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阳江无线电监测站边海无线电监测测向固定站建设项目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招标文件
文档编号:202004250000012830 文档页数:70页 所需下载券:10
阳江无线电监测站边海无线电监测测向固定站建设项目

用 户 需 求 书

 

 

A商务要求

一、货物要求:

1.中标人保证货物是全新并完全符合合同规定的质量、规格的要求。中标人保证所提供的货物经正确安装在其使用寿命期内应具有满意的效果。在验收后12个月的货物质量保证期之内,中标人对由于设计、工艺或材料的缺陷而发生的任何不足负责。

2.系统所有设备和材料在安装调试完成,经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后,中标人提供1年的免费保修期。在保修期内,产品因非采购人人为原因造成的任何缺陷或损坏时,中标人应负责修理和更换,由此发生的一切费用由中标人承担。在设备保修期外,中标人应负责设备终身维修,并提供备件及相关技术支持。

3.采购人在货物制造期间有权参加合同货物的检验与试验。

二、投标报价包括:投标报价应包括运至合同指定地点的设备费、运输费、卸装费、保险费、安装调试费和验收等一切费用(以上费用需在投标价格表中详细列明)。

三、合同签订要求:采购合同由中标人与采购人双方签订,签订时间为中标人收到《中标通知书》后7个工作日内。

四、完工期:合同签订后30个自然日完成项目供货(包括设备安装、调试、验收等)。

五、交货地点:阳江市。

六、付款方式

1.合同签订后,采购人收到中标人提交的与拟支付金额等额正规税务发票5个工作日内,采购人启动首期款支付手续,采购人向中标人支付合同总金额的80%。

2.在全部满足下述2个条件后5个工作日内,采购人向当地财政部门申请办理相当于合同总额20%的支付手续:

(1)中标人向采购人提交与拟支付金额等额的正规税务发票;

(2)中标人提交采购人认可的金额为合同总金20%的银行预付款保函,银行保函有效期为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30天内。

七、安装、调试和验收

1.安装、调试

项目的安装调试等项工作均由中标人负责,中标人应提供工程进度表,在施工、安装、调试等全过程中接受采购人的监督。实际实施前必须先经采购人同意方可进行。安装调试的原始记录需经双方签字后作为验收的文件之一。

2.验收

设备安装调试结束后,由中标供应商和采购人共同签字验收。中标人应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无线电监测设施测试验证工作规定(试行)》的要求,将所提供监测测向系统送往具有CMA资质和CNAS资质的第三方测试验证机构进行测试,并获得相关检验报告,费用包含在投标总价内。

(1)出厂验收

投标人在完成系统调试等项工作后,向采购人申请可进行出厂验收。验收在中标人提供的符合上述标准的专用测试场地上组织验收,验收场地和测试设备等费用应包含在投标总价内。验收小组由采购人、中标人的人员组成。验收合格投入系统交货、安装调试和试运行。验收不合格,中标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整改后再次组织出厂验收。

(2)试运行

系统交货并安装调试等项工作完成后即可进入试运行,试运行期为一周,所有性能指标达到招标文件的要求时,可进行最终验收。在试运行期间,出现重大故障,如:系统崩溃、招标文件技术要求中列入的主要功能不能实现以及存在致使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缺陷,则试运行期从故障修复之日起重新计算,顺延一个月。

(3)最终验收

系统经连续一周无重大故障试运行,经中标人向采购人申请可进行最终验收。验收以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及合同、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为依据。

八、人员培训

(1)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中提出全面的培训计划和课程内容安排,合同签订后征得采购人同意后实施。

(2)本项目培训包括用户培训和系统管理员培训。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中必须针对不同的对象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投标人一旦中标则应根据实际数量分别培训。

(3)普通用户培训:中标人完成对用户的普通用户进行技术培训,用户能够正确熟练地使用设备和应用系统。

(4)系统管理员培训:提供设备维护、系统配置、系统管理等相关的技术培训。

(5)培训人数为每套监测站2人,培训时间不少于2天,地点阳江市或国内其他城市(双方另行商定)。中标人承担培训教学设备、培训资料及培训教师费用,双方人员差旅费用各自自行承担。

 

 

  B技术要求

(一)项目概述

随着阳江市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电磁环境也变得日益复杂,空中频率资源越来越紧缺,无线电传播环境恶化、干扰增多,无线电管理部门对频谱资源实施有效管理的难度愈来愈大。为进一步扩大无线电监测的范围、提高无线电干扰查处的能力,结合海域、港口、航道、核电厂无线电安全保障任务,本项目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计划在阳东县东平镇新建1个具有较强功能边海固定监测测向站。

本项目为建设一个固定监测站,主设备包括宽带监测接收机、测向接收机,还包含监测天线,测向天线、设备远程控制系统等配套设备。

(二)依据标准及规范

  1. ITU的《频谱监测手册》
  2. 国家无线电办公室《无线电监测站监测技术规范》
  3.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全国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工程无线电监测应用子系统总体技术方案》
  4. 《国家无线电管理“十三五”规划》;
  5. 《广东省无线电管理“十三五”规划》;
  6. 《边海地区无线电管理技术设施建设划专项规划(2017-2020年)》;
  7. 《边海地区无线电监测网及监测设施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
  8. 《省级无线电管理“十三五”规划技术设施建设指导意见》
  9. 《省级无线电监测设施建设规范和技术要求》;
  10.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无线电监测软件功能的基本要求》
  11. GB/T 34089-2017《 VHF/UHF无线电监测测向系统开场测试参数和测试方法》
  12. GB50601-2010《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13.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无线电监测网数据传输RMTP协议规范》
  14. 《超短波监测管理一体化平台技术规范》
  15. 其它相关国家技术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

(三)项目总体要求

  1. 系统要设计合理,设备具有高可靠性,并充分考虑沿海地区气候环境特点,针对性优化提升设备三防性能(防潮湿、防盐雾、防霉菌);天馈线结构合理、牢固安全,防水、防风、防腐蚀;符合ITU相关标准或建议。
  2. 具备完善的监测测向功能,系统可以自动完成国际电联规定的各种 ITU 测量、中频测量、声音解调、频段扫描、触发监测、扫描测向等功能,支持监测任务与测向任务同时工作。
  3. ▲支持国家监测中心监测网传输协议(01版);符合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超短波监测管理一体化平台技术规范》,建成的边海防监测站点需提供符合规范要求的设备操作原子服务接口,并接入广东省边海无线电监测网省级监测平台,并提供《承诺函》原件。
  4. 能够自动从监测数据中提取和统计出所需频段的月报结果数据符合国家监测月报要求。

(四)设备指标及功能要求

(1)阳江边海固定监测测向站要求

▲系统独立的测向通道应采用三通道多模式测向设备,具备三通道空间谱估计/三通道相关干涉仪双测向体制,并且未来可通过内部扩展提高设备性能。采用MUSIC(多重信号分类)算法、DML确定性极大似然估计算法,复杂环境适应能力好,具备高分辨率、高准确度、高灵敏度;技术指标先进,能同时分辨的同频信号数量≥3个,多信号最小分辨角≤20°;能够完成快速测向、单频点测向、宽带测向、相干或非相干同频多信号分离等功能。

系统包含1台独立的监测接收机,采用高性能数字宽带监测设备。高性能数字宽带监测设备工作频率范围覆盖20MHz-18GHz。技术指标先进,拥有40MHz中频带宽、200GHz/s的高速扫描能力,具有极低相位噪声;能够完成ITU测量、扫描监测测量、中频频谱分析等功能。

系统应配备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可接收AIS无线信号,能够显示、存储、查询、实时监控船舶属性及航向参数,在地图上的呈现船舶位置、轨迹。

1.1系统指标

1.1.1系统监测接收机指标

  • ▲频率范围:20MHz~18GHz(垂直极化);40MHz-1300MHz(水平极化)
  • 频率最小分辨率:≤1Hz;
  • 频率稳定度:≤1╳10-7
  • 最大中频分析带宽:40MHz;
  • 中频实时带宽:支持100Hz-40MHz,100/200/300/500Hz/1/2/3/5/10/15/20/30/50/100/150/250/500/800kHz,1/1.25/2.5/5/10/20/40MHz,多档可选;
  • 噪声系数:≤12dB(低噪声模式,20MHz~8GHz);
  • ▲相位噪声:≤-120dBc/Hz@10KHz(RF=500MHz);
  • 中频/镜频抑制:≥100dB(20MHz~8GHz);
  • 二阶截断点:≥60dBm(低失真模式,20MHz~8GHz);
  • 三阶截断点:≥20dBm(低失真模式,20MHz~8GHz);
  • 全景扫描速度:≥200GHz/s(25kHz步进);
  • 频率扫描:≤2000ch/s
  • 电平测量精度:±1dB
  • 接收机监测灵敏度:≤-110dBm(20MHz~8GHz)
  • 场强测量精度:≤3dB RMS;
  • 动态范围:≥130dB;

1.1.2测向系统指标

  • ▲测向体制:三通道相关干涉仪体制测向/三通道间谱估计体制测向;
  • ▲测向天线阵元数:≥9个阵元;
  • 系统工作频率范围:20MHz-3GHz(垂直极化,三通道空间谱估计测向体制)

20MHz-8GHz(垂直极化,三通道相关干涉仪测向体制)

  • 扫描测向速度:≥2GHz/s(25KHz分辨率,固定频点,相关干涉仪测向体制)
  • 测向带宽:≥40MHz(三通道相关干涉仪测向体制)
  • 测向准确度(标准场地无反射):≤2°(20MHz~8GHz,RMS)
  • 测向灵敏度:≤20μV/m(20MHz~3GHz,典型值)
  • ▲同频信号分离个数:≥3(三通道空间谱估计测向体制)
  • ▲同频相干信号分离个数:2(三通道空间谱估计测向体制)
  • 最小同频信号分辨角度:20°(三通道空间谱估计测向体制)
  • 测向时效:持续时间不小于1ms信号可测向(三通道相关干涉仪测向体制)

1.2系统功能

1.2.1 ITU-R监测测量

根据ITU建议完成对电台(单个频率点)的频率、频差、电平值、场强值、频偏(FM)和带宽等发射参数进行测量和实时监测,同时可完成时间占用度、利用率的测量和分析,计算信道占用度并绘制其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及统计信号电平分布图。

1.2.2中频频谱监测分析

可以对某个频率进行中频测量分析,实时数据统计,得出频谱实时曲线、最大保持曲线、最小保持曲线值、平均值曲线。同时可实现调制分析、并对中心频率、信号的带宽、频率误差;射频、中频频谱分析记录等进行分析和测量。

1.2.3扫描监测测量

  • 快速全景扫描监测

完成对指定频段范围内信号的快速扫描监测,返回频段中所有频率的电平数据,并绘制频率/电平图等。

  • 频段扫描监测

设定一段频率范围、电平门限以及扫描步长,可以对该频段内的频率点进行频谱扫描。扫描监测过程中可实时显示频段扫描数据(如瀑布图、时间电平关系图、雨点图、荧光谱等),生成扫描图形以进行频段分析。同时可完成对发射机的长时间监测,即时间占用度测量、统计、记录;各信道的利用率、平均占用度、忙时占用度,频段扫描与占有度测量的显示方式为:

频率扫描图或三维动态扫描显示。

雨点图或占用度统计表格。

  • 存储频率表离散扫描监测

可设置并存储多个信道频率表,对频率表中频率进行扫描监测,以图形方式显示频谱图,实时测量信号的电平、场强、时间占用度等。

1.2.4专项监测功能

具备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可接收AIS无线信号,通过IQ数据实时进行解调、解码,能够显示、存储、查询、实时监控船舶属性及航向参数,在地图上的呈现船舶位置、轨迹。

1.2.5信号监听录音、保存回放

系统可实现对指定电台频率的实时解调监听、录音和记录、保存,在对信号进行解调监听的过程中可同步对该频率进行监测,并测量给出该信号的电平值。

1.2.6无线电测向

  • 单频测向

系统提供固定频率测向功能,能够对单个频点进行测向定位,实时显示信号各项参数的值,同时观察它的中频频谱和幅度-时间图形,并对测向方位角进行概率统计。

  • 扫描测向

控制设备实施扫描测向,输出示向度数据。

  • 宽带测向

系统提供宽带测向功能,能够用于对宽带信号快速的测量和测向。通过该功能可以观察信号的频谱情况,同时对测向方位角进行概率统计,给出选中频率的实时方位角和最大概率角度等信息。

  • ▲同频信号分离测向

系统是空间谱估计/相关干涉仪双测向体制的多通道测向系统,融合了两种测向体制的优势,且两种测向体制可自动切换,使得测向系统既具有多波分辨、空域滤波等能力,又能保证测向的时效性。系统可识别至少3个同频信号的来波方向和信号强度,实现同频信号的分离。

  • 联合监测测向

前端监测测向站点支持应用中心平台的联合监测测向功能,能够相互协同、有效完成各项常规监测和联网监测、测向及交会定位任务。

1.2.7监测数据的保存与统计分析

  • 监测数据的保存

建立站情数据库、文件数据库、中心数据库对监测数据进行存储;监测数据管理是对存储的监测数据、任务记录进行管理、查询、导入导出;对存储的监测结果数据进行打印浏览,对原始数据的回放分析。

  • 占用度统计分析

具有对各类占用度的统计分析功能,输出分析的内容和格式,符合国家有关频率占用度测试规范的要求。

1.2.8在线互调干扰分析

在实时监测中,根据实际频谱占用情况,计算已有频率之间产生的互调产物是否会对拟指配的频率产生干扰,或是计算拟指配频率和已指配频率之间产生的互调产物是否会对其他已指配的频率产生干扰,给出可能的互调组合。

根据分析模式,可进行在线多阶交、互调干扰分析,并进行相关性的扫描识别,产生干扰分析结果。

1.2.9电子地图

支持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电子地图具备无级放大、缩小、滚动、漫游、推拉镜头等功能。

1.2.10数据库

根据本地无线电监测中心的台站数据库设计规范和超短波监测标准建立超短波监测数据的标准库和扩展库。

具有台站数据库、监测数据库,并可在测量时实现与上述数据库进行在线实时比对,实时判别各信号属性,获得信号的详细信息,同时可对数据库中没有的或者超标信号、非法信号进行自动报警。

1.2.11联网

通过与现有监测控制中心联网,实现与其它监测站组网监测、数据共享。提供原子化封装服务,服务接口的设计开发按照国家监测中心颁布的《超短波监测管理一体化平台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

2.4系统配置

序号

配置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阳江边海固定监测测向站要求

1

九阵元测向天线阵

频率范围:

20MHz~8GHz(垂直极化)

1台

2

三通道测向接收机

频率范围:20MHz~8GHz

1台

3

监测天线组

频率范围:

20MHz~18GHz(垂直极化)

40MHz~1300MHz(水平极化)

1套

4

室外控制器

/

1台

5

监测接收机

频率范围:20MHz~18GHz

1台

6

AIS专用监测接收机

/

1台

7

天馈配套部分(防雷设备、射频电缆、天线安装适配器)

/

1套

8

数据处理部分(工控机、显示器、联网设备等)

/

1套

9

系统监测测向软件平台

/

1套

10

空间谱测向软件平台

 

1套

11

遥控遥测系统

/

1套

12

供电系统

/

1套

13

技术服务、培训、系统安装调试及其它配套设施

/

1项

14

第三方测试验证机构进行测试

/

1项

(2)监测系统软件

2.1.监测管理软件功能指标

2.1.1平台建设必须符合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正式下发的《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体系架构及应用规范》和《超短波监测管理一体化平台技术规范》;平台建设具有平台易用和良好的扩展性。

2.1.2平台必须基于SOA服务架构,按照正式下发的《超短波监测管理一体化平台技术规范》的要求,通过监测设备原子服务的模式实现监测设备集成、管理和监测应用。

2.1.3要求平台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1)监测联网模块:是监测任务执行调度的控制中心,主要包括任务管控和设备管控,它负责监测设备的调用、状态监控、监测任务的发起、执行、结束,具有任务执行优先级控制、任务抢占和计划任务执行能力。

2)监测业务场景编排及执行监测任务。

▲3)基于一体化平台系统的设备原子服务完成对无线电监测网中不同厂商监测设施进行集中管控,包括监测任务下达与执行、业务系统作业、数据采集和调用。

2.1.4监测数据应用系统

1)要求系统具有长期对监测覆盖区域内的电磁环境进行频段扫描、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数据存储的能力。

2)具备高效数据处理能力,对数据进行快速统计分析,快速响应数据查询需求;具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数据库。

3)具有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的能力,支持日常业务所需的数据查询统计,报表统计等,具有符合国家监测中心要求的频谱使用评估数据采集、分析的能力。

4)提供信号自动普查应用功能。

5)完成信号普查的同时具有完成电磁环境采集和统计分析的能力。

6)具备分钟、小时、日、月、年时间维度,以监测站、频段、时间范围为条件对监测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回放,以频谱图和瀑布图的形式对数据进行展示;

7)具备业务频段占用度、信道占用度统计分析能力,占用度分析功能应同时支持利用自动门限和手动门限方式统计计算。

8)具备信号活动规律分析能力,统计分析信号时间活动规律、信号发射强度规律等;

9)信道占用度可视化分析功能。

10)具备按时间范围对业务频段统计各地区信号分布情况;

11)具备对区域内台站的核查情况统计功能。

12)月报信息化演示:自动从监测数据中提取和统计出所需频段的月报结果数据,并生成相应的数据表格和展示。

2.1.5设备运维管理系统

1)能够实时显示中心和各监测站的网络通连状态及状态异常预警;

2)能够展示设备状态和设备运行的任务状态及状态异常预警;

3)能够展示监测资源的环境状态及状态异常预警;

4)具备在监控中心远程对设备进行遥控开关机操作能力;

2.1.6常规监测软件

1)系统采用B/S结构,可以在网页端完成日常监测工作。提供三部分主要功能:监测测向、任务管理、业务场景。

▲2)监测测向:系统应提供网页端的常规监测测向功能,可用于实时任务监测数据展示、正在执行的监测任务的观看展示、历史监测任务的回放展示。

3)任务管理:提供任务下发与监控、计划任务、批量任务下发、实时任务监控等监测任务相关的功能

4)业务场景:通过编排好的各种监测业务场景,在该业务场景下自动完成监测任务下发、任务启动、任务数据统计分析、任务数据结果查看、归档等工作,实现监测任务的自动化、流程化。

(五)其它要求

5.1 项目实施要求

(1)中标人必须针对本项目专门建立一个完善和稳定的管理组织机构,具有稳定的项目负责人,其中必须包括一名专职负责的项目经理。

(2) 在项目实施期间,中标人如中途更换项目经理,必须征得采购人同意。中标人必须无条件接受采购人的监督检查,并承担人力不足、人员不到位所导致的相关质量、进度等违约责任。免费维护期间,中标人如更换项目经理或关键人员,须及时通知采购人。

(3) 对中标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资源、进度、质量协调控制不力的情况,采购人有权要求更换相关项目人员,中标人必须予以配合,并确保不影响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4) 投标人必须在投标文件中提出项目组织方案、人员名单及沟通方案。

5.2. 计划与进度要求

5.2.1 项目管理

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中必须提出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项目开发方法、所采用的关键技术,项目管理过程,充分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风险,提出完善的项目解决方案及项目计划,包括需求调研计划、软件开发计划、测试计划、部署及试运行计划、售后服务计划等,各阶段设立里程碑,经采购人审核批准后,作为项目的最终实施计划。

5.3 培训要求

(1)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中提出全面的培训计划和课程内容安排,合同签订后征得采购人同意后实施,培训产生的所有费用由中标人承担。

(2)本项目培训包括用户培训和系统管理员培训。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中必须针对不同的对象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投标人一旦中标则应根据实际数量分别培训。

(3)普通用户培训:中标人完成对用户的普通用户进行技术培训,用户能够正确熟练地使用设备和应用系统。

(4)系统管理员培训:提供设备维护、系统配置、系统管理等相关的技术培训。

注:1、本招标项目要求中凡标有“”的地方均被视为重要的技术指标要求或性能要求。

2、在技术要求中指出的工艺、材料和设备的标准以及参照的牌号或分类号仅起说明作用,并没有任何限制性,而是作为共同报价的基础,以方便采购人和采购代理机构对投标人进行比较。投标人在投标中可以选用替代标准、牌号或分类号,但这些替代要实质上相当于技术规格的要求,质量和性能不得低于采购人和采购代理机构的要求,满足采购人的使用要求。

3、本次招标采购内容中的核心产品为监测接收机。提供相同品牌产品(非单一产品采购项目的则为核心产品)且通过资格审查、符合性审查的不同投标人参加同一合同项下投标的,按一家投标人计算。经评委会审查,合格投标人不足3家的,作废标处理。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收藏

上传文档

在线客服

常见问题
人工客服

服务时间:8:00-23:00

工作电话:400 9911 877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

收藏本站


AI



用AI快速编写
限免使用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支持上传解析、采购需求、评分标准、目录编写四种方式,全行业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