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两湖创新区概念规划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招标文件
文档编号:202202220000211228 文档页数:55页 所需下载券:10
两湖创新区概念规划

采购需求

 第一条   

1.1 项目名称

两湖创新区概念规划

1.2 项目背景与编制目的

为全面落实“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的总体要求,常州市委市政府聚焦“两湖”战略空间,做出了建设两湖创新区的总体部署。两湖地区是市委市政府立足于全省“六个率先走在前列”提出的战略构想,是落实市委“532”发展战略的重要功能板块,也是体现全市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的重要战略空间。常州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将举全市之力打造“两湖创新区”为生态之城、秀美之城、科技之城、创新之城、青年之城、未来之城,五年成势、十年成形、十五年成城。9月7日市委陈书记主持召开的“两湖”创新区发展专题座谈会会议精神,强化规划引领,高水平、高标准开展“两湖”创新区规划编制工作。同时在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提出了“一主一区”的战略布局,因此从全市发展战略考虑,两湖地区代表了常州的未来和希望。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制定两湖地区规划编制体系,通过总-专-详各层次规划,谋划其发展思路和总体格局,明确其交通网络、生态格局、水网体系,开展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引导开发和项目落地。

两湖创新区概念规划是两湖地区规划编制体系中总体层面引领性规划,是在《常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框架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两湖地区总体格局和框架思路的战略性规划,是阐明“两湖”创新区发展的战略意图、明确工作重点、布局重大工程、配置公共资源的统筹性规划,也将直接指导“两湖”创新区各类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两湖创新区重大交通设施汇聚、生态资源优越、创新土壤厚植,生态休闲旅游基础良好,在中轴建设加快的背景下,两湖地区凭借禀赋条件,将成为常州呼应区域新格局的核心平台,培育产业新赛道的主战场,以及探索绿色新路径的引领区,实现从城市边缘地区向新增长极的跨越式发展。但两湖地区自身也面临生态、创新、空间等方面的先天问题,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把握自身优势与特色,找准发展定位与方向,协调生态与创新发展,统合发展动力的关系成为两湖地区规划和建设工作中需要优先回答的问题,也是概念规划的核心内容。

第二条 规划内容

2.1 规划范围

本次项目分为研究范围和规划范围两个层次。

研究范围为两湖及周边街镇,包括溧阳市别桥镇、上黄镇、埭头镇,金坛区东城街道、西城街道、尧塘街道、金城镇、儒林镇、指前镇,武进区武进高新区、湖塘镇、牛塘镇、西湖街道、前黄镇、嘉泽镇、湟里镇,钟楼区邹区镇,面积约1485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以两湖及周边重要板块为主体,东至武进高新区,西至丹金溧漕河,北至常金公路(现状S340),南至市界,面积约888平方公里,主要涉及金坛区和武进区,以及钟楼区邹区镇南部地区。

其中核心区范围为滆湖北侧、东侧地区,北至金武路,东至江宜高速,西至新孟河,南至沿江高速-南湖路,面积约131平方公里。

图1  项目规划范围示意图

2.2规划重点

两湖地区概念规划的规划重点将是积极做好与“532”发展战略、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十四五”发展规划衔接,强化规划战略引领、空间协同,充分体现规划的战略性、统筹性和可操作性。主要内容如下:

(1)把握新态势新局势,研判两湖创新区的发展使命和核心任务。结合长三角地区创新型地区的发展态势,研判两湖地区的发展机遇,基于对常州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思路的再认识,重点从打造长三角中轴枢纽,落实“532”战略出发,明确两湖地区发展和实现常州转型跨越发展使命和核心任务。

(2)结合地区再审视,明确两湖创新区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通过对地区生态、创新、文化、交通等方面的优势资源的再梳理,对标雄安新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等,体现“对标全球、生态优先、创新引领”等新发展理念,明确两湖地区的发展定位,阐释生态之城、秀美之城、科技之城、创新之城、青年之城、未来之城的具体内涵,进一步明确支撑目标定位的核心功能体系、人口用地规模以及管控指标体系。

(3)融入区域新格局,确定两湖创新区的总体格局和发展框架。从支撑新时期常州城市空间战略格局优化调整的角度出发,理顺区域关系,借力区域发展,重点梳理与宁杭绿色新经济带、与环太湖创新生态圈的关系,联动无锡太湖科创湾、南京紫东科创走廊、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培育常杭创新走廊;理顺市域关系,引领西南发展,重点梳理常金一体、联动溧阳的空间关系,确定两湖地区在市域空间结构重构中的地位,以此框定两湖地区的总体格局。

(4)研究创新型地区发展规律,探索适合两湖创新区的战略方向。从走廊联动、创新聚落、湖城共生、场景营城四个方面,明确战略应对思路。融入区域网络,强化与主要创新中心的链接,将研发人才和知识资源导入两湖地区;研发为核,尊重人才交往空间规律,培育创新生态圈;依据生态管控分区,框定生态与城市建设相协调的空间格局,实现城、湖、人的共荣共生;打造“湖湾”、“智岛”、“绿苑”、“客厅”,构筑吸引青年科技人才的多维场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生态格局、交通组织、景观系统等支撑系统。借鉴精明城市理念,结合现状底账资源提出分期实施空间序列,并结合分期实施、用地供给,提出具体的实施保障建议。

(5)加强底图底数和约束性要素评估分析,构建城、乡、湖、人共生的新型国土空间格局。基于三调基础,厘清稳定耕地、湿地、林地、水域等两湖区域自然资源禀赋特征,测算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指标,分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数量、质量、结构、空间布局特征,切实摸清现状;依托生态本底转变空间组织模式,以风景资源聚集创新要素,促进“两湖地区”空间资源的和谐有序配置,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和城镇开发边界,制定国土空间土地利用布局方案。

(6)聚焦核心问题,开展创新、水资源、交通等专题研究。从创新驱动、创新领域等方面,探索适合常州特征的创新发展模式;基于城市洪涝安全、生态环境等,开展水系空间构建,支撑地区生态网络构建。在区域一体化、多种交通方式一体化、枢纽和城市开发一体化目标下,提出两湖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和重要交通线路布局优化方案。

 

第三条 规划要求

3.1成果内容

成果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两湖创新区概念规划·总报告》,重点关注价值认识、目标定位、核心策略、空间指引等;二是《两湖创新区概念规划·图集》,包括总体空间结构图、概念用地布局图等图纸。

3.2编制进度

时间

阶段

审查程序

2022年一季度

项目启动

 

2022年二季度

中期成果

项目评审

2022年三季度

最终成果

归档

注:时间要求根据实际程序进度情况适时调整。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收藏

上传文档

在线客服

常见问题
人工客服

服务时间:8:00-23:00

工作电话:400 9911 877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

收藏本站


AI



用AI快速编写
限免使用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支持上传解析、采购需求、评分标准、目录编写四种方式,全行业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