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襄城县全域污水处理环保和农村集中饮用水综合提升建设特许经营权采购 (不见面开标)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招标文件
文档编号:202011250000125050 发布时间:2020-11-25 文档页数:79页 所需下载券:10
襄城县全域污水处理环保和农村集中饮用水综合提升建设特许经营权采购 (不见面开标)

项目需求

一、项目地区环境

1.地理位置

襄城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东经 113°22′-113°45′,北纬33°42′-34°02′,东与许昌、临颍、郾城,南与舞阳、叶县、平顶 山市郊区,西与郏县,北与禹县等县市相邻。县境东端姜庄乡河北王村,至西端十里铺乡高庄村,长 41km;南端湛北乡湛湾村,至北端汾陈乡宋堂村,长 31km。县城居邑境中部略偏西南,北距省会郑州113km,南离平顶山市区 20km,总面积 920k ㎡。

襄城县经济区位优越,与许昌市、漯河市、平顶山市形成半小时经济圈一小时可到达郑州市。襄城县交通优势明显境内铁路、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孟平、平禹铁路贯穿境内,东接京广线,西连焦枝线,311国道和329、238、103三条省道交汇于县城,许平南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2.气候条件

襄城县属于暖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光照 充足 宜 于多 种 植 物 生长 。 年 平 均 气 温 多 年平 均日 照时数为2281.9小时 多 年平 均无 霜期 214天 多年 平均水 面 蒸发量 969.5mm。

多年平均风速 2.4米 /秒,冬季风向多偏北,夏季风向多偏南。夏季炎热多雨,冬季 寒冷干燥,多年平均降水量约 771mm,降水年内、年际间差异明显,降水 多集中在 6 9月,这 4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70.3%,冬季降水较少,仅占年总降水量的 5.9%。

3.水系

襄城县属淮河流域,境内有大小河流16条,多为西北——东南流向,总长299.5km,包括北汝河、颍河、马皇河、苇子河、新范河、高阳河、上岗河、柳叶江、南北浬河、马拉河、运粮河、柳河、湛河、小泥河、文化河。其南部为沙河、汝河水系,东部属颍河水系。北汝河和颖河为全县的主要河流,常年水量充沛;其余河流为季节性排涝河道,多以干枯为主。

颍河

颍河于颍阳镇洪村寺行政村库庄自然村西入境,经双庙乡朱庄村流入许昌县,境内流长23km。S311桥上游长12.5km,S311桥至对口闸长3.3km,对口闸至化行闸长1.9km,化行闸下游长2.5km。

北汝河

北汝河是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的主要支流,发源于豫西伏牛山区嵩县外方山跑马岭,流经嵩县、汝州、郏县、宝丰、襄城、叶县等县市,在襄城县丁营乡崔庄村岔河口汇入沙河,河道全长250km,控制流域面积6080k㎡。襄城县境内长46.9km。

文化河

文化河系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吴公渠支流,发源于禹州高庄村,为吴公渠最大支流,流经禹州市、襄城县,于襄城县和临颍交界处汇入吴公渠,全长43.3km,总流域面积为296.7k㎡,比降为1/2000~1/5000。襄城县境内290k㎡,河长40km。其支流有范河、上纲河。范河流域面积130k㎡,河长18km。

运粮河

运粮河流经襄城县王洛镇、颍阳镇、双庙乡和范湖乡,河道长40km,流域面积156k㎡。

马皇河

马皇河是北汝河的支流,属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马皇河发源于禹州市小吕乡吕西村南,在襄城县十里铺镇单庄村南入北汝河,全长15km,流域面积323.7k㎡。

范河

范河是文化河的支流,属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发源于襄城县十里铺乡青冢寺,在襄城县聂庄村东与文化河汇合。范河全长18km,流域面积161k㎡。

湛河

湛河是北汝河的支流,属沙颍河水系,全长27.5km,流域面积236.4k㎡。此外,两条主要人工开挖河道颖汝灌区总干渠和白龟山北干渠自西南向东北横贯襄城县。颖汝灌区总干渠西起北汝河武湾闸,向西北流经襄城县、许昌县,经魏都区汇入石梁河,为许昌市供水。白龟山北干渠西起白龟山水库,东至北汝河,是白龟山南部灌溉的主要渠道。这两条人工渠道均兴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4.地貌

襄城县处地势呈西高东低,由西北王洛乡房村至东南姜庄乡河北王村,坡降为 1:1600。诸山系伏牛山余脉,构造为侵蚀低山区。

5.工程地质

据1985年勘探,襄城县属冲积成类型。岩性大多为QCM,具有中等压缩性的粘性土质,上部为填土,含腐植物、砖渣、陶片、氧化铁、紫灰;中密、湿,中部为粘土、褐黄色、硬、可塑、密、湿、含氧化铁、姜结石、腐植物、锰铁铁核,总厚度在3米左右。地质承重强度:填土最大为1.4kg/c㎡,粘土、亚粘土最大为1.6~1.8kg/c㎡。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附录A有关规定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附录C,襄城县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分组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襄城县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约为1.42亿方。地表径流与自然降水一致,汛期径流大但多随河道排出境外。襄城县多年平均过境水量约为11.6亿方以上,其中北汝河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9.47亿方,颖河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2.04亿方。

襄城县地下水资源丰富,县内基本上属于富水区,其中埋深在1米至5米之间的强富水区面积约434.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8.4%,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区。其他区域属于中等富水区和弱富水区。其中,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含水层深厚,有大量的地下水经县境流出,全县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利用量约为1.40亿方。地下水是襄县生活、灌溉和工业的主要水源。

6.矿产资源

襄城县境煤炭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南部山区,埋深一般为300-1200m,远景储量约为20亿t左右,保有储量为14.1亿t,约占平顶山煤田总储量的17.2%。煤炭储量大,质量好,分布集中。县麦岭乡处豫东低凹地带西部,含油层较厚。县礓石资源丰富,总储量约1.17亿m³,多分布在岗丘地区。礓石是一种生产水泥的主要原料,目前仅是小量地开采利用县红石储量约有37亿m³。

7.地震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016年版)附录A 《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的规定:襄城县的抗震设防烈度为 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8.社会经济发展

2018年襄城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71.9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2.6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77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62.3亿元,增长8.9%。三次产业比重为8.8:47.6:43.6,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综合实力居2018中部六省经济百强县第69位。2018年,全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9亿元,同比增长10.6%。2018年全县总人口88.17万人;常住人口69.23万人;城镇人口29.19万人;乡村人口40.04万人;出生人口1.08万人,出生率12.28%;死亡人口0.63万人,死亡率7.16%;自增人口0.45万人,自增率5.12%;城镇化率42.16%,提高1.72个百分点。全年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20251元,增长9.2%。2018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73.8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67.5万亩;油料作物种植面积4.7万亩;烟叶种植面积8.7万亩。全年全县粮食产量58.99万吨,比去年增长7.8%;油料作物产量1.11万吨,比去年下降15.9%;肉类总产量6.12万吨,下降17.6%;禽蛋量3.47万吨,下降18.7%。蔬菜种植快速发展。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0.8亿元,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完成投资213.78亿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亿元,增长10.6%;服务业增加值162.3亿元,增长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亿元,增长10.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8127.4元、15957.6元。

2018年,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60.1亿元,比上年增长9.1%。工业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43%。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9.4%。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8亿元,同比增长10.3%。2018年度,实际到位境外资金8024万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8209万美元。

建设条件

交通条件

项目所在地位于襄城县,区域位置优越,自古有“九省通衢”之称。南距煤城平顶山20公里,北距古都许昌40公里、郑州国际机场70公里,东距内陆特区漯河45公里。孟平、平禹铁路贯穿境内,311国道和329、238、103三条省道交汇于县城,许平南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项目土地权属

项目实施主要在襄城县乡镇,土地权属为政府。

自然条件对工程项目的影响

上述自然条件对工程项目总体影响不大,但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施工和造价。本工程地处北温带,全年施工期短,只有六个月左右,其中三个月为雨季,对工程施工有许多不便。加之冻土深度大,路面厚度设计除结构计算厚度外,还要考虑防冻厚度要求,人工构造物基础埋深也相应增大,致使工程造价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二、项目情况

第一标段:

(一)项目建设背景

1.1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现状

1.1.1简介

襄城县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建立于 2006 年,为许昌市重点工业集聚区。产业园东至 311 国道,南至 S329 省道,西至紫云镇刘庄村,北至襄城县南环路,规划面积 13.5 平方公里(建成区 6.4 平方公里、发展区 3.6 平方公里、控制区 3.5 平方公里)。根据《河南省襄城县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园总体规划(2011-2020 年)》,襄城县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园主导产业确定为煤化工产业和矿山及化工设 备制造业。

2015 年初,襄城县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园被纳入省级产业集聚区,更名为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根据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 联席会议办公室文件《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五规合一试点工作指南》(豫 集聚办〔2015〕8 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2015 年河南省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进 行了规划调整,重新出台了《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6-2020)》。考虑到集聚区的基础产业与特色、区域空间格局、相关规划影响等要素,对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定位及发展目标为

总体定位

确立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未来在河南省的重要地位,努力建设成为中原地区高、精、尖的科技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

⑵产业定位

以煤化工产业和装备制造产业为主导,重点培育石墨及碳素制品业,积极培育以现状产业为基础的新技术产业,配套发展科研、物流等服务业,形成以第二产业为主,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

⑶发展目标

打造国内链条最长、最完整的煤化工产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 建设国内最强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产业组团式布局,统一配置公共 服务和基础设施,以《总体发展规划》为底,将产城互动,集约节约 发展,作为贯彻始终的主线。

⑷人口规模控制

集聚区共提供就业岗位 5.5 万个左右,集聚区内居住用地可容纳

人口为 2.85 万人,最终集聚区规划人口数为 8.35 万人。

⑸用地规模控制

本次集聚区规划的四至边界与面积,同上版《河南省襄城县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总体规划(2011-2020 年)》规划面积相同,规划面积同样为 13.5 平方公里,其中产业用地规模 7.43 平方公里,占建设用地的 56.7%。

(二)项目概况

第二污水处理厂及第三水厂:工程服务范围为:东至 311 国道,南至 S329 省道,西至紫云镇刘庄村,北至襄城县南环路,服务面积共 13.5 平方公里。

新城区污水处理厂及中水利用:工程服务范围为:襄业路以北至氾城大道,迎宾路以南至乾明大道,301 省道(襄禹路)以西至平禹铁路,东环路(柏宁大道-紫云大道)以东至金襄大道,服务用地面 积 47.31 平方公里。

新建城区中水回用泵站 2 座,主要用于城区道路洒水、绿化灌溉、消防、扬尘治理、湿地补水、景观湖补水等中水的使用;新建能信电厂中水回用泵站 1 座,主要用于许昌能信电厂搬迁项目建成投运后的循环冷却水的补水和喷洒降尘用水。

2.1项目现状

第二污水处理厂现状

襄城县第二污水处理厂隶属于襄城县水务局,厂区位于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紫云镇张道庄村,占地面积 88.99 亩,主要处理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工业污水及周边村庄生活污水。设计处理污水总规模为 3 万 t/d,分两期建设,一期设计处理污水规模为 1.5 万 t/d、二期设计处理污水规模为 1.5 万 t/d,处理工艺均采用倒置 A2/O 一体化氧化沟处理工艺。2014 年 6 月开工建设,2015 年 10 月运行,2016 年7 月由县水务局正式接管运行;排污口坐标为东经 113°25’59”, 北纬 33°48’22”。环评批复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 1 的一级 A 标准。污水处理达标后排入杨湖渠,流经湛河进入沙颍河,属淮河流域,暂未回用。处理后的污泥全部外运至已签订协议的砖厂,进行回炉焚烧制砖。

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厂外污水管网部分,主要沿下表道路敷设污水管网,主要流向为沿经一路和纬六路主干管,然后汇集至纬四路的主管中,一起沿经二路流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表2-1 污水管网敷设情况

序号

道路名称

敷设管径

管材

1

经一路(纬二路-纬七路)

De450De560De630

PE

2

经二路(纬六路-污水处理厂)

De560De630d1000

钢砼、PE

3

经三路(纬四路-纬五路)

De450

PE

4

经五路(纬六路-纬七路)

De450

PE

5

纬四路(经一路南-经三路)

De500De560d800

钢砼、PE

6

纬五路(经三路-经四路)

De450

PE

7

纬六路(经一路南-经五路)

De450De500De560d800

钢砼、PE

8

纬七路(经一路-经五路)

De450

PE

第三水厂现状

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第三水厂位于襄城县湛北乡七里店村,平禹铁路和七紫路交叉口西北角,现状占地面积为 34 亩,现状供水规模为 3 万 t/d,主要包括北汝河提灌站一座、压力管网 4.6km, 水厂厂区、供水管网等,其中水厂厂区主要包括沉淀池、清水池、吸水机、泵房等(水厂厂区建、构筑物见下表)。

表2-2 水厂厂区建、构筑物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工艺尺寸(m)

结构形式

1

平流沉砂池

1

24.82×7×4.7

钢筋砼

2

清水池

1

28.7×28.7×4.5

钢筋砼

3

吸水井

1

15.6×4.2×5.35

钢筋砼

4

送水泵房

1

31.5×8.2

砌体

5

办公及维修车间

260

 

砌体

6

门卫

18

 

砌体

产业集聚区污水方面

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第二污水处理厂现阶段总处理规模 为 3 万 t/d,主要处理入驻企业的工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现阶段入驻企业有首山化工、首创化工、腾飞洗煤、亮源焦化、河南开炭新材料、河南硅烷科技、许昌龙兴达煤化工、豪贝莱陶瓷、兄弟陶瓷、 粤泰陶瓷、大番茄陶瓷、欧力堡陶瓷、家得福陶瓷、创意陶瓷、隆兴建材等多家煤化工及相关产业链的化工企业,目前集聚区主要存在的问题为现有的雨污水管网不完善,现有管网中,仅有首山化工-第二污水处理厂专用工业污水管网,其他厂矿企业如河南硅烷、尚邦地毯丝、 许昌开炭、奥华新材料、隆兴建材及新上环己酮项目均无污水管网; 且现有生活污水管网未实现全覆盖,七紫路、公明路、紫云大道、南环路均无污水管网,导致部分地区污水横流,对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产业集聚区供水方面

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现阶段建成的是首山焦化有限公司 建成的 3 万 t/d 的供水厂,取水水源为北汝河,主要供首山焦化内部使用。集聚区内居民和企业生活用水主要靠自打的水井进行供水,不 仅水量无法满足使用,且水质卫生条件较低,长期下去,对产业集聚 区内居民和企业员工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当地社会环境 的稳定。

城区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

襄城县第一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 5 万吨/日,主要收集处理现状城区内的生活污水和产业集聚区的生活污水、少部分工业废水,2018 年初完成提标改造,运行情况良好,目前第一污水处理厂高处理水量 高达 5.3 万吨/日,已经超负荷。按照县域实际发展需要,现一污仅剩的生产能力富裕量已严重不足,特别是城区北部现在正在规划建设的 特色商业区、精品住宅区将在未来两年投入使用,产业集聚区也在陆 续引进企业,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规模的增容已迫在眉睫。

中水回用背景

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污染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城市中水回收利用就成为解决城市水资源欠缺的主要措施之一。城市中水回收利用系统就是通过污水系统将城市工业废水以及城市生活污水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处理之后回收利用。在城市用水系统中,大约有 40%~50%的用水与城市生活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这些方面对水质要求很高,不能被中水替代;同时在城市用水系统中,大约有 50%~60%的水与工业、农业、城市绿化等有关,这部分用水对水的质量并没有过高的要求,因此通过城市中水回收利用系统将污水回收利用,对于节约这部分用水资源的欠缺存在很大的作用。可以实现城市的节约用水,能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襄城县属于资源型缺水城市,水资源短缺已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开辟水资源势在必行。中水作为新兴二次水源,具有节约水 资源、保护环境、便于可持续发展等作用,目前在国内外已逐步推广使用。

2.2项目地址

第二污水处理厂

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第二污水处理厂本次扩建工程位于现状污水厂北侧,占地 42.75 亩。

新城区污水处理厂

本次建设襄城县新城区污水处理厂位于紫云大道北段,襄城县消 防救援大队东侧,占地约 97.5 亩。

第三水厂

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第三水厂位于现状污水厂北侧,占地30 亩。工程服务范围为:东至 311 国道,南至 S329 省道,西至紫云镇刘庄村,北至襄城县南环路,服务面积共 13.5 平方公里。

2.3设计规模

第二污水处理厂

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第二污水处理厂本次扩建规模为 2万 t/d。

新城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管网工程

襄城县新城区污水处理厂工程规模为 6 万 t/d,配套扩建污水管网部分包括北区和东区,共计铺设污水管网 29240m、检查井 731 座和新建 5 座污水提升泵站。

第三水厂

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第三水厂本次扩建规模为 1.9 万 t/d。

新建中水回用泵站及配套中水回用管网工程新建中水回用泵站工程,回用规模 6 万 t/d,其中:新建城区中水回用泵站 2 座,铺设中水回用管网 DN1000 管道 3000m;新建能信电厂中水回用泵站 1 座,铺设中水回用专用管线 DN2000 管道 15000m。

(三)项目要求

3.1工程规模

第二污水处理厂

主要处理产业集聚区内的工业废水和附近区域的生活污水,规划设计规模为 5 万 t/d, 其中现状已建设完成 3 万 t/d,因此,本次扩建规模确定为 2 万 t/d。

新城区污水处理厂

襄城县城区的生活废水和附近区域的工业污水,总规划设计规模为 11 万 t/d, 其中现状已建设完成 5 万 t/d,因此,本次新建规模确定为 6 万 t/d。

中水回用规模

中水回用用途

根据襄城县实际情况,规划中心城区中水厂的中水主要用于工业低质用水、城市市绿化、道路浇洒等杂用水,以及城市河流水系、景 观补充用水等。

中水回用的规模确定

加强污水再生利用、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改善襄城县水环 境质量,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襄城县中水回用规划近期至 2020 年,城市中水利用率不低于 30%,其中:水规模约为 1.5 万吨/d;远期至 2035 年,城市中水利用率不低于 60%,其中水规模约为 6.0 万吨/d。

因此,本次回用规模按 6.0 万吨/d 设计。

3.2设计水质

污水厂进出水水质确定

进水水质预测

本工程服务范围内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1)生活污水水质预测

生活污水水质参照现状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进水水质进行预测。

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的生活污水水质如下:

表3-1 生活污水水质预测表

污染物(mg/L

BOD

COD

SS

NH3-H

TN

TP

水质指标(mg/L

160

350

180

30

45

3

2)工业废水水质预测

工业废水排入城市污水管道系统,排污企业对污水必须进行预处 理,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后方 可进入城镇排水系统。该标准规定,下水道末端污水处理厂采用二级 处理时,排入城镇下水道的污水水质应符合 B 等级的规定。

本工程接入污水收集系统的污水水质应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 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中的 B 等级标准。按照 B 等级标准,工业废水排入城镇污水管道系统时的主要污染因子的水质浓度控 制指标为:

表3-2 工业废水排放水质要求

污染物

mg/L

 

BOD

 

COD

 

SS

 

NH3-H

 

TN

 

TP

水质指标

mg/L

 

≤350

 

≤500

 

≤400

 

≤45

 

≤70

 

≤8

进水水质确定

按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比例(工业/生活=0.30/0.70),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预测水质浓度经加权平均,预测总进水水质,见下表:

表3-3 污水进水水质加权平均表

污染物

mg/L

 

BOD

 

COD

 

SS

 

NH3-H

 

TN

 

TP

生活污水水

质(70%

 

160

 

350

 

180

 

30

 

45

 

3

工业废水水

质(30%

 

350

 

500

 

400

 

45

 

70

 

8

加权平均值

111

315

194

35

50

5

根据预测的数据,结合现状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并适当留有余地,确定襄城县新城区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进水水质指标,见下表。

3-4 进水水质一览表

设计出水水质

本工程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2006 年修改单)中的一级 A 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见下表。

3-5 设计出水水质指标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设计出水水质

1

pH

6.0 ~ 9.0

2

CODcr

mg/L

≤50

3

BOD5

mg/L

≤10

4

SS

mg/L

≤10

5

石油类

mg/L

≤1.0

6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mg/L

≤0.5

7

总氮(TN

mg/L

≤15

8

氨氮(NH3-N

mg/L

≤58

9

总磷(TP

mg/L

≤0.5

10

余氯

mg/L

≥0.05

11

色度

≤30

12

粪大肠杆菌

/

≤2000

备注: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

中水回用水质确定

中水回用的水质按用途分为三类:用于工业用水应达到工业用水水质要求;用于市政杂用水应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的要求;用于生态景观补水应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中娱乐性景观环境用水的水质要求。

3-6 设计出水水质指标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设计出水水质

1

pH

6.0 ~ 9.0

2

CODcr

mg/L

≤50

3

BOD5

mg/L

≤10

4

SS

mg/L

≤10

5

石油类

mg/L

≤1.0

6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mg/L

≤0.5

7

总氮(TN

mg/L

≤15

8

氨氮(NH3-N

mg/L

≤58

9

总磷(TP

mg/L

≤0.5

10

余氯

mg/L

≥0.05

11

色度

≤30

12

粪大肠杆菌

/

≤2000

备注: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

供水工程

工程服务范围:本项目的服务范围为东至311 国道,南至 S329 省道,西至紫云镇刘庄村,北至襄城县南环路, 总服务面积为 13.5 平方公里。

工程设计规模

需水量预测

本区内的主导产业为煤化工,为高耗水产业,所以预测用水量时,在基于河南省内水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指标宜适度放大。按用地分类预测最高日需水量:规划预测本区用水量为 14.30 万 t/d,其中主要是工业用水,约12.35 万 t/d,占总水量的 86%。

3-7 需水量预测表

 

用地分类

规划指标

用水量指标

用水量

面积(ha

[万吨/k ㎡·d]

[万吨/d]

R 居住

104.96

0.8

0.77

A 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43.34

0.3

0.13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39.52

0.6

0.2

M1 一类工业用地

37.31

1

0.27

㎡二类工业用地

115.12

1.5

2.95

M3 三类工业用地

501.42

2

9.13

W 物流仓储用地

63.53

0.3

0.19

S 交通设施用地

217.9

0.2

0.41

U 公用设施用地

43.3

0.25

0.11

G 绿地

143.72

0.1

0.14

合计

--

--

14.3

 

规模确定

有以上可知,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总需水量为14.30 万t/d,

其中:工业用水需 12.35 万 t/d,则生活用水需求量为 1.95 万 t/d。

目前,在七紫路与汇源路交叉口现已建设完成襄城县第三水厂供 水工程,第三水厂现状水源地表水(北汝河),设计供水规模为 3 万t/d,主要为工业企业供水。

本次第三水厂扩建规划采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主要水源,主要 为居民生活供水,考虑到项目的实际情况,本次扩建规模确定为 1.9 万 t/d,本项目建设完成后,第三水厂供水规模达到 4.9 万 t/d。

供水水质

本工程供水水质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主要指标见下表。

3-8 出水水质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水质限值

1

pH

6.5~8.5

2

总大肠菌群

CFU/100mL

不得检出

3

mg/L

0.005

4

铬(六价)

mg/L

0.05

5

mg/L

0.01

6

mg/L

0.01

7

色度

mg/L

15

8

浑浊度

NTU

1

9

余氯

mg/L

0.3

 

第二标段:

(一)项目建设背景

安全饮用水指的是一个人终身饮用,也不会对健康产生明显危害的饮用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所谓终身饮用是按人均寿命70岁为基数。安全饮用水还应包含日常个人卫生用水,包括洗澡用水、漱口用水等。如果水中含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在洗澡、漱口时通过皮肤接触、呼吸吸收等方式进入人体,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就是通过比较集中的工程,解决范围比较广阔,涉及人群比较多的饮水不安全和水质不达标的理由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中根据不同的地形采取了不同的形式进行建设和管理,比如,在平原地区,由于平原区更适合人的居住存活,因此发展较快,城镇比较多,这时城镇周边的农村就可以以城镇中的自来水厂为基础,不断地扩大规模,延伸管道,形成中心水厂,给农村输送自来水。在丘陵区,可以通过现有的或新建水库来对水进行进化处理,也可以建立深井高塔,高位水池的工程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理由。在山地地区,由于人口居住得比较分散,可以采取挖井的方式,在有山泉的地方可以引山泉水、蓄水建池的小型工程的方式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理由。

本项目服务的对象为村镇居民。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19),结合襄城县实际情况,本项目选择2020年为现在水平年(基准年);2025年为中期水平年,2030年为远期水平年。襄城县需水量预测可知,2020年需水量为16.6万m³/d,襄城县乡镇供水系统不完善导致供水水质恶劣。固提出本项目建设,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1、搭建综合智慧水务平台系统,包括设备主机、与每户智能水表无线连接系统,与每个供水管网监测系统连接系统;

2、完成襄城县城市水厂现状服务范围以外的全县所有区域,包括十里铺镇、王洛镇、汾陈镇、库庄镇、双庙乡、颍阳镇、颖桥回族镇、范湖乡、茨沟乡、紫云镇、湛北乡、山头店镇、丁营乡、麦岭镇、姜庄乡、城关镇等 16个乡镇,约 72.5万人,总用水量 16.6万 m³/d。在十里铺镇、紫云镇各新建供水厂一座,供水规模均为8.3万m³/d;在紫云镇、湛北乡各新建加压站一座,供水规模分别为8500m³/d,7500m³/d;更换IC卡式水表20.7万台。

3、敷设输、配水管道约398.6km,其中新敷设输水管道约123.86km,采用DN200~DN1000球墨铸铁管道、涂塑复合钢管;新敷设乡镇内配水管道约274.7km,采用De110、De160PE100给水管;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供水系统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目前襄城县乡村大部分区域的用户集体反应没有自来水或者是自来水水压低,给居民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居民反响强烈。

襄城县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保证供水要求的客观实际。随着襄城县总体规划的逐步实施,城市每年以较快速度向前发展,如不加紧建设与之相适应的供水的设施,供需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要在短期内适应供水的快速增长,解决现有的供水矛盾,唯一快捷的途径就是对现有供水系统进行提升改造,发挥现有设施的供水能力,改善城区供水状况,因此,要尽快促成本项目的实施。

实施本项目无论满足襄城县供水的实际需要,还是适应国家的西部开发战略都是十分迫切的,该项目的实施将为襄城县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改善投资环境,为襄城县城发展旅游、经济腾飞奠定良好的基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供水水量不足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的重要制约因素。再不解决这些供水的矛盾问题,就一定会制约城镇建设的发展,工业产值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河南省襄城县农村集中饮用水综合提升建设项目必须提到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供水工程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迫在眉捷的大事,已经到了不解决不行的地步。供水工程的建设是完全必要的,情况是紧迫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与新发展观的提出以及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河南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云南因其区位优势成为中国内地与东南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云南广大山区封闭落后的状态也将因此发生较大的变化。

城市供水作为城市首要的基础设施,对于襄城县这样急需发展的城市尤为重要。国内外投资者均愿意在投资环境好的地方进行投资,他们在考察过程中,无一不把城市供水状况的好坏作为投资环境好坏的标志。改革开放的实践更证明:城市供水是关系到社会政治安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物质因素。所以,为吸引各方面来投资,城市的供水系统不仅不能落后,而且还要有超前趋势。为了适应襄城县发展的需要,需要建设一个完善的城市供水系统。

襄城县人民政府一向重视城市市政基础建设工作,重点建设市政等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经济增长、重点关注市政道路、供排水等民生工程,因此本项目建设是当地政府重点支持项目,符合襄城县城市发展的总体思路。

用水量预测

本工程服务对象为乡镇居民,对需水量的预测拟采用分项用水量定额法进行用水量预测计算。

本工程服务对象为村镇居民,主要解决居民生活用水。依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19),供水规模包括村镇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饲养畜禽用水量、村镇企业用水量、消防用水量、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用水量等。根据规范要求,结合襄城县乡镇的实际情况,以下用水水量不予考虑:集体或专业饲养场均有独立水源,本次不再考虑其用水量,另外居民散养畜禽用水量已经包括在居民生活用水量中,因此饲养畜禽用水量不再考虑;生产企业有独立水源,本次工程不考虑村镇企业用水量;不考虑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

本次供水规模仅计算乡镇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消防用水量、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用水量。

项目区供水各村镇用水量计算如下:

居民生活用水量居民生活用水量按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W——居民生活用水量,m3/d;

P——设计用水居民人数,人;

P0——供水范围内现状常住人口,人;

γ——设计年限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于襄城县北部八个乡镇为平原地区,经济较为富裕,人口自然增长率取r=7‰;襄城县南部八个乡镇为山区,农村人口逐步向城区转移,人口按设计年限内不增加,即取r=0;

n——设计年限,取n=10年;

P1——设计年限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总数,按平均增长法确定,一般取0,人。

q——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L/(人·d),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310-2019),项目区位于河南省许昌市;本项目区设计水龙头入户,有洗涤池,其它卫生施较少,因此最高日居民生活本次取200L/(人·d);

公共建筑用水量

按照《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19),当缺乏资料时,公共建筑用水量可按居民生活用水量的10%~25%估算,本次均按居民生活用水量的25%计算。

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用水量

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19),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用水量取上述用水量和的10%~25%,故本供水工程取15%。

供水规模(最高日用水量)计算

本工程为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允许短时间间断供水,最高日供水量计算时,若居民生活用水量和公共建筑用水量之和大于消防用水量时,不再单列消防用水量;当居民生活用水量和公共建筑用水量之和小于消防用水量时,由于消防用水年用水次数有限,为非日常用水,最高日供水量计算时,不再将其列入,但为保证消防要求,供水水泵选型及主管道设计时,采用10L/s控制。

按上述用水标准计算各供水区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用水量,各项用水量的合计即为各乡镇供水规模,即各乡镇最高日用水量Qd,计算结果见下表。

表4-1 各乡镇用水量计算表

供水目标

现状人口

设计受益人口

最高日居民用水定额

生活用水量

公共建筑用水量

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用水量

最高日用水量

供水规模

L/人*d

m3/d

m3/d

m3/d

m3/d

m3/d

十里铺镇

70019

76132

200

15226.4

761.3

761.3

16749.0

16749.0

王洛镇

61906

67311

200

13462.2

673.1

673.1

14808.4

14808.4

汾陈镇

45340

49298

200

9859.6

493.0

493.0

10845.6

10845.6

库庄镇

51443

55935

200

11187

559.4

559.4

12305.7

12305.7

双庙乡

43857

47687

200

9537.4

476.9

476.9

10491.1

10491.1

颍阳镇

58719

63519

200

12703.8

635.2

635.2

13974.2

13974.2

颖桥回族镇

8632

9386

200

1877.2

93.9

93.9

2064.9

2064.9

城关镇

8632

9386

200

1877.2

93.9

93.9

2064.9

2064.9

北部七乡镇

339616

369268

200

73853.6

3692.7

3692.7

81239.0

81239.0

范湖乡

65786

65786

200

13157.2

657.9

657.9

14472.9

14472.9

茨沟乡

55149

55149

200

11029.8

551.5

551.5

12132.8

12132.8

紫云镇

40980

40980

200

8196

409.8

409.8

9015.6

9015.6

湛北乡

31389

31389

200

6277.8

313.9

313.9

6905.6

6905.6

山头店镇

51182

51182

200

10236.4

511.8

511.8

11260.0

11260.0

丁营镇

49102

49102

200

9820.4

491.0

491.0

10802.4

10802.4

麦岭镇

46457

46457

200

9291.4

464.6

464.6

10220.5

10220.5

姜庄乡

45340

45340

200

9068

453.4

453.4

9974.8

9974.8

南部八乡镇

385384

385384

200

77076.8

3853.8

3853.8

84784.5

84784.5

合计

725000

754652

200

150930.4

7546.5

7546.5

166023.4

166023.4

根据分项用水量定额法算得总用水量为16.6万m3/d

工程规模

本项目服务范围内乡镇及村庄2030年总用水量为16.6万m3/d。根据工程总体方案,以北汝河为界,南北两侧设两座水厂,分区域供水。新建南部水厂与新建北部水厂供水规模取8.3万m3/d。

可用水量分析

襄城县位于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县境内有大小河流共18条,总河道长度约299.5km,北汝河和颖河为全县的主要河流,常年水量充沛。根据《河南省水利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沙颍河流域地表水水量分配方案>的函》(豫水政资函〔2017〕67号),沙颍河流域在许昌市境内每年分配水量达35120m3,北汝河17700万m3襄城县有着独特的地表水资源利用优势。

本次设计新建两座水厂均从北汝河取水,北汝河在许昌市境内除向襄城县供水外,还通过颍汝干渠向许昌市及颍汝灌区供水,颍汝干渠是襄城县最大的引水工程,干渠起自北汝河大陈闸上游的武湾引水闸,终至许昌县苏桥镇石梁河,流经襄城县、许昌县、魏都区,穿越范河、文化河、运粮河、颍河等河流,全长45km,干渠上游段(北汝河至颍河之间)设计流量为56.5 m3/s,下游段(颍河以下)为25 m3/s。渠水一部分通过干渠长店闸进入周庄水厂,供许昌市区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另一部分经干渠坡张闸、高营拦河闸、市区进水闸分别进入护城河、运粮河、清泥河作为市区景观(水系)用水,同时补充城区地下水;还通过5条分干渠向颍汝灌区送水。颍汝干渠设计年引水量16000万m3,其中许昌市区9157万m3,灌区6843万m3。干渠实际引水能力14712万m3,多年平均引水量14542万m3(向许昌市区供水12660万m3,灌区用水1882万m3)。

根据《河南省水利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沙颍河流域地表水水量分配方案>的函》(豫水政资函〔2017〕67号),沙颍河流域在许昌市境内每年分配水量达35120m3,北汝河17700万m3襄城县有着独特的地表水资源利用优势。本项目需水量为4635.5万m3,供水量不足部分地下水补足

(二)项目要求

完成搭建综合智慧水务平台系统,包括设备主机、与每户智能水表无线连接系统,与每个供水管网监测系统连接系统;完成襄城县城市水厂现状服务范围以外的全县所有区域,包括十里铺镇、王洛镇、汾陈镇、库庄镇、双庙乡、颍阳镇、颖桥回族镇、范湖乡、茨沟乡、紫云镇、湛北乡、山头店镇、丁营乡、麦岭镇、姜庄乡、城关镇等 16个乡镇,约 72.5万人,总用水量 16.6万 m³/d。敷设输、配水管道约398.6km,其中新敷设输水管道约123.86km,采用DN200~DN1000球墨铸铁管道、涂塑复合钢管;新敷设乡镇内配水管道约274.7km,采用De110、De160PE100给水管;在十里铺镇、紫云镇各新建供水厂一座,供水规模均为8.3万m³/d;在紫云镇、湛北乡各新建加压站一座,供水规模分别为8500m³/d,7500m³/d;更换IC卡式水表20.7万台。实现供水管网全覆盖,供水管网漏损得到有效控制,水源水质及供水水质稳定达标,应急供水能力显著提高,城乡供水水量、水质、水压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三、运作方式

本项目拟采用建设-运营-移交(BOT)的运作模式,由特许经营者承担投融资、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和用户服务职责,特许经营期满后污水处理厂、给水厂及其附属设施、相关资料及相关权利等移交政府。

四、项目收益方式

通过向用户收费等方式取得收益。向用户收费不足以覆盖特许经营建设、运营成本及合理收益的,可由政府提供可行性缺口补助,包括政府授予特许经营项目相关的其它开发经营权益。

五、验收标准

由采购人成立验收小组,按照采购合同的约定对成交人履约情况进行验收。验收时,按照采购合同的约定对每一项技术、服务、安全标准的履约情况进行确认。验收结束后,出具验收书,列明各项标准的验收情况及项目总体评价,由验收双方共同签署。

1、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者其他标准、规范验收;

2、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投标文件响应和承诺验收。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收藏

上传文档

在线客服

常见问题
人工客服

服务时间:8:00-23:00

工作电话:400 9911 877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

收藏本站


AI



用AI快速编写
限免使用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支持上传解析、采购需求、评分标准、目录编写四种方式,全行业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