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湖州市吴兴区2021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招标文件
文档编号:202107120000165706 文档页数:73页 所需下载券:10
湖州市吴兴区2021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

  招 标 需 求

项目编号:JZZX2021161

项目名称:湖州市吴兴区2021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

采购预算:175万元

一、建设任务

根据《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做好2021年度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通知》(浙水灾防〔2021〕4号)和浙江省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要求,结合吴兴区前期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成果,补充调查评价,巩固提升监测预警能力,提升群测群防体系,开展水旱灾害风险区划。具体任务如下:

(一)补充调查评价

1、开展4个重点集镇调查评价工作;

2、划定86个沿河村落预警水位;

3、更新吴兴区危险区动态管理清单;

4、编制山丘区中小河流(埭溪流域)洪水淹没图。

(二)群测群防体系提升

1、编制吴兴区山洪灾害防御指南(山洪灾害防御规则);

2、新建2处声光电预警设备;

3、新建2个村简易监测预警设施设备。

(三)采购清单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补充调查评价

 

 

 

1

重点集镇调查评价

4

详见表1.1-2

2

沿河村落预警水位划定

86

沿河重要村落,确定预警水位并标记

3

危险区动态管理清单

1

更新防御对象清单

4

县级山丘区中小河流淹没图

1

详见表1.1-3

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1

县级山洪灾害防御指南
(山洪灾害防御规则编制)

1

 

2

声光电预警设备

2

 

3

简易监测预警设施设备

2

安装2支简易水尺

 

表1.1-2 山丘区重点集镇调查评价分项概算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1

内业资料收集整理

1

2

外业调查及数据整理

1

3

河道断面测量

1

4

水文分析计算

1

5

危险区等级划分

1

6

预警指标分析计算

1

7

集镇山洪灾害危险区分布图

1

 

表1.1-3 山丘区中小河流淹没图分项概算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1

现场调查与收资

1

2

资料预处理与工作底图加工

1

3

断面测量

1

4

沿岸高程测量

1

5

方案边界条件计算

1

6

洪水影响分析

1

7

图件编辑印刷

1

8

审查费

1

二、补充调查评价

(一)重点集镇调查评价

根据山洪灾害调查的目标要求,基于吴兴区前期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以山丘区4个重要集镇为调查对象,采取内业调查和外业调查相结合并突出重点的调查方式,通过前期准备、防洪安全隐患调查、风险评估与预警指标分析、成果审核与提交等工作阶段,有效获取和分析区域内山丘区重点集镇防洪安全隐患信息。

1、重点集镇山洪灾害调查

开展山丘区4个重点集镇山洪风险调查,复核确定重点集镇名录,填报集镇自然、社会属性,分析防洪能力,评估洪水风险,划分危险区,确定预警指标。重点集镇名录见下表:

吴兴区重点集镇名录

序号

重点集镇

1

埭溪镇太平桥集镇

2

东林镇青山集镇

3

妙西镇妙西村集镇

4

道场乡施家桥集镇

 

1.1重要集镇社会经济调查

重点集镇社会经济调查主要是调查整理洪水威胁区内人口、房屋、企事业单位及其分布信息,范围为历史最高洪水位(或可能淹没水位)以下的居民区。充分利用吴兴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中承灾体调查与评估及其它专项成果和公共数据资源,以居民户或住宅楼栋为单元,整理出住房和人员分布情况,内容包括:集镇名称、集镇代码、基准点经度、基准点纬度、基准点高程、地址(门牌号码)、楼房号、人员情况、住房(包括建筑面积、建筑类型、结构形式、经度、纬度、宅基高程、临水、切坡)。并将住房位置标绘在工作底图上。对重点集镇内的企事业单位,则需要按办公楼调查相应信息,调查内容与集镇居民内容一样。

调查整理洪水威胁区内人口、房屋、企事业单位分布及高程信息时,可充分利用现有城镇规划、高精度地形图、高精度DEM数据等资源,同时将坐标和高程转换为本项目相同的坐标系和高程系。

若现有成果不满足山区重点集镇防洪安全隐患排查要求的,则需进行补充测量,每座住房测量一个代表坐标点(平面坐标和基础高程);企事业单位等人口密集区的每个建筑物测量一个坐标点(平面坐标和高程点)。居民住房位置及高程测量可与河段内各组纵横断面河底高程测量同步进行,采用同一坐标系统和高程系。

1.2河道断面测量

本次河道断面测量的对象为贯穿重点集镇并对其防洪安全构成威胁的溪沟,纵横断面测量范围需包围住所有的洪水淹没区居民范围。主要内容包括:

(1)每个重点集镇测量1个纵断面和数个横断面,选择其中一个横断面为控制断面,按水位比降法将成灾水位推算到该横断面上;如有多条支流汇入,每条支流应加测1个纵断面和2~3个横断面。

(2)重点集镇的上下游横断面间距,视河段坡降大小、断面变化程度而定,一般300~500m左右。选取的横断面应能反应河道形状,尽量选择河势平稳,河道顺直段,横断面间不应有桥梁、堰、陡坎和卡口等;如无法避免桥梁、堰、陡坎和卡口等控制性建筑物,应增加测量控制性建筑物断面。横断面水上部分应测至历史最高洪水位0.5m~1.0m以上;对于漫滩大的河流可只测至洪水边;有堤防的河流应测至堤防背河侧的地面;无堤防而洪水漫溢至与河流平行的铁路公路围圩时则测至其外侧。

(3)纵断面测量一般沿沟(河)道深泓线(山谷线)布置,并向上下游断面外各延伸100m~200m。对于有水面的河道在测量河底高程的同时测量水面高程。对于有历史洪痕的河段需测洪痕点坐标和高程。

(4)对断面形态和河床底质进行描述。河道/沟道的断面形态可简述为三角形、抛物线形、矩形、复式,河床底质例如泥质、沙质、卵石、岩石等。

(5)测量成灾水位和历史最高洪水位。在河道断面测量阶段,将重点集镇现场详查阶段标志的成灾水位位置和历史最高洪水位位置,测量出经纬度坐标和高程,并转化为控制断面上的成灾水位和历史最高洪水位。

1.3分析评价

基于现场调查成果,针对重点集镇开展山洪灾害分析评价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小流域山洪灾害分析评价、危险区划定、预警指标分析计算等。

 
(二)设计暴雨计算

根据小流域面积和产汇流特性,确定小流域设计暴雨所需要考虑的暴雨历时。本次设计暴雨成果应包括1小时、6小时和24小时三个时段对应的5年、10年、20年、50年和100年一遇设计值及降雨时程分配。

1、时段雨量

设计暴雨按《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中规定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暴雨取样为年最大值法,计算时段为1小时、6小时和24小时。面雨量计算采用泰森多边形面积权重法或点面系数折减法,适线采用P-Ⅲ型频率曲线。同时,要对设计暴雨成果进行合理性分析,运用暴雨图集作为参证,在综合比较本流域或邻近流域有关工程的设计暴雨成果的基础上,合理确定。

2、设计雨型

采用《浙江省短历时暴雨图集》所推荐的雨型确定降雨时程分配。

(三)设计洪水分析

设计洪水分析中,假定暴雨与洪水同频率,基于设计暴雨成果,以集镇附近的河道控制断面为计算断面,进行各种频率设计洪水的计算和分析,得到洪峰、洪量、上涨历时、洪水历时四种洪水要素信息,再根据控制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将洪峰流量转化为水位,并分析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类型,成果直接为现状防洪能力评价、危险区等级划分和预警指标分析提供支撑。

1、净雨分析

根据小流域设计暴雨成果,扣除损失,得到净雨。扣除损失应基于5种典型暴雨频率对应的以小流域汇流时间为历时的设计暴雨的时程分配成果进行,得到相应的净雨时程分配成果。

2、洪水频率确定

洪水频率与暴雨频率对应,即5年一遇、10年一遇、20年一遇、50年一遇、100年一遇5种;分析了可能最大暴雨(PMP)的地方,需要分析可能最大洪水(PMF)。

3、洪水要素确定

根据山洪的特点,洪水要素包括洪峰流量、洪量、上涨历时、洪水历时。

4、设计洪水计算

设计洪水计算根据集水面积大小分别采用浙江省推理公式法、瞬时单位线法或综合单位线法。流域面积较小(<50km2),可采用推理公式法计算洪峰流量,再采用概化方法计算设计洪水过程线;流域面积较大(50~200km2),可采用瞬时单位线法或综合单位线法。通常要采用两种以上计算方法对设计洪水成果进行合理性分析,在综合比较本流域或邻近流域有关工程的设计洪水成果的基础上,合理确定。

各重点集镇控制断面的设计洪水成果应包括5年、10年、20年、50年和100年一遇对应的洪峰流量及洪水过程。

5、水位流量关系计算

采用水位流量关系或曼宁公式等水力学方法,将集镇河道控制断面设计洪水洪峰流量转换为对应的水位,绘制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四)防洪现状评价

防洪现状评价是在设计洪水计算分析的基础上,分析集镇的现状防洪能力,进行山洪灾害危险区等级划分以及各级危险区人口及房屋统计分析,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人员转移、临时安置等提供支撑。

现状防洪能力分析主要内容是集镇成灾水位对应洪峰流量的频率分析,并根据需要辅助分析沿河道路、桥涵、沿河房屋地基等特征水位对应洪峰流量的频率,统计确定成灾水位(其他特征水位)、各频率设计洪水位下的累计人口和房屋数,综合评价现状防洪能力。

1、成灾水位对应的洪水频率分析

现状防洪能力以成灾水位对应流量的频率表示,成灾水位由现场调查测量确定。分析时,采用水位流量关系或曼宁公式等水力学方法,求出成灾水位对应的洪峰流量,采用频率分析法或者插值法等方法,确定该流量对应的洪水频率。

根据需要可分析其他特征水位(沿河道路、桥涵、沿河房屋地基等特征高程)对应的洪峰流量,采用频率分析法或者插值法等方法,确定各流量对应的洪水频率。

2、现状防洪能力确定

根据现场调查的集镇人口高程分布关系,统计确定成灾水位(其他特征水位)、各频率设计洪水位下的累计人口和房屋数,绘制防洪现状评价图。图中应包括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各特征水位及其对应的洪峰流量和频率,以及各频率洪水位以下的累计人口(户数)和房屋数。根据防洪现状评价图,结合控制断面水位流量关系类型分析成果,综合确定集镇等防灾对象的现状防洪能力。

(五)危险区等级划分

1、危险区范围确定

在现场调查中,已初步确定了危险区范围、转移路线和临时安置地点。分析评价中需对危险区范围进行核对和分级。危险区范围为最高历史洪水位和10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中的较高水位淹没范围以内的居民区域。

2、危险区等级划分方法

采用频率法对危险区进行危险等级划分,并统计人口、房屋等信息。根据5年一遇、20年一遇、100年一遇(或最高历史洪水位)的洪水位,确定危险区等级,结合地形地貌情况,划定对应等级的危险区范围。在此基础上,基于危险区范围及山洪灾害调查数据,统计各级危险区对应的人口、房屋以及重要基础设施等信息。

危险区等级划分标准

危险区等级

洪水重现期(年)

说明

极高危险区

小于5年一遇

属较高发生频次

高危险区

大于等于5年一遇,小于20年一遇

属中等发生频次

危险区

大于等于20年一遇至历史最高洪水位

属稀遇发生频次

转移路线和临时安置地点确定

在危险区等级划分的基础上,还应结合集镇的地形地貌、交通条件等信息,对现场调查的转移路线和安置地点进行评价和修订,以确定最佳的转移路线和临时安置地点。

(六)预警指标分析

重点集镇雨量预警指标推荐采用模型分析法进行分析确定。基本方法是根据成灾水位反推流量,由流量反推降雨。重点通过分析成灾水位、预警时段、土壤含水量等,计算得到防灾对象的临界雨量,根据临界雨量和预警响应时间综合确定雨量预警指标,并分析成果的合理性。水位预警指标采用上下游相应水位法或由成灾水位直接分析确定。

(七)危险区图绘制

危险区图是在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工作底图(或更大比例地图)上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专业技术方法,将防洪现状评价成果直观展现在图件上,为山洪预警、预案编制、人员转移、临时安置等工作提供支撑。

重点集镇危险区图图式应符合《防汛抗旱用图图式》(SL73.7-2013)等行业和相关地图及测绘的标准要求。

(八)沿河村落预警水位划定

本次项目建设将根据“准备转移”和“立即转移”两个雨量预警阈值,划定86个沿河重要村落“警戒水位”和“危急水位”,建立雨量、水位互补的预警体系,进一步提高山洪灾害预警的可靠度,弥补单独用雨量预警而带来的自身缺陷。

预警水位划定要求如下:

1、预警水位划定要综合考虑沿河重要村落所处河段河谷形态、洪水上涨速率、预警响应时间、站点位置、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和附近居民生活生产环境等因素,在成灾水位基础上综合确定警戒和危急水位预警指标。

2、根据控制断面的设计洪水过程线,求得洪峰出现前30分钟对应的流量,由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获得对应危急水位;警戒水位在危急水位的基础上,再往前推30分钟。

根据重要村落实际情况可选择多种方式标记“警戒水位”和“危急水位”,喷漆标记、结合水尺标记、反光贴(板)标记等,因地制宜,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更好的发挥预警作用。

1.1危险区动态管理清单

危险区动态管理清单主要包括危险区防御对象清单和危险区监测预警体系清单,编制内容要求如下:

1.1.1危险区防御对象清单

危险区防御对象清单包括但不限于: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自然村;危险区名称、风险等级、现状防洪能力;危险区居民户数、人口数;各户户主、转移责任人信息及联系电话,详见附表1。

1.1.2危险区监测预警体系清单

危险区监测预警体系清单应包括但不限于:危险区名称、水雨情监测设施配置、预警阈值设定、临时避灾场所容纳能力等,详见附表2。

1.2山丘区中小河流洪水淹没图编制

1.2.1工作任务与内容

针对山丘区200~3000km²中小河流,基于全省中小河流洪水频率图或采用推理公式、瞬时单位线或分布式水文模型等方法推求设计洪水,采用一维恒定流水力学方法或曼宁公式等开展洪水分析,分析沿程水位和流量,确定洪水特征参数,在1:5万底图上绘制不同频率(5年、10年、20年、50年、100年一遇)洪水淹没范围。结合承灾体调查成果,统计分析洪水影响的集镇、村庄、人口,编制山丘区中小河流洪水淹没图。

根据省级实施方案附表6-浙江省山丘区中小河流名录,确定吴兴区埭溪纳入山丘区中小河流洪水淹没图编制范围,详细名录见下表。

表3.4-1 吴兴区山丘区中小河流名录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1

河流

埭溪

2

县(市、区)

吴兴区

3

河流长度

km

33

4

流域面积

km2

204

5

编制面积

km2

5.6

6

编制面积内河长

km

8

7

分析面积

km2

106

2、工作流程与技术方法

2.1编制对象确定

本次将埭溪在吴兴区境内的干流(上至第一个沿河自然村,下至河口)及有重要保护对象的支流纳入编制范围。

2.2已有成果和基础资料收集

以所在流域为单元,收集和整理水文气象、流域边界、河道(网)、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土壤类型、遥感影像、历史洪水、水利工程等基本数据。

河道断面资料:水域调查工作中已测量部分河段河道断面资料。

地形图:全区1:2000地形图。

水利工程:辖区范围内主要水利工程基础信息及其调度资料。

历史洪水:近年实测洪水资料。

2.3现场调查与测量

对编制范围内重要保护对象、水库、山塘、堰坝、水闸、堤防、阻水构筑物等开展现场调查。

河道横断面应当足够长,一般应到达河道两侧山脚和跨过沿河村落;高度至少应在山脚和沿河村落高程2m以上,以反映高程分布情况。断面测量间距应小于0.3km。为了有利于洪水影响分析工作的开展,当中小河流经过重要保护对象时,应加密测量河道两侧沿岸高程。对缺少断面或断面不满足要求的河段开展河道断面测量。河道断面平面布设在下列情况下应当加密:

2.3.1河道发生弯曲、转向、突然展宽或者收缩;

2.3.2河段所在流域坡面差别较大;

2.3.4有堰坝等构筑物改变局地河道地形的河段;

保护对象(沿河村落、集镇)所在河段。

2.4洪水演进模拟

采用实测断面,考虑重要水利工程影响,推荐采用一维非恒定流模拟河道洪水演进过程,并采用近期实测洪水资料进行率定验证,无实测洪水资料的可移用相似流域模型参数。对仅源头区在吴兴区的河道或编辑面积较小的流域,可采用水位流量关系或曼宁公式等方法。

采用5年、10年、20年、50年、100年一遇5种典型频率,开展典型频率洪水模拟计算。计算边界条件可基于全省中小河流洪水频率图进行计算,或采用推理公式、瞬时单位线或分布式水文模型等方法推求设计洪水,并考虑干支流、上下游影响,必要时进行洪水遭遇分析。

2.5洪水淹没分析

通过洪水分析计算的洪水水面线,结合历史水灾及局地地形等资料和DEM数据,运用GIS技术,获取洪水淹没范围信息。淹没水深图网格密度不低于90m×90m。

结合承灾体调查成果,统计分析洪水影响的集镇、村庄、人口;划定转移路线及临时安置地点。

2.6洪水淹没图绘制

中小河流洪水淹没图图式应符合《防汛抗旱用图图式》(SL 73.7-2013)等行业和相关地图及测绘的标准要求,包括基础信息、核心信息和辅助信息3类。各类信息主要包括:

2.6.1基础信息

河流名称及代码、遥感底图信息,行政区划、居民区范围、危险区、控制断面、河流流向、对象在县级行政区的空间位置。

2.6.2核心信息

各频率洪水淹没范围信息;转移路线及临时安置地点;编制说明: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以及风险情景(含流域基本情况、设计暴雨、设计洪水、库闸坝工程调洪)等。

2.6.3辅助信息

保护对象在全流域的地理位置;编制单位、编制时间;图名、图例、比例尺、指北针等。

编制跨县(市、区)中小河流洪水淹没图时,注意淹没图上下游、县界处的衔接;由省级负责跨县(市、区)中小河流洪水淹没图的拼接工作。

3、工作成果

山丘区中小河流洪水淹没图编制成果主要包括:

①埭溪(吴兴境内)不同洪水频率(5年、10年、20年、50年、100年一遇)洪水淹没范围图;

②吴兴区山丘区中小河流洪水淹没图编制报告。

三、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一)县级山洪灾害防御指南编制

通过前期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湖州市吴兴区组织编制了《湖州市吴兴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预案规定了山洪灾害分类,划分了灾害事件等级,明确了响应等级的应急响应行动。但从近年工作实践来看,仅靠预案组织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仍存在操作性不强、协调性较差等问题。因此,本次项目建设需编制《湖州市吴兴区山洪灾害防御指南》,进一步细化山洪灾害防御环节,优化山洪灾害防御流程,明确山洪灾害防御职责分工。指南编制参考框架如下:

1、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流程;

2、基础工作(含责任落实、汛前检查、预案管理、致灾因子监测);

3、监测预警(含预报预警、短临预警、监测预警、人工预警);

4、应急响应(含预报预警蓝色响应、预报预警黄色响应、预报预警橙色响应、预报预警红色响应、准备转移预警响应、立即转移预警响应、抢险救援)。

(二)声光电预警设备

山洪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防御工作需要较高水平的预警手段作为支撑,通过常规的人工、电话、短信进行预警往往具有一定的延后性和局限性。因此,本次项目建设推进声光电新型预警设施建设,在部分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重要村落开展声光电预警设备安装,在溪河洪水来临时,以自动声音预警和光预警的方式提醒群众避险转移。结合前期山洪灾害调查结果和现场实地调查情况,本次拟定在山洪灾害防御重要位置安装共计2处声光电预警设备。

表5.2-1 声光电预警设备配置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1

遥测终端

2

2

雷达水位计

2

3

预警广播主机

2

4

预警喇叭

2

5

翻斗式雨量计

2

6

供电系统

2

7

线缆、支架及附件

2

8

安装调试

2

(三)简易监测预警设施设备

简易监测预警设备具有投资小、操作简单、设置便捷等特点,在前期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中,吴兴区配置了一批手摇报警器、铜锣等简易预警设备,已基本实现了简易预警设备在行政村(社区)的全覆盖。

本次项目建设中,将处于重要流域的2个重要村落,加密设置简易水尺2支。设置水尺时,有条件的村落应选择顺直河段,水位尺埋设深度应大于洪水冲刷深度,地上部分长度要超过历史最高洪水位,在水位尺上应标识警戒、转移两个水位点,可采用不同颜色标识便于识别;无条件的村落也可选择桥墩、堤岸等便于观测的地点标识警戒、转移两个水位点。

简易水尺参数要求:

1、材质宜选用铁板,双层搪瓷;

2、长度不小于1.2m,宽度不小于8cm。

四、商务要求

(一)服务期限:合同签订之日起至2021年12月

(二)实施地点: 吴兴区

(三)付款方式:

付款方式一:

1、 合同签订并生效后,支付合同金额的30%;

2、报告完成支付合同金额的40%;

3、报告通过评审且完成上报支付合同金额的30%;

付款方式二:

1、供应商确认,不需支付预付款。

  (由供应商签订合同代表手抄并签字,手写文字上加盖供应商公章)

2、一次性支付或分期支付均可,根据采购人与供应商协商的方式确定

注:扶持政策说明:

1、本项目采购标的对应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所属行业为其他未列明行业。

2、依据《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财库【2020】46号)规定享受扶持政策获得政府采购合同的,小微企业不得将合同分包给大中型企业,中型企业不得将合同分包给大型企业。

3、本办法所称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依据国务院批准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确定的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但与大企业的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与大企业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除外。

4、符合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个体工商户,在政府采购活动中视同中小企业。

5、在政府采购活动中,供应商提供的货物、工程或者服务符合下列情形的,享受本办法规定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

6、在货物采购项目中,货物由中小企业制造,即货物由中小企业生产且使用该中小企业商号或者注册商标;

7、在工程采购项目中,工程由中小企业承建,即工程施工单位为中小企业;

8、在服务采购项目中,服务由中小企业承接,即提供服务的人员为中小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订立劳动合同的从业人员。

9、在货物采购项目中,供应商提供的货物既有中小企业制造货物,也有大型企业制造货物的,不享受本办法规定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

10、以联合体形式参加政府采购活动,联合体各方均为中小企业的,联合体视同中小企业。其中,联合体各方均为小微企业的,联合体视同小微企业。

11、监狱企业参加政府采购提供《监狱企业声明函》(见附件)及其相关的充分的证明材料的,视为小型、微型企业,享受小微企业政策扶持;监狱企业属于小型、微型企业的,不重复享受政策。

12、残疾人福利性单位参加政府采购提供《残疾人福利性单位声明函》(格式见附件),视为小型、微型企业,享受小微企业政策扶持;残疾人福利性单位属于小型、微型企业的,不重复享受政策。

13、根据《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财库【2020】46号)第二十条规定,供应商按照该办法规定提供声明函内容不实的,属于提供虚假材料谋取中标、成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适用招标投标法的政府采购工程建设项目,供应商按照该办法规定提供声明函内容不实的,属于弄虚作假骗取中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收藏

上传文档

在线客服

常见问题
人工客服

服务时间:8:00-23:00

工作电话:400 9911 877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

收藏本站


AI



用AI快速编写
限免使用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支持上传解析、采购需求、评分标准、目录编写四种方式,全行业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