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老嘉山国有林场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招标文件
文档编号:202004250000005713 文档页数:64页 所需下载券:10
老嘉山国有林场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

采购内容及服务要求

1、项目名称:滁州市老嘉山国有林场2019年度中央预算内林业基本建设投资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

1.1建设规模:现有林改培3000亩

1.2项目要求:实施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运用森林可持续经营理念,采取目标树培育法,对项目区3000亩以马尾松、黑松、湿地松以及低质量的阔叶落叶等疏林地进行改培等措施、科学培育,通过调整树种组成,改善林分结构和林木生长环境,促进树木生长,增强林木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能有效地提高树木生长率,提高目的树种的产量和质量,形成近自然森林结构,发挥森林多重功能,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增加珍贵、大径材储备,维护国家木材安全。

1.3项目依据:——《关于做好2019年度中央预算内林业基本建设投资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准备工作的通知》林丰办[2019]2号

——《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3-2020)

——《安徽省2014年国家储备林划定成果报告》

——国家林业局《国家储备林划定办法》(办丰字〔2014〕43号)

——国家林业局《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林丰管字〔2013〕9号)

——《安徽省国家储备林划定设计调查技术方案》(2014年6月)

——《管店林业总场国家储备林划定成果报告》(管政〔2014〕76号)

——《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现有林改培技术规程》(试行)

——《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16)

——《安徽省苗木标准》(皖D/LY02-84)

——其它有关林业方针、政策、法规与规定等

  1. 建设方案

2.1 建设目标

此次主要通过现有林补植补造,提高国家储备林质量,增加珍贵树种及大径级材资源储备,以达到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结构性矛盾、保护种质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优化人工林树种结构、提高碳汇贮备的目的。同时探索国家储备林可持续发展模式。

通过该项目实施达到如下具体目标:

——完成现有林定向培育3000亩。

——项目实施完成30年以后,项目区每亩活力木蓄积平均可达12立方米以上,项目区活立木蓄积达到36000立方米以上。

——探索掌握珍贵用材树种生长发育规律,摸索配套的培育技术和管理模式,为进一步推进珍贵用材树种培育奠定基础。

——形成近自然森林结构,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培育大径材,延长森林经营周期,降低林分皆伐频率,提高森林生态效能,保护生物多样性。

2.2 建设规模与建设期

建设总任务3000亩,全部为现有林改培。

建设期2019-2020年

2.3 建设内容及进度

2.3.1现有林改培

滁州市老嘉山国有林场现有林改培共24个小班,其中:老嘉山分场2个小班,面积256亩,现树种为合欢和青桐;管店分场9个小班,面积 1550亩,现树种为湿地松、马尾松和黑松;卞庄分场13个小班,面积1194亩,现树种为马尾松、黑松、栾树及无患子等。主要是在这些林中空地进行补植麻栎、杜仲、薄壳山核桃、朴树、枫香等树种。

2.3.2林道、防火道(带)

维修林道2.5公里,用于作业车辆(运输车辆和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等作业车辆)出入。尽量利用现有道路基础,主要采取客土填筑,形成平整砂石路面。                                           

维修防火道0.3公里,主要对原有防火道进行适度拓宽和杂草灌木清理。

2.3.3宣传牌

为进一步提升场区职工及周边居民生态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对工程建设重视力度,扩大项目建设的影响,除常规宣传报道发动外,还应在小班相对集中且交通便利地段,设立工程建设公示牌,分别在管店分场和卞庄分场项目区树立宣传牌各1个。注明项目名称、性质、建设面积、建设时间、建设内容、责任单位、质量监督电话等内容。宣传牌均为砖砌混凝土结构,牌表面积2.5米×2米,厚度30厘米,宣传、警示、保护国家储备林。

2.3.4 进度安排

2019年秋季将完成对面积1327亩小班改培,主要内容是对小班进行杂灌清理、挖机整穴和补植造林任务。还剩下1673亩等到了2020年春季再进行补植补造等作业,随后进行项目自查验收,完善有关档案材料,迎接上级检查验收。

3.现有林培育技术

3.1现有林选择

本次储备林改培严格按照“国家储备林划定办法(试行)”办丰字[2014]43号要求,现有林选择从立地条件、规模相对集中连片、交通便利的林班小班进行作业。本次主要选择在马尾松、湿地松、黑松等大面积林中空地,采取在郁闭度0.2-0.5之间林分进行补植补种阔叶树种,通过培育形成针阔混交林,改善林分质量。

3.2 现有林调查

设计单位在项目承建单位的配合下,对拟实施国家储备林的小班进行现场调查,根据小班现状,拟定培育措施。

按照《安徽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调查记载各小班地类、权属、林种、优势树种(组)、年龄、胸径、树高、蓄积量等因子以及坡度、坡向、海拔、土壤、植被等立地条件因子等。

本次列入国家储备林实施改培小班,主要是对现有马尾松、黑松以及湿地松林分因环境变化、造林和经营不当、遭受自然灾害、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等因素影响,林分提前或加速进入生理衰退阶段,出现林木枯死、濒死、生长不良等现象,稳定性降低,生态防护功能退化甚至丧失,难以通过自然能力更新恢复的林分。对其林分进行补植补造人工干预措施,改善林分结构和生态环境,提高林分质量。

共选择24个小班,总面积3000亩。其中老嘉山分场2个小班,面积256亩,管店分场9个小班,面积1550亩,卞庄分场13个小班面积1194亩。

3.3树种选择

根据滁州市老嘉山国有林场实际情况,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通过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营造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优质高效多功能森林。麻栎是重要的乡土树种,在林场建场初期即有栽植,现存麻栎表现出良好的用材特性,生长较快,主干通直,干材比重大,个体可见胸径60厘米,40厘米左右更是多见。麻栎具备生产大径材潜力,在麻栎林经营方面有着丰富而成功的经验,亩蓄积可达20立方米以上。除麻栎之外,还有杜仲、薄壳山核桃等。

3.4种苗

     参照《安徽造林技术规程》及项目设计要求,根据树种、特性,并结合林木生长和立地条件现状,补植树种有麻栎和薄壳山核桃等苗木,补植总面积3000亩。老嘉山分场补植面积256亩,密度60株/亩,补造树种为麻栎,需苗量15360株;管店分场补植面积1550亩,其中补植麻栎、薄壳山核桃991亩,密度40株/亩,麻栎和薄壳山核桃各20株/亩,需苗量39640株,另外还有559亩,补植麻栎、薄壳山核桃,麻栎密度120株/亩,薄壳山核桃密度20株/亩,麻栎67080株,薄壳山核桃需苗量11180株,小计需苗量117900株苗木;卞庄分场补植面积1162亩,补植麻栎和薄壳山核桃777亩,密度40株/亩,麻栎和薄壳山核桃各20株/亩,需苗量31080株,补植麻栎和国槐及麻栎和朴树混交林373亩,密度均为40株/亩,需苗量14920株,小计需苗量46000株苗木;共计需苗量179260株苗木。其中,补植麻栎为1年生苗木,薄壳山核桃为2-3年的苗木,薄壳山核桃营养袋主要用于秋季对造林没有成活的苗木进行补植,苗木来源均为老嘉山国有林场自育苗,苗木质量均为Ⅱ级以上合格苗木。

3.5现有林培育的技术模型

项目建设方式为现有林改培,按照目标树培育法,通过综合抚育、补植补造等技术措施,逐步形成以珍贵用材树种为主的复层混交异林龄林分,达到提高国家储备林品质和实现可持续经营的目的。本次作业小班的目标树树种为麻栎、薄壳山核桃和杜仲等。

3.5.1  培育技术措施(模型)设计

   根据林分情况,设计2个培育技术模型:

模型号

模型名称

补植树种

补植密度(株/公顷)

苗龄

林地清理

整地方式

培育目标

PY1

针叶纯林改培珍稀树种

乡土珍稀阔叶树

600-2100

麻栎1年生薄壳山核桃2-3年生

 

清理杂灌

 

穴状

 

针阔混交异龄林

 

PY2

阔叶林改培珍稀树种

300-450

麻栎1年生、薄壳山核桃2-3年生

 

清理杂灌

 

穴状

 

阔阔混交林

 

 

3.5.2  各模型技术措施

 项目建设方式为现有林改培,通过补植补造技术措施,特别是对于现有林是马尾松、黑松、湿地松等纯林,及低质量的阔叶落叶的,要通过补植麻栎、薄壳山核桃、杜仲、朴树、枫香等树种的措施,使培育林分逐步形成复层混交异林龄林分,达到提高国家储备林品质和实现可持续经营的目的。通过林地调查的结果,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结合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立地条件,分小班描述目标树选择、修枝、补植、施肥、病虫害防治、林木管护等具体技术措施。

3.5.2.1 I型主要技术措施

 PY1模型:0.2<郁闭度<0.5的,林窗下补植麻栎、薄壳山核桃和杜仲等乡土珍稀树种。

采取均匀、块状、林冠下补植等方法,逐步降低针叶林比例,改造成针阔混交复层异龄林,促进形成目的树种为主体的林分,提升森林的生态功能和可持续性。

PY2型基本在马尾松、黑松及湿地松等疏林地进行补植补造,面积1971亩,15个小班。

3.5.2.2 Ⅱ型主要技术措施

PY2模型:选择林相和树种结构单一,生态功能低下的人工阔叶林作为培育对象。因环境变化、造林和经营或者树种选择不当等因素影响,林分提前或加速进入生理衰退阶段,生长不良等现象,稳定性降低,生态防护功能退化甚至丧失,难以通过自然能力更新恢复的林分。通过补植补造和综合抚育等方式,补植乡土珍稀树种,促进有价值的乡土珍稀树种幼苗、幼树生长,提高林分质量和林地内生物多样性,最终形成乡土珍稀树种复层异龄混交林。

Ⅱ型人工阔叶林林分进行改造,改造面积1029亩,9个小班,多为中龄林。

    补植麻栎为1年生苗木,苗高50厘米,薄壳山核桃苗木为2-3年生,苗高80厘米。整地方式均采取挖掘机穴状机械整地。补植密度视林分情况不等,每亩在40--120株之间。

  1. 项目监测

为监测中央预算内林业基本建设投资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项目建设质量和实施效果,根据项目监测方案具体实施如下。

4.1  样地选择

根据《安徽省中央预算内林业基本建设投资木材战略储备基地项目监测方案》,我们根据技术模型,在管店分场12林班48小班和卞庄分场20林班1小班设置1个监测点,监测林分胸径、树高、株数、郁闭度、蓄积量变化情况。监测点的选择在对林分进行踏查的基础上,按照以下原则选择:⑴样地必须具有代表性;⑵每块样地内的林木特征和立地条件均一致;⑶样地应避开林缘、林班线、防火线、路旁、河边及容易遭受人为破坏的地段。

4.2  样地设置

根据地形条件在每个小班内设立矩形样地,面积1亩,用罗盘仪和皮尺设定地边界,闭合差小于0.05倍周长。样地确定后在样地四角埋设PVC管作为固定标记。

4.3  样地调查因子和方法

4.3.1  每木检尺

培育样地内所有林木胸径全测,用直径卷尺检尺,读数精确到0.1厘米。检尺位置为树干距上坡根颈1.3米高度处,并用红漆划线标记。胸高部位如异常现象,在异常部分上下等距离部位分别检尺后记载平均值,胸高上下两个部位均用红漆划线标记。

4.3.2  测量树高

用测高器或鱼竿在培育样地内选5株优势木测量树高,读数精确到0.1米。

4.3.3  株数

每次监测均要记载样地内原有目的树种株数。

4.3.4  郁闭度

用样线法调查林冠郁闭度。在矩形样地中,样线按对角线布设。观测样线被树冠冠幅覆盖的总长度,则:郁闭度=树冠冠幅覆盖总长/样线总长。

4.3.2  蓄积量

用角规控制检尺的方法并结合形高表求算林分蓄积量。

4.4  调查时间

调好数码相机的日期、时间,使其与实际日期、时间一致。

4.5  小班照片

每年11月,对施工小班和样地上报2张以上照片。如实反映施工小班和样地建设真实情况,每次拍摄地点和角度要求一致,并在照片上标示说明。监测年份11月20日前将“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项目监测数据表”上报市国有林发展中心。

  1. 项目示范

通过国家储备林的培育,挖掘森林生长潜力,提高林地产值。滁州市老嘉山国有林场地处江淮分水岭的皖东丘陵地区,本地区基本上是人工林,林分生长量小,产材规格小,林业经营效益欠佳。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增加林业经营效益。特别在滁州市市属国有林场中会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1. 项目管理

项目督查由建设单位负责;项目方案报上级经审批后,项目施工通过政府招标采购平台进行招投标,并与中标单位及时签订项目施工合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滁州市老嘉山国有林场组织相关人员不定期检查督促施工质量,发现问题要求及时整改;检查验收工作紧跟施工作业进度,完成一个小班验收一个小班,待施工全部结束后,林场组织项目组进行全面验收。项目小班安排专职护林人员全天候巡视管护,检测森林病虫害、火情和人为破坏的情况,发现灾情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并组织力量现场处理。幼树幼苗的抚育工作由生产经营科负责,责任落实到人。

  1. 森林保护与环境保护

7.1  森林保护

本次规划的林分阔叶林森林火灾的危险性危害性较小,但马尾松、黑松和湿地松林火灾危险性较大。老嘉山国有林场具有完备的森林防火体系,包括硬件设施和监控等,应特别加强国家储备林区防火措施。

利用老嘉山国有林场的病虫害测报网络,加强储备林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确保储备林健康生长。

护林员加强巡护,防止人为破坏。领导小组成员经常检查储备林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应加强宣传,加强管理,确保国家储备林安全生长。

7.2  环境保护

我国目前森林覆盖率较低,且分布不均,实施国家储备林工程有利于充分发掘林地生产潜力,减少土壤侵蚀,提升森林资源总量,改善森林景观和森林生态功能,丰富生物多样性,从而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

具体实施方案中标人中标后详见《滁滁州市老嘉山国有林场2019年度中央预算内林业基本建设投资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收藏

上传文档

在线客服

常见问题
人工客服

服务时间:8:00-23:00

工作电话:400 9911 877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

收藏本站


AI



用AI快速编写
限免使用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支持上传解析、采购需求、评分标准、目录编写四种方式,全行业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