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服务要求
高密市距离潍坊市区 75 公里,距离青岛市区 70 公里,总面积 1523.49 平方公里。高密市辖 3个街道和 7 个建制镇,分别为朝阳街道、密水街道、醴泉街道、夏庄镇、姜庄镇、柏城镇、大牟家镇、阚家镇、井沟镇、柴沟镇。
高密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是泰沂山丘的末端,地面起伏变化大,为南部缓丘区。缓丘区以北至胶莱河南岸,为山前平原,属胶莱平原。境内属季风区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境内共有三支水系,分别为南胶莱河水系、北胶莱河水系和潍河水系。境内产业第一产业主要是种植业、畜牧业;第二产业主要是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制鞋劳保、食品加工、化工建材等; 第三产业主要有旅游业、国内外贸易。
高密文化资源丰富,主要包括名人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民间艺术等。其中高密名人主要有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齐国名相晏婴,东汉郑玄汉代经学之集大成者,世称“郑学”,清代乾隆年间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书法名家刘墉以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历史文化体现在高密距今 2200 多年的城市历史,现有 15 家潍坊市级保护单位,227 家县级保护单位;民间艺术文化包括聂家庄泥塑、年画、剪纸、民歌和地秧歌等,以及文艺创作包括茂腔、京剧等。
高密,青岛大湾区背后的重要支点,青岛都市圈的重要承载组团,胶东经济圈一体化的先行区。随着胶东五市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以及青岛新机场的建设,其区位优势更加明显。高密正面临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高密,拥有良好的文化底蕴和工业基础,是全国百强县之一。然而,高密目前的城市建设仍然相对比较落后,城市现状的空间品质与理想的发展愿景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高密市与即将正式启用的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相距仅 12 公里,处在发展临空经济的适宜范围内。潍坊与青岛早在 2009 年就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出“青潍一体化发展”概念。在高密市选择适当区域打造青潍一体化先行区,可以克服高密市发展临空经济的行政区划体制制约,克服青潍一体化战略缺乏实施平台的不足,把高密市发展临空经济的潜在优势与打造青潍一体化发展平台相结合, 推动高密市跨越式发展,为潍坊和青岛发展提供新动能。2019 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青岛都市圈,强化与周边城市的融合发展。潍坊 2019 重点工作计划,明确了要围绕区域一体化、特别是青潍一体化的重点项目规划,加强与青岛等周边城市基础设施的串联。2020 年 1 月 14 日,山东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胶东经济圈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等市一体化发展,构建合作机制完善、要素流动高效、发展活力强劲、辐射作用显著的区域发展共同体,建设国际知名的青岛都市圈,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这对高密市未来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为抓住新机遇加快建设一个面向世界的产城融合精品城市和“生态、开放、活力、精致”的高品质现代化新城,高密市需要具有国际视野与本土结合的整体空间品质提升设计。
在对高密市现状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分析地区发展的制约和有利条件,从全国、省、市的区域视野出发,确定规划期内高密市的总体发展思路、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科学合理论证高密市的建设规模,对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综合交通与生态环境建设等重点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结合现有规划成果和现状项目进行整合、优化提升,并进一步加强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正在编制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有关规划的衔接。
深度挖掘青岛都市圈的资源以及高密市的自身特色,秉承生态、和谐友好、可持续发展等理念, 进一步做好城市空间开发,进行整体的空间规划和城乡建设引导,深入研究区域的城市形态,制定空间形态设计原则,塑造与高密市自然环境相适应,独具特色的、优美的城市空间。
具体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体现以人为本、以生态为导向的准则,强化空间秩序和景观形象, 做到生态效益、人文效益有机结合。
2、坚持创新与充分体现城市特色的原则,创造区域自然环境相适应,符合高密市本土特征的城市环境和城市空间形象。
3、坚持适度、合理、高效建设的原则。整合土地资源,紧凑布局、高效率建设,平衡和协调好保护与开发,改造、利用和开发的关系。
4、坚持整合发展、提升优化的原则。规划要充分考虑现状发展的条件,特别是对已经编制的规划和现状情况,要深入研究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整合、提升优化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5、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确保设计具有可操作性、可实施性的原则。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 年修订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年)
4、《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2012 年)
5、《山东省城市设计管理办法(试行)》
6、《山东省城市设计技术导则(试行)》
7、《山东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
8、《高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年)》
9、《高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10、国家、山东省、潍坊市及高密市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
在新的世界发展格局的变化中,从中国和山东省以及胶州湾等不同层面对高密市进行整体研究定位,提出在新的时代新的起点上高密发展思路和方向。结合青岛胶州国际机场的建设,对高密市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作出研判,提出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和方式。对城市总体空间进行分析研究, 提出现状发展的主要问题和矛盾点,有针对性的解决现有发展问题,并结合现状情况为未来发展提出设计引导。形成高密市整体城市研究报告成果,并对以下片区进行重点设计:
规划范围:北至凤凰大街,南至杏坛东街,东到龙潭路、西接健康路(除已开发地块),面积约 5 平方公里。其中重点设计范围约 285 公顷。
规划深度: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
主要工作内容:卣坊片区位于夷安大道与康成大街交叉口,是城市中轴线和重要景观节点。同时,卣坊片区也是高密中心城区近期唯一可集中开发的区域。需要在新形势下思考高密老城中心区的现状实际问题,包括城市功能业态、开发模式、产业类型和空间结构。重点关注并解决以下问题:
在现状资源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发掘该区域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特征、传统文化、地方习俗、空间形态、空间肌理、功能业态、景观资源等,明确区段特色定位。
根据区段特色定位,针对区段内主要活动人群的活动内容、活动需求等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功能分区进行深化细分。
深化细化公共活动中心,根据不同等级规模、主导功能、区位环境对其空间形态、开发强度、地下空间利用、建筑高度等提出控制和引导要求。
按照科学合理的路网结构进行优化布局,做好区域对外交通以及内部交通的微循环,合理组织城市交通道路、生活道路以及步行特色街区。
(4)绿地建设
充分合理利用绿地景观,提升区域土地价值。在城市活力优先的原则下探索公共空间模式,打造城市活力健康的生态空间。
按照老城中心区作为高密现代国际化城市未来建设的样板典范来设计城市风貌。提出景观风貌分区、轴线、节点、路径和界面的设计原则。
主要考虑夷安大道、康成大街两个未来城市门户与形象特色,需要对老城中心区核心视觉交汇地块进行空间地标引导设计;针对区域中部分公共空间、视线通廊、重要界面进行三维控制与优化。
合理组织建筑群体,强化空间秩序与特征。根据不同的景观风貌分区,确定区段建筑肌理、高度、体量、色彩、密度、风格等建筑风貌特征,提出相应的引导要求。
成果要求:成果由文本、导则、图纸和附件四部分组成。
应对区段特色定位、空间结构、景观风貌系统、公共空间系统、建筑群体与建筑风貌、环境景观设施等内容作出阐述,明确其控制或引导要求,有效衔接下一步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地块开发。
导则是对区段城市设计的具体落实和表达,具有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地块出让的指导作用,其主要内容是在区段层面对总体要求、界面控制、高度分区、开敞空间、交通组织、地下空间、建筑引导、环境设施及其他方面提出城市设计的详细要求。
主要图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区域位置图、土地使用现状图、现状景观资源分析图、现状风貌评价图、城市设计总平面图、空间结构图、景观风貌系统图、公共空间系统图、交通组织图、建筑风貌分区控制图、重要界面控制图、透视效果图。
可包括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专题研究、评审纪要、部门意见、公众参与记录等内容。
工作周期:60 天内提交最终成果文件,并达到验收要求。
规划范围:西至小辛河,东至胶河,南至胶济铁路,北至泽安大道,约 30 平方公里。
规划深度: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
主要工作内容:高新区拥有良好的生态优势和对外交通条件,现状有沿城市主要道路零散分布的小型工业企业,可建设用地较多,在新旧动能转换和胶东五市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需要站在高起点思考高新区的发展模式、产业类型和空间结构。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在系统研究城市自然条件、历史人文、城市建设现状等基础上,结合城市性质和功能布局,提出城市设计的总体目标。
基于城市特色资源,总结城市文化特色和空间特征,把握城市现状及发展趋势,结合城市性质、发展定位、功能布局、制约条件、公众意愿等,科学确定城市风貌与特色定位。
分析城市历史沿革、空间演变历程,把握城市空间总体脉络,延续既有的城市景观轴线和空间脉络,保持城市空间的有机生长。通过对自然资源、景观资源、人文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 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引导形成具有鲜明特征的城市风貌和空间格局。
在综合研究城市文脉、功能、交通、发展意愿的基础上,对景观节点、标志、路径、边界、片区、廊道等要素进行梳理,制定能够体现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整体结构框架,明确其引导要求。
结合城市特色资源之间的通视分析,尤其是公共空间和重要高层建筑的之间景观视线分析,确定主要景观视廊的位置与范围,并提出控制引导要求。
构建公共空间体系应重点保障可达性、连续性。综合考虑城市道路系统、步行交通系统、公交系统,组织和优化公共活动通道,提高公共空间的可达性。以人的行为活动为纽带,将公共空间的各种要素整合起来,塑造连续完整的公共空间体系。对公共空间体系提出框架性引导要求,对重要的城市公园、广场、街道、绿地、水体等公共开敞空间和活动场所提出引导要求。
成果要求:成果由文本、导则、图纸和附件四部分组成。
应对高新区的总体定位、空间结构、产业分布、功能分区、景观风貌、公共空间等内容作出阐述,明确其控制或引导要求,有效衔接下一步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导则是对区段城市设计的具体落实和表达,具有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制定的指导性作用,其主要内容是在区段层面对总体要求、界面控制、高度分区、开敞空间、交通组织、地下空间及其他方面提出城市设计的控制和引导要求。
主要图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区域位置图、城市空间格局演变分析图、现状景观资源分析图、现状风貌评价图、城市形态格局总规划图、空间结构图、高度分区引导图、景观风貌系统图、公共空间系统图、交通组织图、建筑风貌分区控制图、重要界面控制图、整体鸟瞰或局部鸟瞰效果图。
可包括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专题研究、评审纪要、部门意见、公众参与记录等内容。
工作周期:120 天内提交最终成果文件,并达到验收要求。
规划范围:西至胶济铁路,东至海青铁路,北至凤凰大街的三角形区域,约 732 公顷。研究范
围为临港经济区起步区 36 平方公里全域。
规划深度: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
主要工作内容:临港经济区起步区是高密对接青岛的优先发展区。从宏观区域的角度解决临港新区起步区对外交通连接的问题,充分研究起步区与老城区的连接,提出密水大街设计方案。详细研究各跨铁路通道的可行性,并提出近期解决方案。对接国土空间规划以及相关上位规划,做好规划法定性的衔接。以高品质的产业新城空间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以生态优先的方式提出近期与远期的开发策略。主要设计内容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附件内容要求
工作周期:120 天内提交最终成果文件,并达到验收要求。
规划范围:北至宋家泊子桥,南至沟南桥,约 15 公里长河道两侧绿化景观,主要为城市绿线
范围内用地,总面积约 11 平方公里。
规划深度:景观方案设计。
主要工作内容:胶河蜿蜒于高密城区东侧,自南向北贯穿高密全境,自古是高密的母亲河。高密新的发展为胶河两岸带来新的契机,胶河景观的提升,是临港经济区建设生态优先策略的重要环节。重塑胶河两岸的公共景观,有利于构建自南向北的游憩廊道,承载新城旧城居民的日常户外生活,另一方面塑造属于高密地域的人文形象名片,提升沿岸土地价值。胶河景观提升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成果要求:设计成果为设计文本及 DWG 格式文件,主要内容包括:
规划范围:胶济铁路(昌安大道至凤凰大街)沿线延伸一个街区。总面积约 670 公顷。研究范围可放大至百脉湖大街、人民大街、凤凰大街沿线。
规划深度: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及跨铁路交通微循环专项设计
主要工作内容:胶济铁路是高密市目前南北连接的主要屏障。现状夷安大道、月潭路等桥梁隧道已经不能满足南北连接的交通需求。为了加强高新区以及北部工业区与老城区的连接,需要对铁路沿线交通进行梳理。
同时,铁路沿线现状零散用地土地使用效率较低,并且道路交通需要与用地功能相关联,因而设计中需要将铁路沿线道路梳理与用地功能进行整体考虑。主要任务有以下:
充分研究区域交通结构,减少铁路对城市交通的阻隔。综合考虑城市道路系统、步行系统、公交系统,组织和优化公共活动通道,提高公共空间的可达性。
根据区段特点确定区域发展方向和主要用地功能。并对相关配套设施提出详细设计要求。
充分利用现状绿化及废弃铁轨景观,结合防护绿地对铁路沿线空间进行总体设计。明确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原则,划定各类绿地空间。
成果要求:成果由文本、导则、图纸和附件四部分组成。
应对区域的总体定位、空间结构、产业分布、功能分区、景观风貌、公共空间等内容作出阐述, 明确其控制或引导要求,有效衔接下一步的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单元的编制。
导则是对区段城市设计的具体落实和表达,具有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制定的指导性作用,其主要内容是在区段层面对总体要求、界面控制、高度分区、开敞空间、交通组织、地下空间及其他方面提出城市设计的控制和引导要求。
主要图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区域位置图、城市空间格局演变分析图、现状景观资源分析图、现状风貌评价图、城市形态格局总规划图、空间结构图、高度分区引导图、景观风貌系统图、公共空间系统图、交通组织图、建筑风貌分区控制图、重要界面控制图、整体鸟瞰或局部鸟瞰效果图。
可包括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专题研究、评审纪要、部门意见、公众参与记录等内容。
工作周期:120 天内提交最终成果文件,并达到验收要求。
规划范围:康成大街南侧胶河花园以南,大吕村以北,堤东村以东。半岛总陆地面积 30 公顷
(450 亩)。
规划深度:景观方案设计
主要工作内容:胶河半岛作为高密市中心唯一的生态岛屿,四面自然河流环绕,土地价值最高。未来将承担起步区和老城区外溢休闲游憩需要。对建设富有活力、人性化的新城市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胶河半岛设计需要重点解决以下方面问题:
重新定义胶河半岛在城市独特区位下的定位,设定建设用地指标,指导半岛整体开发重建。
主要在于与城市行政轴线的呼应,与起步区未来功能的衔接。较好得辅助完成新城与老城联系的功能。在保证半岛便捷可达的基础上,避免岛内景观受过多城市交通的负面影响。
为半岛注入休闲体验的功能,并配备经营性的建设用地。合理局部岛的整体景观与经营场所的空间关系,控制开发比例。
利用半岛优质的水岸资源,合理利用现状植被条件,营造富有场地特色的半岛风景,为经营开发提供基础条件。
充分考虑高密市整体公共运动设施缺乏状况,重点打造结合运动公园打造活力胶河半岛景观。
成果要求:设计成果为设计文本及 CAD 文件,文本内容包括:
7、规划设计方案 3D 成果制作
工作内容:对高密市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相关项目制作动画或多媒体介绍文件。最终成果便于后续编辑,兼顾各类招商宣传使用。
成果要求:1280X720 高清尺寸、MP4 播放格式、配音配乐,时长约 12 分钟。
工作周期:约 30 天(自项目方案完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