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服务:
一、 建设内容
根据安徽省林业厅《关于提报长防林项目 2019 年度建议计划的通知》(林造防〔2018〕32 号)相关要求,滁州市老嘉山国有林场长江防护林三期工程 2019-2020 年度建设规模 766.6 公顷,建设内容为退化林修复 233.3 公顷(约3500亩),封山育林 533.3 公顷(约8000亩)。
二、 布局方案
滁州市老嘉山国有林场长江防护林三期工程2019-2020年度安排在老嘉山分场、管店分场和卞庄分场的 43 个林班。
三、 退化林修复技术
1、 退化林修复对象选择
根据项目建设要求,结合项目区生态区位和现有林种结构,选择受环境变化、经营不当、自然灾害或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等因素影响,林分提前或加速进入生理衰退阶段,林分结构不合理,
生长发育不良,稳定性降低,生态防护功能退化,难以通过自然能力更新恢复的防护林为修复对象。建立在上述基本条件基础上,通过对场区各小班现场踏查,本项目设计退化林修复 233.3
公顷,林分权属国有,起源为人工,土壤为黄棕壤,土层较薄,立地条件较差,郁闭度 0.3-0.6,退化等级为轻度或中度。
2、退化林修复方式
退化防护林修复可采用更替、择伐、抚育、林带渐进、综合修复等方式。根据林分退化特征并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本项目退化林修复选择综合修复的方式。
2.1 林分抚育
针对退化林分进行综合抚育,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全面清理影响目的树种生长的灌木、藤蔓、杂草,保留有生长潜力的幼树、幼苗,割除的杂灌就地掩埋或平铺处理,或集中堆放后清运;对自然整枝不良、通风透光不畅的林分进行修枝,重点修剪侧枝、萌条、枯死枝和病虫害枝;对遭受病虫害的林分采取物理、生物等方式进行治理,改善林分卫生健康状况。通过综合抚育措施可改善林木生长条件,提高林分质量,促进林木生长,增强林分生态防护功能。
2.2 补植补造
2.2.1补植树种选择
被修复的林分实施抚育后,郁闭度较低,应采取补植补造的方法,培育复层、异龄、混交林分。根据适地适树原则,结合被改林分现有树种的生物特性与生态习性,本项目选择防护效果较好、当地具有栽培经验的树种麻栎、薄壳山核桃和杜仲为补植补造树种。
2.2.2 林地清理与造林整地
按照《安徽省造林技术规程》(DB34/1267—2010)要求,结合林分现状,对造林地进行砍灌、割草等清理,禁止全垦炼山;整地方法为穴状整地,其中麻栎栽植穴规格为 40×40×30cm,薄壳山核桃栽植穴规格为 100×100×100cm,杜仲栽植穴规格为70×70×70cm。造林前完成整地。
2.2.3 造林苗木
依据“定向培育、优质高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项目使用安徽省推广使用的优良家系或优良无性系品种,本项目苗木可采取就近、择优方式选取优质品种,品种须适合江淮地区自然条件和生长环境。在麻栎幼苗品种及规格方面,应优先选择周边具有丰富育苗经验的麻栎育苗基地提供的一年生及以上优质苗木,苗木要求品种纯正,根系完好,地径 0.5 厘米以上、苗高 60 厘米以上,苗木健壮,顶芽明显,无机械损失,无检疫病虫害,木质化程度高,抗逆性强,生长稳定,符合国家有关苗木标准。
薄壳山核桃优先本地适生品种,因培育方向主要是生态防护,苗木可选择 1-2 年生实生优质苗,在抗风、抗旱、抗涝及抗病虫害等方面能力更强。要求苗木根系完好,顶芽明显,无机械损失,无检疫病虫害,木质化程度高,地径 1.0 厘米以上、苗高80 厘米以上,苗木健壮,抗逆性强,生长稳定,符合国家有关苗木标准。
杜仲幼苗应选择一年生及以上优质苗木,苗木要求品种纯正,根系完好,地径 0.6 厘米以上、苗高 70 厘米以上,苗木健壮,顶芽明显,无机械损失,无检疫病虫害,木质化程度高,抗逆性强,生长稳定,符合国家有关苗木标准。
2.2.4栽植及补植
栽植时间为 2019 年 11 月份至 2020 年 3 月份, 栽植时最好选择阴天或雨后初晴天气栽植。采取植苗造林,严格遵守“三埋两踩一提苗”栽植方法。栽植时除去过长侧根,保证位正干直,舒展,先填表土,后填心土,分层踏实,做到苗正、根舒、不吊空。定植好后及时浇定根水,以提高成活率。麻栎×薄壳山核桃设计平均初植密度 1800 株/公顷,其中麻栎 1650 株/公顷,薄壳山核桃 150 株/公顷;麻栎×杜仲设计平均初植密度 1800 株/公顷,其中麻栎和杜仲各 900 株/公顷。成活率低于 85%的应于翌年早春进行补植,苗木规格及造林方法不变。
2.2.5抚育管护
2019 年当年冬季不抚育,后两年每年 5 至 6 月和 8 至 9 月各抚育一次,抚育主要是除草、松土、除萌、扶苗、培土等。采用扩穴抚育方法,每次在原穴基础上向外扩大 10 厘米,松土深度 15 至 20 厘米,靠树根浅,离树根远处深。
2.2.6病虫害防治
采用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
四、 封山育林技术
1、 主要设计标准
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丛实施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生长,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促使恢复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以及对低质、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进行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经营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
1.1 封育区范围
滁州市老嘉山国有林场长江防护林建设工程项目封山育林总规模为533.3公顷,其中老嘉山分场181.1公顷,管店分场199.3
公顷,卞庄分场 152.9 公顷。
1.2 封育年限
封育年限为 3 年,于 2019 年全面启动,连续封育 3 年,至2021 年结束。
1.3 封育类型及方式
封山育林的目的树种为麻栎、枫香、栾树、外松、黄连木等乔木树种,因此封育类型为乔木型。封山育林山场采取半封方式,以封为主,做到封、育并重。
1.4 封育措施
1.4.1人工抚育措施
对立地条件较好的稀疏林地,进行樵采,人工促进更新;对于郁闭度较低的残次林及部分低质低效林地,进行林内病死木,衰弱木,枯倒木清理;对目的树种进行除萌、清滕、垦抚、修枝、
病虫害防治等人工抚育措施,定向引导,增加林木生长量,提高现有林分质量。在 2019 年和 2020 年分别进行一次抚育,在抚育时间上,夏秋季抚育效果最佳。
1.4.2制定护林公约
聘请专职护林员,签订护林协议,实行目标责任制,制定明确奖惩措施,加强巡护。严禁采石、取土、放牧等,杜绝盗伐林木等破坏林分的行为。同时制定乡规民约和护林公约,发至林场职工和附近有关村民组张贴上墙,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1.5 建设封山育林设施
在沟口、路口及人为活动较为频繁地段适当设立临时简易封山牌,在路边石块、桥礅、电线杆等类似物体上标刷封山育林标语。在主要路口处设置醒目封育工程建设公示牌,注明封山育林
四至、面积、封育年限、封山制度、护林员名称、举报电话等内容。在老嘉山分场、管店分场和卞庄分场场部配置病虫害防治及防火等相关器械,确保封育山场不受病虫害及森林火灾的危害。
第六章 森林保护
五、 森林防火
(1)森林防火应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的方针。
(2)考虑到项目区森林植被丰富,交通通畅,周边人居较多,为提高公众防火意识,应在项目区的路口或显著位置设立宣传牌,宣传防火知识。
(3)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护林员,签订管护合同,配置相应防火器械设备,对火灾要定期预测预报,设置防火带,禁止野营、野炊等野外用火进入林区。
六、森林病虫害防治
(1)森林病虫害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科学管理、依法监控、强化责任方针”。
(2)森林病虫害防治,应坚持营林措施为基础,提高营林技术水平促进林木生长、改善林地卫生状况,增强林木自身防病抗虫能力。
(3)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病虫害发生时应及时组织防控,坚持“生物与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进行化学防治必须遵守有关规定,防止环境污染,保证人畜安全,减少杀伤
有益生物。
七、 辅助工程设计
长江防护林工程设立工程建设公示牌,注明项目名称、性质、实施面积、建设时间、建设内容、责任单位、质量监督电话等内容。项目区共建设公示牌 3 块,老嘉山分场、管店分场分场和卞庄分场各 1 块。
具体实施方案:中标人中标后详见滁州市老嘉山国有林场《长江防护林三期工程 2019-2020 年度作业设计》。
滁州市老嘉山国有林场长江防护林三期工程2019-2020年度投资预算明细表
序号 |
项目内容 |
规模(公顷) 1公顷=15亩 |
单价最高限价(元) |
总价最高限价 (万 元) |
|
合计 |
|
766.6 |
|
255.00 |
|
1 |
退化林修复 |
233.3 |
|
175.00 |
|
1.1 |
综合抚育 |
233.3 |
1768.54 |
41.26 |
|
1.2 |
林地清理 |
98.7 |
2160.08 |
21.32 |
|
1.3 |
整地 |
98.7 |
2880.44 |
28.43 |
|
1.4 |
苗木费 |
233.3 |
1518.65 |
35.43 |
|
1.4.1 |
麻栋X薄壳山核桃 |
53.50 |
3519.62 |
18.83 |
|
1.4.2 |
麻栋X杜仲 |
45.20 |
3672.56 |
16.60 |
|
1.5 |
栽植 |
98.7 |
2880.44 |
28.43 |
|
1.6 |
抚育 |
98.7 |
2039.51 |
20.13 |
|
2 |
封山育林 |
533.3 |
2400.00 |
80.00 |
|
2.1 |
林地清理 |
533.3 |
480.03 |
25.60 |
|
2.2 |
抚育 |
533.3 |
720.04 |
38.40 |
|
2.3 |
管护 |
533.3 |
200.02 |
1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