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需求
一、项目概况:
1.项目概况
为积极贯彻落实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和防灾减灾等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落实《“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全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总体方案(2021-2025)》、《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广东省“十四五”海洋观测网规划》所列的主要工作任务。立足“十四五”广东省海洋预警监测和灾害综合防治工作需求,以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海洋强省目标为指引,推进广东省关于海洋预警监测和灾害综合防治工作任务实施,切实提升海洋预警监测在海洋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灾害综合防治等领域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依据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有关工作部署,潮州市自然资源局负责落实辖区风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任务,饶平县自然资源局现就《广东省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海洋灾害风险管控能力提升一期(潮州市饶平县)》开展采购工作。
采购包1(广东省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海洋灾害风险管控能力提升一期(潮州市饶平县))1.主要商务要求
标的提供的时间 |
自合同签订之日起至2025年2月28日前完成本项目所有建设内容并通过最终验收。质保期一年,从最终验收完成次日起算。 |
标的提供的地点 |
交付地点:潮州市饶平县 |
付款方式 |
1期:支付比例30%,支付比例30%,合同签订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采购人向中标人支付合同总金额的30%作为项目预付款(提交财政部门付款视为已支付) 2期:支付比例30%,支付比例30%,完成项目进度60%后采购人向中标人支付合同总金额的30%作为项目到货款(提交财政部门付款视为已支付) 3期:支付比例40%,支付比例40%,项目经验收合格后,采购人在取得中标人合法、足额、有效的付款凭证后15个工作日内向中标人支付至合同总金额的100%(提交财政部门付款视为已支付) 如项目发生合同融资,采购人应当将合同款项支付到合同约定收款账户。 |
验收要求 |
1期:(1)验收由采购人与中标人及相关人员依照国家有关标准、合同及有关附件要求进行,如需有关部门验收的,中标人必须配合至验收合格为止; (2)试运行15日后,由采购人组织验收小组进行验收,由验收小组出具项目验收意见 |
履约保证金 |
不收取 |
其他 |
|
其他商务需求
参数性质 |
编号 |
内容明细 |
内容说明 |
|
1 |
合同履行期限 |
自合同签订之日起至2025年2月28日前完成本项目所有建设内容并通过最终验收。质保期一年,从最终验收完成次日起算。 |
|
2 |
交付时间 |
2024年11月30日前,完成硬件设施及标识物及安装、系统组网及试运行工作,实现与平台数据对接,提交海洋预警监测成果报告,项目进入试运行阶段。2025年2月28日前,完成本项目建设内容并通过最终验收。 |
|
3 |
交付地点 |
潮州市饶平县 |
|
4 |
付款进度和方式:分期支付 |
第一期:支付比例30%,合同签订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采购人向中标人支付合同总金额的30%作为项目预付款(提交财政部门付款视为已支付)。 第二期:支付比例30%,完成项目进度60%后采购人向中标人支付合同总金额的30%作为项目到货款(提交财政部门付款视为已支付)。 第三期:支付比例40%,项目经验收合格后,采购人在取得中标人合法、足额、有效的付款凭证后15个工作日内向中标人支付至合同总金额的100%(提交财政部门付款视为已支付)。 注:采购人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任务安排和时间进度作调整,并视具体情况对合同款项目支付时间及金额作调整。 |
|
5 |
建设内容实施地点 |
采购人指定地点。 |
|
6 |
售后服务 |
(1)质保期为1年。质保期自成果报告和硬件设施及标识物最终验收合格之日起算,质保期内中标人对所供设施实行包修、包换、包退、包维护保养,期满后可同时提供终身有偿维修保养服务,期间因维修或施工产生的设备拆卸、重装,中标人不得额外收取费用。 |
|
7 |
售后服务 |
(2)质保期内,监测设备、平台出现故障或是非人为损坏,均由中标人负责免费维修和更换;保修期外,提供有偿维修服务。 |
|
8 |
售后服务 |
(3)确保标识物在线率95%以上,中标人提供驻场7×24小时平台监管和技术咨询服务。若中标人未在期限内响应或到场维修的,用户单位有权委托第三人进行维修,由此产生的所有费用由中标人承担。 |
|
9 |
售后服务 |
(4)中标人向采购人说明并承诺维护期满后,将继续提供进行维护升级服务,服务费用、维护内容及服务方式、范围由中标人与用户单位双方共同协商,费用不计入本次报价总价 |
|
10 |
验收要求 |
(1)验收由采购人与中标人及相关人员依照国家有关标准、合同及有关附件要求进行,如需有关部门验收的,中标人必须配合至验收合格为止; (2)试运行15日后,由采购人组织验收小组进行验收,由验收小组出具项目验收意见。 |
说明 |
打“★”号条款为实质性条款,若有任何一条负偏离或不满足则导致投标(响应)无效。 |
2.技术标准与要求
序号 |
核心产品要求(“△”) |
品目名称 |
标的名称 |
单位 |
数量 |
分项预算单价(元) |
分项预算总价(元) |
所属行业 |
技术要求 |
1 |
△ |
其他信息化设备 |
海洋灾害风险管控能力提升一期 |
项 |
1.00 |
2,345,600.00 |
2,345,600.00 |
工业 |
详见附表一 |
附表一:海洋灾害风险管控能力提升一期
参数性质 |
序号 |
具体技术(参数)要求 |
||||||||||||||||||||||||||||||||||||||||||||||||||||||||||||||||||||||||||||||||||||||||||||||||||||||||||||||||||||||||||||||||||||||||||||||||||||||||||||||||||||||||||||||||||||||||||||||||||||||||||||||||||||||||||||||||||||||||||||||||||||||||||||||||||||||||||||||||||||||||||||||||||||||||||||||||||||||||
|
1 |
(一)项目建设目标 积极落实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有关工作部署,按照《潮州市自然资源局关于推进〈广东省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推进潮州市海洋预警监测和灾害综合防治工作任务实施,切实提升海洋预警监测在海洋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灾害综合防治等领域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具体包括: 1.海洋生态灾害预警能力提升:开展潮州市近海生态趋势性监测、海洋典型生态系统预警监测等生态灾害预警监测工作,进一步提升潮州市海洋生态灾害的预警能力,建设高水平的海洋生态灾害预警监测体系。 2.海洋灾害隐患监测与重点防御区警示设施建设:在潮州市建设智能式风险预警标识物、重点区域警示设施等,并开展海洋灾害隐患点监测,逐步降低海洋灾害风险,形成海洋灾害隐患监测体系,确保海洋灾害隐患风险持续下降,全面提升海洋灾害综合防范能力和水平。 (二)项目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 1.海洋生态灾害预警能力提升 开展潮州市近海生态趋势性监测、海洋典型生态系统预警监测等工作。监测内容及对应站位/剖面数量如下表所示:
1.1潮州市近海生态趋势性监测 (1)监测内容:水文气象、水体环境、生物群落及沉积环境等。 (2)水文气象:水温、水深、透明度、水色、风向、风速、天气现象、海况。 (3)水体环境:盐度、pH、溶解氧、叶绿素a、活性磷酸盐、活性硅酸盐、亚硝酸盐、硝酸盐、氨氮、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悬浮物。 (4)生物群落: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种类和数量。 (5)沉积环境:粒度、有机碳、硫化物、Eh。 (6)监测频次:1次。 (7)监测站位布设及数量:共计布设6个监测站位。 (8)成果资料:潮州市近海生态趋势性监测成果报告;潮州市近海生态趋势性监测分析报告;潮州市近海生态趋势性监测评价报告。 1.2潮州市柘林湾海草床生态系统预警监测 (1)监测内容:植被群落、生物群落、水环境及沉积环境等。 (2)植被群落:海草植被、大型藻类、互花米草入侵面积等。 (3)生物群落:大型底栖生物(种类和密度)、鱼卵仔鱼(种类和密度)等。 (4)水环境:透光率、溶解氧等。 (5)沉积环境:粒度、有机碳、硫化物。 (6)监测频次:1次。 (7)监测站位布设及数量:共计布设6个监测站位。 (8)成果资料:潮州市柘林湾海草床生态预警监测成果报告;潮州市柘林湾海草床生态预警监测分析报告;潮州市柘林湾海草床生态预警监测评价报告。 1.3潮州市柘林湾海湾生态系统预警监测 (1)监测内容:海湾生境、海湾生物、威胁因素状况等。 (2)海湾生境:水文、地形地貌、沉积物、水体等。 (3)海湾生物:浮游动物、浮游植物、潮间带生物等。 (4)威胁因素:海域开发活动、自然灾害状况等。 (5)监测频次:1次。 (6)监测站位布设及数量:共计布设16个监测站位。 (7)成果资料:潮州市柘林湾海湾生态系统预警监测成果报告;潮州市柘林湾海湾生态系统预警监测分析报告;潮州市柘林湾海湾生态系统预警监测评价报告。 2.海洋灾害隐患监测与重点防御区警示设施建设 在潮州市建设智能式风险预警标识物、重点区域警示设施等,并开展海洋灾害隐患点监测。建设规模清单如下表所示:
2.1智能式隐患风险预警标识物 2.1.1系统概述 在潮州市布设2套智能式隐患风险预警标识物设施,逐步降低海洋灾害风险,形成海洋灾害隐患监测体系。 2.1.2系统集成 (1)制作流程 智能式隐患风险预警标识物采用坚固、耐用、耐腐蚀、抗风浪、防晒的材料制作,有触电危险场所的标志物使用绝缘材料,并符合GB/T 23827中5.1.6相关规定。标志物上图形、符号、文字、线条清晰,不易脱落,并符合GB/T 10001.1、GB/T 16900、GB/T 15566.1、GB/T20501.1的要求。标志物表面附有根据各级警戒潮位值标定的高程位置自下而上制作的蓝、黄、橙、红四色标志带,同时可以及时测量报警时的水位值并将数据传输到云端服务器。 在结构上,标志物对不需要与外界接触的设备进行密封隔离处理,能够起到很好的防腐蚀、防水效果;在智能式隐患风险预警标识物下部,设置有过滤网及消波装置,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海水中杂质、异物及波浪对水位测量的干扰,使得标志物在报警预警方面精度更加准确、时效性更强。各警戒值色带自下而上依次为蓝、黄、橙、红四色标识带,均采用汽车漆进行喷粉烤漆,在色带的色泽保障方面有较大优势,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暴晒、氧化和海水腐蚀等情况造成的色泽损失。 (2)外观设计 智能式隐患风险预警标识物整体设计样图如下:
图2-1警戒潮位标志物效果图 标志物的设计可适应海洋环境背景。电子仪器主要位于头部,较高的位置可免于被潮水淹没,紧凑的结构设计可让柱体减少外力的破坏。 标志物主体表面上部为“警戒潮位警示标识”字样,字体:黑体,颜色:绿色;警示标识字样下部为根据各级警戒潮位值高程标定的四色标志带,自下而上依次为蓝、黄、橙、红四色标识带;相邻两个标志带之间设置白色矩形标志,白色矩形中间位置标注警戒潮位数值,单位:m,小数位数:2位,字体:黑体,颜色:黑色。 图2-2 警戒标志物色带设计图 (3)安装测试 a.实验室调试 在实验室环境下,对标志物整体进行联调联试,以测试在理想条件下的稳定性,对设备、集成等进行联合调试,测试整个的运行状态,测试中每一步都进行详细记录,测试过程中发生问题填写现场问题处理单,明确问题处理意见,在问题处理完毕后,能持续、稳定运行,表示实验室整体调试成功。 b.整体运行测试 标志物现场安装完成后,对设备进行测试运行,在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检查,确保设备运行正常。重点测试设备与集成的软、硬件接口,测试中每一步都进行详细记录,测试过程中发生问题填写现场问题处理单,明确问题处理意见,有关人员签署后才能继续开展测试工作。 一轮调试完成后,形成测试记录表以及问题处理表,并进行归档。一轮测试完毕后,修复缺陷后再开始新一轮的联调测试,完善各分部与集成的协调运行机制,直至达到交付要求。 2.1.3系统组成及配置要求 (1)柱体 形状:空心圆柱体; 规格:地上部分规格为Ф300mm*3640mm; 材质:Ф300mm不锈钢圆管; 烤漆:白色单组份汽车漆。 (2)声光警示系统 可视距离:≥1km;工作温度:-20℃~+65℃;工作湿度:≤98%;电源:DC12V电源1路;1级报警:蓝色灯1路;2级报警:黄色灯1路;3级报警:橙色灯1路;4级报警:红色灯1路。 (3)气象监测系统 风速测量范围:0~60m/s;分辨率:≤0.1m/s; 风向测量范围:0~360℃;分辨率:≤1°; 气温测量范围:-52~+60℃(-60~+140°F);分辨率:≤0.1℃(0.1°F); 湿度测量范围:0~100%RH; 分辨率:≤0.1%RH; 气压测量范围:600~1100hP;分辨率:≤0.1hPa。 (4)数据采集控制器与激光水位计一体机 水位测量范围:5~1000cm; 水位准确度:±5mm; 水位分辨率:1mm; 数据采集频率:1Hz; 可定时主动推送水位计数据和告警状态。 (5)太阳能供电系统 1)太阳能充电控制器 系统电压:12V/24V自适应; 系统电流:≤20A; 太阳能输入电压:≤55V。 2)蓄电池 额定电压:12V; 额定容量:≥100Ah。 3)太阳能电池板 功率:≥100W; 工作温度:-45℃~85℃; 额定电压:18V。 (6)通信系统 1)通信模块 ①支持移动4G/3G/2G、联通4G/3G/2G和电信4G; ②数据接口:RS232、RS485; ③工作电压:DC9~36V; ④工作温度:-25℃~+75℃; ⑤存储温度:-40℃~+85℃。 2)物联网卡 含数据传输流量,保障现场监测数据实时传输。 (7)四色隐患风险标识牌 材质:304不锈钢烤漆; 蚀刻内容:蚀刻红、橙、黄、蓝四色警戒值和相应说明; 抗风能力:≥12级。 2.1.4建设选址 (1)确定项目岸段的警戒潮位值 根据2017年原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发布的警戒潮位值及重点岸段,确定潮州市饶平岸段的各等级警戒潮位值,如表所示(单位:厘米;基准面:1985国家高程基准)。
备注: 1.核定值(珠江基面)=核定值(1985 国家高程基准)-74.4厘米; 2.核定值(1956 黄基)=核定值(1985 国家高程基准)- 15.8厘米。 图2-3 粤东警戒潮位核定结果示意图 (2)叠加综合分析 对海洋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及有助于灾害防治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开展综合分析。 (3)选址原则 智能式隐患风险预警标识物布设选址应从核定岸段重要性等级出发,以重要岸段为主,兼顾一般岸段,同时考虑核定岸段范围内行政区域划分、当地承灾体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优先在交通较为方便、利于附近人员明显看到标志、警示作用强的位置。确定了大致安装区域后,警戒潮位标志物的选址应选择在易发生洪涝、风暴潮等灾害的河涌、河口、海岸、旅游景点、商业区、工业区、人员密集区、采油平台、桥梁、河岸、海岸等位置,尤其是河口、海岸、旅游景点等区域最佳。 选址时必须选择基础稳固的位置,如已建成的码头壁面、已经完成硬化处理的海岸线、防波堤等,有稳固的基础安装警戒潮位标志物有利于标志物的长期保存且不易发生沉降,保证警戒潮位值不偏离。可结合现有感潮河段上的重要水闸。 (4)选址依据 辖区重要沿海岸段内,隐患风险标识设施设置稀疏,难以满足重点防御区风暴潮等灾害风险管控及灾时现场监测告警的需求,对沿海居民、渔民及企业单位构成潜在风险。为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在灾害发生时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和警报,本项目将针对容易发生洪涝、风暴潮灾害的河涌、河口、海岸、旅游景点等近岸区域,优先选择交通较为方便、利于附近人员明显看到标志、警示作用强的位置,选址建设智能式隐患风险预警标识物。 (5)平面高程测量 采用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相结合的方式、确定警戒潮位现场标识物布设点的平面位置坐标和各级警戒潮位值对应的高程信息。高程控制测量采用GNSS-C级静态测量,再利用广东省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经转换得到警戒潮位警戒基面(1985国家高程基准),基本技术规定应符合如下要求:
(6)选址分布 潮州市智能式隐患风险预警标识物共2套具体布设情况如下表:
2.1.5布设 布设方式采用埋设式进行,将标识物底部埋设在地面以下。埋设主体标识物时应采取相关防沉降措施,遵循先勘察后施工的原则,详细勘察埋设地附近土质情况、承载力大小、地下水位情况等水文地质条件,做好主体标识物垫层设计。 2.2重点防御区警示设施 在潮州市布设50套智重点防御区警示设施,逐步降低海洋灾害风险,形成海洋灾害隐患监测体系。 2.2.1系统组成 重点防御区警示设施,由标识柱和标识牌组成,可设立在最低点淹没入口或重要路口位置。标识柱带有刻度,分别标注红、橙、黄、蓝四色区间值,标识牌附有淹没深水范围和应急避险路线图、警戒标识说明等版面。设计样式及应用场景效果如下图所示。 图2-4 重点防御区警示设施示意图 2.2.2设备配置及要求 (1)规格:2230mm*2900mm; (2)骨架:304及以上材质不锈钢方管; (3)架外包规格:1.2mm; (4)烤漆:304及以上材质不锈钢板材质烤漆; (5)配置:UV喷画及立体字,配备标尺。 2.2.3建设选址 (1)选址原则 重点防御区警示设施主要考虑设置在区域人口密集区域内(即城镇社区、公园、学校等),并选择醒目位置。 (2)资料收集和统计 收集潮州市范围内已有的隐患风险标识物数据,包括位置、现状情况、破损情况等;收集整理潮州市范围内沿海岸段的警戒潮位值和核定材料,以及地理环境、地质条件、气候条件、交通状况、防潮能力、历史潮灾等数据资料;统计分析试点地区风暴潮灾害过程逐时潮位记录表、风暴潮灾害损失统计表、可能最大风暴潮淹没范围及水深分布图、不同等级强度(特重、严重、较重、一般、较轻)风暴潮淹没范围及水深分布、沿海风暴潮灾害危险性等级分布等相关成果,结合海洋灾害风险区划重点防御区,确定现场标识物设置选址范围。 (3)选址分布 潮州市重点防御区警示设施共50套,具体布设情况如下表:
(4)布设 布设方式采用埋设式进行,将标识物底部埋设在地面以下。埋设主体标识物时应采取相关防沉降措施,遵循先勘察后施工的原则,详细勘察埋设地附近土质情况、承载力大小、地下水位情况等水文地质条件,做好主体标识物垫层设计。 2.3海洋灾害隐患点监测 2.3.1系统概述 基于RTK、无人机或机载LiDAR设备对潮州市4处海洋灾害隐患点进行监测,每个隐患勘察次数为1次。形成隐患点勘察数据集、隐患点三维模型、隐患点三维点云以及分析报告各1份。 2.3.2监测流程 以潮州市范围内的重要承载体(海堤)三级隐患点(区)或可能造成重大灾害影响的隐患点(区)为重点,选取典型隐患点,开展隐患点淹没、越浪、漫堤(滩)以及承灾体受损情况监测。强化灾害风险提示水平,提升区域灾害防治能力。 (1)建立隐患监测台账 结合潮州市海洋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建立海洋灾害隐患监测台账,详细登记海洋灾害隐患点(区)基本情况,明确风险隐患监测责任主体,实现隐患清单管理、监测标准化管理。 (2)资料收集整理 收集整理潮州市辖区海洋灾害隐患点、海洋灾害应急预案、示范区避灾点、海岸防护工程、气象水文、风暴潮灾害、社会经济等相关资料。 (3)断面监测 针对潮州市海洋灾害隐患点开展断面监测。在现有潮州市海洋灾害普查成果的基础上,对隐患等级较高的重要点位对其首、末、中段三个以上的点位进行坐标及高程测量(其中必须包括一个沉降最低点的测量),海堤测得的坐标,还需与遥感图件进行比对,如有较大偏差,则需核实或重新测量。测量完成后及时对测量区域进行拍照、录像,进一步计算隐患等级,保持数据现势性。对海堤整体进行三维激光雷达点云测量,测量完成后处理得到三维点云和三维模型,更加直观的展示海堤隐患点情况。 2.3.3分布情况 潮州市隐患点监测共布设4处,布设情况如下表:
3.质量要求 本项目服务质量具体要求如下: 3.1海洋生态灾害预警能力提升 (1)中标人应参照《全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总体方案(2021-2025)年》附录中的各项技术要求、《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等规范性文件以及《海洋调查规范》《海洋监测规范》等国家标准,开展预警监测工作。 (2)中标人须配备开展检验检测所需的全套仪器设备,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需通过国家法定计量检定单位检定校准合格并有效期内。 (3)中标人需开展全过程质量控制,并形成质量控制相关材料,确保数量质量及量值可溯源。 (4)测绘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国家、行业有关标准规范要求。 (5)测绘项目成果应严格落实成果质量审查措施,确保成果满足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有关规定。 3.2海洋灾害隐患监测与重点防御区警示设施建设 (1)硬件设施及标识物必须为合格产品,产品质量达到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或者其他相关规范标准,中标人提供硬件设施及标识物时应当提供相关的合格证明等材料。 (2)中标人应保证硬件设施及标识物是全新未使用过的合格产品,且完全符合本采购项目中智能式隐患风险预警标识物和重点防御区警示设施建设需求的质量、规格和性能等参数要求。在硬件设施及标识物质量保证期内中标人应对由于设计、工艺或者材料的缺陷而发生的任何不足或者故障负责。 (3)测绘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国家、行业有关标准规范要求。 (4)测绘项目成果应严格落实成果质量审查措施,确保成果满足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有关规定。 4.其他要求 4.1培训要求 中标人应通过厂家培训(必要)、现场集中培训(必要)、远程线上培训(按需)等方式组织对采购人进行必要的培训,培训次数不少于2次。 通过培训,使采购人管理和维护人员能够掌握本工程各种新型仪器设备工作原理,具有较好的掌握仪器设备管理、操作使用、维护、维修和故障诊断及中小故障的排除等能力。 4.2 售后运维服务要求 针对硬件设施及标识物,中标人需开展运行维护,主要内容完成现场巡检维护和设备功能测试工作。运维服务每季度开展1次,共4次。维护内容包括: (1)完成设施基建、标体,以及激光水位计、气象仪与声光警示灯等各种设备的清洁维护;检查设施各金属结构件的腐蚀现象,设备外观及接头状态,若出现污损,则及时进行清洁与更换。 (2)完成智能式隐患风险预警标识物各设备功能测试,对采集系统、通讯系统、供电系统、安全系统检查和维护,续交通讯费用,确保设备每天正常运行。检查预警颜色(蓝、黄、橙、红)是否清晰鲜明,检查标志物灯光在相应预警潮位测试过程中能否及时亮化相应的预警颜色。 (3)查看智能式隐患风险预警标识物周边区域地面沉降情况和标志物高程信息复核。 (4)对新建的警戒潮位现场标识物开展周边区域地面沉降情况查验,复核标识物高程信息,检查标识物外观等,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必要时将对主体标识物进行沉降监测,在标识物埋设地附近设置不受其影响的观测点,定期测量观测点标高。 注:本项目的核心产品为:智能式隐患风险预警标识物。 |
||||||||||||||||||||||||||||||||||||||||||||||||||||||||||||||||||||||||||||||||||||||||||||||||||||||||||||||||||||||||||||||||||||||||||||||||||||||||||||||||||||||||||||||||||||||||||||||||||||||||||||||||||||||||||||||||||||||||||||||||||||||||||||||||||||||||||||||||||||||||||||||||||||||||||||||||||||||||
说明 |
打“★”号条款为实质性条款,若有任何一条负偏离或不满足则导致投标无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