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背景
2016年,温州市获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温州历史文化名城价值和地位得到充分肯定,同时也对名城今后的保护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国务院温州历史文化名城批复明确提出要求在名城保护规划指导下,编制好重要保护地段的详细规划。永强主塘河位于大罗山东麓、瓯江口南岸的东海之滨,贯穿整个永嘉场,系经历代围垦而形成,见证了永嘉场的历史变化,也是温州 “依山拓海”发展变迁的“年轮”。永强主塘河作为城市重要的“母亲河”,历史悠久,文脉深厚,是永强地区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温州名城的重要价值体现。因此迫切需要通过保护规划的编制,切实建立更为完善的保护体系,更好的指导风貌建设与发展。
采购内容及要求
一、项目背景
2016年,温州市获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温州历史文化名城价值和地位得到充分肯定,同时也对名城今后的保护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国务院温州历史文化名城批复明确提出要求在名城保护规划指导下,编制好重要保护地段的详细规划。永强主塘河位于大罗山东麓、瓯江口南岸的东海之滨,贯穿整个永嘉场,系经历代围垦而形成,见证了永嘉场的历史变化,也是温州 “依山拓海”发展变迁的“年轮”。永强主塘河作为城市重要的“母亲河”,历史悠久,文脉深厚,是永强地区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温州名城的重要价值体现。因此迫切需要通过保护规划的编制,切实建立更为完善的保护体系,更好的指导风貌建设与发展。
二、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主席令第74号)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主席令第28号)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9号)
(4)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主席令第42号)
(5)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524号)
(6)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9号)
(7) 《城市古树名木管理办法》(建城[2000]192号)
(8)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9号)
(9)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
(10) 《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1号)
(11)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浙江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2号)
(12) 《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浙江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4号)
(13) 《浙江省温瑞塘河保护管理条例》(省人大常委会2020修订)
(14)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0号)
(15) 《温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温政发[2015]37号)
(16) 《温州市温瑞塘河保护管理办法》|(温州市人民政府令117号)
(17) 《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7年修订
(18) 《温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批复稿)(2011-2020)
(19) 《温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2018)
(20) 《温州市城市东片防洪规划(修编)》(2007-2020)
(21) 《温瑞塘河保护规划》
(22) 其他国家、浙江省、温州市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
三、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主要包括永强主塘河及两岸文化遗产密集区,暂以永强塘河两岸100米范围为界。
五、规划要求
按照保护规划规范要求对温瑞主塘河及永强塘河的各类历史文化资源进行详细调研和盘整,深入研究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提出塘河保护的核心价值和物质依托,对塘河传统格局、历史风貌、空间尺度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提出保护措施及要求,对塘河所孕育的传统技艺、风情、物产、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提出保护传承和提升展示的要求,构建具有塘河地方文化特色的保护体系,为塘河遗产保护发展提供规划依据。
六、成果提交及进度安排
6.1成果提交
本规划达到保护规划深度。规划成果有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附件。
(1)规划文本
表达规划意图、目标和对规划的有关内容做出规定性要求,明确强制性规定内容。
(2)规划图纸
分为历史、现状和规划三部分。
(3)规划附件
内容包括规划说明和基础资料汇编。规划说明包含历史文化价值和特色评估、现状分析、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等。基础资料汇编包含调查研究和分析的资料。
6.2进度安排
1、现状调查与分析阶段:合同签订后60天;
2、规划编制阶段:调研阶段后60天;
3、规划讨论阶段:由甲方安排确定;
4、规划改进、编制送审阶段:规划讨论意见反馈后60天;
5、送审稿评审阶段:由甲方安排确定;
6、完成成果阶段:会审纪要反馈后60天。
以上时间安排,在实际编制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会有所调整或增减。
本次规划范围主要包括永强主塘河及两岸文化遗产密集区,暂以永强塘河两岸100米范围为界。
五、规划要求
按照保护规划规范要求对温瑞主塘河及永强塘河的各类历史文化资源进行详细调研和盘整,深入研究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提出塘河保护的核心价值和物质依托,对塘河传统格局、历史风貌、空间尺度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提出保护措施及要求,对塘河所孕育的传统技艺、风情、物产、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提出保护传承和提升展示的要求,构建具有塘河地方文化特色的保护体系,为塘河遗产保护发展提供规划依据。
六、成果提交及进度安排
6.1成果提交
本规划达到保护规划深度。规划成果有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附件。
(1)规划文本
表达规划意图、目标和对规划的有关内容做出规定性要求,明确强制性规定内容。
(2)规划图纸
分为历史、现状和规划三部分。
(3)规划附件
内容包括规划说明和基础资料汇编。规划说明包含历史文化价值和特色评估、现状分析、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等。基础资料汇编包含调查研究和分析的资料。
6.2进度安排
1、现状调查与分析阶段:合同签订后60天;
2、规划编制阶段:调研阶段后60天;
3、规划讨论阶段:由甲方安排确定;
4、规划改进、编制送审阶段:规划讨论意见反馈后60天;
5、送审稿评审阶段:由甲方安排确定;
6、完成成果阶段:会审纪要反馈后60天。
以上时间安排,在实际编制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会有所调整或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