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汕尾市林业种苗站林木种苗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招标文件
文档编号:202004250000014247 文档页数:85页 所需下载券:10
2017年汕尾市林业种苗站林木种苗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用户需求书

 

  1. 投标人须对本项目为单位的服务内容进行整体响应,任何只对服务内容其中一部分内容进行的响应都被视为无效投标。
  2. 用户需求书中打“★”号条款为实质性条款,有任何一条负偏离则导致无效投标。
  3. 用户需求书中打“◆”号的为采购的主要标的,《投标分项报价表》中清晰列明“服务内容、单价、数量”。
  4. 投标报价(总价)中不得包含招标文件要求以外的内容,否则,在评标时不予核减。若投标报价有缺漏项的,缺漏项部分的价格视为已包含在投标报价中,中标后不作任何调整
  5. 本项目不允许分包。

一、项目一览表:

 

采购内容

数量

★服务期

采购预算

 

 

◆ 2017 年汕尾市林业种苗站林木种苗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1 项

1.栽植阶段自合同签订之日起 2 个月

内栽植完成;2.抚育追肥阶段:第 1

次安排在造林第 2 年春季的 3—4 月

份进行,第 2 次安排在第 2 年秋季的

8-9 月份进行抚育,第 3 次安排在第

3 年春季的 3—4 月份进行,第 4 次安

排在第 3 年秋季 8-9 月份进行抚育。

 

 

 

 

人民币 408.661974 万元

 

二、项目要求:

 

基本情况

 

一、自然地理

 

1、地理位置

 

汕尾市林业种苗站省级林木种苗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位于广东省汕尾市城区,东接红海湾经济开发区,南邻城区捷胜镇,西与市区相连,北与海丰县交界。地理坐标为东经

115°27′33.05〞,北纬 23°45′10.07〞。

 

2、气候条件

 

汕尾市城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夏季长、霜期短的特点。年平均气温 22 度,平均相对湿度 80%左右,年降雨量 1930—2100 毫米,年均实际日照

时数为 2000 小时以上,年均太阳辐射总量 12.85 万卡/cm²,无霜期 360 天。良好的气候条件,适合各类植物生长。

 

 

 

3、土壤条件

 

成土母岩主要有花岗岩及第四系冲积沙砾石。土壤类型主要有赤红壤和稻田土。土层较厚, 透水性、通气性良好,有机质含量较高,多呈酸性。

二、林业概况

 

根据 2016 年森林资源档案资料,全区总面积 30200 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 14606 公顷,占全场总面积的 48%;省级生态林面积 12726 公顷,森林覆盖率为 49.7%,活立木蓄积量 56.8 万立方米。

地带性自然植被属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乔木层建群树种主要有樟科的樟属、润楠属和木姜子属,壳斗科的锥属、青冈属,金缕梅科的枫香属等。常见的灌木有桃金娘、岗松、车轮梅、桅子等。草本常种为芒箕、鹧鸪草、纤毛草、乌毛蕨、小芒等。

 

 

设计指导思想、依据及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培育优良林木种苗为重点,充分发挥国有种苗基地在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中的示范作用,立足现在资源,合理区划布局,优选乡土品种,加快建设有特色、有规模、有档次的现代化林木种苗培育基地。

二、设计依据

 

1、设计原则

 

  • 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 坚持新建与扩建相结合的原则。

 

  • 坚持因地制宜与适地适树的原则。

 

  • 坚持以优良乡土树种为主,引进外来树种为辅的原则。

 

  • 坚持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2、设计依据

 

  • 《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组成及深度要求(试行)》(LY5141-1999);

 

  • 《林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试行)》(国家林业局);

 

(3)《造林技术规划》(GB/T15 776—2016);

 

(4)《林业苗圃工程设计规范》(LYJ 128—1992);

 

(5)《育苗技术规程》(GB6001 1985);

 

  • 《广东省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规划 2010—2020 年》;

 

  •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 6000—1999);

 

  • 《广东省城市林业优良树种及栽培技术》广东省林业局、广东省林学会,2015 年 3 月;
  • 广东省林业厅办公室关于做好 2017 年林业发展及保护专项资金(林业种苗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粤林办函[2017]76 号);
  • 省财政厅《关于下达 2017 年省级林业发展及保护专项资金(第三批)的通知》(粤财农[2017]73 号;
  • 《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国家林业局,2014 年 3 月。

 

 

  1. 建设规模及培育方案

 

该示范基地规划经营总面积 1140 亩,分二阶段建设,2017 年进行前期咨询、调查规划设计、评审、项目招标、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2019 年全面完成小苗培育区建设、基础工程配套设施建设、大苗培育区建设工作。

小苗培育区基地采用简易塑料大棚育苗、轻型基质容器育苗等先进技术,提高育苗质量,稳定生产数量,培育林木良种壮苗,形成生产基地化,育苗良种化的苗木生产体系, 保障省域内森林碳汇、防护林工程等造林苗木。

大苗培育区以种植景观绿化树种为主,将以培育绿化美化特色树种,保障省域内生态景观林带、乡村绿化美化、园林绿化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及其他绿化林木种苗需要。

  • 小苗培育区培育树种

 

小苗区主要培育优良乡土阔叶树种苗木为主,主要培育品种有山杜英、火力楠、土沉香、樟树、荷木、大叶相思、台湾相思、印度紫檀、铁刀木、火焰木等阔叶树种造林苗木。每年培育苗木 120 万株,其中轻基质育苗 30 万株,其它营养袋苗 90 万株。

  • 大苗培育区培育树种

 

大苗区主要培育景观绿化树种为主,主要培育品种有樟树、土沉香、铁刀木、罗汉松、桃花心木、小叶榄仁、黄花风铃木、红花风铃木等。培育苗木 9.8 万株。

  1. 项目技术路线

 

结合林木种苗生产基地现有的土地资源和苗木培育的方向,完善园道路网建设,配套建设供电、排水设施、给水灌溉系统,以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建设为契机,建设广东省区域性优良林木种苗示范基地,为汕尾市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提供种苗保障。

  • 小苗培育区

 

以乡土阔叶树种采种育苗的方式,结合轻基质和育苗工厂化设施培育,利用现有低丘台地培育防护林、碳汇造林和生态景观林带用苗。

  • 大苗培育区

 

利用现有丘陵山地、荒地培育市场前景较好的景观绿化大苗,以城市绿化、乡村绿化等特色美化绿化大苗。

  1. 环境保护

 

  • 土建工程施工对环境影响

 

  • 道路网土建工程规模较大,主要是新开的山路和利用原有道路调整路线、加铺路面 结构等,砼材料定点堆放、搅拌,合理组织,要准确下料,减少施工过程物料污染。
  • 排水沟建设,主要为开挖、砌体工程,规模较小,但为分散工程,要准确下料,减少施工过程物料污染。
    • 育苗造林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

 

  • 禁止炼山造林,林下人工清理备耕,基本可以避免施工粉尘扬尘,施工期正值春夏, 雨水较多,更可避免扬尘。
  • 噪声污染: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工程基本不采用夜间作业,故噪声影响较小;造林作业一般为人工作业,噪声污染基本可以避免。
  • 垃圾:主要有带上山的肥料袋、袋装苗的塑料营养袋、造林作业人工垃圾。

 

(4)消防隐患:在造林施工期间,造林施工也涉及野外用火、抽烟等,处理不当或不慎容易引起火灾。

  • 减弱对环境影响措施

 

  • 集中堆放施工废弃物,及时清理,统一运输到指定的地方进行填埋,并压紧、压实。

 

  • 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工程中的遗留废弃物及时进行处理和进行林地整理,恢复原貌。

 

(3)禁止炼山造林,严格管理带火种上山;经常对施工人员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组织学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环保知识,使施工人员自觉养成环境保护习惯。

(4)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时间,尽量减少对周围影响。

 

(5)对建设需要的植物材料进行严格检疫,防止因项目建设导致有害生物进入。

 

  1. 消防措施

 

主要对生产管理房、办公室、工具房的消防隐患处理,生产管理房、办公室、工具房、仓库均购置消防灭火器,并设置在明显位置。

  1. 节约能源

 

示范基地采用简易塑料大棚育苗,轻型机质容器育苗等先进技术,减少产生废物。远期可引入循环农业模式,结合林下经济发展林下养殖,循环生产,高效生产。

  1. 项目组织与经营管理

 

  • 建设项目组织机构

 

由汕尾市林业种苗站负责组织该项目的工程设计、施工的招投标工作,项目施工阶段的监督协调工作,以及项目完工后后续养护、抚育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

建设单位机构设置

 

种苗示范基地下设三个部门:项目办公室、财务部、工程技术部。机构职责

项目办公室:日常事务管理。

 

财务部:资金管理、日常事务管理。

 

工程技术部:项目实施、种苗基地建设技术的跟踪服务。

 

  • 工程设计过程管理

 

工程设计方应控制好设计进度、质量、投资等三大目标。同时考虑施工容易的施工方案。

  • 控制设计进度,满足建设项目的合同工期要求。

 

  • 控制设计投资,有效合理控制建设项目的总投资。

 

  • 控制设计质量,确保工程建设绩效显著。

 

  • 项目建设主要包含小苗培育区和大苗培育区建设,主要建设内容为道路、造林、苗圃生产和配套措施建设。
  • 建设项目合同与管理

 

根据项目特点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审批流程,建设项目合同管理以建设项目计划工期、规定的技术标准、质量要求和批准概算等为项目管理的控制目标, 以合同为管理依据。项目办公室通过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过程中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

 

监督和协调等工作,使项目验收合格并发挥预定功能。

 

  • 项目总指标

 

省级林木种苗生产示范基地规划设计总面积 1140 亩,分阶段建设,2017 年完成项目前期工作,2019 年完成全部建设,2020 年申请竣工验收。

项目建成后,提供广东省域内防护林工程和碳汇造林苗木、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苗木、用材林生产苗木、城乡美化绿化用苗木及其他绿化苗木。改善提升汕尾市林业种苗站生产生活条件,为广东省林业产业发展提供苗木支撑。有效带动周边乡镇发展林业经济,为山区农民脱贫奔康提高有效途径。项目建成后,每年可生产小苗量约 120 万株,多年生大苗

20 万多株。

 

9、科技支撑

 

基地拟与华南农业大学共建产研合作课题,利用高校的组培实验室、土壤学实验室、生物学实验室等专业实验设备,开展较为先进的联合研究合作,并聘请华南农业大学林木培育行业专家陈红跃教授为苗圃基地苗木繁育提供良好技术支持。

 

 

项目总体平面设计

 

  1. 总体布局

 

充分立足于现有条件,结合林木种苗基地实施规划,提出总体布局。本项目总面积

 

1140 亩,规划设计分为小苗培育区面积 140 亩,大苗培育区面积 1000 亩,生活管理区 300

 

平方米,简易塑料大棚 1000 平方米,遮荫棚 3000 平方米,供水灌溉管道网,园区道路网等总体布局。

2017 年完成项目的招标等前期工作,小苗培育区场地平整、道路、给水灌溉建设,2019 年全面完成建设,顺利进行生产,2020 年申请竣工验收。

  1. 功能区规划

 

  • 小苗培育区规划

 

小苗培育区面积 140 亩,位于建茶村龙岗寨山岗南面,交通便利,241 省道和 141 县道从基地经过,已通水泥路,地势平坦,水源充足,适宜设置建设苗圃基地,只需建设完善园区道路系统,运料车即可到达基地各处,交通相当便捷,有利于苗木出圃和肥料供应,是良好的苗木基地选址。

小苗培育区为重点培育林木种苗基地,主要有简易塑料大棚(播种区)、简易遮荫棚区、

 

营养袋苗繁殖区、轻基质育苗区等。

 

  • 大苗培育区规划

 

大苗培育区面积 1000 亩,位于建茶村龙岗寨山岗东面、西面和北面,属于低丘山地和荒地,坡度较小,水源充足,交通方便,土层较厚,适合培育景观用苗。主要种植香樟、土沉香、铁刀木、罗汉松、桃花心木、小叶榄仁、黄花风铃木、红花风铃木等景观阔叶树种。

  1. 辅助措施规划

 

辅助措施主要包括道路、排灌系统、供电系统、管理区的办公室和仓库等,这些措施直接为生产苗木服务。

  • 道路系统设置

 

道路系统是苗圃内部和对外运输的主要道路。由于基地周边交通方便,只须对基地场内道路进行改造、新造就能满足日常生产运输要求。林木种苗基地设置 12 条简易主道路,宽度

3.5 米,碎石粉路面,主要与外面通道连接和惯穿耕作区功能设置,方便与各耕作区机耕路相连接。机耕路是连通各耕作区的作业路,设置 13 条机耕道,宽度为 1.5 米,碎石粉路面。

  • 灌溉系统设置

 

基地必需有完善的灌溉系统,以保证水分对苗木的充分供应。灌溉系统包括水源、提水设备和引水设施三部分。

水源:主要有地面水和地下水两类。基地内现有 6 个蓄水塘和 1 条水沟作为引水源。提水设备:现在多使用抽水机(水泵),可依基地育苗的需要,选用不同规格的抽水机。

引水设备:有地面渠道引水和暗管引水两种。明渠:即地面引水渠道。

管道灌溉:主管和支管均埋入地下,其深度以不影响机械化耕作为度,开关设在地端使用方便之处。

  • 排水系统的设置

 

排水系统对地势低、地下水位高及降雨量多而集中的地区更为重要。排水系统一般有排水沟和涵洞组成,排水沟以明沟设置;其余涵洞为 200 钢筋砼管涵。

  • 育苗基地配套建筑的设置

 

房屋建筑:办公室、仓库、种子贮藏室、工具房、宿舍等;

 

管理、仓库、工具用房利用原有房屋建筑装修和新建,根据功能区划分及现有房屋建筑分布情况,原有办公楼一栋,新建 2 处生产管理用房,每处 150 平方米,面积共 300 平方米。

  • 基地各功能区规划面积

 

基地各功能区规划面积(见表 2-1 总体布局表)。

表 2-1              林木种苗生产示范基地总体布局表

 

编号

 

规划设计区

 

单位

 

数量

实施时间

 

备注

2019 年

1

小苗培育区

140

 

1.1

播种区

平方米

1000

简易塑料大棚

1.2

遮荫大棚区

平方米

3000

 

1.3

轻基质育苗区

45

 

1.4

营养袋育苗区

83

 

1.5

蓄水塘

6

1 个

1.6

管理用房

平方米

150

新建

2

大苗培育区

1000

 

2.1

育苗生产区

916

 

2.2

蓄水塘

51

5 个

2.3

管理用房

平方米

150

新建

2.4

其它用地

33

 

原有道路等

 

 

育苗工程设计

  • 小苗培育区设计

 

  • 小苗培育区育苗计划

 

小苗培育区建设,主要分为播种区、造林苗木培育区。造林苗木培育区主要培育高 80 厘米

 

培育区

面积(亩)

育苗量(万株)

树种

轻基质培育区

45

30

土沉香、樟树、火力楠等

 

营养袋培育区

 

83

 

90

山杜英、荷木、大叶相思、台湾相思、印度紫檀、铁刀木、火焰木等

合计

128

120

 

 

 

左右苗木,计划每年培育苗木 120 万株(其中轻基质育苗 30 万株,营养袋育苗 90 万株)。小苗培育区计划培育种苗量统计表

 

  • 场地区划布置

 

小苗培育区共占地 140 亩,设计简易塑料育苗大棚 1 个(播种区)面积 1000 平方米,

 

轻基质培育区 45 亩,营养袋培育区 83 亩,原有蓄水塘 6 亩,搭建简易遮荫棚 3000 平方米,

 

生活管理区 150 平方米(见总平面设计图)。

 

道路按不同的功能进行设计,有主道路 3.5 米宽和耕作道 1.5 米宽 2 种,各种道路相连贯穿各育苗区,主干道路平面设计(见道路平面设计图)。

排水沟采用水泥沙浆砖结构建设,深 50 厘米,宽 50 厘米,按现场设置走向,以利于排水。

  • 育苗设计

 

结合“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汕尾市造林任务用苗量、树种、规格本要求,采用轻基质育苗和营养袋等育苗方法,培育造林用苗。

(1)场地设施布置

 

播种区:播种区主要按排在塑料大棚中进行,为了能满足未来的育苗量,设计面积

 

1000 平方米。

 

移植区:培育各种移植苗的区域,由播种区中繁殖出来的苗木,需要进一步培养成较大的苗木时,应移入移植区中进行培育。移植区分为轻基质培育区和营养袋苗培育区。 种子的处理

根据苗木的需求量和季节,有计划进行播种,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处理,包括清选、浸种催芽、消毒、春化以及各种物理和化学方法。

(3)苗床整理

 

分块平整,布置排水明沟(土质),苗床宽度 1.2 米,长度 10 米为宜,方便管理。播种前先对苗床进行土壤翻耕、施基肥、镇土和消毒处理。

  • 播种育苗

 

按不同的种子采用不同的播种方法,一般以撒播为主,播后覆土 1-2 厘米厚,浇透水。

 

  • 幼苗管理

 

发芽后,加强检查,不定期对杂草进行清理,做到苗床无杂草,并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待苗木长出 3 片叶子时开始叶面施肥,可根据苗木生长状况决定施肥次数和施肥

量,当苗木长到高 10 厘米左右时可以进行移植培育。

 

  • 培苗基质

 

计划采用轻基质土培育 30 万株,需要购置轻基质 15 吨。三合土培育 90 万株。

 

  • 灌溉系统

 

原有蓄水塘 1 个,面积 6 亩,以蓄水塘为水源点,利用抽水机从蓄水塘通过输水管道引水至小苗区、再分区分段配置固定喷淋管道,根据育苗需要配置若干长度可拆可移动软管可变压喷头,节省投资,便于人工操作。

容器培育袋选用

 

购置泡沫育苗容器 2 万个,每个育苗 15 株。购置营养袋(育苗杯)13×14 厘米,90

 

万个。遮光网 3000 平方米,参照农业育秧简易棚设置,备常用病虫害防治设备、药物 1

 

批,复合肥 5 吨。

 

  • 大苗培育区设计

 

大苗培育区总面积共 1000 亩,主要培育树高 3.5 米以上,胸径 8 厘米以上大苗,结合基地地形地貌分布,主要种植樟树、土沉香、铁刀木、罗汉松、桃花心木、小叶榄仁、黄花风铃木、红花风铃木。

①林地清理

 

带状整地,清理带宽 1.0 米,保留带宽 1.5 米,清理的杂草块状堆沤,以增加土壤腐殖质,提高土壤肥力。

②整地挖穴

 

整地采用穴状整地。植穴规格根据苗木规格采用 60×60×50 厘米规格。植穴整地应采用明穴方式,并且宜于造林前一年冬季完成,让穴土有一段风化、熟化时间,有利于消除土壤中的病虫害和提高土壤肥力。

植穴原则上按照地形分区分块布设,强调横直成行,要求保证单位面积密度和适当的株行距。具体分区分块见大苗培育区种植平面设计图。

③苗木选择

 

选用项芽饱满、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一级营养袋苗,为求更具示范性并符合苗圃经营要求,选择苗高 0.8 米以上,地径 0.8 厘米米左右的营养袋苗。为确保林地按照预期目标发展,所选苗木必须严格执行“三证一签”制度,即苗木必须具有生产经营许可证、植物检疫证书、质量检验合格证和标签,禁止使用无证、来源不清、带病虫害的不合格苗进入种植区。

④栽植密度

 

根据培育目标、立地条件来选择树种,并科学确定造林密度,初植密度 107 株/亩,即

 

株行距为 2.5×2.5 米。有坟墓、道路、石头等存在影响地段,可按照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造林密度。

⑤种植方式

 

采用分区分块纯林种植方式,控制分块面积,这样便于经营管理以及后期出苗等,长期经营则每次出苗后应选择其他合适树种轮作,各地块树种、种植数量等见大苗培育区种植平面设计图。

⑥基肥与回穴土

 

穴土经过风化后,在春季造林前一个月即要回穴,回土要打碎及清除石块、树根,先回表上后同心土,当回土至 50%左右时,施放磷肥和腐熟有机肥,每穴施放量腐熟鸡粪肥 5

千克、磷肥 0.5 千克。

 

⑦栽植

 

栽植应在早春一、二场透雨后的阴雨天进行,栽植同先在植穴中央挖一个比苗木泥头稍大稍深的栽植孔,去掉苗木的包扎材判或营养袋后,带土轻放于栽植孔中,扶正苗木适当深栽,然后在苗木的四周回填细土,回满时用手把回填土压实,使苗木与原土紧密接触。继续回上至穴面,压实后再回松土呈馒头状,以减少水分蒸发。施工期间,技术人员应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加强质量检查,确保栽植质量。

⑧抚育与追肥

 

设计共抚育追肥 4 次,第 1 次按排在造林第 2 年春季的 3—4 月份进行,第 2 次按排

 

在第 2 年秋季的 8-9 月份进行抚育,第 3 次按排在第 3 年春季的 3—4 月份进行,第 4 次按

 

排在第 3 年秋季 8-9 月份进行抚育。抚育工作内容主要是松土、除草、培土、追肥和补植。

 

抚育追肥标准为第 2 年每穴追施复合肥 0.25 千克,第 3 年每穴追施复合肥 0.5 千克。具体

 

方法是在除草、松土、培土等工序完成后,沿树冠垂直投影线方向两侧各开挖深 10-15 厘米的浅沟,将肥料均匀地施放于沟内,然后用土覆盖,以防肥料流失,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⑨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要落实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特别是薇甘菊、五爪金龙等外侵植物的防控工作尤为重要。宜采用以生物或仿生物制剂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给水系统:由于基地内原分布有 5 个水塘,从水塘抽水即可。

 

灌溉系统:科学合理设置灌溉,确保大苗浇灌时可覆盖整个种植区。

 

排水系统:区域内现有多条排水沟,为了能满足排水要求,新挖简易排水沟 2404 米。

大苗培育区物资需要量统计表

 

树种

 

面积(亩)

 

数量(株)

 

基肥(千克)

抚育复合肥

(千克)

有机肥

磷肥

第 2 年

第 3 年

铁刀木

104

11128

55640

5564

2782

5564

土沉香

120

12840

64200

6420

3210

6420

樟树

105

11235

56175

5618

2809

5618

罗汉松

83

8881

44405

4441

2220

4441

桃花心木

126

13482

67410

6741

3371

6741

小叶榄仁

146

15622

78110

7811

3906

7811

黄花风铃木

92

9844

49220

4922

2461

4922

红花风铃木

140

14980

74900

7490

3745

7490

合计

916

98012

490060

49006

24503

49006

 

 

 

道路设计

 

  • 主道路

 

主道路是苗圃内部和对外运输的主要道路,应充分考虑今后大苗采挖移植及运输时的机械通行需要,要做到分布覆盖面广,便利运输,与各管理处、移植区、塑料大棚区连接, 设计路面宽 3.5 米,碎石粉铺路面。

新建基地场内主道路 12 条,总长度 6443 米。主道路平面布置见道路平面设计图。

  • 耕作道

 

耕作道路是连接主道路和各耕作区的作业路,主要通行手推车、三轮车的简易支道, 设计路面宽 1.5 米,碎石粉铺路面。

新开基地场内道路 13 条,总长度 3857 米。

 

耕作道路平面布置见道路平面设计图。(见附图)

 

林木种苗基地道路设计统计表

 

 

 

道路类型

道路编号

长度(m)

宽度(m)

备注

 

 

 

 

 

 

 

 

 

 

 

主道路

1

215

3.5

碎石粉路面

2

323

3.5

碎石粉路面

3

678

3.5

碎石粉路面

4

207

3.5

碎石粉路面

5

377

3.5

碎石粉路面

6

311

3.5

碎石粉路面

7

546

3.5

碎石粉路面

8

755

3.5

碎石粉路面

9

792

3.5

碎石粉路面

10

1214

3.5

碎石粉路面

11

544

3.5

碎石粉路面

12

481

3.5

碎石粉路面

小计

6443

 

 

 

 

 

 

 

 

 

 

 

 

 

 

耕作道

1

217

1.5

碎石粉路面

2

239

1.5

碎石粉路面

3

217

1.5

碎石粉路面

4

617

1.5

碎石粉路面

5

500

1.5

碎石粉路面

6

236

1.5

碎石粉路面

7

668

1.5

碎石粉路面

8

375

1.5

碎石粉路面

9

279

1.5

碎石粉路面

10

84

1.5

碎石粉路面

11

145

1.5

碎石粉路面

12

130

1.5

碎石粉路面

13

150

1.5

碎石粉路面

小计

3857

 

 

合计

10300

 

 

 

给水灌溉设计

 

给水工程:包括蓄水池、抽水机(水泵)及泵房、输水管、灌溉管网等基地生产用水设施建设。

  • 小苗培育区

 

培育区内原有蓄水塘 1 个,常年有水,面积 6 亩,蓄水量达 5000 立方米,设立 1 处水

 

泵房,简易浆砌砖结构,面积 4 平方米,利用抽水机从蓄水塘引水至小苗区,可满足日常用水量。

输水管主管采用 D75(PVC)管从蓄水塘抽出转接 D50(PVC)管分至各区域,再用不同口径的 PVC 管相连接,共同组成灌溉系统。

按不同的功能区分区分段配置固定喷淋管道和转动喷头,采用分区分段人工控制阀门进行管理,另外根据育苗需要配置若干长度可拆可移动软管可变压喷头。自动灌溉面积 134 亩。

  • 大苗培育区

 

培育区内原有蓄水塘 5 个,常年有水,总面积 51 亩,蓄水量达 40820 立方米,可从蓄

 

水塘引水至大苗区,可满足日常用水量。根据蓄水塘分布位置,设立 3 处水泵房,简易浆砌砖结构,每个面积 4 平方米,利用抽水机给水至各区域。通过不同口径的 PVC 管辐射到相应用水区域,分区分段配置管道,利用可拆可移动软管进行人工浇灌。

给水灌溉平面布置见给水灌溉平面设计图。(见附图)

 

 

给水灌溉工程量统计表

 

序号

建设内容

单位

数量

1

PVC 输水管 D75

1970

2

PVC 输水管 D50

6498

3

PVC 输水管 D32

5500

4

PVC 输水管 D25

3500

5

可移动软管

1500

6

固定喷头

1

7

安装工具及接头

1

8

泵房

5

9

抽水机

5

 

排水工程设计

  • 小苗培育区

 

由于基地的地形地势较高,集水面积不大,排水良好,只须在道路边和各功能分区设计排水沟便成为排水网络,便可把雨水迅速排走,设计排水沟为明渠,深 50 厘米,宽 50 厘米,M7.5 浆砌砖结构,M10 砂浆抹面,长度 844 米。

  • 大苗培育区

 

大苗区面积大,周边原有排洪干渠,排水网络通畅,容易自然排水,只需开挖简易排水沟就能满足排水功能。设计挖排水沟宽 80 厘米,深 80 厘米,总长度 2404 米。

 

编号

 

长度(m)

 

宽度(cm)

 

深(cm)

 

备注

1

505

80

80

简易排水沟

2

518

80

80

简易排水沟

3

603

80

80

简易排水沟

4

317

80

80

简易排水沟

5

245

80

80

简易排水沟

6

216

80

80

简易排水沟

7

247

50

50

砖结构排水沟

8

239

50

50

砖结构排水沟

9

358

50

50

砖结构排水沟

小计

3248

 

 

 

 

 

排水平面布置见排水平面设计图。排水沟统计表

 

 

 

 

 

 

 

 

 

 

 

 

 

 

 

 

 

 

 

 

 

供电与通信设施设计

 

  • 供电

 

林木种苗生产基地临近村庄,供电设施较为完善,只须从周边变压器架设电线至管理区和泵房作为照明、抽水机用电即可,能满足区域内供电需求。

需要从基地外面架设三相电线至泵房和管理房,长度 2116 米,电线杆 70 支,均选用标准成品。

  • 通信

 

整个基地范围内均有通讯讯号覆盖,以移动通信即可满足通信需求。

 

辅肋工程设计

 

  • 生产管理用房

 

林木种苗生产示范基地内原有一栋办公楼,可做办公场所。另在小苗培育区和大苗培育区各搭建 1 处简易平房,作为员工宿舍和工具用房,总面积 300 平方米。采用活动板房结构搭建,地面为水泥地板,房顶吊石膏板天花。

  • 宣传牌

 

设计钢结构宣传牌 2 块,小苗区 1 块、大苗区 1 块,版面为铝合金尺寸 4 米×2 米,

 

立柱离地面高度 3 米,入地 0.5 米。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收藏

上传文档

在线客服

常见问题
人工客服

服务时间:8:00-23:00

工作电话:400 9911 877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

收藏本站


AI



用AI快速编写
限免使用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支持上传解析、采购需求、评分标准、目录编写四种方式,全行业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