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指标未响应或不满足,将导致其废标或投标无效。
1、建设广州市碧道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期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方向。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八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六大原则”和“五个体系”,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对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指引与要求。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广东有条件有能力把生态文明建设搞的更好,要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筑牢粤北生态屏障,珠三角要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补上生态欠账,深化同香港、澳门生态环保合作,加强同邻近省份开展污染联防联治协作,给老百姓营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自然景观。高标准建设万里碧道工程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广东大地的生动实践,是广东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开创性工作。
2、建设碧道是推动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
广州,依水而生、因水而兴。广州河流纵横、水网密布、水系发达,素有“岭南水乡”之称。碧道的建设,旨在南粤大地打造碧水清流的生态廊道,成为人民美好生活去处。水系是连通南粤大地的重要生态廊道、交通廊道,也是城乡建设的发展廊道,将成为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空间载体。2018年6月9日, 李希书记在省委十二届四次会议讲话中首次提出,“加强公共慢行系统建设,整治河道水网,建设水碧岸美的万里‘碧道’,与陆上‘绿道’并行成为人民美好生活去处”。2018年9月18日,李希书记在省全面 推行河长制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讲话中提出“高水平规划建设广东万里‘碧道’,在南粤大地打造碧水清
流的生态廊道,成为老百姓美好生活去处”。
建设广州市碧道是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最重要的抓手。2018 年 11 月 20 日,省委常委叶贞琴在全省推进“让广东河更美”大行动暨“五清”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中提出“高标准规划建设广东万里碧道就是我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是下一阶段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最重要的抓手”。
规划研究范围为广州市全域,总面积约 7434 平方公里,规划 2022 年建成碧道不少于 1000 公里,2025
年不少于 1500 公里。
规划的成果应满足以下要求:结合广州市城市的最新功能定位及发展目标,衔接城市相关规划,梳理河流水系,进行现状分析,对碧道建设涉及的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出碧道建设目标,结合广州市特点以及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提出碧道建设总体布局,在此基础上提出总体建设任务、主要水系碧道建设规划方案,并提出近期建设计划和投资匡算、规划实施保障等。
根据项目需求及对本次规划编制的理解,规划报告编制大纲如下:
1、总则
规划研究范围为广州市全域,总面积约 7434 平方公里。
本规划基准年为 2018 年,近期水平年为 2022 年,远期水平年为 2035 年。
2、现状分析
梳理全市水系在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景观特色、游憩系统方面的现状情况,结合绿道建设情况
形成碧道建设资源库,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遴选市域碧道。
分析总结堤防达标、不同河段河堤断面分布、防汛抢险救灾设施总体情况。
分析总结水系水质情况,污水处理设施情况,饮用水水源保护地数量、分布及保护情况等。
分析总结河湖自然形态、水土流失、堤防生态性、生态流量、水生动植物生境状况等总体情况。
水系沿线 2 公里范围内的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4A 及以上景区、地质公园、生态保护区等特色自然生态资源,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古驿道、红色文化资源等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城市重要的公园、广场、城市中心区等特色城市功能区的数量、空间分布和集聚情况。
河漫滩总体情况,可开发利用情况。
滨水慢行系统的连贯性、可达性分析,识别慢行道断(堵)点类型、数量和空间分布。梳理主要水系周边绿道、古驿道及城市慢行道的长度、分布、建设及断(堵)点情况。
滨水地区周边的城市(镇)、乡村、景区等的标识系统、公共厕所、停车场地、公交站点、驿站、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文化、商业服务等设施建设现状分析,包括各类设施的数量、空间分布及建设情况。
水上游线、水上绿道线路、码头的空间分布和使用情况。
明确碧道建设的现状基础、主要问题和发展需求,为碧道建设规划提供支撑。
3、建设目标
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市域碧道建设总体规划的总体建设目标,明确到 2022 年、2025 年市域碧道建设目标,提出到 2035 年市域碧道建设愿景。
4、总体布局
在市域范围内所有水系进行碧道布局,明确碧道建设长度。
结合水系沿线自然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城乡建设、经济发展等特点,规划形成不同功能主题段碧道建设的空间格局,明确不同功能主题段的主题特色定位、特色节点布局。
结合水系沿线自然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城乡建设、经济发展等特点,规划提出都市型、城镇型、乡村型、自然生态型等不同类型碧道建设的建设长度和空间布局。
5、总体建设任务
提出完善的水安全提升规划策略和措施。
提出源头治理、岸边带面源污染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的总体策略和措施。
提出堤岸生态化修复、生态流量保障、河湖生态营造、生态补水等规划策略和措施,保护和修复重要水生生物栖息地,营造生物多样性。
挖掘碧道沿线周边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城市功能等特色资源,提出特色节点空间景观营造的规划策略和措施。
提出亲水活动设施与滨水绿道建设、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水上游憩系统以及与周边设施衔接的规划策略和措施。
6、主要水系碧道建设方案
结合广州市水系特征,提出广州市主要水系碧道总体布局、分类、特色分布、项目库等,结合区域发展,提出主要水系碧道具体规划方案。
7、近期建设计划与投资匡算
提出碧道各项建设工程投资匡算,并根据国家及省市有关政策提出资金筹措建议。
根据主要水系碧道建设方案,提出近期碧道项目建设实施安排。
8、规划实施保障
根据碧道建设工程项目情况,提出投资概算和实施计划。同时,针对碧道建设的实际需要,在资金、用地、项目审批、实施监督、验收管理以及其他相关专题研究等方面提出建议。
按总体规划深度开展工作,提交规划报告及相关图表。
1、合同签定之日起 五 个工作日内,中标人向采购人提交书面工作计划。
2、自合同签订之日起 四十个工作日 止,中标人须完成项目全部工作量。中标人需向采购人提交项目整体完成情况报告,并通过采购人项目验收。
3、自本规划印发后叁年内为规划服务期。服务期内,涉及本规划落实计划、审计等相关工作,中标
人应提供技术咨询服务,采购人不再另行付费。
额的 20 %,即人民币 万元;
(4) 中标人提交规划最终成果(含经甲方批复的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即规划报告)、图册)共 50
套,以及全套规划成果的计算机电子光盘文件)交付给采购人后 10 个工作日内,办理项目结算。采购人通过广州市财政资金集中支付的方式,向中标人支付合同总额的 20%,即人民币 万元。
(5)前述付款时间应理解为采购人向广州市财政部门申请支付款项的时间,具体付款时间和金额应以财政资金支付到位时为准,中标人不得以财政资金未及时支付要求采购人逾期付款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