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项目内容及要求
一、项目概述
主要内容为已申请规划未供地面积约3平方公里区域进行地震安全评估。
二、服务内容
1、总体纲要
工作依据及技术指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009年);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2019年修订版);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
《建筑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GB17741-2005);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大纲(试行)》(中震防函[2019]21号);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豫政办[2019]10号工作内容及技术思路:
(一)地震构造环境
1.调查与分析扶沟县产业集聚区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所在的区域(场地边界外围不小于150km范围内)的地质、构造、地球物理、物探、地震等资料;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工作,阐明:
①区域地震地质构造背景。
②域地球物理场特征。
③区域地形地貌特点。
④区域主要断裂带的基本特点及活动特征。
⑤区域主要地震构造带的特征。
⑥编制区域地震构造图(1∶100万)。
2.分析和调查扶沟县产业集聚区所在的近场区(场地边界外围不小于25km范围内)的地震构造及活动断裂,收集已有的资料,作必要的补充调查,综合分析断裂的活动性,进行第四纪地质、地貌调查,编制第四纪地质构造的剖面图及平面图,研究近场区地震活动与活动构造的关系,判定近场区可能存在的发震构造,阐明:
①近场地震地质构造背景。
②场地形地貌特点。
③近场主要断裂带的基本特点及活动特征。
④本部分工作提供下列图表:
编制近场区地震构造图(1∶20万),图中标出构造、ML≥2.0级地震中分布、活动断裂及活动时期。
(二)地震活动环境
收集与分析扶沟县产业集聚区所在的区域(范围同上)及近场区(范围同上)地震活动的时空特征及古地震、历史地震、仪测地震对工程场地的影响,阐明:
1.资料概况。
2.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特征。
3.地震活动时间分布特征。
4.划分地震区、带。
5.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及震源错动类型。
6.历史地震对场区的影响。
7.提供的图件及附件:
①区域Ms≥43/4级地震震中分布图和编制地震目录。
②域小震震中分布图及近场区地震震中分布图。
③地震区带划分图。
④震源机制解分布图。
(三)场地勘测
调查分析及测定扶沟县产业集聚区范围内的工程地震条件,为建立场地地震反应分析计算模型及进行场地地震地质灾害初步评价提供依据。
1.场地工程地质环境调查资料的收集。
2.场地工程钻探及取样。
3.测定钻孔土层剪切波速。
4.场地土动力性能测定。
5.确定场地土类型和进行场地类别划分。
6.场地工程地震条件评价。
(四)地震危险性分析
在区域及近场地震构造与地震活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区域地震构造特征及对地震统计分析的结果,在区域范围内,划分潜在震源区并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利用综合概率分析方法及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计算新县产业集聚区场地的基岩水平峰值加速度与基岩的场地相关反应谱。
(五)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与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
计算分析场地条件,按照场地类别,分别给出扶沟县产业集聚区拟规划的建筑物的设计地震动参数(阻尼比5%),供进驻场区的建设单位选择使用。
(六)地震地质灾害初步评价
分析地震动及断裂活动在扶沟县产业集聚区场地引起地震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程度。
1.调查场地是否存在岩体崩塌、震陷、滑坡等问题;评价对工程场地的影响程度。
2.评价地震动及断裂活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
3.工程场地地基地震沙土液化、软土震陷的可能性及程度评价。
(七)成果查询系统
1.依据场地工程地震条件,由查询系统给出建设工程所在场地的地震动参数,
并给出地震地质灾害初步评价结果。
2.成果查询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便,不依赖于第三方软件或服务,给出使用说明书。
3.完成要求区域内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编制,并通过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
三、提交成果
1.扶沟县产业集聚区工程建设项目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2.数据库及技术查询系统。
2、服务内容及要求:
2.1服务要求: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管理的规范、标准。
2.2服务地点:采购人指定地点。
2.3服务日期:100日历天
2.4验收:取得河南省地震主管部门的批复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