计与规划管控图则,重点提出建筑功能与形态(可建设范围、临道路退界、裙楼、塔楼、管控界面、色彩风貌及夜景照明等)、开放空间(公共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道路交通(禁止机动车开口段、出入口组织、公共垂直交通、空中连廊)、地下空间(地下建筑控制范围、地下通道)、街道景观(植物配置、地面铺装)、海绵城市、绿色建筑等管控内容。核心管控要素、管控要求的表达,应采用图文或图表形式,简明易懂“法条式”发表达。

8.1.6上网和入库文件

制作控规调整(含城市设计与规划管控图则)成果上网文件。

8.2 相关专项评估

各项专项评估均应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历史文化遗产调查评估、交通影响评估、环境影响评价、海绵城市(含洪涝安全评估)、城市树木保护评估、市政基础设施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标准规范的要求,符合评审、报审等相关要求,支撑控规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合规性。

8.2.1历史文化遗产调查评估

详细调查查规划范围内已确定需要保护的历史文化遗产情况。延展调查年代区间和保护类型,调查需要保护的其它历史文化遗产情况。开展历史文化遗产影响评估,明确评估范围内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及价值特色,系统梳理遗产现状保存情况。涉及历史文化遗产的项目,应核查与相关保护规划的衔接,落实保护要求,并结合规划方案,评估分析项目建设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影响,提出保护利用的有效措施和建议。

8.2.2 环境影响评价

应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技术导则要求编制,明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并提出缓解影响的规划措施建议,成果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如下几个方面:

(1)环境现场调查及检测报告。对万宝工业园西侧地块现有企业及环境风险源的现场调查,对现有企业的污染情况进行调查。由有资质监测单位完成环境现状监测工作,形成有效的监测报告。

(2)现状分析和评价。识别环境影响因素,筛选主要的环境影响评价因子,明确评价重点;对万宝工业园西侧地块及周边大象岗森林公园等重要生态资源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研和评价

(3)环境影响评价。在现状环境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对项目进行规划环境影响预测和影响评价,分析万宝工业园西侧地块规划为不同的产业定位和业态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规划措施建议。结合环境影响预测和影响评价,对项目提出规划措施建议,降低对周边及万宝工业园西侧地块本身环境的影响。

8.2.3交通影响评估

对现状、控规调整前、控规调整后的交通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对控规方案和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的改善建议。

(1)评估概况:结合区域交通情况、控规调整方案,说明项目背景、区位、评估范围及年限,交通方案主要内容及相关研究依据。

(2)现状与规划分析:对现状交通进行分析评价,分析万宝工业园西侧地块内及周边的现状用地情况、交通现状(包括道路交通、公共交通、静态交通、慢行交通、各类交通设施等);结合对外交通联系情况,分析周边土地利用结构,以及交通设施的规划情况。

(3)交通需求预测:括区域交通需求预测和万宝工业园西侧地块自身交通需求预测,包括交通生成、分布、方式划分、机动车出行量等。

(4)交通影响评估与改善:分析项目对周边道路交通公共交通、慢行交通、静态交通等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改善建议。

(5)结论与建议:通过预测控规调整前后交通需求变化,形成评价结论、必要性措施和建议性措施。

8.2.4市政基础设施专章

对万宝工业园西侧地块,以及周边支撑片区发展的市政基础设施的现状市政基础设施进行摸查,与相关市政专项规划、行业标准的衔接,对竖向、给水工程、雨水工程、污水工程、电力工程、通信工程、燃气工程、环卫工程、消防工程、综合管廊工程等方面的内容按照控规编制的技术深度和要求,对市政设施容量进行预测和承载力分析,明确市政基础设施的种类、数量、分布、规模、用地界址等,作为专章内容纳入详细规划。

8.2.5海绵城市专章(含洪涝安全评估)

编制海绵城市专章(含洪涝安全评估),明确水库、河涌的排涝标准、河宽、断面形式、管理范围等河涌管理要求,提出海绵城市总体建设目标、策略,年径流总量控制,建设项目洪涝标准、海绵设施建设、蓝绿空间布局、竖向管控、洪涝评估结论等内容。

8.2.6城市树木保护专章

对项目范围内的现有绿地和连片成林树木、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等树木进行全面调查,现状进行摸查的基础上,提出保护利用方案。包括片区绿地系统布局与建设项目进行整体分析,对绿地调整进行平衡分析,并明确树木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主要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范围内现有绿地的面积、范围信息及保护要求;

(2)连片成林树木的面积、范围、主体树种等信息和保护要求;

(3)范围内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的树种、数量、坐标、生长状况、立地条件、保护设施状况等详细信息及保护要求。

(4)根据摸查评估的情况结合广州市的相关规定,需对后续开发建设或保护工作提出具体措施和工作建议。

四、成果要求

第九条 成果内容

工作成果内容须符合本任务书中总则、编制原则、工作内容等有关章节的规定,符合国家、行业、地方的标准规划,以及甲方要求,达到本次规划工作的预期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完成番禺区绿芯组团景观提升指引(含BA0303、BA0306规划管理单元概念城市设计)成果,包括文本、图集等。

(2)完成万宝工业园西侧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含城市设计与规划管控图则、相关专项评估)成果,包括技术文件、法定文件、管理文件、上网入库成果等。

(3)建立动态项目库:结合本次规划成果和各建设部门的建设计划,明确近中远期项目库,以“一图一表”形式呈现建设行动计划项目库,包括项目位置、建设内容、费用概算、重点管控要素等。

(4)宣传制作:按甲方需求,制作一图读懂、宣传文稿、宣传展示视频,利用媒体等形式,积极宣传工作情况、成效和经验。

第十条 成果规格

1、电子文件一般要求:全部成果(含现状调研报告,规划文本、图集、说明书,以及各阶段汇报和宣传文件等)均应制作计算机文件。文本采用Microsoft Word2003的DOC格式文件,汇报文件采用ppt排版,图形文件采用DWG、SHP、JPG格式文件,三维体量模型文件采用*.3dm格式;

2、入库数据成果基本要求:

(1)坐标与高程,坐标应采用广州2000坐标系统,高程应采用广州高程系统,上级部门对坐标系有特殊要求的,同时还要按照要求提供对应坐标系的数据成果。禁止对坐标系进行旋转、平移、缩放,禁止对所有数据成果进行旋转、平移、缩放。

(2)计量单位,若无特殊要求,长度、面积、体积度量单位分别为米、平方米、立方米,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3、入库数据成果格式要求:空间数据库采用 ARCGIS10.0(或以上)的GDB 格式存储,并附以配置好地图要素的 ARCGISMXD地图文件;控规上网成果还需符合《广州市城乡规划“一张图”成果制作规范》及格式审查等上网入库相关要求。

4、成果电子文件应分级分类存放,一级文件夹【项目名称】,为本项目提交成果的最上级文件夹,其子文件件为二级文件夹,然后三级文件夹,最多不能超过四级文件夹。文件命名统一采用中文名称,并在中文名称前加2位数字序号,不足2位时前面补0,数字序号与中文名称之间用全角中划线“-”隔开。另外中文名称描述应与文件表达的内容一致;存档文件电子光盘一式三份。

5、规划成果必须清晰、完整,同类图纸规格尽量统一;封面需有规划项目名称,列明项目的审查阶段、委托方、编制单位及该规划编制完成时间;扉页需列明:项目名称、委托方、合同编号、编制单位、资质等级、资质证书编号、规划阶段、编制完成时间、盖章处(需盖有编制单位出图专用章);编制单位需列明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相关设计、组织协调、审定人员名称及职称。

五、工作协调与对接

第十一条 多专业共同缔造

11.1为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规划设计成果,采用多学科协作的共同缔造的工作方式,组建多学科协作的规划设计团队。明确由具备城市(乡)规划中级(或以上)工程师职称人员担任项目负责人,发挥负责人的技术协调统筹能力;组建具备城市(乡)规划、国土、风景园林、林业、建筑设计、交通运输、给排水、电力初级(或以上)工程师职称人员的设计团队。

11.2为提高工作效率,结合项目需求,提供驻点服务。

第十二条 多层次规划无缝对接

景观提升方案、控规调整方案在编制过程中应及时衔接、整合与本项目有关的规划成果,构建专项评估与控规多专业多角度论证与调整机制,多学科为控规编制提供技术支撑。

六、成果报送与审查

第十三条 承接单位应派专人在指定时间之前将成果文件(包括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提交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分局。

第十四条 本次技术服务工作分阶段进行审查。编制单位负责提供汇报、专家咨询、报批、各阶段存档、验收、归档所必需的汇报资料和规划成果。

第十五条 各阶段提交的成果文本数量需满足各种评审会议及协调会议使用要求,具体提交数量及提交时间由组织编制单位提前通知编制单位。编制单位必须于评审会议前将规划成果送达,编制单位应根据评审会议意见修改并按技术服务合同约定完善成果。

第十六条 提交的正式成果封面须有项目名称,列明项目组织编制单位、编制完成时间。扉页须列明项目名称、组织编制单位、编制单位、方案阶段、方案完成时间、盖章处(编制单位盖公章);编制单位需列明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项目团队成员名单。

七、附则

第十七条 本项目成果文件署名权归承接单位和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分局共同所有,版权归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分局所有;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分局有权在成果验收后公开展示项目成果,并通过传播、媒介、专业杂志、书刊或其它形式介绍、展示。

第十八条 规划成果审批实施前,未经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分局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公开展示项目成果。

第十九条 项目承接单位如对本任务书有疑问,应在接到任务书后以书面形式提出,组织编制单位在收到意见后将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做出答复。

第二十条 承接单位所提交的规划成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成果无效,按技术服务合同规定承担相应责任。

1.提交的研究成果不符合本任务书规定的;

2.提交的图纸和文字辨认不清,内容不全或粗制滥造的;

3.未经组织单位同意逾期上报工作成果的;

4.无填写完整的项目承接单位图签,未盖有项目承接单位公章。

第二十一条 承接单位在成果内容编制上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守政治纪律。成果内容需在数据储存、保管、使用上,必须遵守国家、省、市管理部门关于数据(信息)保密的有关法规、规定,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保密性。

第二十二条 本任务书解释权归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分局所有。

 

说明

 打“★”号条款为实质性条款,若有任何一条负偏离或不满足则导致投标无效。
打“▲”号条款为重要技术参数,若有部分“▲”条款未响应或不满足,将导致其响应性评审加重扣分,但不作为无效投标条款。

附表二:万宝工业园西侧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参数性质

序号

具体技术(参数)要求

 

1

具体内容详见《附表一:番禺区绿芯组团景观提升》。

说明

 打“★”号条款为实质性条款,若有任何一条负偏离或不满足则导致投标无效。
打“▲”号条款为重要技术参数,若有部分“▲”条款未响应或不满足,将导致其响应性评审加重扣分,但不作为无效投标条款。

采购包2(番禺区大镇岗森林公园提升规划)1.主要商务要求

标的提供的时间

本项目工作时间为合同签订之日起至服务期满,具体工作期限可结合实际情况延期。

标的提供的地点

采购人指定地点

付款方式

1期:支付比例30%,合同生效后支付预付款,采购人向中标人支付合同总额的30%。

2期:支付比例20%,中标人完成项目初步成果并提交采购人审查且提交阶段存档材料后支付第二期费用,采购人向中标人支付合同总额费用的20%。

3期:支付比例20%,中标人按照采购人意见修改,提交送审成果,并通过采购人组织的部门专家评审会且提交阶段存档材料后支付第三期费用,采购人向中标人支付合同总额费用的20%。

4期:支付比例20%,中标人提交报批成果并通过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且提交最终存档材料后支付第四期费用,采购人向中标人支付合同总额的20%。

5期:支付比例10%,在报批成果通过审批后一年内全天候提供后续服务后,支付尾款10%。 因采购人使用的是财政资金,前述规定的付款时间为采购人向政府采购支付部门提出办理财政支付申请手续的时间(不含政府财政支付部门审核的时间),在规定时间内提出支付申请手续后即视为采购人已经按期支付。由于财政资金拨款不到位而导致中标人收款延期到账的,采购人不承担违约责任,并且此情况不能成为中标人不履行本合同约定义务的理由。

验收要求

1期:1.验收内容: 所有涉及该项目的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 2.验收地点:广州市 3.通过采购人组织的验收,项目承担单位负责提供审查和验收所必需的规划成果和汇报资料。

履约保证金

不收取

其他

其他,(一)因项目重要,投标人应熟悉和掌握项目所在地的技术标准与准则,对本项目具备充分的解读和理解,开展项目重难点分析,制定符合本项目发展需要的工作总体思路及技术路线、工作时间与进度计划、质量保障与后续技术服务措施方案,全力配合采购人的工作推进。建议投标人具有同类项目经验、良好的管理体系、高水平、多专业的技术团队开展技术服务。项目负责人宜具有城市(乡)规划中级(或以上)工程师职称。项目团队成员宜具有城市(乡)规划、国土、风景园林、林业、交通运输、给排水专业人员初级(或以上)工程师职称。 (二)投标人需具备良好的服务评价,收到采购人通知(电话或书面)后能及时迅速响应。

2.技术标准与要求

序号

品目名称

标的名称

单位

数量

分项预算单价(元)

分项预算总价(元)

所属行业

技术要求

1

区域规划和设计服务

番禺区大镇岗森林公园提升规划

1.00

980,000.00

980,000.00

其他未列明行业

详见附表一

附表一:番禺区大镇岗森林公园提升规划

参数性质

序号

具体技术(参数)要求

 

1

一、总则

第一条规划背景

持续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和人民城市建设的系列讲话精神,落实“广州市番禺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构建由生态基地、生态廊道、公园体系、绿色街区共同构成的美丽国土空间。为绘就美丽番禺生态底色,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番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开展《番禺区大镇岗森林公园提升规划》,进一步完善公园服务功能,增强公园亲民性、互动性,推动公园焕发新活力。

第二条本次工作范围为大镇岗森林公园,位于番禺区南村镇西侧,面积约1.39平方公里(139公顷)。

规划设计范围示意图

备注:上述工作范围为初步划定,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微调。

第三条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分局作为本项目的组织编制单位,负责本项目的技术指导及组织编制工作。

第四条 本项目工作时间为合同签订之日起至服务期满,具体工作期限可结合实际情况延期。考虑到城市发展的进程,以及建设项目的延续性、间断性,承接本项目的单位在成果通过采购人组织验收,并提交存档成果后,需提供后续1年的技术咨询服务,主要包括对规划成果的技术解释、答疑工作、对规划范围内相关建设项目交接和技术指导工作。

第五条 承接本项目的单位被视为承认本任务书所有条款,并按本任务书规定的条款完成番禺区大镇岗森林公园提升规划的工作,提交各阶段所需工作成果。

二、规划原则

第六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规划的出发点和着力点,积极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实践,强化公共空间与公共功能的融合。

第七条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发展,筑牢韧性、生态、安全、低碳的番禺城市发展基底。

第八条面向实施的行动规划。在对生态本底实施保护与修复的前提下,注重自然要素的利用,突出生态价值转换,将规划理念落到更精准的行动建设,搭建实施项目库,明确近期实施抓手。

三、工作内容

第九条 现状调研和分析

9.1 本底资源挖掘。通过文献查询、现场踏勘、会议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成开展现状调研,调查分析大镇岗森林公园及周边场地的地形地貌、生态本底条件、森林质量、水文地质、区域环境质量自然资源现状情况;挖掘地区的地方特产、历史典故、民俗风俗、历史建筑等历史资源和文化情况。充分挖掘自然魅力与历史文化等关键内涵,识别优先保护和有潜力提升的要素或空间。

9.2 现状建设情况分析。梳理大镇岗森林公园及周边场地的现状人居环境、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综合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和群众使用情况等城市开发建设情况,总结公园规划建设的重点与难点。

9.3 国内外先进案例分析。对标新加坡、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和国内先进城市,从响应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人居环境建设等方面,梳理总结先进的规划理念和建设标准,探索集科学、科普、生态、艺术、文化、旅游休憩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多主题的公园提升策略,指引大镇岗森林公园规划建设。

9.4 公众需求调查。制作简明通俗的问卷内容,通过网上问卷、访谈等形式摸查市民群众的使用需求和建议,并进行分析总结,统筹研究将公众意见充分体现到规划设计成果中。

9.5 规划梳理。对接上位规划,落实广州市最新规划要求,梳理现有规划,衔接在编规划,统筹分析各项规划与大镇岗森林公园的关系,落实上位城市设计、生态系统等相关规划要求。

第十条规划设计

10.1 主题定位与总体设计策略。基于现状研判和自然生态本底、历史人文本底、开发建设本底特征,识别区域价值定位,明确大镇岗森林公园主题定位,突出公园生态资源及城市空间发展的功能特色。从城市的全局视角,联动周边街区,提出与定位相匹配的目标愿景、规划策略,合理配置资源要素,提出前瞻性的设计理念,指引高水平规划建设。

10.2 总体布局及功能分区。结合主题定位和未来发展需求,以统筹各功能片区空间为目标,提出合理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加强公园与长隆万博、大象岗及周边住宅区等城市重要空间资源的连接,强化大象岗-长隆旅游假区-大镇岗之间的景观延续,针对园内主要路径和重点空间,提出外联内通的整体布局,形成合理的功能分区,提升公园的开放性、公共性。

10.3 重要节点规划设计。结合总平,重点对门户节点、活动节点、山顶节点进行详细设计,提出设计思路和效果意向,将山地绿地资源转变为市民可以体验的功能场景。

10.4 专项设计。优化完善包括入山、环山、通山道路系统及停车场的车行与人行交通组织;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公共厕所、城市家具、休息服务设施)、绿化提升(植物配置、林分优化、林相提升)等内容进项专项设计。

10.5生态技术措施。在进行整体规划方案和重要节点规划设计时,应结合生态本底、历史文化、城市功能等因素,综合运用可持续的设计策略技术措施,提出海绵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等建设内容的具体措施和建议,促进项目从单纯的生态修复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转变。

第十一条形成项目库。以公园规划方案为基础,综合考虑重点地区的近远期发展、用地开发等因素,分析实施难点,并合理制定分期实施计划和项目库,明确工程投资估算,有效指导森林公园空间品质提升。

四、成果要求

第十二条工作成果内容要求

工作成果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内容:

12.1 形成规划方案文本。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主题定位、总图设计、功能分区设计、重要节点规划设计(不少于3个)、慢行系统设计、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设计、绿化提升设计等内容,并形成总平面图、重要节点平面图及效果图、各专项设计平面布局及意向图等。

12.2 建立动态项目库。结合近期有条件实施的项目,制定建设行动纲领,以“一图一表”形式呈现建设行动纲领项目库,包括项目位置、建设内容、费用估算等。

12.3 宣传制作。制作一图读懂、宣传文稿,利用媒体等形式,积极宣传工作情况、成效和经验。

12.4 各类成果中包括文本、技术图纸、汇报文件、宣传册及相应的计算机文件。

第十三条工作成果规格要求

13.1 设计成果电子文件一般要求:文本文件采用可编辑的原始(word或indesign或ppt排版文件)格式,图形文件采用DWG、JPG、PDF格式,三维模型文件采用*.s3mb或.3dm格式。

(1)全部成果均应制作电子文件,提交U盘2套,含所有成果内容。纸质成果数量根据工作需要,双方商议协定。

(2)文本:采用PPT、WORD格式,应准确、完整地表达工作内容。同时提供PDF格式文件,精度应符合相应的印刷要求。文本成果需提供A4纸质盖章材料,一式六份。

(3)图纸:采用可编辑的CAD或GIS格式,同时提供JPG或PDF格式文件,精度应符合A0印刷要求。

(4)汇报展示文件:包含幻灯片演示文件、展示图板、多媒体演示文件等,具体格式、篇幅等根据后续工作安排双方商议确定。

13.2 入库数据成果基本要求

(1)坐标与高程,坐标应采用广州2000坐标系统,高程应采用广州高程系统,上级部门对坐标系有特殊要求的,同时还要按照要求提供对应坐标系的数据成果。禁止对坐标系进行旋转、平移、缩放,禁止对所有数据成果进行旋转、平移、缩放。

(2)计量单位,若无特殊要求,长度、面积、体积度量单位分别为米、平方米、立方米,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13.3 入库数据成果格式要求:空间数据库采用ARCGIS10.0(或以上)的GDB格式存储,并附以配置好地图要素的ARCGISMXD地图文件。

13.4 成果电子文件应分级分类存放,一级文件夹【项目名称】,为本项目提交成果的最上级文件夹,其子文件件为二级文件夹,然后三级文件夹,最多不能超过四级文件夹。文件命名统一采用中文名称,并在中文名称前加2位数字序号,不足2位时前面补0,数字序号与中文名称之间用全角中划线“-”隔开。另外中文名称描述应与文件表达的内容一致。

第十四条 工作成果内容须符合本任务书中总则、编制原则、工作内容等有关章节的规定,符合国家、省市有关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行业标准、技术规范等的要求,达到本次规划工作的预期目标。

第十五条 规划成果必须清晰、完整,同类图纸规格尽量统一。

第十六条 本项目成果应遵守国家和广州市城市规划的相关法规和规范,符合招标技术文件规定,符合本项目任务书的要求,满足相关规划,技术标准和政府相关有效文件的要求。

五、成果报送、审查

第十七条 承接单位应派专人在指定时间之前将成果文件(包括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提交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分局。

第十八条 本次技术服务工作分阶段进行审查。编制单位负责提供汇报、专家咨询、报批、各阶段存档、验收、归档所必需的汇报资料和规划成果。

第十九条 各阶段提交的成果文本数量需满足各种评审会议及协调会议使用要求,具体提交数量及提交时间由组织编制单位提前通知编制单位。编制单位必须于评审会议前将规划成果送达,编制单位应根据评审会议意见修改并按技术服务合同约定完善成果。

第二十条 提交的正式成果封面须有项目名称,列明项目组织编制单位、编制完成时间。扉页须列明项目名称、组织编制单位、编制单位、方案阶段、方案完成时间、盖章处(编制单位盖公章);编制单位需列明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项目团队成员名单。

六、工作协调与对接

第二十一条 多专业共同缔造

为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规划设计成果,采用多学科协作的共同缔造的工作方式,组建多学科协作的规划设计团队。明确由具备城市(乡)规划中级(或以上)工程师职称人员担任项目负责人,发挥负责人的技术协调统筹能力;组建具备城市(乡)规划、国土、风景园林、林业、交通运输、给排水初级(或以上)工程师职称人员的设计团队。

第二十二条 多层次规划无缝对接

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应及时衔接、整合与本项目有关的规划成果。

七、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项目成果文件署名权归承接单位和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分局共同所有,版权归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分局所有;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分局有权在成果验收后公开展示项目成果,并通过传播、媒介、专业杂志、书刊或其它形式介绍、展示。

第二十四条 规划成果审批实施前,未经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分局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公开展示项目成果。

第二十五条 项目承接单位如对本任务书有疑问,应在接到任务书后以书面形式提出,组织编制单位在收到意见后将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做出答复。

第二十六条 承接单位所提交的规划成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成果无效,按技术服务合同规定承担相应责任。

26.1 提交的研究成果不符合本任务书规定的;

26.2 提交的图纸和文字辨认不清,内容不全或粗制滥造的;

26.3 未经组织单位同意逾期上报工作成果的;

26.4 无填写完整的项目承接单位图签,未盖有项目承接单位公章。

第二十七条 承接单位在成果内容编制上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守政治纪律。成果内容需在数据储存、保管、使用上,必须遵守国家、省、市管理部门关于数据(信息)保密的有关法规、规定,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保密性。

第二十八条 本任务书解释权归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分局所有。

说明

 打“★”号条款为实质性条款,若有任何一条负偏离或不满足则导致投标无效。
打“▲”号条款为重要技术参数,若有部分“▲”条款未响应或不满足,将导致其响应性评审加重扣分,但不作为无效投标条款。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收藏

上传文档

在线客服

常见问题
人工客服

服务时间:8:00-23:00

工作电话:400 9911 877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

收藏本站


AI



用AI快速编写
限免使用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支持上传解析、采购需求、评分标准、目录编写四种方式,全行业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