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内容及要求
一、项目概况(采购标的)
2022年2月25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2〕7号)提出,实景三维是国家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为数字中国提供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分析基础,是数字政府、数字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数据资源和生产要素。
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22〕14号),提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要求“坚持数据赋能。建立健全数据治理制度和标准体系,加强数据汇聚融合、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促进数据依法有序流动,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和管理服务效率,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2022年,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实景三维福建建设的通知》(闽自然资办发〔2022〕22号),要求“到2025年,完成全省地形级实景三维建设,各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完成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城市级实景三维建设,30%以上的县(市、区)启动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城市级实景三维建设,按需开展部件级实景三维建设,初步建成省市县多级实景三维在线与离线相结合的管理服务系统,支撑政府决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
2023年5月29日,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印发了《实景三维福建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要深刻认识实景三维福建建设的重要意义,着力构建“全省一盘棋”格局,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推动数据汇集融合利用;加快推进实景三维福建建设,夯实数字福建建设的数据基础。
为贯彻落实国省两级实景三维建设决策部署,三明市自然资源局加快推进实景三维三明建设工作,进一步丰富三明市自然资源数据资源,保证数据服务需求,提升自然资源管理、耕地保护等各业务部门精细化管理与辅助决策水平。通过构建“地上地下、空天一体”并相互关联的自然资源数据底板,推动三明市物理空间数字化和各领域数据、技术、业务融合,提高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三明市信息化应用的服务能力,推动信息资源共享与更新,为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夯实基础。
二、技术和服务要求(以“★”标示的内容为不允许负偏离的实质性要求)
(一)实景三维数据生产
1.城市级实景三维MESH模型
(1)基本要求
需获取优于0.03米分辨率的倾斜摄影影像数据,构建覆盖三元区城镇开发边界及周边区域的城市级实景三维MESH模型,任务面积约106.75平方千米。
(2)影像质量要求
影像应清晰,层次丰富,反差适中,色调柔和,应能辨认出与地面分辨率相适应的细小地物影像,能够建立清晰的立体模型,满足外业测量和内业判读的需求。影像上不应有云、云影、烟、大面积反光、污点等缺陷。像点位移一般不应大于1个像素,最大不应大于1.5个像素。
(3)像控测量
①像片控制点的目标影像应清晰,易于判读刺点和立体量测,同时高程起伏较小、常年相对固定且易于准确定位和量测的地点。像片控制点连线应完全覆盖成图区域,且全部布设平高点。
②像控点布设间距设置约300-500米。
③使用GNSS/RTK测量技术,满足《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标准》(CJJ/T73-2019)关于图根点施测的规定。
(4)空三加密要求
空三加密作业规范,其精度应满足《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GBT23236-2009)》的要求。
(5)其他要求
①精度要求:平面位置中误差要求优于0.2米、高程中误差要求优于0.5米。
②无遮蔽的建筑要素模型应主体完整,轮廓清晰。相邻建筑物间距小于1米、屋檐下或存在阴影等遮蔽的建筑物模型,允许存在少量建筑物“粘连”现象。
③无遮蔽的交通要素模型、场地模型应主体结构完整,轮廓清晰。
④对于存在阴影、植被等遮蔽的模型,允许存在少量“粘连”现象。
⑤无遮蔽的水系要素模型应主体结构完整,轮廓清晰,水面无漏洞、过渡平滑。
⑥对于电线杆、灯柱、塔吊、树木等支架细小的地物或栅栏、栏杆、电线塔、广告牌、单独站牌等地物,允许三维模型成果表达不完整。
⑦三维模型成果的纹理应关联正确,并且纹理影像应清晰、信息丰富、反差适中、颜色真实,色彩基本平衡。对于纹理影像模糊、颜色不均匀、不合理悬浮物及不正常的结构等情况,需对纹理影像进行处理。
2.城市三维模型(LOD1.3级)
(1)基本要求
基于城市级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综合利用国家层面配套提供的0.5米分辨率立体影像、市级采集的倾斜摄影影像、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等数据成果,构建覆盖三元区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的城市三维模型(LOD1.3级),任务范围面积约106.75平方千米。
(2)模型构建标准
基底面积大于12平方米且高度大于3米的建筑物全部表示、任务区内标志性建筑物。
(3)平面位置精度
平面位置中误差2.5-3.75米。
(4)高程位置精度
高程中误差0.5-4米。
(5)高度精度
高度小于30米(含)的建(构)筑物,三维模型高度(三维模型顶部到基底面的垂直距离)与实际高度(建(构)筑物顶部到基底面的垂直距离,不含顶部建筑附属设施)之差与实际高度的比值不应大于10%。高于30米的建(构)筑物,三维模型高度与实际高度之差不应大于3.0米。高度值取位至0.1米。
(6)精细度
①普通建筑物:基底面大于(含)1.5米的凹凸变化应正确表示;顶部大于3米的高度变化,当变化部分基底面积大于12平方米时,高度变化应正确表示。
②标志性建筑物和构筑物:正确表示整体形态,外立面和顶部的细节无需表示。
3.城市级基础地理实体
(1)基本要求
以1:500、1:1000大比例尺数字线划图数据为主,以全国国土调查年度变更数据、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等数据为辅,结合0.03米分辨率城市级实景三维MESH模型,生产覆盖三元区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的城市级基础地理实体数据,任务范围面积约106.75平方千米。根据现有1:500、1:1000大比例尺数字线划图数据情况,城市级基础地理实体生产方式共分为3种:基于存量大比例尺数字线划图数据的实体转换生产,面积约9.39平方千米;基于存量大比例尺数字线划图数据的实体转换更新生产,面积约97.36平方千米;实体采集生产(全新采集),约19.69平方千米。
(2)数据结构
城市级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分层、分类代码及属性项定义按照《福建省基础地理实体数据规范》执行。
(3)实体粒度
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的粒度要求应符合《基础地理实体分类、粒度及精度基本要求》中的相关规定。
(4)数据精度要求
内容 |
覆盖范围 |
数据精度 |
城市级基础地理实体数据 |
覆盖三元区城镇开发边界范围,任务范围面积约106.75平方千米 |
由1:500DLG数据转换生产:平面位置中误差0.3-0.4米,高程中误差0.2-0.7米; 由1:1000DLG数据转换生产:平面位置中误差0.6-0.8米,高程中误差0.2-1.5米; 采集生产:平面位置中误差0.3-0.4米,高程中误差0.2-0.7米 |
(5)属性精度
基础地理实体属性数据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分类代码应符合《基础地理实体分类与代码(试行稿)》、《福建省基础地理实体数据规范(试行稿)》的规定。
②空间身份编码应符合《新型基础测绘与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文件-3基础地理实体空间身份编码规则》的规定。
③基础地理实体属性表结构、属性项的名称及定义、属性约束、类型与值域等相关定义应符合《福建省基础地理实体数据规范》附录B、C的规定。
4.实景三维数据生产周期
(1)试点区域数据生产: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作为试点区域(城市三维模型与城市级基础地理实体建设面积均不小于5km²,城市级实景三维MESH模型建设不小于30km²),按相关技术要求进行数据生产;
(2)第一期数据生产:第一期数据生产与试点区域数据生产累计完成33.32km²城市级基础地理实体建设、106.75km²城市三维模型(LOD1.3级)建设和106.75km²城市级实景三维MESH模型建设。其中城市三维模型建设应于2024年10月31日前完成数据生产,城市级基础地理实体与城市级实景三维MESH模型建设应于2025年1月31日前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检验。
(3)第二期数据生产:按相关技术要求,对剩余的城市级基础地理实体建设(共73.43km²)进行数据生产,并于2026年1月31日前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检验。
(二)数据管理系统建设
管理系统建设的内容包括数据管理系统和运维监管系统的建设,结合实施方案和数据生产进度逐步推进,且支持国产自主研发数据库。
1.成果数据管理系统建设
数据管理系统功能主要包括数据检查、数据处理、数据库目录管理等12个功能,具体内容如下:
(1)数据检查
数据检查主要提供基本检查、图形检查、逻辑检查、实体管理检查、检查方案管理、批量检查,检查报告管理等功能。
(2)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格式转换及实体数据编辑等功能。
(3)数据库目录管理
数据库目录管理主要包括数据库目录编辑与配置、实体数据库初始化等功能。
(4)数据入库
数据入库主要包括实体数据入库、场景数据入库、缓存数据入库、元数据入库、原始数据元数据入库等功能。
(5)实体关系
实体关系数据导入主要实现支持创建工具模型,导入生产好的实体关系。
(6)元数据管理
元数据管理主要包括元数据标准管理、元数据管理等功能。
(7)实体数据查询统计
包括数据加载与地图浏览、属性查询统计、空间范围查询统计、实体关系查询与浏览等功能。
(8)实体数据导出
实体数据导出主要包括选择对象导出、选择对象范围导出、绘制范围导出、上传范围导出、按属性筛选导出、源数据实体数据导出等功能。
(9)实体数据更新
实体数据更新主要包括更新包更新实体、追加/替换更新、实体历史管理等功能。
(10)三维数据更新
三维数据更新主要包括倾斜更新、模型更新及三维缓存更新等功能。
(11)系统配置
系统配置主要包括备份与恢复、系统日志及系统配置等功能。
2.服务发布与管理
服务发布与管理主要包括地图服务发布、场景服务发布、实体服务发布等功能。
3.运维监管系统建设
运维监管系统建设主要包括了系统运维监管、服务运维监管。
(三)在线应用系统
1.三维在线应用系统主要提供实景三维数据成果、汇聚最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等别、永久基本农田、现有耕地等业务数据整合的数据浏览。系统提供二三维整合的数据展示,支持海量点、线、面传统二维矢量数据在三维场景中的可视化表达,支持大规模三维矢量数据的三维符号化表达。
2.数据浏览
(1)目录挂接
系统提供外部数据集成能力,可集成现有标准地图服务到系统中,支持用户的各类空间服务以目录形式展示,允许用户根据资源的不同类别进行分类和导航。用户可以轻松选择感兴趣的资源类型,如基本农田数据、基础地理数据、卫星影像等。
系统支持目录结构和图层分组的自定义,以实现对现有数据的分类管控。
(2)二维数据加载
提供二维数据加载与浏览功能,支持加载OGC标准的二维地图服务(WMTS、WMS等),系统会快速处理并把二维要素叠加展示到三维环境中,实现二、三维数据的一体化展现。
系统支持多个二维图层叠加显示,实现多层次地理信息的融合展示。这使得用户能够同时分析多种地理数据,为更全面的理解提供支持。
(3)三维数据加载
实现在数字地球上加载三维地形数据和三维模型数据,用户可以自定义三维数据的显示样式和三维数据图层的可视性,系统加载的三维数据可以进行高性能渲染,以实现流畅的三维模型和地理数据浏览。用户可以旋转、缩放和平移以查看数据的不同角度和细节。
(4)物联感知数据加载
物联感知数据加载与浏览功能允许用户集成和可视化来自物联网设备的实时数据,以增强对三维环境的理解和分析。该功能可以实时加载来自各种物联网设备的数据,包括传感器、摄像头、GPS设备等,加载的物联感知数据可以与地理信息关联,用户可以在三维环境中准确定位这些数据,从而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空间分布和关联性。
3.常用工具
(1)浏览工具
为实现三维场景和实景三维的浏览效果和操作方便性,系统提供一系列通用的浏览功能。
(2)属性识别支持二三维要素的快速识别,以三维要素为例,通过“识别”按钮,点击三维模型,选择的模型会高亮显示,同时弹出属性面板,显示该选中模型的属性信息。
(3)底图切换
通过底图切换方便数据浏览和理解,系统支持在线调用各种三维底图服务,包括天地图影像地图、天地图矢量地图等底图服务的切换,能够支持底图服务扩展。
(4)图层控制
为了图层和三维场景展示效果,系统可对目录资源图层的可见性、顺序、透明度等属性进行管理,可以使用关键词进行资源搜索,以便快速找到所需的资源。
(5)测量工具
实现地图空间距离测量、贴地距离测量、水平面积测量、贴地面积测量、角度测量、高度差测量、三角测量和坐标测量。
(6)飞行漫游
提供飞行路线的增加、修改、删除、查看、播放、停止以及属性设置功能。提供“沿线飞行”和“漫游飞行”两种飞行功能,“沿线飞行”是定制飞行路线后,调整飞行高度、视角等参数;“漫游飞行”则是针对已经设定好的飞行路线进行飞行播放,支持对飞行路线的编辑、删除操作。
(7)地名定位
与地名地址数据进行集成,在地名地址数据的支撑下,支持根据地名关键字搜索专题信息,定位到指定位置。
(8)政区定位
提供三明市政区数据的管理和维护,逐级显示政区信息,提供政区的查询,实现政区位置的快速定位。
(9)分屏比对
提供一屏内显示多个地理场景,支持多个场景的统一定位显示,辅助快速对比不同场景的差异情况,包括双屏三维对比与二三维对比。“三维对比”,双屏同时加载三维场景,可对同一地点的场景进行对比。
(10)标注
提供绘图工具,支持绘制点,线,多边形,箭头,矩形,支持简单三维模型的绘制和标注。
(11)输出
提供地图的输出功能,以方便用户使用。
地图快照:截取当前范围内的三维窗口,可以JPG或BMP格式保存。
地图打印:对屏幕的三维窗口区域内的三维场景可以进行打印输出。
(12)书签
为用户进行集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书签能力,它用于保存当前用户所需的特定场景,点击书签,可定位到该场景,支持对书签的新建、编辑和删除操作。
4.分析工具
(1)光照分析
在某一日期,模拟某一高层建筑群对其北侧某一规划或保留地块的建筑、建筑部分层次的光照影响情况或光时数情况进行分析计算。通过拖拽时间,实现不同时间段的光照情况,并显示出阴影效果,支持自动播放功能。
(2)填挖方分析
填挖方分析常用于工程中计算挖掉的土方体积或者需要往一个坑中填埋多少体积的土或水泥,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填挖方后的效果。
(3)通视分析
通视分析需要用户指定观察点和被观察点,一个观察点可对应多个被观察点进行分析,一个被观察点只能对应一个观察点进行通视分析。分析结果输出线将沿着输入视线的可见与不可见部分进行划分,绿色表示可见,红色表示不可见。
(4)可视域分析
以观察点位置为圆心、以系统设定的半径值所构成圆形区域范围内基于观察点的视野阻挡状况,基于三维地形场景中的精确的地形高程信息,分析实际中所能见到的范围。
(5)剖面分析
剖面分析直观展示某一剖面的高程位置,横坐标及纵坐标。剖面图横坐标为线段长度,纵坐标为高程值,可展示剖面分析结果列表,实现分析记录进行高程及距离的批注。可用于研究区域的地势、地质和水文特征以及地貌形态、轮廓形状等。
(6)天际线分析
天际线是指天空与观察点周围的表面以及要素相分离的界线。天际线分析功能可以根据观察点,生成当前场景窗口中建筑物顶端边缘与天空的分离线。借助分离线可以直观发现不和谐的建筑体。天际线分析可以实际应用于城市规划设计中建筑物限高分析、分析建筑物对天际线的影响等。
(7)坡度坡向分析
坡度坡向分析用于计算栅格数据集中各像元的坡度值,及像元坡度面的朝向。在三维地形数据上指定任意范围,自动计算展示区域范围内坡度以及坡向情况,可以自定义设定坡度和坡向的标准值及渲染方式。通过渲染颜色和箭头指向,可以直观地查看地形起伏方向和起伏大小。
(8)淹没分析
淹没分析是基于三维场景的地形、DEM等数据,根据指定的最大、最小高程值及淹没速度,进行分析,动态模拟某区域范围内水位由最小高程涨到最大高程的淹没过程,模拟展示分析范围内淹没情况。
(9)开敞度分析
基于一定的观测半径,构造出一个“视域半球体”,从指定位置出发,分析当前位置可能影响视线或运动的障碍物,有助于确定当前对象是否被其他对象或结构所遮挡,从而影响到其可见性。
(10)限高分析
限高分析主要用于检测用地性质范围内的建筑是否超出编制单元中限高指标。通过选取编制单元区块,分析超高的建筑显示在结果框中,场景中根据编制单元轮廓和建筑限高属性生成盒子,建筑超高部分色高亮显示,使审查项目方案建筑限高的方式更加直观、立体。能够有效辅助城市规划管理人员协调好城市的空间需求以及城市中高层建筑物的空间布局关系,限高分析的应用在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又使得城市的高层建筑与周边环境达到相互协调,从而整个城市建筑从整体上具有了明确的节奏感和统一感。
5.实体可视化
地理实体是此次建设的重要成果,系统支持对实景三维三明中的地理实体成果进行导航和可视化。
(1)实体列表展示
支持按照空间位置和内容类别,展示符合条件的所有地理实体列表,结果以二维表格形式展示,支持对列表进行指定属性的排序,支持列表的分页展示。
系统提供对实体列表的多种查看方式,可通过相关连接,以二维图元、三维图元或实体关系方式展示地理实体。
(2)实体二维图元展示
地理实体具有二维形态,支持在系统中以二维图元的形式展示,即抽象成平面图形进行展示,二维展示时,可以通过二维样式和符号,如颜色、线条样式等,以便更清晰地展现地理实体的分布、关系情况。
(3)实体三维图元展示
地理实体同样具有三维形态,支持在系统中加载地理实体的三维模型进行展现,在三维模型上,用户可以自由控制视角,实现全方位、多角色的实体展示。
(4)实体关系展示
地理实体具有历史多样性和关系多样性,通过一个地理实体可快速定位与其关联的其它地理实体,实体关系展示功能可以显示出与该实体有关系的所有关联实体,并支持地理实体之间的跳转。同时支持实体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展示。
6.实体分析
(1)实体全文检索
支持基于实体的全文检索,通过关键字如地名、实体类型等进行查询,查询结果包括地理实体名称、实体分类名称、测取人、产生时间或其他定制化内容,并可在地图上进行定位展示。
(2)实体周边查询
支持获取中心点指定半径内的地理实体,通过设置分析半径,以格网为索引,快速串联各类实体数据,分析出实体附近的设施及周边环境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
(3)实体多语义查询
支持按地理实体的实体属性、实体类型、实体关系类型、范围等进行多语义查询查询,查询结果可在地图场景和查询结果列表中展现。
(4)实体统计
实体统计分为空间统计和分组统计,点击统计默认显示空间统计。支持按照实体分类、统计模式、统计字段、分组字段、行政区划等方式,进行实体统计。
7.耕地保护一张图
依托实景三维三明的建设成果,汇聚最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等别、永久基本农田、现有耕地等数据,集成“实景三维”、DEM等三维空间数据,形成全域覆盖、要素齐全、图数一体、及时更新的耕地保护三维立体“一张图”,并在此一张图数据基础上实现以下功能。
(1)提供耕地专题的图层管理,支持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等别的叠加展示和浏览。
(2)可绘制分析范围或导入外部范围数据,与永久基本农田、最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等图斑进行占用分析,展示占用情况。
8.物联网数据展示
实现基于通用协议接口的视频、传感器等设备的对接工作,并在地图上实现符号化定位,实时数据动态传输与展示。
9.应用集锦
(1)应用面板
提供外部实景三维应用的链接集成,所有基于实景三维成果的应用都可从应用集锦中进行导航跳转。
应用集锦展示实景三维相关热门应用、最新应用、行业应用等。
(2)应用详情
针对某个具体的三维应用,可查看应用详情介绍,同时开放公众访问的应用也可支持应用跳转。
(四)示范应用对接(投标人自行前往踏勘,以获取对接所需的所有资料。因投标人现场踏勘不充分或理解错误造成的报价失误,其责任由投标人承担,中标后不得任何借口增加合同价款或延长工期,投标人需对以上内容进行承诺,承诺函格式自拟。)
1.三明市防汛应急指挥平台对接
通过在线服务的方式提供地理实体服务,同时以离线服务的方式提供地形级与城市级实景三维成果。基于2米格网的DSM数据和城市三维模型,结合防汛平台淹没分析模型,能够精准计算出不同汛情情况下淹没范围、影响区域以及涉及的人口数量等信息,为三明市应急调度提供精准三维空间分析和资源可视化,提高防汛减灾调度指挥能力。
2.三明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对接
通过在线服务的方式提供地理实体服务,同时以离线服务的方式提供地形级与城市级实景三维成果,提升三明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三明市城市模块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3.三明市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对接
三明市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作为市一级数据中心以接口服务、文件服务等多种数据服务对接方式为全市其它部门提供跨部门的数据共享服务。本项目生产的实景三维数据成果将会利用二三维地图服务发布引擎实现符合OGC标准的地图服务成果,以服务(API)接口的形式进行数据汇聚。
(五)支撑环境建设
实景三维三明的成果数据与以往的平面数据成果不同,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运营顺利,需要考虑提供必要的硬件环境,以支持成果的存储和管理,系统应考虑如下的支撑环境:
1.硬件设施:依托三明市云计算中心,使用云计算资源替代传统硬件设施,为项目提供必要的计算资源、存储设备等。将提供稳定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支持项目运行所需的数据处理和传输。云资源需求表:
序号 |
名称 |
系统配置 |
数量 |
单位 |
备注 |
1 |
GIS服务器 |
CPU:16核2.4GHz 内存:32G 硬盘:500GB |
1 |
台 |
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发布 |
2 |
文件服务器 |
CPU:8核2.4GHz 内存:16G 硬盘:4T |
1 |
台 |
地图文件存储 |
3 |
应用服务器 |
CPU:8核2.4GHz 内存:16G 硬盘:500GB |
1 |
台 |
数据服务浏览门户 |
2.网络和通信与软件环境建设:为项目建设安装和配置稳定可靠的网络和通信设备,确保项目各方能够进行高效的信息交流和数据共享。项目部署在政务外网公用网络区,依托三明市云计算中心网络环境,提供网络所需的带宽和安全性,后期应用若需求更多带宽,将根据实际再进行网络调整。系统部署过程中所需的操作系统等复用现有资源,数据服务发布系统需拥有满足信创要求的二三维数据服务发布引擎1套。
★以上“二、技术和服务要求”的内容均为不允许负偏离的实质性要求,若有负偏离或未响应的按无效投标处理。
三、商务要求(以“★”标示的内容为不允许负偏离的实质性要求)
采购包1:
序号 |
参数性质 |
类型 |
要求 |
1 |
★ |
交货时间 |
从合同签订之日起至运维期结束 |
2 |
★ |
交货地点 |
三明市三元区崇桂新村86幢 |
3 |
★ |
交货条件 |
中标人按合同要求完成所有工作项,并提交全部成果文件,本项目所有数据成果必须通过具有检验资质的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质量检验。本项目数据管理系统、在线应用平台通过第三方测试上线试运行满一个月后,向采购人提出验收申请,并且通过由采购人组织的专家验收。 |
4 |
★ |
是否邀请投标人验收 |
不邀请投标人验收 |
5 |
★ |
履约验收方式 |
1、期次1,说明:中标人提出验收申请后,采购人于15个工作日内组织验收。 |
6 |
★ |
合同支付方式 |
1、2024年中标人完成试点区域数据生产并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检验,向采购人提供相应金额的正规发票且财政资金到位后,达到付款条件起15日内,支付合同总金额的21.00% 2、2025年底,中标人完成第一期数据生产并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检验;中标人完成数据管理系统、在线应用平台等项目所有建设内容并通过初验后,向采购人提供相应金额的正规发票且财政资金到位后,达到付款条件起15日内,支付合同总金额的26.00% 3、2026年底中标人完成全部建设内容并通过竣工验收,向采购人提供相应金额的正规发票且财政资金到位后,达到付款条件起15日内,支付合同总金额的26.00% 4、竣工验收后,运维期三年,中标人每完成一年度的运维工作并提供运维报告,向采购人提供相应金额的正规发票且财政资金到位后每年支付合同总金额的9.00%,三年合计支付合同金额的27%,达到付款条件起15日内,支付合同总金额的27.00% |
7 |
★ |
履约保证金 |
不缴纳 |
8 |
★ |
其他 |
合同支付方式:1、2024年中标人完成试点区域数据生产并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检验,向采购人提供相应金额的正规发票且财政资金到位后,达到付款条件起15个工作日内,支付合同总金额的21.00%;2、2025年底,中标人完成第一期数据生产并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检验;中标人完成数据管理系统、在线应用平台等项目所有建设内容并通过初验后,向采购人提供相应金额的正规发票且财政资金到位后,达到付款条件起15个工作日内,支付合同总金额的26.00%;3、2026年底中标人完成全部建设内容并通过竣工验收,向采购人提供相应金额的正规发票且财政资金到位后,达到付款条件起15个工作日内,支付合同总金额的26.00%;4、竣工验收后,运维期三年,中标人每完成一年度的运维工作并提供运维报告,向采购人提供相应金额的正规发票且财政资金到位后,达到付款条件起15个工作日内,支付合同总金额的9.00%,三年合计支付合同金额的27%。本招标文件中若有与此项不一致的,以此项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