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1 自然概况
1.1 地理位置
项目位于汕头华侨试验区东海岸新城外砂河口,地理坐标 N 23°23’59.10”,E 116°
48’22.21”。场地北接中砂大桥 ,南抵东海岸大桥,东临外砂河,西接新溪片区防洪
大堤。
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地处广东省汕头市东部,汕头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
洲南端,北接潮州,西邻揭阳,东南濒临南海,与台湾隔海相望。境内韩江、榕江、练
江三江入海,是中国大陆唯一拥有内海湾的城市。汕头总部经济试验区规划范围包括东
海岸新城、珠港新城、南滨新城、广澳港区、保税区以及南澳县,项目区域为华侨试验
区东海岸新城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位于新溪和塔岗围两大片区之间的生态游憩区,也是韩江西溪外沙河入海口。东
海岸新城,突出滨海特色,建设金融商务、会展交易、中央政务、文化创意等功能,延
展珠港新城的三条轴线,按照“三轴三组团”的空间结构,构建汕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1.2 地形地貌
项目场地位于汕头湾北部河流的主要入海口区域,外砂河属于韩江水网一级汊河,韩
江西溪下段的别称,因经外砂镇得名。北起韩江西溪大衙,至坝头南港口入海。潮坪地
貌,在河口区造成较宽阔的河口三角洲,除入口处受高约 4.5 米的堤坝影响,整体地势
较平缓,建设条件较好,可改造力度大。
1.3 气候条件
项目位于韩江流域平原地带,有典型亚热带海洋气候的特点。地处北回归线,属南亚
热带海洋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日
照时数为 2215h,年平均气温为 21.3℃,年平均湿度为 82%,年平均降雨量为 1560mm,
常年降雨量集中在 4-9 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 80%。每年 6-10 月份会受台风影响,对
发展农林业生产的影响较大。
外砂河红树林湿地处于淡水流域和浅海生态系统,四季分明,气候条件多变,环境条东海岸新城外砂河口红树林生态修复(红树林公园一期)服务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GZSKST20-A024
7
件较为复杂。
1.4 河流水系
场地位于汕头湾北部河流的主要入海口区域,外砂河属于韩江水网一级汊河,北起韩
江西溪大衙,至坝头南港口入海,在河口区造成较宽阔的河口三角洲,潮坪等地貌。季
节性河流,汛期集中在 7,8,9 三个月。与汕头湾的轻度污染不同,汕头湾外砂河入海
口水质优于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1.5 湿地资源概况
调查数据显示:汕头湾的湿地总面积为 19.02 公顷,约占汕头市总面积 16.7%,是沿
海地区湿地资源比较丰富的区域,单位面积 10 公顷以上的湿地 131 块,合计面积 106968
公顷,占汕头市国土面积的 10.04%,适宜鸟类栖息繁衍,其中汕头湾北部湿地和大沽河
湿地列入了国家重要湿地保护名录。汕头湾北部的湿地可以分为浅海水域湿地、潮间河
滩湿地、河口海湾、河流湿地、湖泊以及沼泽湿地等 6 类,其中汕头湾海洋湿地是汕头
最大的海湾河口湿地。
根据《湿地分类》(GB/T 24708-2009)和《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
结合场地湿地现状,场地湿地资源包括滨海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等 4
大类,其中人中湿地面积约为 1.68ha。
1.6 土壤条件
汕头湾北部土壤分潮土、盐土、褐土三个土类,共有 5 个亚类、8 个土属、20 个土种、
42 个变种。潮土土类发育在河流冲积物母质上,分布于河流下游、滨海排水不畅地带,
分潮土和盐化潮土 2 个亚类。
外砂河口红树林生态修复建设(一期)地段为为海相沼泽化浅滩,场区沿线钻探揭露
范围内地层结构较简单,层序清晰,第四系主要由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全新统
海相沼泽化沉积层(Q4MH)、上更新统洪冲积层(Q3AL+PL)组成。场区基岩为下白垩系
青山群安山岩(K1Q)、局部为燕山晚期花岗岩(Γ53)(资料来源:外砂河观潮井地质
勘探报告)。
土壤类型以滨海盐渍沼泽土为主,土层瘠薄,有机质含量极少,造林难度大。东海岸新城外砂河口红树林生态修复(红树林公园一期)服务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GZSKST20-A024
8
1.7 动植物资源
(1)植物资源
外砂河口红树林生态修复建设(一期)片区,由于没有有针对性地加以保护,人类活
动较为频繁,原生植被已被破坏殆尽,仅有一片长势较好的人工红树林,植被类型相对
简单,主要品种包括桐花树( Aegiceras corniculatum)、无瓣海桑 (Sonneratia
apetala)、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秋茄树( Kandelia candel)、木麻黄
(Casuarina equisetifolia);灌木植物较少,零星可见岗松(Baeckea frutescens)、
马缨丹(Lantana camara)、菝葜(Smilax china)、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等;
草本植物主要有芒(Miscanthus sinensis)、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纤毛鸭
咀草(Ischaemum
indicum)、海金砂(Lygodium japonicum)、假臭草(Eupatorium
catarium)等。
(2)动物资源
本项目处在亚洲候鸟迁徙的重要路线上,是亚洲候鸟南北来回迁徙经过我国 东南沿
海的重要途径地、栖息地,具有丰富的候鸟资源。主要鸟类有白鹭(Egretta garzetta)、
小鷉(Tachybaptus ruficollis)、白鹇(Lophura nythemera)、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金腰燕(Hirundo daurica)、苍鹭
(Ardea cinerea)、夜鹭 (Nycticorax nycticorax )、草鹭 (Ardea purpurea )、
池鹭(Ardeola bacchus )、普通翠鸟(Alcedo atthis)、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麻雀(Passer montanus)、长尾缝叶莺(Orthotomus sutorius)、红
头长尾山雀(Aegithalos concinnus)等。
2 社会经济概况
2.1 历史沿革
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地处广东省汕头市东部。2014 年 9 月 15 日,国务院批复同
意在汕头经济特区设立华侨试验区,要求华侨试验区要积极开展先行先试,为新时期全
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探索新路,建设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2014 年
12 月 8 日上午,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管理机构在汕头市举行揭牌仪式,标志华侨经
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正式开始运行。东海岸新城外砂河口红树林生态修复(红树林公园一期)服务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GZSKST20-A024
9
2.2 行政区划与人口
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地处汕头经济特区重要区域,北接潮州,西邻揭阳,东南
面向南海,背靠广大内陆后方区域,规划面积为 480 平方公里,范围包括龙湖区珠池、
鸥汀街道和新溪、外砂镇,澄海区凤翔街道、莲下、莲上、溪南、东里、盐鸿、莲华镇,
濠江区礐石、达濠、广澳街道,南澳县。其中:起步区约 26 平方公里,包括东海岸新城
新津片区、珠港新城、南滨新城中心区、广澳港区;核心区约 55 平方公里,包括东海岸
新城、珠港新城、南滨新城、保税区、广澳港区、广澳物流园区。试验区是广东最具开
放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2018 年常住人口 54 万人。
2.3 区位优势
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处于汕头经济特区核心地带,区位条件优越,优势突出,
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和潜力。汕头经济特区因侨而立,潮汕大地因侨而兴,遍在中国约
5000 万海外华侨华人中,潮汕籍侨胞有 1000 多万,遍布世界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
遍布全球的潮汕籍海外侨胞在当地的各个领域都具有广泛和重要的影响力。
2.4 交通状况
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地处粤闽台金三角中心地带,是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带的
重要连接枢纽,是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拥有亚太地缘门户的独特区位优势。
向东与台湾隔海相望,距高雄港 162 海里,有条件成为广东对台经贸往来的桥头堡;向
东北与厦漳泉经济区相连,厦深铁路通车后与厦门的经济联系更加便捷,将成为海峡西
岸经济区的重要板块;向西北通过潮汕机场、广梅汕铁路、京九铁路,可辐射广大内陆
腹地,是粤闽赣交界地区的重要出海口;向西南通过广汕高铁,可深度融入珠三角发达
地区,是珠三角连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和长三角地区的重要连接点;向南经马六甲海峡,
通过印度洋可至欧洲,或向南经印尼可抵南太平洋。
汕头港毗邻西太平洋国际黄金航道,是粤东地区条件最好的天然深水良港,是“一
带一路”重点建设的 15 个港口之一,是我国沿海综合运输大通道的重要节点。经过多年
建设,汕头港已形成“一港九区”的发展格局,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 19 个。2016 年港口
货物吞吐量近 5000 万吨,正在向建设亿吨大港目标迈进;集装箱吞吐量达 124 万标准箱,
跻身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百强行列。目前汕头港已与世界 57 个国家和地区的 268 个港东海岸新城外砂河口红树林生态修复(红树林公园一期)服务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GZSKST20-A024
10
口有货物往来,与香港、泰国、日本、韩国、东南亚、西非等多条定期集装箱班轮航线,
内贸集装箱班轮航线网络基本形成,覆盖全国主要港口。随着汕头港港口布局由内海湾
向外海湾调整,疏港铁路和广梅汕铁路扩能建设加快推进,港口发展的腹地空间进一步
拓展,有条件打造成为粤赣闽交界地区最大的门户港。
汕头公路交通现有干线公路:福昆线(324 国道)、烟汕线(206 国道)、省道官汕
线、潮汕线等,通广州、深圳、厦门、潮州、揭阳、汕尾、梅州等市。市区交通正在经
历大变革的时间,规划构建“外—中—内”三层快速环路,打造快速环路系统。规划有
三条线路,其中 3 号线是从火车客运站出发,途经东海岸新城,线路长度 21 公里。项目
选址位于中山东路和东海岸大桥之间,周边有中山路延长线和滨海大道。
2.5 旅游资源
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资源组合优势突出、陆海发展空间广阔,是我国沿海地区
最具开发潜力的战略性板块之一。试验区拥有近 70 平方公里的工业与城镇建设用海区域,
2570 平方公里的广阔海域以及海岛、沙滩等特色旅游资源,为培育高端要素集聚、促进
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 红树林生态修复状况
汕头市是一个临海城市,湿地资源丰富,拥有广东省内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湿地系统,
且拥有世界最北、高纬度、面积最大的原始天然次生林的红树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全球环境基金将汕头市的湿地列为海岸湿地国际示范区“南中国海项目”示范点,实行
国际保护。美国亚历山大湿地专家格兰教授考察汕头市红树林惊异说:汕头红树林种类
之丰富、保存之完整、面积之大、实属罕见!
根据《汕头市湿地保护区总体规划》(2017-2026 年),项目场地位于总体规划湿地
保护片区九,现状红树林生境趋忧,急需保护。防洪堤外土质裸露区急需红树林生态修
复,保护岸线,项目建成有利于汕头市湿地保护网格体系的形成。
东海岸新城外砂河口红树林生态修复面积为 49.8 公顷,现状有渔民的避风塘。根据
涨潮时滩涂裸露情况,核心区主要为高潮滩和中潮滩,低潮滩面积约 5.35ha。经实地植
被调查发现: 湿地滩涂主要植被为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as)等,且有自然繁殖的红树小苗在生长;东海岸新城外砂河口红树林生态修复(红树林公园一期)服务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GZSKST20-A024
11
高潮滩有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苦楝(Melia
azedaeach L.)次生红树生长;因此,场地适宜红树林生长。
一期建设必须先对场地先进行初步清理、改造,特别是场地的海洋垃圾较多,淤泥
堆积,清理有一定困难。低潮滩涂视实际情况进行改造,适当种植红树林。
二、指导思想、依据及原则
1 指导思想
继十八大之后,十九大报告全面阐述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建
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
生态文明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执行《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红树林公园发
展建设的通知》,就是落实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项目本着遵循“保护优先、科学恢复、
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基本原则,对东海岸新城外砂河
口红树林生态进行修复。以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为目标,充分发挥项目带动的功能效益,
合理利用。通过人工适度干预,最大限度保留原生地生态特征和自然风貌,保护生物多
样性;充分挖掘、展示、利用场地的人文资源,使东海岸新城外砂河口红树林公园成为
公众领略的景观。
2 修复依据
2.1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18 号, 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根据 2011 年 1 月 8 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
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9 号, 2015);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国家林业局令第 32 号, 2013);
《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25 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
《城市绿化条例》1992东海岸新城外砂河口红树林生态修复(红树林公园一期)服务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GZSKST20-A024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04
2.2 政府文件类
《汕头海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 年)
《中国(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发展规划》(2015-2030 年)
《汕头华侨试验区东海岸新城外砂河口红树林生态修复》总体规划(2020-2025)
《汕头市湿地保护区总体规划》(2017-2026 年)
2.3 行业规范类
《公园设计规范》(GB 51192-2016)
《红树林造林技术规程》(DB44/T 284-2005)
《困难立地红树林造林技术规程》(LY/T 2972-2018)
《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2016)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1607-2003)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 18337.3-2001)
《营造林总体设计规程》(GB/T 15782-2009)
《自然保护区项目设计规范》(LY/T 5126-04)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技术规程》(GB/T 20399-2006)
《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建设技术规范》(DB44/T 775-2010)
《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广东省人民政府,2017)
《广东城市绿化项目作业和验收规范》(DB44/T 581-2009)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3 修复原则
3.1 基调统一原则
红树林公园的基调树种必须为红树,修复过程中在保证整体基调统一的前提下,尽可
能多样,打造群落稳定、景观多样的红树林公园。东海岸新城外砂河口红树林生态修复(红树林公园一期)服务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GZSKST20-A024
13
3.2 保护优先原则
优先保护区域内已有红树林,景点布局、道路规划等都必须充分尊重现状红树,项目
建设过程中现状红树原则上不宜进行清除。
3.3 最小干预原则
合理布局活动场地,将人对自然的干预降到最低,实现湿地科普科研及旅游等社会价
值;同时将生态敏感度高的区域完全保护起来,创造红树林自然演替的生长环境,构建
人、鸟、红树林多重视角下的生态共享栖所。
3.4 自然演替原则
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规律,充分考虑潮汐变化以及自然气候对红树修复的影响,
确保各项作业可以发展为持久美观地的景观。在恢复重建的过程中,搭建动植物生态链
框架体系,提供丰富多变的种植物种类,构建科学多样化、不断生长融合的生态体系。
3.5 合理利用的原则
红树林是一个不断生长变化的生态综合体,作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留空间弹性和城市韧性是建设中需要关切的重要内容。做好保护、恢复、缓冲、隔离
工作后,生态科普和合理利用并举,科普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合理利用为了更好的科普。
3.6 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
种植红树林应考虑通航、纳潮、排洪以及近海养殖的因素,确保系统生态安全。根据
立地条件,以乡土地带性红树植物物种为主,选择适宜的树种,提高红树林修复成效,
因此要根据修复预期的主要功能有目的进行修复作业设计。
三、修复目标与场地布局
1 修复目标
通过人工建植红树,修复红树林生态系统。1 年时间营造红树生存环境,人工种植红
树;2-3 年时间红树林在不受人为活动干扰的情况下,基本的自然生态环境开始形成,红东海岸新城外砂河口红树林生态修复(红树林公园一期)服务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GZSKST20-A024
14
树开始由人工群落向自然群落过渡。
结合后期的景观实施,外砂河口红树林公园成为特色鲜明的东海岸新城风景线;游人
可以看到红树、海、浪、舟、鸟、堤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特色景观,成为
汕头市民休憩游览的好去处。
2 场地布局
根据修复目标、地类特征(潮滩水位)和实地情况,一期对场地进行清表、平整,选
择红树种植面积为 34079m2,其中高潮滩分 12 块,总面积为 20450m2;中潮滩分 10 块,
总面积为 13629m2;同时设置公园大门、保安亭、临时厕所、指示牌等配套设施来协助管
理、养护植被,具体各种植块编号、面积详细见作业图。
四、红树林修复类型设计及树种选择
1 红树林修复类型设计
本建设项目修复类型全部为红树林人工种植,包括高潮滩宜林地半红树林人工造林和
中潮滩较困难地带红树林人工造林。
2 树种选择
根据沿海红树林的特点及其作用以及以往红树林造林经验,结合造林地的立地条件,
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适合当地生长,并具有较强的抗风、耐盐碱、生长较快、适
应性较强等特点的树种。
本建设项目主要植物品种配置选择如下:
高潮滩种植区选择凤凰木(Delonix regia)、大腹木棉(Ceiba speciosa)、刺桐
(Erythrina variegata Linn.)、黄槿(Hibiscus tiliaceus Linn.)、木棉(Gossampinusma
labarica(DC.)Merr.)、大叶榕(Ficus retusa)、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落
羽杉(Taxodium distichum (Linn)Rich)、红刺林投(Pandanus utilis Borg.)、高
山榕(Ficus altissima)、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等。中潮滩种植区选用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candel)、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 (L.) Lam.)、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
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东海岸新城外砂河口红树林生态修复(红树林公园一期)服务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GZSKST20-A024
15
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是紫金牛科、蜡烛果属灌木或小乔木,高 1.5-4
米;小枝无毛,褐黑色。叶互生,于枝条顶端近对生,叶片革质,倒卵形、椭圆形或广
倒卵形,顶端圆形或微凹,基部楔形。伞形花序,生于枝条顶端,无柄,有花 10 余朵;
花梗长约 1 厘米,多少具腺点。蒴果圆柱形,弯曲如新月形,顶端渐尖;宿存萼紧包基
部。花期 12 月至翌年 1-2 月,果期 10-12 月,有时花期 4 月,果期 2 月。
秋茄(Kandelia candel)是红树科秋茄树属植物,红树林的常见品种,果实形状似
笔,成熟后跟茄子非常相似。这种植物是红树林中常见种类,也是最能够耐寒的种类,
向北可以分布到邻省浙江,除在福建外在海南、广西、广东、台湾、香港的海湾都有分
布。在从外滩到内滩的区域里都可以分布,多生长在河流入海口海湾较平坦的泥滩上。
木榄( Bruguiera
gymnorhiza
(L.) Lam. )是红树科木榄属植物,乔木或灌木;
树皮灰黑色,有粗糙裂纹。叶椭圆状矩圆形,顶端短尖,基部楔形;叶柄暗绿色,淡红
色。花单生,萼平滑无棱,暗黄红色,中部以下密被长毛,上部无毛或几无毛,裂片顶
端有刺毛,裂缝间具刺毛 1 条;雄蕊略短于花瓣;黄色,花果期几乎全年。
分布于中国、非洲东南部、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澳大利亚北部
及波利尼西亚;在中国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及其沿海岛屿;生于浅海盐滩。
喜生于稍干旱、空气流通、伸向内陆的盐滩,在中国多散生于秋茄树的灌丛中。
红海榄 (Rhizophora stylosa)红海榄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有支柱根,支柱根发达.
树皮灰褐色而光滑;小枝粗大,落叶之后叶痕明显;单叶对生,长椭圆形或椭圆状倒卵
形,叶宽椭圆形,具长柄,先端具芒尖。夏季开花,花 4~8 朵,成腋生聚伞花序。 果
实倒圆锥状卵形,下垂。种子在果实离母树前发芽,胚根呈长柱状。我国雷州半岛及海
南岛沿岸等有分布,生于海岸泥滩上。
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是海桑科海桑属乔木,高可达 6 米;小枝通常下垂,
有隆起的节,叶形状变异大,阔椭圆形至倒卵形,顶端钝尖或圆形,中脉在两面稍凸起,
侧脉纤细,叶柄极短,花具短而粗壮的梗;萼筒浅杯状,果时碟形,裂片平展,内面绿
色或黄白色,比萼筒长,花瓣条状披针形,暗红色,花丝粉红色或上部白色,下部红色,
柱头头状。冬季开花,春夏季结果。东海岸新城外砂河口红树林生态修复(红树林公园一期)服务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GZSKST20-A024
16
五、生态修复技术设计
1 高潮滩生态修复技术
高潮滩一般情况是不被潮水淹没,生态修复的技术措施、人员要求参考《广东城市绿
化项目作业和验收规范》(DB44/T 581-2009)。
1.1 修复前准备
(1)隐蔽项目
清表、淤泥处理、种植土回填等隐蔽项目应在隐蔽前经验收各方检验合格后才能隐蔽,
并形成记录。种植土回填后的地形坡度、标高和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排水良好。回
填的种植土应无杂草、垃圾、较大的植物残枝及直径 3cm 以上的石砾等杂物。
(2)原有红树保护
绿化作业与有关设施的距离应符合相关规定,场地内原有保留红树应加以保护,制定
技术措施,确保场地红树不被破坏。
1.2 苗木要求
(1)苗木品种、形态要求
修复项目植物材料的品种、规格和形态等,应符合设计要求。进场苗木应符合相关规
范要求。从境外或外地病源地引进的植物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植物检疫的要求。全
冠移植乔木必须为容器苗或假植苗,必要时应到现场考察其苗圃生长环境。到场苗木严
禁带有明显病虫害,不得受伤或土球松散。
(2)苗木修剪要求
种植前须根据植物学特性对苗木进行适当修剪,剪除枯死枝、病虫枝及影响观瞻部分,
剪口应平滑,不得劈裂。对轮生分枝、顶端优势强的苗木不可修剪其主干顶芽。修剪直
径 2cm 以上枝条或及粗根时,截口必须削平并涂敷防腐剂。一般乔木类修剪应保持原有
树形,有主尖的乔木应保留主尖,不得短截和抹头,尽量保持原有树形。
1.3 栽植技术
(1)挖穴东海岸新城外砂河口红树林生态修复(红树林公园一期)服务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GZSKST20-A024
17
种植穴、种植槽定点放线应符合设计要求,位置准确,标记明显。种植穴定点时应标
明中心点位置,种植槽应标明边线。对排水不良的种植穴,可在穴底铺 10cm~15cm 厚的
砂砾或敷设渗水管,加设排水盲沟。
(2)栽植
苗木运到现场应及时栽植。当日不能种植的应及时遮荫保湿,并采取其它必要的养护
措施。多日不能种植的苗木要及时进行现场假植。栽植时期基本不受潮水影响,建议在
春季或夏初进行栽植。
树木种植后应将土球四周的松土分层填实,使种植土均匀、密实地分布在土球的周围。
新植苗木应在当日浇透第一遍水,种植后应在略大于种植穴直径的周围开窝蓄水。
(3)支撑
场地风大,树木种植后应采用牢固的护树桩扶固,砼柱埋深应≥70cm,柱内侧间距视
土球大小应≥80cm。胸径 8cm 以上绿化乔木,种植后应采取适当的扶固措施。苗木固定
物禁用易腐烂、外观差的材料。
1.4 养护技术
应配备专职技术人员加强养护管理;种植后应注意病虫害防治,进行全面病虫害检测;
为促使大树恢复生长,可适当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作业养护期建议为 1 年以上。
2 中潮滩生态修复技术
营造红树林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立地适宜,影响红树林生长的因子有低温、高盐度、
沙质土、深水位、风浪大等。根据实地调查,项目场地影响红树林生长的主要因子是水
位随潮水涨落有较大的变化,周期性受海水浸淹,但退潮时滩涂基本可以裸露。由于红
树植物能耐受一定程度的周期性海水浸淹,场地的中潮滩为红树林的宜林滩涂。
2.1 红树林密度
植穴株行距为 1.5m×1.5m,造林密度为 296 株/亩。
2.2 苗木
苗木全部选用苗高 1.0m 以上、地径 0.8cm 以上,顶芽饱满、无病虫害、健壮的一级东海岸新城外砂河口红树林生态修复(红树林公园一期)服务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GZSKST20-A024
18
营养袋苗。苗木必须有具有生产经营许可证、植物检疫证书、质量检验合格证,禁止使
用无证、来源不清、带病虫害的不合格苗进行造林。
2.3 挖穴与栽植
在造林前,对造林地上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木桩、石块、塑料瓶、塑
料袋、泡沫等杂草杂物,予以全部清理。挖穴与栽植同时进行,植穴规格为 40 ㎝×40 ㎝
×40 ㎝。在春末或夏季进行栽植,抓住退潮时间定植造林。栽植时无需剥除营养袋,适
当深栽,保持苗正。
2.4 支撑
为避免退潮时植物被海水带走,要求每株植物用不少于两根主杆作支撑固定。
2.5 围网
由于居民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垃圾以及江河带来的水葫芦,对幼树会造成严重破坏,
必须在红树林种植区域四周架设围网,网的规格为高 2.5m、30 股 2 指(6mm 尼龙绳,
网格边长 2cm)优质尼龙网。具体操作方法:每 2m 打一根木桩(水杉木,尾径≥8.0cm),
木桩长 4.0m,插入泥土深度 2.0m;把网绑紧在木桩上。
2.6 抚育管护
红树林种植后,应由专人进行抚育管护。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对于红树林而言,
保护和管理更为重要。管护期必须严格按照保护和抚育的质量要求,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全封闭管理。管护工人需经常巡查,禁止进入红树林林地内抓捕鱼虾等活动,
防止人为及家禽等的破坏。
(2)潮水带来的水葫芦、塑料袋、泡沫等杂物,会对红树林幼树造成破坏,因此,
潮水过后,管护工人应及时清除水葫芦、塑料袋、泡沫等杂物,并适当扶正苗木。
(3)做好缺株、死株、病株的补植工作。及时调查造林成活率,成活率低于 80%,
应该及时补植。东海岸新城外砂河口红树林生态修复(红树林公园一期)服务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GZSKST20-A024
19
3 配套设施作业技术
红树林公园周边城市道路建设完善,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因此设置了公园大门、保安
亭、临时厕所、指示牌等基础配套设施来管理公园和服务游客游园需求;同时场地内的
海洋垃圾非常多,本次建设要求全部清除移出垃圾,垃圾运往垃圾处理厂处理,避免对
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主要的设计内容具体如下:
(1)进场路修整
平整现场原有道路,素土层夯实,铺 30 cm 厚碎石垫层,分层压实,找平铺 15cm 厚
粒径 10-20 砾石,两侧用混凝土道牙围边。
(2)公园大门
大门宽 10 米,高 4.85 米,厚 40cm,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泥塑防木外饰面
(3)设备停放场地
平整现有露土场地,素土夯实,铺 15cm 厚水泥石粉渣垫层,23cm 厚稳定层,最后铺
植草砖。
(4)围栏
高 1.8 米,间隔 3 米设立柱直径 100 钢管,网格选用 5x5cm 包塑铁丝网,喷深灰色漆。
(5)公园简介牌、警示牌、科普宣传牌
公园简介牌宽 1.25 米,高 2.4 米,厚 20cm;外立面采用 3cm 厚防腐木装饰。
图案、文字用 3cm 厚镀锌不锈钢板刻字安装。
其他警示牌、科普宣传牌等均用方形花岗岩嵌仿木不锈钢板。
(6)保安亭、成品厕所
保安亭选用防腐木材质制成的,规格尺寸长 2.5*宽 2.5 米;成品厕所选用外形仿木
材质,粪箱式排污处理,两位组合的移动厕所。
(7)石凳
选用花岗岩材质的坐凳,规格 1.2*0.4 米,高 45cm。
(8)微地形
清表后,结合现场地形进行堆土坡平整,覆熟耕土后,在坡的最低点预留盲沟,避免
种植土受雨冲刷渗出种植区域。东海岸新城外砂河口红树林生态修复(红树林公园一期)服务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GZSKST20-A024
20
六、建设项目量及物资需要量
1 建设项目量
本项目建设项目作业面积 30.96 公顷,其中红树种植面积为 34079m2,其中高潮滩分
12 块,总面积为 20450m2;中潮滩分 10 块,总面积为 13629m2。(详见绿化专业设计图集)。
2 苗木需要量、辅助用材需要量
完成本项目,共需要半红树乔大灌木类苗木 1060 株,地被苗木 392699 株,红树 9086
株(详见绿化专业设计图集)。
3 辅助用材需要量
高潮滩区半红树乔大辅助用材需要量包括支护 1060 套,其中拉索支护 67 套,圆木
支护 993 套。
中潮滩区辅助用材需要量包括 4m 木桩 879 根;高 2.5m、30 股 2 指(6mm 尼龙绳,
网格边长 2cm)优质尼龙网 1755m;竹杆支护 18262 根(详见绿化专业设计图集)。
4 配套设施项目量。
具体项目量详见园建、结构、水电专业作业设计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