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项目要求及技术参数
1.投标说明
1.1投标人可以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包号选择投标,但必须对所投包号中的所有内容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投标,不能拆分或少报。否则,投标无效。
1.2投标人必须如实填写“技术规格响应表”,在“投标产品技术参数、指标”栏中列出所投产品的具体技术参数、指标;以采购人需求为最低指标要求,投标人对超出或不满足最低指标要求的指标需列出“+、-”偏差。如果与投标文件中提供的产品检测报告、彩页等证明材料中的实质性响应情况不一致或直接复制招标文件“采购需求技术参数、指标”内容的,按无效投标处理。
1.3招标内容中未特别标注为“原装进口”字样的产品,投标人必须投国产产品;标注为“原装进口”字样的产品,投标人可以投进口产品,但如果因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仍有满足采购需求的国内产品要求参与采购竞争的,可以投国产产品,并且按照公平竞争原则实施采购。
1.4所投产品或其任何一部分不得侵犯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和工业设计权等知识产权。
1.5项目中标后分包情况:不允许。
2.重要指标
2.1“技术参数”中用“★”符号标注的属于重要技术参数、指标。(如有)
2.2招标文件中凡需与原有设备、系统并机、兼容、匹配等要求的,请主动和采购人联系,取得原有设备、系统相关资料。若有招标文件未提及或变更内容的,请及时与西宁市政府采购中心联系。
2.3技术参数中除注明签订合同时提供的相关授权、服务承诺等资料以外,其余相关资料在投标时必须附在投标文件中。
3.参数要求
3.1招标参数
实训室名称 |
设备名称 |
设备参数及技术指标 |
单位 |
数量 |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实训区 |
智能网联汽车激光雷达实训教学系统 |
一、系统组成 智能网联汽车激光雷达实训教学系统由实训台、操作台、场景箱及教学软件构成。实训台配 有:工控机、显示屏、鼠标、键盘、示教板。操作台配有:模拟实车车辆顶板,激光雷达安 装底座支架和 1 个激光雷达。场景箱配有:虚拟交通道路场景、照明系统、遮光设备、1 个 激光雷达及双向低速滑轨。提供与实训硬件设备配套的教学软件,软件包含激光雷达实时障 碍物探测模块和动态构建地图模块,软件内容与实训台功能对应。 二、技术要求 1、操作台配有模拟实车车辆顶板,可仿照实车对激光雷达进行安装以及标定操作,便于从 实车角度对激光雷达相关操作的知识进行教学讲解。 2、场景箱配置双向导轨对激光雷达进行控制,模仿真实车辆在实际道路中的驾驶行为,可 完成激光雷达动态创建地图实验。 3、场景箱配置遮光板、场景箱内配置照明系统,可以模仿车辆日间与夜间的行车环境。 4、实训台控制面板采用铝塑板 UV 技术加工,底部安装有带自锁的脚轮装置,方便移动。 5、激光雷达实训教学系统提供配套的使用说明书以及设备相关实训课程的工作页。 三、主要参数 1、激光雷达:2 个单线激光雷达,主要参数: 2、测距范围:0.15 - 12.0m;3、扫描角度: 0 - 360 度;4、通信接口:TTL UART; 5、工控机: (1)I5 CPU;(2)8G 内存 ;(3)128G 硬盘 ;(4)1050 显卡。 四、实训项目 1、硬件系统集成调试; 2、激光雷达配置标定; 3、激光雷达障碍物检测与跟踪; 4、激光雷达地图构建和定位。 投标供应商需提供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网联汽车激光雷达实训教学系 统”相关著作权证书。 |
套 |
1 |
|
智能网联汽车毫 米波雷达实训教 学系统 |
一、系统组成 智能网联汽车毫米波雷达实训教学系统由毫米波雷达实训台、配套硬件设备以及毫米波雷达 教学软件组成。毫米波雷达实训台模拟实车的毫米波雷达安装环境,配有:操作台、工控机 显示屏、鼠标、键盘、传送带控制器、预警设备和毫米波雷达工作原理示教板。配套设备包 括:双向传送带、车辆模型,模拟道路汽车行驶环境。毫米波雷达教学软件,包含毫米波雷 达实时测距模块和前车预警模块,软件内容与实训台功能对应。 二、功能要求 1、操作台正面外型设计是以实车前进气隔栅的原形为基础制作而成,毫米波雷达可仿照实 车安装步骤进行操作。 2、实训台利用双向传送带对汽车模型的控制模仿实际道路中车辆的前进与倒车驾驶行为, 从而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完成毫米波雷达的实时测距实验与预警实验。 3、实训台可对实训软件中的相关参数进行自主设置。 4、实训台控制面板采用铝塑板 UV 技术加工,底部安装有带自锁的脚轮装置,方便移动。 5、毫米波雷达实训教学系统提供配套的使用说明书以及设备相关实训课程的工作页。 三、主要参数 1、毫米波雷达:1 个 77Ghz 毫米波雷达; 2、测距范围:0.20 - 250m (长距模式),0.20 - 70m / 100m (短距模式, ±45°范围 内),0.20 - 20m (短距模式,±60°范围内); 3、距离测量精度:±0.40 m(长距模式),±0.10m(短距模式,±0.05m); 4、距离测量分辨率:1.79m(长距模式),0.39m(短距模式,0.2m); 5、同时检测目标:200 个; 6、速度范围:-400 km/h 至+200 km/h (-表示远离目标,+表示靠近目标); 7、速度分辨率:0.37 km/h (长距模式),0.43 km/h (短距模式); 8、循环周期:长距和短距均约 60ms ; 9、工控机: (1)I5 CPU ;(2)8G 内存 ;(3)128G 硬盘 ;(4)1050 显卡。 四、实训项目 1、硬件系统集成调试;2、毫米波雷达配置标定;3、毫米波雷达障碍物检测; 4、毫米波雷达碰撞预警。 投标供应商应提供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网联汽车毫米波雷达实训教学系 统》相关著作权证书。 |
套 |
1 |
|
智能网联汽车视觉识别技术实训教学系统 |
一、系统组成 智能网联汽车视觉识别技术实训教学系统由视觉识别实训台、道路行车仿真系统以及视觉识 别感应器教学软件构成。其中视觉识别实训台配有:单排双人座椅、操作台、工控机、触摸 显示屏、车载终端系统、示教板、视觉感应器以及视觉感应器支架。虚拟道路行车系统配有曲面大屏,道路行车仿真场景动画。视觉识别教学系统提供与实训硬件设备配套的教学软件 软件包含车辆和行人识别模块、车道线识别模块、红绿灯识别模块。软件内容与实训台功能 对应。 二、技术要求 1、实训台仿照实车驾驶环境并配有车载终端系统。 2、道路行车仿真系统在日间行车模式的基础上,可选择不同路况的交通道路进行教学讲解 从而可以完成车辆、行人的识别实验、车道线的识别实验、红绿灯的 识别实验。 3、实训台控制面板采铝塑板 UV 技术加工,底部安装有带自锁的脚轮装置,方便移动。 4、视觉识别技术实训教学系统提供配套的使用说明书以及设备相关实训课程的工作页。 三、主要参数 1、视觉感应器:一个视觉摄像头;2、颜色分辨率:1920*1080; 3、深度分辨率:512*424;4、屏幕品类:柔性曲面; 5、屏幕尺寸:≥65 英寸;6、分辨率:4k 超高清(3840×2160); 7、仿真测试场景: (1)3D 模拟场景,包含道路、行人、车辆、红绿灯等元素,时长 2 分钟以上; (2)实拍道路,包含:车道线、车辆、行人等元素。 8、工控机: (1)I5 CPU;(2)8G 内存; (3)128G 硬盘; (4)1050 显卡。 四、实训项目 1、硬件系统集成调试;2、摄像头配置标定;3、红绿灯识别; 4、车道线检测;5、障碍物检测。 投标供应商需提供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网联汽车视觉识别技术实训教学 系统》相关著作权证书。 |
套 |
1 |
|
智能网联汽车环 境感知技术数字 化教学资源包 |
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技术数字化教学资源包包含: 1、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义及其发展潜力 (1)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义,包括两部分智能汽车和网联汽车;(2)智能网联汽车 L5 的 5 个级别;(3)智能网联汽车的组成;(4)智能网联汽车的优势;(5)智能网联汽车的未 来发展趋势。 2、视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1)视觉传感器的分类;(2)视觉传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3)视觉传感器分类。 3、视觉传感器在智能网联汽车中的应用 视觉传感器在智能网联汽车中的应用。 4、毫米波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智能网联汽车上的应用 (1)毫米波雷达概念;(2)毫米波雷达结构及工作原理;(3)毫米波雷达的特点;(4 毫米波在智能网联汽车上的应用。 5、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智能网联汽车中的应用 (1)激光雷达概念;(2)激光雷达结构及工作原理;(3)激光雷达的特点及分类;(4 激光雷达在智能网联汽车上的应用。 6、超声波雷达的原理与应用 (1)超声波雷达概念;(2)超声波雷达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3)超声波雷达的特点; (4)超声波雷达在智能网联汽车上的应用。 7、GPS 定位原理及其在智能网联汽车上的应用 (1)GPS 卫星定位概念;(2)GPS 卫星定位原理及系统组成;(3)GPS 卫星定位系统的特 点;(4)GPS 卫星定位系统在智能网联汽车上的应用。 8、惯性测量单元(IMU)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智能网联汽车上的应用 (1)惯性测量单元的概念及分类;(2)捷联式惯性单元组成及导航系统原理;(3)捷联 惯性导航系统在智能网联汽车上的应用。 9、GPS 和 IMU 传感器在智能网联汽车中的综合应用 (1)GPS 和 IMU 传感器在智能网联汽车中的综合应用;(2)卡尔曼滤波器简介;(3)多 传感器融合。 |
套 |
1 |
|
无人驾驶电动实训赛车 |
一、系统组成 在一辆纯电动赛车上搭载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结合高精度导航定位技术、底盘 线控技术、移动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无人驾驶的相关功能。 二、技术要求 可实现车辆自动加减速、自动转向、车速保持、紧急制动的无人驾驶功能。 1、环境感知 包括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等环境传感器。 (1)激光雷达:利用激光雷达发射激光束探测车辆四周目标与车身的距离,通过聚类及深 度学习等算法得出目标的距离、方位、高度、类型等。 (2)毫米波雷达:利用毫米波雷达多普勒效应原理,实时检测车辆与目标物体的距离、速 度和方向。 2、高精定位 通过 GPS(RTK)与惯性导航器件的数据融合,实现车辆的车道级定位。 3、智能决策 由硬件和控制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主要由主控制器、图像处理器、底层线控控制器三部分 组成。控制软件主要是将 GPS 数据、激光雷达数据、毫米波雷达数据处理后进行控制逻辑决 策,从而产生控制数据,通过传输到线控底盘执行相应动作。 4、底盘线控由线控油门、线控转向、线控制动三大部件组成,执行控制软件所传输的数据 实现车辆精准控制,并通过多重策略保障车辆安全。 三、主要参数 1、1 辆纯电动赛车 (1)电机:不低于 450w 电机;(2)电池:不低于 48V80AH 电池; (3)传动方式:链条传动;(4)减震:前后双液压减震; (5)刹车系统:前双碟刹后单碟刹;(6)轮胎:不小于 8 寸铁轮真空越野胎; (7)车重:不小于 150kg;(8)启动方式:电启动; (9)时速:最高时速不小于 30 码;(10)外形尺寸:长宽高≥180x120x120cm。 2、1 个 16 线激光雷达; 3、1 个 77GHz 毫米波雷达; 4、1 个差分 GPS; 5、1 个主控制器 6、1 套线控电路板; 7、1 套无人车操作软件。 四、实训项目 1、车辆底盘线控实训 (1)油门、刹车、转向参数调节;(2)速度调节设置;(3)can 口的设定。 2、GPS 惯导实训 (1)GPS 惯导的安装、布线、线路连接;(2)GPS 信息采集和 GPS 地图的生成; (3)弯道判断;(4)串口的设定。 3、毫米雷达实训 (1)毫米波雷达的实车安装、布线、线路连接、标定; (2)毫米波雷达 ACC 功能的安全距离调节;(3)毫米波雷达 ACC 功能的刹车阈值调节; (4)毫米波雷达 FCW 功能的安全距离调节;(5)毫米波雷达 FCW 功能的刹车阈值调节。 4、激光雷达实训 (1)激光雷达的实车安装、布线、线路连接、标定;(2)激光雷达 ACC 功能安全距离调节 (3)激光雷达 ACC 功能的刹车阈值调节;(4)激光雷达 FCW 功能的安全距离调节; (5)激光雷达 FCW 功能的刹车阈值调节。 |
套 |
3 |
|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三维仿真教学软件 |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三维仿真教学软件包含:教学系统、实训系统、作业系统、考试系统 四大模块。 一、教学系统 采用二维视频、三维动画形式展现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结构、组成及原理,使学生对电动 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有全面了解。 1、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1.1 模块主要教学内容 (1)锂离子电池的内部结构: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 极之间移动,来实现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的直接转换。 (2)锂离子电池充电原理:当对电池进行充电时,电池的正极上有锂离子生成,生成的锂 离子经过电解液运动到负极。 (3)锂离子电池放电原理:电池放电过程,当使用电池进行放电时,嵌在负极碳层中的锂 离子脱出,又运动回到正极。 (4)单体电池常见故障分析:电池单体电压低故障、电池单体电压不均衡故障、电池单体 温度不均衡故障。 2、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介绍 2.1 模块主要教学内容 (1)动力电池分类:常见动力电池分为: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镍氢电池。 (2)比亚迪 E5 动力电池介绍:比亚迪 E5 动力电池采用液冷式电池包,由电池模组、电池信息采集器、串联线、托盘、密封罩、电池采样线组成。 (3)动力电池包性能评估:动力电池包性能评估主要从使用性能与安全性能两方面进行。 3、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结构认知 3.1 模块主要教学内容 (1)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结构组成:动力电池上盖、隔热棉、维修开关、动力电池接插件模 块、信息采集线束、冷却水管等组成。 4、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内部认知 4.1 模块主要教学内容 (1)动力电池的内部结构组成:比亚迪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内部有 13 个动力电池模组,他们之间通过串联方式连接。 5、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原理 5.1 模块主要教学内容 (1)比亚迪 E5 动力电池结构组成:由托盘、密封盖、维修开关、进水口、动力引出、33pin低压接插件和出水口组成。 (2)比亚迪 E5 动力电池的的电路结构:4 号针脚为电池子网 CAN-L 线。6 号针脚为负极接触器电源线。10 号针脚为电池子网 CAN-H 线。11 号针脚为电池信息采集器电源正线。13 号针脚为负极接触器控制线。16 号针脚为电池信息采集器电源地线。23 号针脚为正极接触器电源线。28 号针脚为正极接触器控制线。29 号针脚为高压互锁至高压电控总成。30 号针脚为高压互锁至 BMS 电池管理控制器。 (3)比亚迪 E5 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正常情况下,当 ON 档或充电时,电池管理控制器控制正极接触器和负极接触器闭合。 6、动力电池故障显示及故障分级 6.1 模块主要教学内容 (1)动力电池故障显示信号:电动汽车故障灯大多数都是与普通汽车故障灯一样的,分为指示灯、警告灯、指示/警告灯三类。 (2)动力电池故障等级:动力电池故障等级分为:一级故障(非常严重)、二级故障(严 重)、三级故障(轻微)。 (3)动力电池系统故障诊断检查步骤:绝缘报警初步排查、高压电回路的排查。 (4)动力电池常见故障介绍:Soc 异常、续航里程低于经验值、电池过热报警/保护、Soc 过低报警/保护、电压/电流明显异常、点火开关打开 ON/START 后不工作、不能充电、运行时高压短时间丢失、电池外向磨损破坏。 7、如何正确使用锂电池 7.1 模块主要教学内容 (1)锂离子电池不能过充过放的原因:放电时锂离子不能完全移向正极,必须保留一部分 锂离子在负极,以保证下次充电时的锂离子畅通嵌入通道,否则,电池寿命就相当短。 (2)电动汽车锂电池使用注意事项 1)充电时采用慢充(即车载充电)方式为宜。2)在车辆运行中,需注意电池包电量显示数 值。 3)雨天行车应注意积水。4)车辆长时间放臵不使用时,应确保每月正常满充放电一次。 5)充电时注意防雨水,不要将充电插头直接暴露在雨水天气下。 8、动力电池信息读取。 8.1 模块主要教学内容 各个动力电池的电压、温度、绝缘等信号通过数据采集线进入动力电池信息采集盒,采集盒 通过总线连接通讯转换模块。 9、动力电池漏电检查 9.1 模块主要教学内容 (1)动力电池漏电检查目的:通过检测动力电池的绝缘电阻,判定动力电池状态是否漏电。 (2)动力电池漏电检查注意事项: 1)对动力电池或高压回路进行操作时断开电源;2)进行检测时的注意事项。 (3)动力电池漏电检查条件: 1)检测设备;2)检测环境。 (4)动力电池漏电检查方法 1)测量动力电池负极与托盘之间的开路电压 V1。 2)测量动力电池正极与托盘之间的开路电压 V1’。 3)比较 V1 和 V1’。 4)计算动力电池的绝缘电阻。 5)标准。 10、电池液冷系统 10.1 模块主要教学内容 (1)动力电池产生热量的原因: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主要储能部件,由锂电池组成。 (2)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分类及介绍:空冷式散热系统、液冷式散热系统、相变材料式散 热系统、热管式散热系统。 (3)电池液冷系统工作原理:各电池信息采集器采集各电池模组温度信息后,传送给电池 管理控制器 BMS。 11、电池管理系统认知 11.1 模块主要教学内容 (1)电池管理系统定义:电池管理系统简称 BMS 是用来对动力电池进行安全监控及有效管理。 (2)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介绍:比亚迪 E5 采用分布式电池管理系统。由 1 个电池管理控制器(BMC)和 13 个电池信息采集器(BIC)和 2 个电池信息采集盒及 1 套动力电池信息采样线组成。 (3)电池管理系统功能:信息采集、状态估算、热管理、数据通信、安全管理、能量管理 等。 二、实训系统 实训系统通过交互形式对动力电池进行拆解与更换,模拟实际工作过程,通过实训系统练习, 掌握动力电池相关操作技能。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在一个场景内可任意 360 度旋转、放大、缩小,完成整个操作过程。 1、动力电池拆解实训 动力电池拆卸过程如下:拆卸维修开关、拆卸上盖、拆卸隔热棉、拆卸动力电池接插件模块、 拆卸冷却水管、拆卸连条、拆卸信息采集线束、拆卸左右两个信息采集盒、拆卸维修开关支座、拆装各个横置模组、竖置模组和蛇形管路。 动力电池安装过程如下:安装各个横置模组、竖置模组和蛇形管路、安装维修开关支座、安 装左右两个信息采集盒、安装信息采集线束、安装连条、安装冷却水管、安装动力电池接插 件模块、安装隔热棉、安装上盖、安装维修开关。 2、动力电池更换实训 动力电池更换过程如下:打开车门、安装三件套、打开前舱盖、安装翼子板布格栅布、拔下蓄电池负极、打开扶手箱盖、使用十字改锥拆卸扶手箱螺丝、拆下扶手箱、拔下维修开关、 关闭车门等待 5 分钟、拧下冷却液水桶盖、使用举升机举升车辆、拔下动力电池冷却液进水口接头进行放水、拔下动力电池冷却液出水口接头进行放水、拔下电池信息采样通信线。 3、低压蓄电池更换实训 低压蓄电池更换过程如下:拔下蓄电池负极、拔下蓄电池正极、使用棘轮扳手拆下两个固定 板螺丝、拆下固定板、换下旧的低压蓄电池、放上新的低压蓄电池、安装固定板、使用棘轮 扳手安装两个固定板螺丝、插上蓄电池正极、插上蓄电池负极,检查上电是否正常、拆下翼 子板布格栅布。 4、电池管理器更换实训 电池管理器更换过程如下:拔下蓄电池负极、拔下整车低压线束插接件、拔下动力电池信息采样通信线、使用棘轮扳手拆下三个固定螺丝、换下旧的电池管理器、放上新的电池管理器、 使用棘轮扳手安装三个固定板螺丝、插上动力电池信息采样通信线。 5、电池热管理器更换实训 电池热管理器更换过程如下:拔下蓄电池负极、拔下电池热管理控制器插头 1、拔下电池热 管理控制器插头 2、使用棘轮扳手拆下电池热管理器固定螺母、取下电池热管理控制器、更 换新的电池热管理控制器。 三、作业系统 作业系统内容与教学系统内容一一对应,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相关题目。每个知识点要求不少 于 5 道选择题与 5 道判断题,涵盖该知识点的知识内容。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作业系统包括: 1、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作业试题; 2、动力电池介绍作业试题; 3、电动汽车外部结构认知作业试题; 4、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结构认知作业试题; 5、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内部认知作业试题; 6、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原理作业试题; 7、动力电池故障显示及故障分级作业试题; 8、如何正确使用锂电池作业试题; 9、动力电池信息读取作业试题;10、动力电池漏电检查作业试题; 11、电池液冷系统作业试题;12、电池管理系统认知作业试题。 四、考试系统 考试系统包括教学系统与作业系统知识内容,具有计时与判卷功能,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 检测考核。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考试系统,包含: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动力电池介 绍、电动汽车外部结构认知、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结构认知、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内部认知、电 动汽车动力电池原理、动力电池故障显示及故障分级、如何正确使用锂电池、动力电池信息 读取、动力电池漏电检查、电池液冷系统、电池管理系统认知内容。 投标供应商需提供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三维仿真教学 软件”相关著作权证书。 |
套 |
1 |
|
智能交通车联网模拟仿真实训平台(电子沙盘) |
为满足教学实训,该仿真实训平台需基于校园精细微电子地图 1:1 实测 EGIS 场景教学为基 础,同时配置智能小车、红外探头、测速传感器、信号灯、摄像机、信息屏等,运用视频传 输处理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图像识别技术、传感器检测技术等,可帮助学生了解学习城市 交通车路协同管理的工作流程,信号灯工作原理,交通违法远程监控系统工作原理,远程视 频监控系统工作原理,卡口流量监测系统工作原理,诱导停车系统工作原理等。 1、尺寸规格范围:≥5m×3m×0.7m。 2、需配置的功能规划区包括:红绿灯信号控制区、停车导航区、闯红灯照相区、测速抓拍 区、ETC 不停车收费区、拥堵监测区。 3、平台内容包含: (1)智能公交模块。(2)中央控制模块。(3)红绿灯控制模块:LED 红绿灯及控制灯杆
感知传感器。 (7)自动小车:电机驱动模块、控制主板、传感器扩展板、红外接收传感器、红外发射模 块、无线微型摄像头、WiFi 设备服务器模块、车载 RFID 卡;无人值守,车牌识别技术、智 能管控技术实现停车场的自动计时扣费、无人化管理。 (8)ZigBee 通信网络,发送公告信息到无线 ZigBee LED 屏幕。 4、同时配备上位机控制操作教学实训系统软件,至少涵盖以下 8 个子系统模块: (1)智能交通灯控制管理子系统;(2)收费管理子系统;(3)交通信息发布子系统; (4)智能感应测速子系统;(5)智能路灯控制感应子系统;(6)拍照取证子系统; (7)智能公交管理子系统;(8)智能停车管理子系统。 5、提供配套教学设备授课的使用说明书。 |
套 |
1 |
详见采购文件
3.2其它要求
3.2.1本项目交货期为 90 天;
3.2.2签订合同时中标单位需向采购单位提供服务承诺函原件及针对本项目的授权书原件并加盖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