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交通局北京路(G228)连续主干路改造方案研究采购,共为 1 个包。投标人须对所投内容全部响应,报价若有遗漏则视为对采购人让利,投标人均应免费提供。
(一)项目背景
城市道路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城市发展的骨架和血脉。随着烟台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的不断拓展,北京路(G228)作为烟台市重要的交通廊道,联系市区与开发区以及蓬莱国际机场的作用日益凸显。
根据 2021 年 7 月 22 日烟台市委十三届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心城区“12335”建设思路和实施意见》,“对北关大街、成龙线、轸大路和北京路进行主线连续改造,与奇泉快速路连通形成快速联系机场的第二通道”,拟开展北京路(G228)国道改为城市连续主干路的方案研究。
(二)研究范围
本项目北京路(G228)位于开发区范围内,北起规划白杨路,南至沈海高速, 全长约 36 公里,研究范围同道路走线范围,主要节点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扩大。
本次研究范围示意图
(三)研究依据
1、《中心城区“12335”建设思路和实施意见》
2、《烟台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5-2030 年)》
3、《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2017-2035)
4、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5、其他相关规划
(四)研究原则
1、系统性原则:从最大程度的提高区域道路系统服务水平和优化整体路网系统角度出发,进行通道优化及方案比选,实现系统效益最优。
2、协调性原则:协调连续主干路与两侧城市用地功能,尽量避免道路对城市重要功能的阻隔。
3、环境景观最优原则:道路方案研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使之成为烟台开发区的一条环境和景观优美的生态大道。
4、会公平原则:应充分考虑两侧慢行通过的需求。
(五)研究内容和深度
在《中心城区“12335”建设思路和实施意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以及各类控规和专规等上位规划和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建设项目的建设必要性、论证建设方案的可行性、确定项目的主要技术标准、建设规模;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施工可能性,综合分析必选设计方案,提出最佳的研究方案。
各专业文件编制具体内容和深度参考国家《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 年版)》的要求,主要内容包含:
1、相关规划解读
对总体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分区规划及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进行分析和解读,分析路网体系与城市内部道路的关系,了解城市重点发展方向和布局。
2、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
收集和解读有关基础资料,对项目规划的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调研道路周边土地利用、铁路、轨道交通、市政管线、管廊等现状及规划情况;对道路沿线经过的桥梁、排水方式、沿线建筑、公用设施情况、沿线地形、地貌、河流、工程地质等自然条件进行调查及评价;对现状道路及周边路网的交通量及交通适应性进行评价。
3、道路及交通需求预测分析
对道路在路网中的作用、与其他交通的衔接情况进行梳理,包括道路等级、规划走向、起终点和主要控制点、红线宽度、竖向规划、横断面布置、管线综合规划等;针对北京路及沿线两侧道路、居住区、商业娱乐区组织道路交通流量流向、静态交通设施等道路基础数据调查以及适时开展居民入户调查工作,摸清道路高峰、平峰运行状态,掌握沿线居民出行意愿和交通出行结构、统筹考虑开发区国民经济部门结构和布置、发展趋势和交通运输结构发展趋势和地区经济指标与道路客货运输量,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预测建成后以及 5 年和 10 年以及远景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重要交叉口应有的流量、流向。对于互通立交节点,对立交的位置和其在路网中的地位、必要性、设置立交后的周边区域的交通组织及附近地区的交通改善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4、论证道路连续主干路改造的必要性
重点从全市整体交通路网规划、工程沿线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及将来的开发情况出发,进一步论证经济发展对交通量的需求、道路建设对交通量增长的满足程度、立体交叉对交通的必要性以及适应性。
5、建设范围及规模的分析论证
结合交通需求、交通量预测、建设条件以及发展需要,对道路建设范围、建设时序、建设规模、建设标准以及沿线后期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接入北京路的开口政策等进行重点分析论述;对于重要的互通立交节点,结合交通量预测及交通构成, 对建设规模进行量化论证。
6、总体建设方案论证
提出方案设计的原则、项目在路网中的功能定位以及服务对象,明确需遵循的主要设计规范及设计技术标准,以满足交通功能需求为基础,对道路建设可能采取的总体方案进行多方案比选,对道路建设中的关键节点进行针对性多方案论述,以确定道路建设最优的方案。对于立交工程,应进行必要性论证,做好交通组织分析, 协调立交与周边道路、交叉口、地块开发之间的衔接关系,处理好机动车、公共交通、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的运行组织,减少立交对四周用地的分割以及景观影响;统筹考虑沿线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的组织;在重点研究范围之外的研究范围内综合分析路端交通衔接方案或改造建议。
7、土地利用评价。
推荐方案占用土地种类及数量、对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的影响、提出集约节约用地及土地利用调整的建议及措施。
8、所涉专业工程技术措施
对道路建设过程所涉及专业进行专业设计,重点论述建设方案的可行性和所涉主要工程数量。对各关键节点实施方案可行性从各专业角度进一步论证,提出各专业所涉及的问题与建议,以及下阶段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方向,对工程建设阶段进行初步划分和进度计划安排。
9、节能与环境保护
结合项目环境评价报告,对工程施工、运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针对性的论述,论述响应国家节能号召进行实质性响应措施。
10、社会及安全风险评价。
社会影响分析、项目与沿线互适性、社会风险、安全及对策分析,如涉及拆迁征用土地等问题。
11、工程投资估算以及经济性评价
对资金筹措方式、工程投资估算进行论证,对项目运营的效益、投入产出经济性及敏感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六)成果内容及要求
规划编制成果内容须符合研究任务书要求和国家有关标准,包括研究报告和专项分析图件等。成果包括纸质文件及相应的计算机文件。
1、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分为基础资料和调查分析资料及必要的附件。研究报告应准确、完整地阐述设计意图和内容。
2、附图
主要图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图纸:
(1)区位分析图
(2)现状分析图
(3)道路总体布置图
(4)周边道路交通组织规划图
(5)道路交通流量流向预测图
(6)道路平面设计图
(7)主线纵断面设计图
(8)标准横断面设计图
(9)桥梁总体布置图
(10)管线综合设计图
(11)道路立交及其他主要节点设计图
(12)道路设计及交叉口设计效果图
(13)其他需提供和能反映设计思路、方案的图纸
3、成果提交要求
3.1阶段性成果:为进行各阶段汇报时应提供的成果(文本具体数量视会议情况而定)、各阶段所有成果的电子文件(包括 CAD 文件、PPT 文件)。
3.2最终成果:文本 12 套,刻有所有规划成果的光盘 2 套(包括研究报告、附图、最终成果多媒体等)。
4、附则
说明书、附图文件必须做到清晰、完整、尺寸齐全、准确。
(七)其他要求
1、最终研究成果等相关资料版权归采购人所有。
2、供应商所提供的最终研究成果应不存在任何权利上的瑕疵,保证采购人免受第三方提出的侵犯其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或其它知识产权的起诉,其最终研究成果的销售和使用不侵犯第三人合法权益。任何第三方如果提出侵权指控,供应商需与第三方交涉并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和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