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需求
一、项目背景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思路,2016年3月9日北京市政府办公厅颁布了京政发[2016]7号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到2020年,全面完成节水型区创建工作,并实行动态管理,一年一评估、三年一复验,确保各项工作一抓到底、见到实效。节水型载体建设作为《意见》中节水型区考核标准的一项重要指标被明确提出。
节水型载体建设作为延续性项目,2023年海淀区计划完成20个节水型载体建设工作。为提高创建单位积极性,海淀区水务局将根据北京市节水型载体建设的相关规定组织实施该项目,通过招投标聘请第三方机构配合单位完成项目工作。
二、项目实施范围和内容
1.项目实施范围
对海淀区20个用水计划管理单位开展节水型载体建设工作。
2.项目内容
2.1节水载体建设项目服务内容
(一)成立节水工作小组,明确岗位职责并进行创建工作培训
对用水单位的主要领导、节水主管人员进行创建标准的相关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如何建立节水组织机构、机构人员职责、节水各项法规及规章制度、节水台账填写方式、节水活动开展方式等,并协助单位成立节水工作小组。
(二)开展水量平衡测试工作
1、前期准备
与单位进行接洽,核实单位的基本信息,并确定该单位的实际用水控制区域,对用户类型、用户规模等进行调查和记录。
2、用水情况调查
1)统计分析用水单位计量水表、节水标识配备状况、用水设备及设施情况;
2)对用水单位内部建筑物相对位置、供水管线的布置排列、走向、阀门井/排水井位置、消火栓位置、管线尺寸、化粪池位置等进行现场勘测,对不清楚地
下水管线走向的部位用管线探测仪或开挖的方式查询管线的走向、埋深;3)绘制供水管网图、计量水表网络图等;
4)逐个测定用水设备、用水单位的用水参数,绘制各单位水量平衡方框图,掌握各类用水参数之间的量值关系;从而全面掌握单位用水的现状;
5)对可能有漏水的地下管线用数字检测仪器等设备进行检测,找出地下给水管线的泄漏点等。
3.完善计量水表,建立用水台账
按照规范要求定出用水单位需要补装的二级表、三级表尺寸、位置、数量并出具水表安装方案,实现分户计量和功能分区计量,以满足水平衡测试及规范要求。为单位建立完善和规范的用水管理台账,包括用水计量台账、指标分解台账和指标计算台账或用水分析台账。
4.测试记录
对用水单位的各级水表进行查抄计数,查抄周期不少于1周。
5.图纸绘制
绘制单位的给排水管线图,水表计量图,各用水单元水平衡方框图以及用水单元关系图等。
6.进行用水合理性分析,识别耗水水平,给出合理化建议并撰写出具水平衡测试报告书根据用水数据,对用水单位内部用水量进行合理性分析。将用水单位的内部用水量与用水定额、相关用水标准等进行对比,结合节水的新技术、新产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用水分析,从中找出不合理的用水部位及用水点,找出节水潜力,根据实际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方案。将所有记录、分析内容和各类已绘制完成的图纸、表格等内容进行汇总整理,撰写出具水量平衡测试报告书。
(三)整理节水型载体建设验收档案
根据用水单位所属行业类别,严格按照北京市水务局发布的节水载体建设评价标准逐条整理管理评价指标、技术评价指标和效率评价指标并整理形成支撑资料,大致内容如下:
1.成立创建工作小组,明确岗位职责
健全机构、明确职责是做好节水工作的基础。协助单位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并明确各岗位职责。
2.完善节水管理机制
根据北京市节水型载体建设的相关标准要求,协助用水单位建立节水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完善的用水、节水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中包括但不限于巡回检查制度、设备维修制度、用水计量制度、节奖超罚制度等。
3.规划计划及检查考核
协助单位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节水规划(计划)并逐步落实,要取得节水管理部门下达的年度用水计划指标并进行分解,定期对用水指标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公示。
4.运行管理
协助单位建立设备设施巡检维修记录。
5.宣传培训
协助用水单位开展节水宣传活动。宣传活动应面向用水单位全体员工,活动形式应考虑用水单位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开展。
6.计算技术评价指标、效率评价指标
根据单位所属行业类别,按照节水载体建设评价标准的要求计算单位用水效率、间接冷却水循环率、次级水表计量率、用水管网漏损率、卫生洁具设备配备率、锅炉冷凝水回收率等数据,核实单位非常规水源利用情况。
7.协助单位进行考核自评,新创建单位填写《北京市节水型单位考评报告书。
(四)打印装订水平衡测试报告书、支撑材料等资料
打印装订水平衡测试报告书、计量水表网络图、给排水管网平面图等图纸、打印用于申报节水型单位的支撑材料以及市局要求的其他文件,水平衡测试报告书一式两份:用水单位一份,节水办存档一份。从而建立一套完整详实的用水档案。