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需求
前注:
本采购需求中提出的服务方案仅为参考,如无明确限制,投标人可以进行优化,提供满足采购人实际需要的更优(或者性能实质上不低于的)服务方案,且此方案须经评标委员会评审认可。
一、采购需求前附表
序号 |
条款名称 |
内容、说明与要求 |
1 |
付款方式 |
合同签订后支付至合同总价的20%,经专家评审通过后支付至合同总价的50%,按照专家评审意见修改完成经县规委会审定通过并提交最终成果后一个月内支付至合同总价的80%,1年服务期限到期后1个月内无息付清全部余款(100%)。 |
2 |
服务地点 |
长丰县下塘镇 |
3 |
服务期限 |
365日历天(自合同签订之日起算),服务期限自合同签订之日起至全部服务成果合格止,合同签订后60日历天内完成全部服务成果内容。 |
4 |
本项目采购标的所属行业 |
其他未列明行业 |
二、项目概况
长丰县下塘汽车城概念性总体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本项目包含总体产业策划、总体概念规划设计及重点地区城市设计
(1)研究范围
总体规划研究范围北至上杨路,东至红旗路,西至规划一级公路,南至规划路,总面积约84.72平方公里。
(2)先行区范围
先行区范围北至上杨路,东至凤湖东路,西至阜阳北路,南至青杨大道,总面积约为19.68平方公里。
(3)拓展区范围
拓展区范围北至青杨大道,东至产业用地外边界,西至水库外绿地边界,南至规划二级公路,总面积约为65.04平方公里。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实施)
(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5)《城市设计管理办法》(住建部令第35号,2017)
(6)《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
(7)《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2010)
(8)《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9)《长丰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 年)》;
(10)《长丰县下塘镇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
(11)《长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12)与本规划相关的各类国家、省、市颁布的有关文件标准、规范和规定。
三、 服务需求
中标单位应组织起策划、规划、建筑、景观、交通等多元化的专业设计团队,完成以下工作内容:
项目产业策划定位咨询服务和实施模式服务,包括但不限于项目的战略定位、 发展蓝图及产业导入实施方案。
具体为:
(1)基础部分研究:
1)合肥市及长丰县背景分析
1合肥市及长丰县总体规划与区域规划对该项目的影响;
2合肥市及长丰县总体产业发展规划对该项目的影响;
2)对项目开发主体的调研分析
1对项目开发的目标要求(整体目标、阶段目标、形象目标、财务目标);
2自身条件综合评价及分析(投融资、开发经验、掌握资源、招商运营经验等);
3)项目自身条件分析及项目界定
1项目概况、区位条件、项目周边基础设施及环境影响分析;
2项目区域发展的机会与面临问题;
3项目界定;
4)项目土地资源调研与分析
1项目地块资源盘点;
2项目用地现状及土地开发限制条件;
3项目开发难度及土地自然资源价值评估;
(2)项目发展愿景:
中国长丰县下塘汽车城重点片区发展愿景:
1产业主题;
2发展愿景(地位判断);
3优劣势、机会及威胁评价;
(3)产业定位及策略:
1)产业构成(围绕园区相关产业类型,需明确产业细分领域与产业链环节)
2)目标招商名单与龙头企业名单
3)产业激励策略与政策(为促进产业导入提供的相关政策、金融支持等)
(4)空间规划研究:
1)合肥市及长丰县办公、商业及住宅市场调研与分析
2)产业用地规模、配比(需涉及产业功能分区的用地面积及建筑规模)
3)空间载体、绿色生态理念设计建议(包含装配式建筑、光伏发电等元素)
4)重点产业项目、空间载体及规模(需涉及投资强度及建造标准)
5)产业配套的商业街区等项目、空间载体及规模
6)产业布局建议
(5)案例对标与借鉴:
1)案例选取原则
2)具体案例分析与小结
3)有关启示与可借鉴因素建议
(6)项目研究结论:
1)产业发展战略及整体定位(包括整体发展战略、形象定位、模式分析等)
1项目整体发展战略梳理;
2项目形象定位;
3项目功能体系及相应设施体系搭建(功能构成、主导功能、功能角色及功能关联);
4项目客户定位;
2)项目整体策划定位建议
1整体功能配比及规划用地结构建议;
2整体空间布局及功能分区建议
3组团划分及定位;
4核心落地项目布局及开发建议;
5开发规划及强度指标建议
6概念规划总平面图、总体鸟瞰图;
3)发展时序策略研究
1项目分期发展目标;
2项目分期发展内容;
3项目分期空间选址;
4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及规模;
4)营销策略分析
1项目整体推售节奏;
2项目推广策略;
3项目重点活动安排与执行;
5)运作模式分析
1持有型物业的运作模式分析;
2销售型物业的运作模式分析;
3项目整体运作模式总结;
4运营配套运作方案研究;
6)项目整体经济测算分析
1项目整体投资分析;
2项目产业发展目标;
3项目商业及办公价格分析与策略
4项目盈利模式分析及相关经济指标、财务测算;
结合规划区的现状特点,对中部片区整个大区域内的自然景观特色、文化内涵等方面多角度、宽领域、有深度的分析。同时结合城市发展和产业园区建设的需要,运用先进理念,确定中部产城融合重点片区的功能定位、空间结构、用地布局、公共服务配套、道路交通组织、生态环境景观、空间形象以及合理的开发时序等。
(1)发展战略定位
规划应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综合分析上位战略规划、地区区位条件、区域资源优势、地区发展态势等多种因素的前提下,明确发展愿景、开发策略与开发模式,确定战略目标和功能定位。
1)强化区位条件分析,分析片区在合肥及下塘的地位、特色、价值,进一步加强与合肥及其他片区的互动发展,协调与周边区域的关系,明确地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2)加强现状资源要素整理与分析,梳理和挖掘特色资源及核心竞争优势,明确地区发展优势劣势和限制条件,对片区进行精准定位。
3)重点关注和借鉴国内外相关的成功案例,结合片区现状实际,制定项目发展策略。
(2)明确空间布局
1)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在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城市功能、主导产业、开发价值和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并提出规划区的整体空间结构构想,构建合理布局方案,实现多方要素共赢。
2)规划应综合应用空间分析技术、三维模拟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先进空间分析手段,强化对三维总体空间形态的控制,重点对城市景观轴线、空间节点、滨河界面、重要路径、 天际轮廓线、生态廊道等形态要素提出明确的控制要求,并将形态控制要求反馈到的建筑高度控制上,优化城市立体空间的高度分区和密度分区。
(3)谋划高端创新产业
结合合肥市及长丰县产业空间发展格局和功能业态定位,并结合规划区现有优势发展态势,综合确定规划区的产业发展方向,提出产业选择建议,明确产业准入原则,探索产业退出机制。在此基础上,规划应重点关注科研创新、成果孵化、总部经济等高端创新产业,构建富有特色的科技创新产业体系。
1)从城市空间格局的角度出发,加强研究产业结构与城市空间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明确优势产业的空间定位和一般产业的空间布点,使产业发展契合城市整体发展框架。同时,应综合考虑城市空间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对不同产业的发展制定弹性增长框架,使产业空间的增长与城市空间的发展相互协调,促进产城融合。
2)从城市空间形态的视角出发,加强对不同类型产业功能所对应的空间模式的研究,探索多元灵活的产业空间布局模式,优化特色产业空间形态,构建形态优美、空间宜人的城市活力产业空间,实现产业结构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双向优化。
(4)打造城市风貌
从凸显城市特色、保持良好的城市空间景观角度出发,对重要的城市景观风貌要素进行梳理,依据主要景观风貌特色,划定景观风貌分区、景观廊道、景观风貌节点,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原则及保护、建设要求。
突出开放空间的打造,对城市广场、公园、绿化廊道、特色街道等开放空间进行重点研究,强化开放空间与城市生活空间、休闲空间的联系与融合,整合周边景观资源与开敞绿化,加强景观风貌设计。强化对景观风貌特色的塑造。通过对合肥市整体文化特征和景观特色要素的综合分析,对建筑形式、建筑风格、建筑色彩提出分类分级控制要求,对重要区域提出明确的设计要求,对一般区域提出控制与引导通则。
(5)交通组织
研究规划区对外交通联系,处理好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的衔接,进行车行交通、人行交通的流线分析,明晰道路功能特性,组织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交通通道,优化道路断面形式,布置停车场等交通设施。
结合行为需求、自然环境等要素,组织慢行活动系统,并与城市公共交通、停车设施相衔接;对通道的尺度、服务设施、景观环境提出控制引导要求。
(6)整体景观环境
对整体空间景观、包括水系整治与利用、生态空间与绿地系统景观规划、景观轴线与景观节点塑造等,营造具有显著风光特性的河道和城市生态景观形象。
(7)强化开发强度
综合用地布局规划、空间形态框架、城市风道、景观视廊、生态保护、交通承载力等多方面的要求,提出规划范围内适宜的建筑总容量和容量分布,制定城市开发强度分区。加强开发强度与用地功能布局、交通可达性之间的经济性分析,形成紧凑、高效的开发模式。
塑造大疏大密的空间形态。加强开发强度与建筑高度、建筑密度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充分考虑高层高密度、低层高密度等多种组合模式对不同功能用地的适用性,从整体层面对高层建筑区域和低层建筑区域进行合理布局,塑造疏密有致的整体空间形态,同时满足城市开发强度需求。
对产城融合重点片区(先行区)的空间构成、城市风貌、建筑形态、景观生态、公共开放空间等进行城市设计。在平面及三维尺度上推敲建筑空间群结构、形态,为未来建设高品质城市建设提供设计构思。
(四) 核心区约19.68平方公里地形测绘(要求比例尺1:1000)
测绘内容允许专业分包,分包单位必须具备相应资质并须经甲方认可,且中标人必须对成果负责。因上述成果原因导致本工程无法按进度正常完工或造成损失的,中标人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及合同约定承担相关责任。
(1)功能定位
对重点地区的功能构成以及空间布局进行设计。结合重点地区的功能布局,提出具有引领整个中部片区提升和发展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针对组团优势,对功能组团特色进行细分和构想。
(2)用地布局
在上位规划的基础上,针对功能定位,综合平衡各类用地,确保带动产业园区发展及配套服务设施用地;结合目标定位和设计优化,研究用地优化的可能性。
(3)开发容量控制
为有效地引导和控制空间关系和景观效果,研究土地开发强度控制、制定建设指引、明确未来需要纳入法定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等。
(4)社区规划
针对地区未来不同特点人群的需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国际社区理念,提供多样化和定制化的国际社区服务。
(5)公共服务设施设计
根据人口规模,明确服务设施类别、等级、规模和位置,并与周边服务设施形成完整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同时注重核心区特色的打造,重点设计地区标志性的公共服务节点。
(6)生态和景观设计
综合片区生态景观优势,确定生态格局和景观结构,对相关建设提出控制要求;结合水岸特色景观设计,构建用地集约、活动丰富、功能弹性的生态空间。
(7)道路交通设计
梳理重点片区与整体研究范围的内外交通关系,构建合理路网格局;同时注重立体交通和公共交通方式的打造。对交通流量、交通承载力、停车等交通设施进行测算。
(8)交通枢纽设计
秉着重点片区土地集约开发的原则,规划要根据枢纽的类型、特点、客流集散规模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带动作用,以TOD发展理念,紧密联系枢纽地区;结合交通、商业设施的综合开发和人流活动特点组织步行系统,发挥地下空间快捷方便的特点,加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对步行空间的环境、设施、节点转换与衔接以及沿线功能等提出引导要求;整合各类交通方式,梳理集散交通和城市交通的关系,减少相互干扰,结合客流集散的方式、强度,确定各类交通配套设施的规模、布局,合理组织换乘流线,结合运营管理要求,对各类换乘空间及其衔接提出控制与引导要求。
(9)形态方案设计
结合研究范围的总体空间形态,对重点片区的城市形象、开放空间、景观概念、界面控制、建筑风貌、天际轮廓线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设计,并对建筑体量、风格、色彩等提出建议。
四、成果形式
规划成果应符合国家、省有关规范要求,能够准确、完整地阐述设计意图和内容,包括规划规划说明、附图等纸质成果以及成果电子文件。
提交设计说明和图纸的合装本3套合订成册,规格为A3(297mm x 420mm),包括以下内容:
(1)文本说明
文本说明应准确、完整的阐述规划设计意图,包含但不局限于规划设计内容中的全部要求,能表达设计方案的意图、目标和内容,涵盖产业策划、概念性规划、核心区城市设计要求的研究和规划说明,并提供相关经济技术指标和用地指标表。
(2)图纸
图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图纸:
1)概念性规划成果:
区位分析图
区域发展协调图
现状分析图图
概念规划总平面图
产业研究分析图
用地功能分区规划图
交通系统规划图
配套公建系统分析图
景观及绿化规划图
开放空间系统规划图
重要城市节点的设计方案
总体效果图
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图
分期建设规划图
表达设计意图的意向图
总体规划开发强度控制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重点片区城市设计成果:
区位图
交通现状图
周边条件分析图
规划愿景
地下管网规划
规划理念及定位
功能和业态划分构思
用地分析
功能分区图
总体平面布局构思
总体规划总平面图(含道路、建筑及其它设施布局)
绿地系统分析图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公共空间及景观规划构思
开发强度控制
高度控制图
风貌控制图
建筑分期开发建设建议
规划设计鸟瞰图
主要节点效果图或示意图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光盘2张(包含文本PPT、多媒体以及主要设计文件的JPG、CAD等格式)
五、人员配备和有关资格要求
本项目人员最低配置要求如下:
要求 |
岗位 |
专业 |
人员配置 |
备注 |
同时具有注册城市规划师证书(或注册城乡规划师证书)和高级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证书 |
项目负责人 |
/ |
1人 |
|
高级及以上技术职称 |
专业负责人 |
规划 |
1人 |
|
高级及以上技术职称 |
专业负责人 |
建筑 |
1人 |
|
高级及以上技术职称 |
专业负责人 |
交通 |
1人 |
|
高级及以上技术职称 |
专业负责人 |
给排水 |
1人 |
|
高级及以上技术职称 |
专业负责人 |
景观 |
1人 |
|
高级及以上技术职称 |
专业负责人 |
供配电 |
1人 |
|
注:1.拟任项目负责人作为初审项, 投标文件中须提供拟任项目负责人相关证书。
2.除拟任项目负责人外其他人员不作为初审项,其余人员均不作为初审指标,其余人员岗位资格和人员数量配备满足要求即可(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中可以列表或书面承诺等形式予以响应)。中标后项目组人员未经招标人同意不得随意更换。
六、投标报价
本项目采用定价招标,固定总价为950万元。
七、设计方案补偿
本项目对提供有效设计方案的投标人给予一定的方案补偿费:除中标人外,对设计方案得分不低于40分的投标人给予补偿,排名第一的投标人给予30万元的补偿,排名第二的投标人给予20万元的补偿,补偿费由本项目的中标单位在收到中标通知书后30天内负责支付,投标人在投标报价时须考虑该费用。其设计成果的知识产权归招标人所有。被补偿的投标人须提供相关费用发票,补偿费涉及的税费由投标人自理并提供相关方案成果完整电子版文件(包括但不限于 Word、PDF 以及 CAD 格式相关文件)。如投标人设计方案得分相同,由评标委员会按照投标文件投票,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设计方案排名。
八、其他要求
1、中标人应按照要求及时提供服务。
2.中标人对执行业务过程中知悉的招标人商业秘密必须严加保密,不得将其所知悉的商业秘密对外泄露。
3.中标人应遵守审计廉政纪律,并接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