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区位
龙洞凤凰片区位于天河区北部,范围北至天河区界、南至龙洞北路、东至凤凰山森林公园、西至龙眼洞森林公园。龙洞凤凰片区是天河北、东、西三向门户入口,火炉山、龙眼洞、凤凰山“三山”环抱,是天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块“拼图”。

地块区位示意图
二、工作范围
控规调整范围北至天河区区界、东至凤凰山、南至龙洞北路、西至龙眼洞森林公园,面积597.64公顷。

项目地块与城市设计工作范围示意图

广州市规划管理单元控制性规划导则
三、人员配置要求
(一)为使本项目按质、按量、按时及有序实施,投标人针对本项目必须成立一个完善和稳定的管理团队:
(1)项目负责人,需具备高级工程师职称或取得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或注册城市规划师)证书;
(2)项目组成员(不含负责人)需涵盖在城乡规划(含城市规划、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学(含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经济学、风景园林、交通工程(含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的专业范围内,并且同时具备中级或中级以上工程师职称、注册城乡规划师(或注册城市规划师)证书。
(二)在项目推进期间,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省时间,乙方须派不少于1名专人至甲方指定办公处驻场办公,协助有关工作并负责沟通协调解决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四、工作内容与技术要求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
1.现状调研
(1)现场踏勘
对工作范围内现状建设、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产业及经营情况等进行现场踏勘。
(2)数据信息收集整理
收集整理工作范围内的土地权属、规划许可、历史用地审批、现状建设规模、规划管理动态、相关项目资料等基础数据。
(3)现状分析
根据现场踏勘、基础数据收集整理、相关项目梳理等工作,对现状建设情况进行整体分析,为本次工作提供支撑。
2.发展定位研究
(1)相关规划、政策解读
梳理并落实上层次规划要求,落实国家、广东省、广州市的相关政策要求,整理分析其他相关规划情况,为本次工作提供依据。
(2)案例借鉴
收集并研究类似地区规划建设案例,包括定位、功能、规模等内容;借鉴成功经验,增强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
(3)功能定位
根据相关规划要求,结合地区发展条件及案例经验,分析项目及周边地区的发展机遇,确定项目的功能定位。
3.用地功能布局
基于现状调研及发展定位研究,结合地块的土地收储进度及难度,规划用地布局与规模,合理确定用地性质;明确用地的开发强度、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高度等控制性指标要求。
4.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以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品质化为目标,在现行控规的基础上,结合规划布局与开发强度,对项目建设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预测及研究,确定设施的种类、数量、规模和布局。
5.道路交通规划
落实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交通设施专项规划等的相关要求,同时结合交通影响评估的优化建议,明确规划范围内道路红线、道路系统、交通设施等规划内容。
6.控规修改论证报告
根据上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规委会(或区规委会)、市政府(或区政府)的相关要求,编制控规修改论证报告,提出项目整体概况、规划优化深化说明、申请修改的内容、修改前后对比、修改影响分析、提请审议的内容等,全面深入论证本次控规修改工作。
7.控规上网文件
规划成果的数据文件需符合《城乡规划“一张图”成果制作规范(试行)》等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成果上网规定的相关要求。
8.规划批前公示图纸设计制作
控规调整阶段需要设计制作规划批前公示图纸1套,向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送审报批工作使用,具体要求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审查意见为准。
(二)城市设计方案
在城市规划或总体城市设计的指导下进一步提炼地区城市景观要素,重点塑造区域特色,研究确定空间总体形态,深化完善结构功能布局、空间形态组合、景观环境设计、建筑形象塑造等要求。
充分考虑本项目业态功能需求、各类用途空间组合、空间景观效果,形成功能布局合理、交通流线顺畅的总平面方案。
结合功能布局模式、交通条件、活动需求,建立整体空间架构,合理安排建筑空间组合,包括建筑形态、体量、高度、位置等,重点考虑地标建筑设计,整体打造活力的空间层次和丰富的形态肌理,形成特色城市空间。
(三)专项评估
1.交通影响评估
(1)现状交通问题分析
对项目周边交通现状进行调查,并对现状交通问题进行分析及总结。
(2)既有规划成果分析
梳理分析既有相关规划,重点对周边路规划方案进行分析,作为研究、分析的基础。
(3)交通需求预测
根据地区交通规划,对研究范围内各类交通需求进行分析与预测。
(4)交通影响评估
地块的开发规模需与交通承载力相匹配,在交通需求预测的基础上,对项目的经济性和可实施性进行评估,注重地块对外出入的衔接、转换及内部交通的组织等。
(5)优化建议
通过切实可行的交通改善措施,落实项目内道路的连接及交通转换,加强项目内部与外部交通系统的衔接,改善和疏解地区交通。
2.环境影响评价
完成环境影响篇章申报方案的策划、指导以及相关的咨询工作。对规划区内现有企业及环境风险源的现场调查,对现有企业的污染情况进行调查、汇总等。委托有资质监测单位完成规划区环境现状监测工作,取得有效的监测报告。按照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标准编制完成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项目环境影响篇章。
3.市政基础设施专章
对接上层次专项规划,结合市政公用设施影响评估的优化建议,在预测未来市政基础设施需求的基础上,合理规划范围内给水、供电等市政工程管网布局。
4.海绵城市建设专章(含洪涝安全评估)
根据广州市关于加强和规范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指示,传导上层次规划要求,系统性提出规划范围内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和策略。
为落实城市内涝治理要求,提升城市品质,最大限度减轻城市内涝灾害影响,根据《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穗字〔2020〕10号)、《广州市城市开发建设项目海绵城市建设——洪涝安全评估技术指引》等文件要求,本项目包含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洪涝安全评估,重点评估地块所处区域的洪涝风险等级,并结合地块建设用途进行选址适应性分析;明确建设项目所在排涝片区的规划标准,落实区域排水防涝设施及建设项目排水防涝设施的控制指标。
5.历史文化遗产普查和评审
根据广州市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办法、历史文化遗产普查、五普等相关要求,在项目地块范围内,对现有建筑及构筑物进行文化遗产线索调查并对建筑价值进行评估;并协助开展成果送审及报批相关工作。
6.城市树木保护专章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19号)、《广州市绿化条例》等有关文件要求,做好树木保护,最大限度避让大树,按规定编制树木保护专章。确实需要迁移树木的,按照尽量少迁的原则,优化施工方案有效保护树木,并按广州市最新相关规定进行报批。
7.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全面收集并认真审阅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相关资料,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文件: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相关规划与标准规范;政府相关工作文件;工作实施方案;同类或类似项目决策风险评估资料等。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明确项目在社会稳定风险方面的可行性,编制评估报告。
(四)配合服务
配合甲方及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制作与项目相关的会议汇报文件、公示文件、市规委会(或区规委会)材料及上报市政府(或区政府)的材料等。
(五)其他
本次项目工作内容不含实体模型制作,若有相关部门审查需要,需另行委托收费。
五、工作组织
规划工作拟完成时间约8个月,具体时间安排详见下表。如因不可预见因素影响,则工期相应顺延。
工作计划及时间安排
阶段
|
工作内容
|
时间安排
|
前期工作及现状调研
|
制定工作大纲;起草、签订合同
制定现状调查工作方案
现场踏勘,基础资料收集、整理
|
1个月
|
初步方案阶段
|
组织开展重点问题研究和城市设计概念方案,并进行初步成果汇总
|
2个月
|
初步方案交流和方案成果深化
|
专家评审阶段
|
在城市设计概念方案成果基础上,开展城市设计深化工作
|
3个月
|
根据城市设计深化方案,开展控规中期成果编制
|
中期方案汇报和成果审查
|
根据中期汇报及部门意见修改完善后形成专家评审成果
|
专家评审汇报
|
报批成果阶段
|
根据专家及审查结果,修改完善编制正式成果
成果公示
提交规委会审议
修改完善提交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批
|
2个月
|
六、工作成果要求
项目成果必须符合本任务书规定,同时符合广州市关于控规修改的技术要求,充分实现本次规划工作的预期目标。
各部分成果均需包括说明书(文本)及设计图纸,具体内容需包含且不限于本任务书对各部分的内容要求。说明书(文本)及设计图纸均制作计算机文件;说明书(文本)采用word、ppt或pdf格式文件;设计图纸成果采用dwg或jpg等格式文件,与规划管理系统文件相衔接。
七、工作费用
根据本项目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深度,按照《广东省城市规划收费标准的建议》(行业指导价)计算工作经费,根据工作深度及难度,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经反复测算校准,多次调整和压减开支,总费用为人民币捌佰叁拾柒万元整(¥8,370,00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