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需求中标注★号的部分为实质性要求和条件(由采购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供应商必须在响应文件中作出满足或者优于原要求和条件的响应,否则作无效响应处理。 本项目采购方式:竞争性磋商,项目属性为服务,采购标的对应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所属行业为其他未列明行业。
一、建设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7-2020 年)》提出:近年来,江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民生“六大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稳步增长,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明确了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方针目标和战略举措。同时,疾病谱变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生育政策调整等,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生产生活环境和方式的转变,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疾病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对妇幼健康等相关医疗保健服务带来新的压力。经济转型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对统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全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实现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均衡和协调发展。
项目建设符合《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7-2020 年)》 关于“坚持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围绕推进‘两聚一高’和健康江苏建设,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思想,是规划的具体实施。
《连云港市区域卫生规划(2016-2020)》提出:以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为指导, 以建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和健康连云港为目标,形成政府卫生投入的长效机制和社会力量投入的多元参与机制,不断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评估工作,其中连云区和赣榆区为示范达标。
本项目符合《连云港市区域卫生规划(2016-2020)》中“解决卫生管理与卫生资源配置的问题”的要求,是规划的具体实施。
二、建设的必要性
医疗卫生行业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始终是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随着连云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卫生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对医疗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本项目的建设,是根据连云区具体情况提出的。
连云区公共卫生中心项目的建设,大力发展了连云区的卫生事业,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是一个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基本需求,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院救治服务能力的利民项目。
三、项目基本概况
1、项目名称:连云区公共卫生中心项目;
2、项目建设单位:连云港市连云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3、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连云区中华西路北,栖霞路西,铁路以东;
4、项目建设期:建设期约为 35 个月;
5、项目定位:本项目定位为区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卫生人才实训基地,建设规模按满足 100 张床位需求考虑;
6、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
本项目为新建连云区公共卫生中心,建筑主体占地面积约 2329.92 平方米,主体建筑11 层、局部 3 层,总建筑面积约 28080 平方米,地上计容建筑面积约 16715 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 11365 平方米。主要用于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公共卫生服务、科研等。主要设有预防接种门诊、基层卫生人才实训基地、发热门诊、普通门诊、医技用房科室、病房以及卫生监督用房等。
四、设计依据及设计标准
规划方案依据
规划红线图 坐标测绘图 规划设计条件
主要规范依据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 年版)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1039-2014)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标准》(建标 163-2013)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19)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 年版)
《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国家和地方颁布的其它相关建筑设计规范、规程和规定。
五、指导思想及总体规划设计理念
(一)规划指导思想
1、将国际先进的经验与国内实际情况相结合。
2、“以人为本”,最大限度的缩短病人诊疗路程,为病人创造方便、舒适的就诊环境; 尽可能紧凑医疗各部的服务距离,为医护人员提供高效的工作环境。
3、采用可持续性发展的绿色设计策略,节约用地,以适应现代化医院日新月异的需求。
4、建筑应具有韵律感,建筑风格上体现简洁、大方并具现代感的设计风格,使之成为连云区一颗璀璨的明珠中的标志性医疗建筑。
5、在整体建筑布局与建筑形式表达上要构图严谨有序,建筑造型有鲜明的标志性和时代性,创造个性鲜明的形象特征。
6、打破地域局限,解放设计思想,将先进的设计理念融入地块规划与建筑风格的设计中,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的设计思想,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建设的示范化。
7、充分考虑日照、通风、向阳、避阴等重要的自然因素,在满足安全疏散和功能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建筑设计与组合尽量紧凑,降低过道、走廊等辅助面积的比率,减少空间浪费。
(二)规划原则
1、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因地制宜、方便管理。
2、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按动态体系规划,形成弹性生长的规划脉络, 做到宏观可控,微观可调。
3、科学全面的功能与设施现代化,推行灵活、通用的原则。力求营造出一种呈现理性、典雅、富有内涵的氛围。
4、坚持绿色医院设计的原则,医疗各部门既集中设置,缩短医患流线,又使其有足够的自然采光通风条件:合理功能布局,以达资源共享:合理布置设备管线,节约日常运转的能源损耗,为现代化的管理体系提供有利条件。
5、抗震设防在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设计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布置剪力墙位置,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6、给水系统采用合理的竖向分区,充分利用市政水压,选用节水型卫生器具、节能型热交换器等,并选用性能优良的管道和设备的保温材料。
7、医院建筑空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空调,其主要对空气品质与流向要求严格,避免以空气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传染病,尤其是能够通过中央空调通风系统传播的传染病扩散,避免空气中的交叉感染;并注重节约能耗。
六、总体规划设计要点
(一)建筑布局
1、门诊位于场地南侧,正对人流来向,便于病患前来问诊,并有良好的通达性及展示效果。
2、急诊位于场地东南侧,外来车流可以比较便捷地前来就诊。同时预留救护车停车位, 便于运送需要求救的病患。
3、发热及肠道门诊位于北侧,有独立的出入口,有相对的独立性,与急诊、门诊等其他医疗部门分离,同时位于下风向,避免了病毒的传染和空气污染。
4、住院部与门急诊临近,为医疗后勤保障提供了便利。住院部有良好的景观朝向和视野范围,同时高度较高,有利于空气的流通和阳光的照射,并且对噪音的控制也有一定的效果。
5、配套用房、实训基地位于塔楼顶部三层,有独立的出入口和门厅,出入口位于北侧, 有较为隐蔽的环境,同时与医疗部分不交叉,避免了病毒的传染。公共卫生培训位于塔楼第九层,与医院病房流线相分离,为前来参与会议、培训人员提供良好的卫生环境。
(二)方案特点
1、优化沿路入口空间,分流门诊、急诊人群;
2、柔化转角空间,形成友好的城市界面;
3、完善场地布局,合理布置停车库空间。
七、建筑单体设计
(一)功能组成
1、建筑单体设计主要为社区医院、卫生培训、配套用房,总建筑面积约 28080 平方米(含地下部分);
2、地下室约 11365 平方米,设置停车场、设备机房、餐厅等;
3、1 层设等候大厅、挂号、急诊、医学影像科、中西药房等,面积约 2330 平方米;
4、2 层设疫苗接种区、儿保、医学检验科、中医科,面积约 2330 平方米;
5、3 层设全科门诊、功能中心、康复中心、妇科、妇保、产康中心,口腔科面积约 2380 平方米;
6、4 层为体检中心,面积约 1490 平方米;
7、5 层为手术室及等候大厅,面积约 1200 ㎡;
8、6-8 为住院病房,设置床位不少于 100 个,单层面积约 1200 ㎡;
9、9 层为公共卫生培训中心,设置会议室及内科、外科、儿科等实训室,面积约 1200㎡;
10、10-11 层为配套办公室,设置办公室及会议室等,单层面积约 1200 ㎡。
详见采购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