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需求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省推行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实施方案等四个文件的通知》(苏政发[2017]86号)、《省商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等七部门关于印发江苏省开发区区域评估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苏商开发〔2019〕280号)、江苏省气象局关于印发《江苏省开发区气候可行性论证区域评估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气函[2019]80号)等文件的通知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遵循的法律、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依据
1、本实施方案遵循国家相关现行法律、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
2、技术服务内容:
根据开发区气候可行性论证区域评估要求和雨花经济开发区的性质、主要功能、产业结构等,针对开发区划定的评估范围,开展以下评估工作内容:
(一)开发区现场踏勘分析和开发区资料收集
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对开发区进行实地调查走访,调查开发区及附近地理环境状况(山体、河流、水体、植被、道路等),获取开发区规划、现状以及控制性指标等资料,分析开发区主要功能、产业状况及其对气象条件的敏感性、气象灾害防范的脆弱性,对开发区及附近已发生过的气象灾害进行摸底调查,对开发区气象灾害风险点进行识别。
(二)评估资料收集和处理
根据开发区主要功能、产业状况,收集相应的标准、规范、规程,收集国家气象站长序列气象资料(至少30年以上)和园区附近区域气象站、专业气象站数据,对资料进行信息化、质量控制和规范化处理。收集的气象资料包括气温、气压、降水、湿度、风向风速、日照、蒸发以及天气现象、气象灾害记录等。同时,还收集开展专题分析所需的地理信息资料(DEM、水系、边界等)、土地利用、卫星遥感数据等,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以满足评估工作的要求。
(三)气候背景分析
分析影响开发区的主要天气系统,利用周边国家气象站长年代气象观测数据和区域自动站近年气象观测数据,分析开发区气候背景,包括:多年平均、逐月平均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速、日照等,分析极端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最小相对湿度、最大日雨量、最大小时雨量、最大风速、极大风速等,分析平均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以及最长日照时数、最大日照百分率等,分析园区累年和各月风向频率及主导风向,分析不同等级气象条件的发生频率等。
(四)气象灾害调查和分析
对开发区及周边地区近50年来的气象灾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包括暴雨、高温、低温、雷暴、大风、冰雹、龙卷风、冰冻、暴雪、台风、积雪等。对典型气象灾害个例进行实地调查和核实,根据气象灾害记录和现场调查结果,分析开发区及周边地区主要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强度,评估主要气象灾害可能对开发区造成的影响。
(五)高影响天气分析
基于开发区周边气象站建站以来的天气现象人工观测数据,结合开发区性质、主要功能和产业结构,识别开发区区域不同天气的出现频次和强度,对开发区高频次和高强度的天气进一步细化分析,评估主要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对开发区的可能影响。
(六)关键气象因子分析及极端气象参数计算
基于历史气象灾害记录和主要气象灾害特征(频次、强度等),提取历史典型个例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合开发区气候特征、天气现象观测、历史灾害记录等分析结果,结合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采用概率分布统计等方法,计算开发区工程设计所需的气象参数,包括:
(1)10米高度的50年、100年一遇最大风速及风压,推算不同高度的50年、100年一遇最大风速及风压;
(2)计算50年、100年一遇的雪压;
(3)计算50年、100年一遇的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
(4)计算50年、100年一遇最大日雨量、1小时最大雨量;
(5)暴雨强度公式编制;
(6)民用建筑采暖通风气象参数。
(七)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利用开发区周边气象站雷电观测数据和气象部门闪电定位网络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开发区不同地点的雷击大地密度等国际防雷设计雷电活动参数,通过分析雷电活动的频度和强度,识别开发区及附近区域闪电分布特征和风险,为开发区布局和防雷设计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八)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
根据开发区局地降水特征和开发区DEM、河道信息,利用FloodArea淹没模型,分析不同大小降水量情景下开发区内精细化淹没水深和时长,识别开发区内部洪涝灾害高风险区、不同风险等级的降水阈值,为开发区建筑布局提供参考。
(九)城市热岛评估
基于遥感数据识别近10年开发区及周边地区城市热岛特征,分析其变化趋势,利用近年来的高分遥感影像数据(10米级别分辨率),分析城市热岛与开发区的相互影响,提出建设规划、绿化、风道设计等减弱开发区热岛效应的对策。
(十)开发区风环境模拟分析
基于高分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结合开发区区域复杂的下垫面特点和多源观测资料,在数值模式物理过程的调优试验的基础上,开展逐日资料同化和数值预报模拟。利用长时间序列的精细化高分辨数值预报场,分析开发区区域近地面风场的天气气候特征,进而获得开发区区域盛行的近地面主导风场分布的季节特征,为开发区未来发展和结构布局提供科学参考。
3、评估面积:约3600亩。
4、进度要求:
供应商中标并与采购人签订评估合同后120日历天内,完成评估报告初稿并提交气象主管部门审查,签订评估合同后140日历天内,提交通过气象主管部门审查的最终评估报告。
5、成果要求:
提交通过气象主管部门审查的最终评估报告电子版及订装成册的纸质完整成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