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广播电视台 4K 二期项目(第三部分)-超高清制播网络智能媒资系统(09包)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招标文件
文档编号:202203280000217764 发布时间:2022-03-28 文档页数:130页 所需下载券:10
北京广播电视台 4K 二期项目(第三部分)-超高清制播网络智能媒资系统(09包)

采购需求书

 

第一部分 采购标的

一、项目概况

北京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北京广播电视台新型全媒体技术发展,并希望以此为突破,助力提升全市宣传工作效果。北京市政府、广电总局在“十四五规划”及多项产业发展指导文件中要求积极推进超高清产业发展,紧抓技术发展趋势、顺应冬奥转播要求, 加快北京广播电视台“冬奥纪实 4K 超高清频道”建设工作。2020 年,经向市委宣传部请示同意,市财政局审核通过,广电总局批准,全面启动建设冬奥纪实 4K 超高清频道项目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已于 2020 年基本完成,并于 12 月 30 日成功实现 4K 频道开播。2021 年,在一期项目建设成果基础上,拟对前期拍摄、后期制作、传送播出等技术系统进行规模扩容和功能完善,全面满足资讯、赛事、综艺等多种形态节目规模化业务生产能力,为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冬奥纪实超高清频道提供完整的超高清电视制播业务支持。通过两期项目建设,共同建成一个具备完整策、采、编、播、发能力的 4K 电视频道技术支撑体系,为 2022 年冬奥会、及至 2022 年后冬奥纪实频道转型为以体育、休闲为主要方向的精品化 4K 频道做好技术铺垫。

北京广播电视台 4K 二期项目融媒制播网络部分是本次总体项目中涉及信息化制播系统的部分,也是对实现电视台超高清网络化节目生产起着核心作用的生产业务支撑系统部分,该部分主要包含硬件、软件、配套工程等内容。4K 二期项目融媒制播网络部分将打通录制、生产、播出、发布等 4K 超高清节目生产网络化全流程,支撑起北京广播电视台冬奥纪实频道 4K 超高清节目的生产与传播。

二、项目需求

4K 二期项目融媒制播网络部分采用云计算、人工智能、5G 等先进关键技术与 4K 超高清视频技术相结合方式,实现 4K 超高清节目的一次采集、共平台生产、多渠道发布, 构建起 4K 超高清节目制作能力。

在项目中,将实现 4K 超高清节目的上载、收录、编辑、合成、转码、审查、播出、发布等全流程生产环节。同时按照北京广播电视台制播体系的整体建设规划,与全台网业务打通,实现完整的节目流程化生产。

详细货物需求清单见本章第二部分《技术要求》第五项。

 

三、建设原则

4K 二期项目融媒制播网络部分建设需要充分依据北京广播电视台统一技术发展规划, 既要满足本期业务需求,又要考虑到未来发展和与其他业务之间的整合对接,为此在方案 设计时,要坚持以下原则:

Ø遵照统一技术发展规划

遵照全台统一技术发展规划,尽可能在原有 4K 一期和台内制播云环境基础上进行横向拓展,避免非必要重复投资。

Ø采用云架构

采用云计算、分布式计算技术,保障系统的高可用性,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服务能力; 遵循云架构分层建设模式,在各分层间逻辑独立和充分解耦的基础上,实现层与层间的对接联动与业务高效衔接。

Ø规范性

本项目建设应遵循国家级、行业级、市级、台级各项规范及标准。

Ø开放性

平台应提供开放的接口标准,实现用户、数据统一管理,使原生工具和第三方工具能够与平台实现对接。

Ø前瞻性

平台须具备一定前瞻性,考虑技术发展趋势,并对未来新业务形态、管理模式予以充分考虑。

Ø通用性

平台软硬件应尽量满足通用性要求,开发和应用环境应采用主流软件平台。

Ø安全性

遵照《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定,建立配套的播出安全及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和应急措施,保障业务连续性和端到端安全,平台内相关软硬件应符合台内网络安全基线要求。

Ø可扩展性

平台各模块应可支持横向扩展和功能迭代,以保证平台性能和功能的高可扩展性。

Ø数据规范性

保证平台内各类基础数据的标准性、规范性和一致性,使平台具备数据化管理、运维、运营能力。

Ø运维管理支持

具备关键运维数据收集与展现能力,能够通过数据体现业务态势,辅助人工运维,保障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健壮性。

Ø绿色环保节能

按照国家创建绿色节能型社会的要求,本期项目建设应充分考虑采用节能减排、绿色节能型设备。

四、设计依据

本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国家法规、行业指导意见、技术标准包括但不限于: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

  • 国家公共安全行业标准《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评级准则》
  • 国家标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 IEEE 802.2/3  局域网协议标准
  • IEEE 802.3ab/802.3z 千兆比以太网标准
  • IEEE 802.3ab 以太网链路聚集
  • IEEE 802.3ad  端口捆绑标准
  • IEEE 802.1p 服务等级和优先级标准
  • IEEE 802.1q IEEE 虚拟局域网标准
  • IEEE 802.3Z 1000BaseX 标准
  • IEEE 802.3ae 万兆以太网
  • RFC 2328 OSPF 版本 2
  • RFC 768 UDP
  • RFC0791 网间网协议(IP) 1981.9
  • RFC0792 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 1981.9
  • RFC 793 TCP
  • RFC0826 以太网地址解析协议(ARP)1982.11
  • RFC950 IP 相关子网
  • RFC922 IP 广播
  • RFC1058 RIP v1  协议
  • RFC1075 距离矢量组播路由协议(DVMRP)
  • RFC1112 IP 组播中的主机扩展 1998.8
  • RFC1155 TCP/IP 互联网的管理信息的结构和标识
  • RFC1156 MIB-I
  • RFC1157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 RFC1212 简明 MIB 定义
  • RFC1213 MIB-II
  • RFC1253 OSPF MIB
  • RFC1519 无类域间路由
  • RFC1573 MIB-II 接口组扩展
  • RFC1643 以太网链路MIB
  • RFC1661 PPP 协议
  • RFC1723 RIP v2 协议
  • RFC1724 RIP v2 MIB 扩展
  • RFC 1757 Four groups of RMON
  • RFC1812 对 IP v4 路由器的要求
  • RFC1850 OSPF v2 MIB
  • RFC1902-1907 SNMP v2
  • RFC1983 互联网用户词汇表
  • RFC 2030 Simple Network Time Protocol
  • RFC2131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1997.3
  • RFC2236 网间网组管理协议(IGMP) 1997.11
  • RFC2362 协议无关组播协议-稀疏模式 (PIM-SM)
  • RFC2401 Internet 协议安全体系
  • RFC2402 IP 认证头
  • RFC2406 IP 安全负荷封装
  • RFC2475 Diff-Serv 体系结构
  • RFC2819 RMON MIB
  • RFC2863 接口组 MIB
  • SMPTE 2022
  • SMPTE 2110
  • SMPTE 2059

GB/T7400.11 数字电视术语

GY/T134 数字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GY/T144 广播电视 SDH 干线网管理接口协议

GY/T145 广播电视 SDH 干线网网元管理信息模型规范

GB/T17881-1999 广播电视光缆干线同步数字体系(SDH)传输接口技术规范

GY/T156-1999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GY/T148-2000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机技术要求

GY/Z174 数字电视广播业务信息(SI)规范

GY/Z175 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CA)规范

GB/T16649-1996 智能卡接口规范

GB/T17953-2000 4:2:2 数字分量图像信号的接口

GB/T17975.1-2000 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第 1 部分系统

GB/T17975.2-2000 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第 2 部分视频

GY/T 307-2017  超高清晰度电视系统节目制作和交换参数值

GY/T 315-2018 高动态范围电视节目制作和交换图像参数值

GY/T 316-2018 用于节目制作的先进声音系统

GB/T 14857  演播室数字电视编码参数规范

GB/T 17953 4∶2∶2 数字分量图像信号的接口

GY/T 155 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及交换用视频参数值

GY/T 156 演播室数字音频参数

GY/T 157 演播室高清晰度电视数字视频信号接口

GY/T 158 演播室数字音频信号接口

GY/T 159 4∶4∶4 数字分量视频信号接口

GY/T 160 数字分量演播室接口中的附属数据信号格式

GY/T 161 数字电视附属数据空间内数字音频和辅助数据的传输规范

GY/T 162 可升级至高清晰度电视串行接口中作为附属数据信号的 24 比特数字音频格式

B11GY/T 163 数字电视附属数据空间内时间码和控制码的传输格式

B12GY/T 164 演播室串行数字光纤传输系统

B13GB/T14919 数字声音信号源编码技术规范

B14GB/T14920 四声道数字声音副载波系统技术规范

B15GY/T167 数字分量演播室的同步基准信号

B16GY/T165 电视中心播控系统数字播出通路技术指标和测量方法

GY/T167-2000 数字分量演播室的同步基准信号

GY/T170-2001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信道编码与调制规范

GY/Z174-2001 数字电视广播业务信息规范

GY/Z175-2001 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规范

GY/T180-2001 HFC 网络上行传输物理通道技术规范

GB/T 17975.2  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

MPEG-2 视频标准在数字(清晰度)电视广播中的实施准则

MPEG-2 系统标准在数字(清晰度)电视广播中的实施准则

GB/T 17700-1999 卫星数字电视广播信道编码及调制标准

GY/T170-2001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系统信道编码及调制规范

GY/T143 有线电视系统调幅激光器发送机和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

GY/T146 卫星数字电视上行站通用规范

GY/T147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站通用技术要求

GY/T148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机技术要求

GY/T149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站测量方法——系统测量

GY/T150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站测量方法——室内单元测量

GY/T151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站测量方法——室外单元测量

GY/T198-2003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 QAM 调制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ISO/IEC 11801 商业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国际标准

EIA/TIA 568A 商业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美国标准

EIA/TIA 569 通信布线管线和空间设计施工标准

CECS 72:97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CECS 89:97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Y/T211-2005 广播影视网络专有 IP 地址规划

以上法规、指导意见或技术标准如有过期或废止,以最新标准为准。

 

第二部分 技术要求

一、 建设要求

北京广播电视台 4K 二期项目融媒制播网络部分总体要求是以 4K 超高清视频技术发展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紧抓融媒发展机遇,将内容、平台、终端、人才、资源进行深度整合,继而实现采编专业化、管理智能化、制播移动化,使北京广播电视台技术体系进一步满足 4K 超高清视频技术和融媒发展要求,构建 4K 超高清时代传媒“互联网+”的驱动模式。

本项目计划在台内现有制播云体系下进行系统建设,实现 4K 超高清制播能力扩展, 并按照全台统一技术发展规划,完成配套共享性服务系统的云化改造和重构,以及 AI 智能能力的扩充与整合,并实现与高清业务系统及发布端的内容安全交换,以完整支撑 4K 超高清制播业务,从而实现 4K 超高清节目生产的信息化、智能化、移动化。

二、 整体架构要求

北京广播电视台 4K 二期项目融媒制播网络全局框架图

 

整个平台基于云架构模式,构建 4K 超高清汇聚、生产、发布、智能应用、移动化制播的采编播一体化服务体系,实现电视端和网络端 4K 超高清节目生产、播出、发布。如上图所示,总体架构自下而上的三个层次分别为基础资源层(IaaS)、媒体服务层(PaaS)、业务应用层(SaaS)。

1.基础资源层(IaaS)

IaaS 资源层通过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网络资源池以及 IaaS 云管理系统构建出企业级、安全、可靠、弹性的私有云基础资源层,实现私有云基础资源的统一管理,并将基础资源以标准服务的方式对外提供。

2.媒体服务层(PaaS)

PaaS 服务层起到向下对接资源,向上对接工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体现 4K 超高清生产能力和媒体特性的关键层。本层包含媒体服务引擎,各类业务支持组件,面向内部专业用户及外部受众用户的统一用户管理,全媒体内容库,能够提供媒体公共处理能力以及智能处理能力的各类服务集合,数据分析能力,智能媒资、统一审核、IP 流收录、共享演播等配套媒体能力服务组件,以及使内部各模块和外部各系统协同工作的流程驱动引擎。在此基础上,媒体服务层可以通过服务管理系统的统一管理和串联实现平台能力的统一管控、基于媒体能力的自服务提供、基于大数据的数据分析与决策辅助、以内容和数据为核心的媒体运营支撑。

3.业务应用层(SaaS)

SaaS 工具集需要提供满足 4K 业务需求生产类工具以及汇聚发布类工具,满足平台用户内容策划、生产、播出、发布的业务需求,提供云端良好的使用体验。

4.其他部分

云安全管理模块、监控运维管理模块是平台中重要辅助模块,分别对平台的网络安全保障、运维体系建立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三、建设目标要求

1 业务目标

核心目标为满足超高清节目归档和融合媒体生产需求,将完成以下建设目标:

1)初步实现媒资数据资产化

对数据格式、数据交换规则重新定义,实现数据质量管理,具备数据使用情况统计功能等。

2)建设媒资业务管理平台

满足 4K 超高清生产的需要,支撑台内全媒体格式内容管理,满足高效、快速、便捷的智能化内容处理,例如智能编目、智能标签、智能审核等智能服务,要求支持对媒体内容的智能处理和规范化管理。具备转码、抽帧、迁移、技审视音频处理能力,为媒资业务管理提供技术能力。实现简易工程文件归档,提高媒资素材再利用水平。

3)兼容原媒资库元数据及媒体数据格式

对原媒资库元数据全面继承,并进行适应性改善,使其具备智能媒资能力。

4)为融合云生产、移动生产提供媒资数据支持

在融云节目制作过程中,对检索内容实现分权限展示,支持移动化生产。

5)实现简单的节目共享和交换

通过公有云实现节目素材和成品节目共享和交换,具备用户管理、内容管理、传输等功能。

2 技术目标

建成的智能化媒资平台应具备如下能力:

1)能够支持高清、超高清节目归档、回迁、智能编目等媒体资料管理能力;

2)能够支持与现有中心媒资、总编室备播媒资、超高清媒资的资料统一检索、统一门户;

3)能够支持现有中心媒资、总编室备播媒资、超高清媒资中的媒体资料及元数据信息导入;

4)能够利用 AI、大数据技术,实现对媒体资料的智能化管理,初步实现传统媒资向智能化媒资转型;

5)对于发布的媒体资料,能够提供多种码率支持;

6)能够提供多元的媒体资料智能化应用场景,以技术推动内容生产;

7)需遵循生产能力子项目接口规范,实现与生产能力子项目和超高清媒资的对接。

四、超高清制播网络智能媒资系统要求

1业务流程要求

资料入库到智能媒资的整体业务流程涉及生产制作域、媒资域、主干系统、智能能力平台等多系统的信息交互。

Ø生产制作域内各系统完成归档文件的打包处理后,触发归档流程。

Ø智能媒资调用主干 EMB 或内部视音频处理服务,将归档文件封装为媒资资料保存格式,并迁移归档文件存放于智能媒资存储中。

Ø智能媒资域内进行业务分类、文件分析、自动技审等文件预处理操作后,触发媒资内部整理流程,在完成低码率文件转码后,调用智能能力平台对低码率文件进行智能分析和智能编目,智能能力平台将智能分析、智能编目结果反馈至智能媒资域,智能分析结果可直接对外发布,智能编目结果经过人工编目校准审核后对外发布。

详细流程图如下:

资料入库到智能媒资整体业务流程可分解为:节目归档流程、素材挑选流程、资料整理流程、人工编目流程和资料调用流程。

*详情请见招标文件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收藏

上传文档

在线客服

常见问题
人工客服

服务时间:8:00-23:00

工作电话:400 9911 877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

收藏本站


AI



用AI快速编写
限免使用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支持上传解析、采购需求、评分标准、目录编写四种方式,全行业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