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综合交通规划招标的技术服务需求共包括四部分:
第一部分 对项目的总体认识
一、项目背景
近年来,南宁市通过持续的加大交通设施建设和改善交通出行服务,初步形成了“立体化、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为南宁经济发展、空间扩张和城市运行提供了良好保障。
新时期,随着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自治区“强首府”等重大战略实施,南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开展编制,以及新技术对交通服务模式的突破性创新,既为南宁综合交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同时也对南宁综合交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为应对新机遇、新挑战,亟需协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新一轮综合交通规划,支撑和引领南宁高质量发展,为下阶段开展相关交通工作提供上位依据。
二、编制范围、年限和依据
1、范围
规划范围:南宁市域。
重点范围:南宁大都市区范围,以国土空间规划制定的南宁大都市区为准,包括市七区、六景镇和峦城镇。
协调范围:自治区范围内周边地市。
2、年限:
基准年:2021年
近 期:2025年,
远 期:2035年,
远景年:展望至2050年。
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 51328-2018)》
《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
《南宁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南宁市综合交通规划修编(2018版)》
《关于实施强首府战略的若干意见》
三、现状分析
对南宁城市和交通发展现状进行综合性、概括性总结,并结合南宁城市定位、空间格局、发展特点等因素识别现状综合交通体系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并剖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四、趋势挑战
根据国家/自治区重大战略、区域重大设施和南宁相关的政策规划,从对外和城市两个层面分析南宁市综合交通发展的总体趋势,以及所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五、目标战略
根据自治区“强首府”战略提出的“四个城市”新定位,把握国家“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战略背景下的机遇和挑战,协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出本轮综合交通规划的总体思路,制定符合南宁特色和定位的交通目标愿景和发展战略。
六、重难点与对策分析
统筹南宁综合交通发展的现状问题、总体趋势和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以目标为导向分析提出交通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重难点问题,并以适度超前、经济可行为原则制定对策方案。
第二部分 主要规划内容
根据《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 51328-2018)》相关要求,对上一版综合交通规划进行回顾和评估,加强深化各交通子系统的现状分析和规划解读,提出针对性工作思路和建议性优化方案,并因时因势制定近期计划和保障措施。
一、上版综规评估
对上一版综合交通规划提出的交通模式、目标战略和重点方案进行简要回顾,结合近年来国家、自治区、南宁市相关的上位政策和重大规划,对规划的合理性、适用性进行评估。
二、综合交通体系组织;依据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总体发展目标和交通资源配置策略,统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功能组织,提出规划布局原则和要求。具体涉及对外、城市公共客运、路网、慢行交通、静态交通、智慧交通、货运交通等多个方面。
三、对外交通:依据南宁铁路、民航、公路和水运等相关规划,优化区域交通网络和设施布局,确定重大对外运输通道走廊和枢纽布局、规模,并规划配套相应的集疏运系统。
四、道路系统:结合同步开展的国土空间规划、路网专项规划等,优化配置城市干路网结构,规划城市干路网布局方案,提出支路网规划控制密度和建设标准。并提出城市各级道路红线宽度指标和典型道路断面形式。
五、轨道交通:结合南宁综合交通发展趋势、需求分析和目标战略,对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布局方案、组织模式和建设时序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估,并提出相关的优化建议。
五、公共交通:制定适应南宁市发展需求的公交发展模式,统筹规划公共交通系统的走廊布局和设施安排,提出出租汽车(含网约和巡游)发展策略和相应的场站规划布局原则。
六、步行与自行车交通:按照安全、方便、通畅的原则,结合城市功能布局,合理规划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分区发展策略和网络布局框架;制定南宁市电动自行车发展和管理策略;提出慢行相关的停放、过街设施和使用范围布局基本要求。
七、客运枢纽;按照人性化、一体化、节约用地的原则,优化布局客运枢纽,统筹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确定客运枢纽的规划布局和用地规模控制标准,以及配套设施建设要求。
八、城市静态交通系统;遵循城市停车设施的供给策略,综合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和地下空间,确定各类机动车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基本要求。确定城市机动车停车分区和不同类别停车需求的供给目标,提出城市配建停车指标建议及管理对策,提出城市机动车公共停车场规划布局原则。
九、货运系统;依据城市功能布局,合理规划货运交通系统。确定城市货运枢纽、场站的规划布局、规模和用地控制指标,确定城市货运道路网络和管理对策。
十、交通管理与交通信息化;合理确定交通管理和信息化发展对策及设施规划原则。确定交通系统管理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原则和建设要求,提出交通需求管理对策;制定交通信息化发展模式和系统框架,制定交通信息共享机制。
十一、近期规划;依据城市近期发展目标和城市财政能力,制定近期交通发展策略,提出近期交通基础设施安排和实施措施。提出近期交通发展政策与措施,制定近期城市交通系统规划方案,确定近期建设的交通项目和建设时序并估算投资。
十二、规划实施保障措施;遵循有利于促进规划实施和管理的原则,提出规划的实施策略和措施。
第三部分 专题:现状调查与交通模型
结合2016年综合交通大调查,开展新一轮南宁市综合交通大调查,调查范围为南宁市域,采用人工调查与大数据结合方式,调查对象为南宁市人员和货物的出行特征。
结合新一轮交通调查的特征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要求,优化完善既有交通模型,确定面向2035年的综合交通发展需求和面向2025年十四五的近期交通需求特征。
第四部分 工作组织
一、成果要求
1、成果包括:报告、图纸等两部分。
2、成果形式
(1)包括上述所有文字说明和图件内容文本20套,规格统一为A3。
(2)包括上述所有文字说明和图件内容的电子文件2套,文本为DOC格式,图纸为JPG格式。
(3)汇报展示用多媒体电子文件1份。
二、规划成果编制期限
本项目要求从合同签订之日起360日内完成终期成果的编制工作,具体工作可大致分为以下5个阶段:
(1)第一阶段:现状调查与调研阶段
从合同签订120日内,编制单位现状调查,踏勘、部门座谈、了解情况,基础资料收集、整理。提交现状调查分析报告,召开现状调查与分析专家咨询会。
(2)第二阶段:战略规划成果阶段(与第一阶段同步)
在合同签订后120日内,编制单位形成综合交通战略规划成果并提交,召开专家评审会。
(3)第三阶段:体系规划成果阶段
战略规划专家评审会后180日内,编制单位根据评审意见深化完善,形成体系规划成果并提交,召开专家评审会。
(4)第四阶段:终期成果阶段
体系规划专家评审会后60日内,编制单位按评审意见对成果进行修改完善,形成终期成果上报专家咨询委员会审议。
(5)第五阶段:上报审批阶段
编制单位按照专家咨询委员会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报批成果后,报市政府审定。
第五部分:人员配置要求
(1)本项目负责人须具备城市规划类(以其 “职称证书”载明专业为准)高级工程师职称,投标人投标时提供为其缴纳的最近三个月内任意一个月的社保缴纳证明材料复印件、职称等相关证书复印件;
(2)实施人员(包括项目负责人)必须是中标供应商在职在岗员工,参与投标时须提供投标人为其缴纳的最近三个月内任意一个月的社保缴纳证明材料复印件;
(3)投入实施人员专业必须为城市规划或交通规划类相关专业(以其 “职称证书”或“毕业证书”载明专业为准),参与投标时须提供人员职称证书或毕业证书复印件。
(4)项目开展后若要更换实施人员的,必须书面征得采购人的同意,同时替换的人员资质不低于被替换的人员,替换人数不超过5人。
第六部分: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要求。
投标时请提供方案。具体要求如下(包括但不限于):
1、投标人能够针对本项目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及作业规程规范要求进行描述;投标人如能结合项目内容,对项目工作内容、规划工作深度,工作思路,技术路线、工作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有详细描述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请一并提供。
2、投标人能够针对本项目的各项工作内容,提供项目实施方法及保障措施、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图、人员安排及施工进度安排,如投标人有质量管理体系,设置有专职质量检查部门,应急预案,保密管理制度和措施,请一并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